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地名管理
第一节 机 构
1981年11月县成立地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临时机构,配职工3人。1984年3月定为局级常设机构。1987年职工增至7人。
第二节 地名普查
1980年根据上级有关地名管理工作规定,在全县开展了地名普查工作。至1983年底,对全县4732个地名进行了普查核实,普查结果:政区重名112个,其中与本地区外县重名公社3个(官庄、杨集、双庙);县内大队重名103个。在“文革”中乱改地名的16个,区划与驻地不一致的2个(董岗、太山公社),含义不好的21个,用生僻字命名的12个,用字不规范的144个,名地不符的211个,有名无实的139个。根据地名、更名暂行规定,在普查过程中,报请上级批准,新命名大队30个,更名公社5个(改太山为泰山庙、双庙为双庙街、立新为付庄、董岗为老河、杨集为杨家集),共计命名、更名138个。同时,对境内地形、实体等名称用字不规范、错字、名地不符、一地多名,有名无地以及在“文革”中乱改地名等问题全面进行了标准化和规范化处理.其中删去有名无地的地名54个,增注有地无名的208个,更改用字不准的417个。
第三节 地名词目编纂
1983年4月,地名办公室设地名词典编辑组,开展地名词典编纂工作。经过专业人员实地调查与历史考证,至1987年,为国家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词目48条、河南省地名词典词目148条,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全部符合要求。
第四节 地名管理
1986年1月,县地名办公室复印国务院颁发的《地名管理条例》1000份,在城乡广泛宣传张贴。同时,对全县不符合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地名进行了改正。1987年完成了羊册、沙河店由乡改为镇建制和城关镇改泌水镇、城郊乡改花园乡的更名工作。并对24个乡镇和403个村庄名称作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正名,使地名管理工作纳入正常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