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泌阳医界皆以中医中药为本。清代后期,始有西药传入,并逐步发展一些西医。民国36年(1947年)泌阳解放时,境内计有中医药店铺200余处,小型医院数处,西医诊疗所20多处,从业者总共五六百人,约占总人口的1.5‰,缺医少药现象严重,居民卫生条件很差,健康水平很低。
建国后,人民政府以确保人民健康,保护劳动力,支援工农业生产为宗旨,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设立行政管理机构,兴办医疗、保键、卫生防疫及药政管理等事业,加强对中西药生产、供应的组织领导,组建、培养医药卫生技术队伍,使医药卫生事业得以繁荣和发展。1953年开始组建联合诊所,并不断发展,至1958年,系统的预防、保健、医疗体制基本形成。60年代,县、社(人民公社)两级医院普遍建立,医疗设备也有所充实和改进,连同小公社一级的集体所有制卫生所在内,计有卫生工作者800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6‰。70年代卫生事业仍呈发展壮大趋势,医疗部门坚持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卫生防疫部门经常深入城乡指导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防病灭病活动。到1987年,卫生防疫已进入计划免疫的新阶段,医疗技术医疗设备趋向现代化,县级医院有病床250张,24所乡(镇)卫生院,病床总数为600余张,行政村均建有卫生所,医生个人开业者90多家。全民所有制单位卫生工作人员1297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体单位卫生人员1105名。各级卫生人员总数约占全县总人口的3.5‰。多少年来一直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地方性甲状腺肿、血丝虫病等地方病,以及天花、霍乱、疟疾等传染病已被彻底消灭,人民健康状况比以往任何时间都好。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卫 生
1951年县人民政府始设卫生科,编制4人。1958年10月,卫生科并入泌阳县文教卫生部。1959年3月撤销文教卫生部,复设卫生科。1967年泌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设文教卫生组。1970年成立泌阳县革命委员会文教卫生局。1972年2月单独建立泌阳县卫生局,地址在城南门里察院,配专职干部13人,下设办事、政工、业务、财务4个组。1978年卫生局机关迁址于行政路西段北侧。1987年局内设秘书、人事、业务、药政、财务5个股。辖人民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卫校、中医院、县直机关公费医疗门诊部、药品检验所7个直属单位和24所乡、镇卫生院。
1952年4月成立泌阳县人民政府防疫委员会,同年10月,改称泌阳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简称爱卫会)。1958年县爱卫会改名泌阳县除害灭病指挥部,1962年复称“爱卫会”,与卫生科、局合署办公至今。各乡镇和县直局、委均建立有“爱卫会”领导小组。
第二节 医 药
1956年县设医药公司(时属商业局),经营中、西药材和药品。1979年底县成立医药管理局,局址在行政路中段北侧,下设办公室和业务、财务、人事股。局直属单位为泌阳县医药公司、泌阳县药材公司。此设置到1987年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