第二章 现代名人选介
张 旺 午
张旺午,名炳南,字旺午,以字行世。清宣统二年(1910年)生。泌阳县杨家集乡沙子岗村人。自幼读书,民国16年(1927年)秋在泌阳城关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支部书记,后活动于南召、赊店(今社旗)等地,民国20年秋调鄂豫边省委当交通,后被红三军九师段德昌挽留在政治部工作,民国21年任鄂豫边临时工委宣传委员、泌阳县委书记。民国25年春到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工作,在杜庄战斗中被俘入开封监狱。民国26年11月被营救出狱归队。民国27年任竹沟地委书记,民国30年秋任信应地区指挥长,民国31年春调任鄂豫边行署粮食局长,鄂东地委副书记,民国32年整风后,改任财政处副处长,民国33年秋任河南四专署专员,民国35年底随黄林部队突围到山西晋城,任十二纵队供给部长,民国36年8月随刘邓大军南下,年底任江汉军区三专署专员,民国37年底任江汉行署秘书长。
建国前夕,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工商厅副厅长,后任财办副主任、省政府秘书长,1960年任湖北省副省长,“文化大革命”中下放干校劳动。1979年任湖北省人大副主任,1984年改任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常委,1986年12月离休。现居武汉市。
赵 峰
赵峰,泌阳县马谷田乡人。民国4年(1915年)11月生,民国26年10月参加豫南抗日游击队,民国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初期,曾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卫生队军医,第五支队十四团卫生队长、营长。民国31年起,历任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司令部作战参谋,五旅十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结束后调往东北,任哈东军分区一团团长。民国36年起,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九军一四五师参谋长。
建国初期,任四十九军一四六师师长,1952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顾问。1956年起,任二十六军副军长、军长。1978年任山东省军区司令员,1983年5月离职休养。现居济南市。
在中共“九大”、“十大”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侯补委员。
张 万 合
张万合,泌阳县羊册镇吉庄村委人。民国6年(1917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里。民国26年参加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民国27年1月在邓庄铺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初期,在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五支队任政治指导员和营政治教导员。民国33年(1944年)4月起任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四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参加过孟良固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建国初期,赴朝作战,曾任二十三军七十三师政治委员、二十三军副军长。1960年任二十三军副政治委员。1964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轻工业部政治部主任。1978年任第六机械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六机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1983年离职休养。现居北京市。
侯 建 新
侯建新,又名侯平海,曾用名余曙光,泌阳县象河人。民国7年(1918年)5月生。民国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8年5月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八团留守处独立游击队宣传员,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一团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鄂东独立团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抗大十分校警卫团政治教导员、新四军五师三分区司令部作战科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江汉军区独立旅一团参谋长、皖西军区第二支队参谋长、太湖军分区副参谋长、皖北军区第九团团长。参加过大巴山、漫水河、大别山、渡江等战役战斗。
建国后,历任皖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安徽省宿县军分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兵役局副局长、安徽省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1970年5月任浙江省军区参谋长。1978年7月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副部长。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1982年9月离职休养。现居南京市。
李 东 林
李东林,原名李培锦,泌阳县赊湾乡人。民国6年(1917年)生。中共党员。1938年春到竹沟新四军八团留守处教导大队学习后,被派到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学生大队、第五战区政治工作队、商城县政府挺进队工作。民国29年春从安徽省学生军团撤退到新四军部队中工作,历任地方独立营连指导员、二师四旅团政治处股长、旅直党总支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六十一师政治部组织科长、二十一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七兵团政治部直属工作部副部长、浙江省军区金华分区副政委和独立二师副政委,1965年因病离职休息,现为副军职待遇。
禹 甲 鼎
禹甲鼎,字贯三。民国10年(1921年)3月出生于泌阳县王店乡东张楼村农民家庭。民国25年冬,参加中共组织的农民抗捐、抗丁自卫队。民国26年10月,在本县高邑镇参加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当战士。民国27年2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任副班长、通讯班长、警卫员等职,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期间,参加战斗数十次,表现非常勇敢。民国29年4月调中央军委二局第七训练班学习无线电报务,后任科员、台长、股长等职。1950年后任正团职科长、副处长、处副政治委员、处长等职。1964年后任总参谋部第三部第二局副政治委员、副军职政治委员。1987年3月离职休养。党内担任过支部书记、总支书记,处、局党委委员和处、局党委副书记、书记。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47年荣立二等功。1957年6月1日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贾 庆 祥
贾庆祥,民国2年(1913年)生于泌阳县贾楼街。民国26年参加新四军游击队,民国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副指导员、连长、营常、团长、团政委、铁道兵大队长、副师长、师长、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副司令员、铁道兵工程学院顾问等职。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1981年离休。
方 延 青
方延青,原名袁天奇,民国15年(1926年)生。泌阳县春水乡胡楼村人。开封高中毕业。民国37年4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山西长治北方大学、北京华北大学、北京外语学校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外交部工作,1953年曾在人民大学档案专修科进修一年,1955年调国家档案局,1960年到黑龙江省档案馆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为副处长,1983年被评为副研究馆员,任黑龙江省档案学会理事。1984年调任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任副主编、编审、《河北省志》常务副总纂、《河北地方志》刊物副主编。曾主编《黑龙江历史大事记》、《黑龙江学运》、《黑龙江通志采辑资料》等档案史料汇编。学术论文有《谈谈档案馆的编研工作》、《谈谈新方志》、《关于资料的收集、鉴别与整理》、《古为今用、存史资治》等。
李 乾 亨
李乾亨,男,民国14年(1925年)11月生。泌阳县官庄乡人。民国37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法律系。现任南京大学经济学、经济法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南京大学-约翰斯、霍布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兼咨询委员,江苏省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会会长。近著有《资本原始积累史话》、《政治经济学简明读本》、《大众货币学》、《今日帝国主义》(主编)、《政治经济学教材》(主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编)、《对外经济贸易手册》(主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合著)等。
楚 旭 春
楚旭春,泌阳县城关人。民国5年(1916年)生。自幼读书,民国28年夏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民国32年毕业后,考入四川省地质调查所。抗日战争胜利后,调入国民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1949年南京解放,该所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接管,1953年调地质部东北地质局,1957年调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现任该所研究员。
楚对地质工作造谐颇深,曾先后绘制有:①1:100万、1:200万、1:300万《中国地质图》,②1:500万《亚洲地质图》,于1978年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6年参加在澳大利亚举办的25届地质年会展览,③1:800万《非洲地质图》,于1985年荣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④《中国古地图集》,于1987年荣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同时,先后撰写了《非洲地质概述》、《我国第三纪煤田分布与盐类沉积》,与人合作撰写过《中国地质概述》、《亚洲地质》等,以其为主曾对河南宜洛煤田、辽宁锦州南票、凤城、叆阳煤田进行过普查与评查,并提出了地质勘探报告。为表彰其对中国地质做出的重大贡献,于1986年曾荣获地质科学院颁发的《特别荣誉证书》。
楚 新 春
楚新春,系旭春胞弟,民国10年(1921年)12月15日生。1954年毕业于东北地质学院,被分配到河南省地质队从事地质勘探技术工作。70年代后期调省地质局工作。1981年评为高级工程师,担任《河南地质矿产志》编委会副主任、主编,被选为河南省地质学会第二届、第四届理事和地质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
楚新春在省地质队工作期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1955年提出元古代的熊耳群火山岩遭受混合岩化的论点,得到了地质界的公认。1958年2月编写《河南舞阳铁矿地质报告》,为后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1960年在新安、渑池一带普查山西式铁矿时,发现铁矿上部铝土矿厚度大、品位富,建议对铝土矿进行综合评价,使之成为省内最富的铝土矿基地。1961年其考虑到巩县铝土矿勘探时未作下部黄铁矿的综合评价,用副样进行求证,在铝土矿下部求得黄铁矿储量3000多万吨,受到全国储委会通报表扬。1966年在检查1:20万桐柏幅时发现细碧岩线索,建议开展1:5万大比例尺地质测量与找矿,刘山岩铜矿、破山大型银矿、银洞坡大型金银矿被相继发现,为此,荣立地质矿产部地质找矿三等功。1975年参加编写《河南省矿产资源汇编》,1978年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郭 镇
郭镇,民国17年(1928年)生于泌阳县郭集乡石子村。民盟会员。1951年毕业于第六军医大学,后又入江西医学院本科深造。历任江西医学院吉安分院眼科研究室副主任,江西眼科学会委员,吉安地区医学会常委,中国遗传学会眼科遗传学组副组长,中华眼科学会新技术新疗法研究学组副组长,《眼科新进展》、《眼科通讯》、《青少年视力保护》等杂志编委,安阳市眼科医院业务院长,现任濮阳市眼科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吉安市政协委员、安阳市政协常委,现任民盟河南省委委员,河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
郭镇在长期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对眼底病、眼神经病及眼遗传病造诣颇深,获眼科教授职称。在国内首次发现大谱系“先天性虹膜白化病”和“先天性黄斑缺损”。发表了“农业性眼外伤的临床观察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儿童眼外伤的观察分析”、“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Hellermam-stereiff综合症的遗传探讨”等30多篇水平较高的论文。其研制的“视动性眼球震颤诱导仪”,临床应用效果良好。郭镇、傅靖(其夫人、眼科教授)、郭琨(其子)共同研制的“泪道扩张冲洗导管”对各种泪道阻塞治疗有效率达93.41%。此导管已获国家专利权(专利号:91216731.9)。由于郭镇、傅靖夫妇成绩突出,贡献较大,被选入《中国当代技术人材荟萃》及《当代医学家词典》。
蔡 明 川
蔡明川,民国15年(1926年)1月出生于泌阳县马谷田街。笔名苏群,当代专业作家、全国作协会员、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
民国37年(1948年)省立信阳师范毕业后到开封入中原大学学习革命基本知识。民国38年7月随解放军南下武汉,被派到中南文艺学院进修,后分配到中南文联主办的《长江文艺》编辑部任见习编辑,从此开始了文学生涯。以河南黄泛区农场为背景,写黄泛区人民新旧社会的生活变化的处女作《在肥沃的土地上》,于1952年发表后,反映良好。后曾发表过《山花烂漫》、《枣木人猎豹》、《连根树》等一批短篇小说和《大别山人》、《风雨编辑窗》、《孤岛就要沉没》、《圈套与花环》等四部长篇小说。其中《连根树》被选入《青年作家小说选》,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接着由北京、上海、武汉等四家出版社出版了八次。《风雨编辑窗》出版后,引起读者重视,不到半年即再版。之后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深受听众好评。中央台为此还发表了一批听众来信和评论文章,蔡明川曾应邀向全国读者和听众发表讲话。1984年底出席了全国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
陶 轶
陶轶,原名陶国栋,泌阳县马谷田乡陶店人。民国21年(1932年)9月出生。毕业于河南省立信阳师范。民国37年入开封中原大学学习,1949年6月随军南下到武汉,后分配到武汉市文教局。1954年任湖北省副省长的秘书,1958年调武汉电影制片厂,1962年合并到珠江电影制片厂担任制片主任。在武汉时曾参加过《二度梅》、《留着汉宫春》、《亲人》、《龙卷风》的摄制工作。1963年后开始独立制片,制作的影片有《逆风千里》、《山湖渔歌》、《海外赤子》、《梅岭星火》、《张灯结彩》、《残月》、《决策》等片。在电影杂志上发表过《制片主任的职责》、《赣南行》等文章。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中国电影制片人学会会员等。
吕 佛 庭
吕佛庭,名天赐,字佛庭,号半僧,以字行世。清宣统三年(1911年)生于泌阳县双庙街乡夭庄村。泌阳县立农村师范学校毕业后,短期担任泌阳县教育局科员。因其酷爱绘画,于民国20年(1931年)考入北平美专受业三载。曾就学于许翔阶、秦仲文、齐白石等名师门下。抗战时期,与焦元甫等人在县内组织抗敌后援会,积极发动募捐,并以身作则,将画作捐出义卖,尽捐妻儿首饰。还踊跃参加“怒吼”话剧团在全县各地演出,宣传抗日。后曾应聘为河南省民政厅秘书,旋因厌恶官场生涯而辞职。先后在源潭中学、唐西中学、南阳师范教书。民国37年后,曾在台东师范、台中师范、师专、台湾中国文化学院艺术研究所、师大美术系和台湾国立艺专美术科等校教书,后为教授。担任过台湾教育部美育委员会专任驻会委员及兼任国立台湾艺术馆美术组主任等职。
吕佛庭术学兼治,画、书、琴、诗皆精。其绘画为达师法自然的境界,早年广游祖国名山大川。晚年远飞美国、欧洲、澳洲旅游。写出《蜀道万里记》、《美欧游踪》。他“每有游历或感触时皆随即发而咏为诗文,因此创作量极为丰富”。其诗作不下三千余首,有《江山万里楼诗集》行世。在其书法方面,介于楷、隶之间的古拙书风,揉合了钟(繇)、王(羲之)、褚(遂良)、欧(阳询)之风格,端正挺秀,自具面貌。他的绘画意境深邃。先后曾举办过画展27次。画作以《长城万里图》、《长江万里图》、《黄河万里图》、《横贯公路图》(台湾)等百尺长卷为代表作,深受艺术界的好评。居台后,为培育后人,致力于中国绘画史和绘画理论的研讨,有《中国书画源流》、《石涛大师详传》、《中国画史详传》以及《中国绘画思想》等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