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大 事 记
春 秋 战 国
楚成王十六年(公元前656年),楚在其北部边境修筑长城。由今泌阳县白云山经付庄、象河出境,境内长约30公里,称楚长城。
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秦、齐、韩、魏四国联合攻楚,“夹沘而军”,楚溃败。盟军取重丘(今泌阳县付庄乡政府驻地)。此后,泌境属韩。
西 汉
高祖五年(前202年),在今境设比阳、舞阴二县,均隶属南阳郡。
高后八年(前180年)夏,特大水。
建昭五年(前34年),南阳太守召信臣督民工建成马仁陂(今华山水库旧址),“灌田万余顷,民得其利”。
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境内大旱,饥荒,“民死十之七八”。
更始元年(23年),更始帝诏舞阴降,为舞阴大户李氏拒绝。更始帝遣柱天将军李宝往劝,李氏提出:“必得宛之赵熹则降”。刘玄复遣熹去舞阴,李氏遂降。
是年,更始帝封李轶为舞阴王,王匡为比阳王。
东 汉
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封征南大将军岑彭为舞阴侯。
建武十五年(39年),封皇女义王为舞阴公主。自此舞阴为邑。
建武二十二年(46年)九月,南阳春陵(今湖北枣阳)地震,波及比阳、舞阴,房舍倒塌,人畜有伤亡。
永寿元年(155年)夏,特大洪水。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与张绣战于宛(今南阳市),曹败退舞阴,张引兵追至,被曹击败。十一月,张与荆州刘表联合,攻夺舞阴,曹亲率士卒复战败张、刘联军。
三 国 魏
黄初四年(223年)春,比阳、舞阴大疫,死者甚多。
景初元年(237年)九月,需雨,伤禾稼。
两 晋
西晋永熙元年(290年)春早,九月大水,十月淫雨连绵,秋稼受害。
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后秦王姚兴割舞阴归晋。
东晋义熙十年(414年)春旱,五月水灾,七月后大旱,河、井多干涸。
南 北 朝
南朝宋元嘉年间(约450年),我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范缜出生在舞阴。
宋泰豫元年(472年),桓诞拥滍叶以南、沔水以北8万余落降北魏,北魏即于比阳设东荆州,任桓诞为东荆州刺史。
北魏延兴三年(473年),置江夏郡,领县江夏(郡、县治所均在今付庄乡古城铺)。
南朝齐建元元年(479年)增置西汝南、北义阳二郡(治所均在舞阴),又侨置高邑县(治所在今高邑)。
齐建元元年(479年),北魏雍州刺史韦珍与齐将崔慧景在比阳交战,齐军溃败。韦拥降民7000余户内迁,置城阳(治所在今泌阳县高店乡丁道村)等三郡。
齐永明五年(487年),桓诞引魏兵万余人与齐将陈显达战于比阳南,桓败,退守比阳.复引兵攻舞阴,齐舞阴戍主殷公愍抗击,桓之副将张麒麟被杀,桓败退出走,陈显达率众入舞阴城,协助殷戍守。
永明六年(488年),齐将陈显达率兵围攻北魏乐陵镇(今泌水镇),乐陵镇守将韦珍凭城固守10余日,后夜开城门出击,齐军溃败。
齐建武四年(497年),北魏大举南攻,齐派军主鲍举率众助西汝南、北义阳两郡太守黄瑶起抗拒魏兵。次年春,齐军全军覆没,鲍举逃跑,黄瑶起被俘。自此舞阴归北魏。
北魏景明四年(503年),樊素安、樊秀安(一作季安)领导东荆州“蛮”人武装起义,称帝。次年初,樊秀安领导的一支起义军,被东荆州刺史杨大眼所败,樊素安被俘,起义失败。
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范缜《神灭论》问世。
北魏延昌四年(515年),郦道元任东荆州刺史。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都城发生内乱,孝静帝命东荆州刺史冯景昭率兵入援,被东荆州民杨祖欢率众截击,景昭战败。是年北魏分为东、西魏,东荆州归东魏。
东魏天平四年(537年)冬,西魏荆州(今襄樊市)刺史郭鸾攻东荆州,东荆州刺史慕容俨坚守200余日,后乘间出击,郭鸾大败。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东荆州为淮州。
隋
开皇三年(583年),废舞阴郡为县。
开皇五年(585年),改淮州为显州.
开皇十八年(598年),废江夏郡、县,更名为慈丘县。
大业三年(607年),舞阴更名为显冈。改显州为淮安郡,下辖比阳、显冈、慈丘、真昌(今社旗陌陂一带)、平氏、桐柏六县。
唐
武德四年(621年),改淮安郡复为显州,置总管,领显、北澧、纯三州。
武德九年(626年),唐州治所由湖北枣阳徙至比阳。
贞观元年(627年),废显冈,并入比阳。
贞观九年(635年),改显州为唐州。
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象河关建清真寺。
开元十年(722年),迁徙河曲六州胡人万余至唐州落户。同年夏,大水。
天宝元年(742年),再改唐州为淮安郡。
乾元二年(759年),复改淮安郡为唐州,隶山南东道,辖比阳、慈丘、平氏、桐柏、湖阳、泌阳(今唐河)、方城七县。
贞元十五年(799年)三月,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叛唐,并攻陷唐州,唐州守将张嘉瑜战死。
元和十年(815年),蔡州(今汝南)吴元济袭唐州东界、唐派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率兵十万进讨。次年二月,被吴元济击败于慈丘,严绶退保唐州.
元和十二年(817年),唐命李恕为唐、随、邓节度使、驻节唐州。经周密部署、于是年冬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息了叛乱。
中和三年(883年),黄巢义军在马谷田、高邑一带活动。
光化元年(898年),朱温陷唐州。
天祐三年(906年),朱温徙唐州治泌阳,更名泌州,比阳以县属之。
五 代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废慈丘入比阳。
宋
景德四年(1007年)夏,大水。
治平元年(1064年)春旱,夏大水。
绍兴六年(1136年),宋与金战于牛蹄(今板桥水库库区内),金军大败。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割唐州予金,比阳属之。
金
太和五年(1205年),宋兵袭比阳,杀比阳副巡检阿里恩腾嘉努。十月,再袭比阳,杀其军事判官萨都。
正大八年(1231年)一月,蒙古军拖雷部以少数游骑雪夜袭陷比阳。
元
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改比阳县为毗阳镇,设巡检司,隶唐州。
天历二年(1329年),全年特大旱,大饥。人死者以万计。
明
洪武十四年(1381年),毗阳镇复置县,以明初唐县之旧名-“泌阳”移此更名为泌阳县,属南阳府。
弘治五年(1492年)冬,大雪,深数尺,人有死于饥荒者。
正德元年(1506年),明廷将唐、泌129顷地赐予徽王府(府第在今禹州市)。
正德三年(1508年)五月至次年正月不雨,夏酷暑,人有热死者。
正德七年(1512年),起义军赵燧率众克泌阳。
嘉靖七年(1528年),特大旱,成重灾,人有饿死者。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春、夏需雨三个月,人秋更甚,马仁陂决口,下游有人淹死。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夏大早,蝗虫遍野,大部分庄稼被食成灾。
崇祯元年(1628年)冬,地震。
崇祯八年(1635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率部首次到达泌阳,沿途农民纷纷参加。
崇祯九年(1636年)春、境内大疫,粮价昂贵,民死甚多,田地荒芜。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率众与南阳总兵左良玉激战于泌阳城南关家岭,互有伤亡。义军离去,左军割两军战死士卒和百姓头颅数千,佯示胜利,入城后大掠而去。
崇祯十二年(1639年),大旱,泌水竭,塘龟裂,蝗灾重,秋绝收。人大饥。
崇祯十三年(1640年)特大早,五谷绝收,野无青草,人以树皮充饥,有人吃人者,死亡甚多。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五月初六日,农民义军首领张献忠率部乘雨夜克泌阳县城,杀死知县姚昌祚、主簿熊天伦。南阳总兵左良玉闻讯急驰泌阳“进剿”,义军离去。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再克泌阳县城,击毙知县王世昌、主簿金国柱。建立农民政权,委康畀为泌阳县令。
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委石维瀚为泌阳县令。同年九月,义军在泌阳建立的政权被颠覆,石维瀚遇害。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农民义军“过天星”和李好率部再克泌阳县城,捕杀官吏,焚烧官府,为石维瀚等人复仇。
是年,泌阳县共5.8万余人,因天灾战乱逃亡4万余人。
清
顺治五年(1648年)六月一日,高邑下冰雹,其大如卵。继而大雨连绵,田禾淹没,房舍倒塌。泌阳河溢至县城南门,城墙淋倒72丈。
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确山地震,波及泌阳。
顺治十年(1653年)七月,迅雷烈风,风过处房舍、树木有损坏。
顺治十八年(1661年)夏,大旱,秋稼颗粒无收。
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地震两次。是岁特大水,淹死多人。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大旱,泌水竭,人大饥。十二月雨雪连旬,深数尺,牲畜多死,人有冻死者。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夏,南阳知府沈渊召民在已废的马仁陂内垦荒。
乾隆五十年(1785年),大旱。
嘉庆元年(1796年)十月,湖北襄阳白莲教起义军进入泌阳境,沿途民众纷纷参加。
嘉庆二年(1797年)三月十日夜,白莲教义军首领王聪儿(亦称齐寡妇)率数千人经回龙寺、竹沟进入沙河店镇。十一日与团练激战一昼夜,击毙团练头目10余人,乡勇数百人。
嘉庆十八年(1813年)夏、秋大旱,秋稼颗粒未收。十二月地震。
嘉庆十九年(1814年)春,大饥,瘟疫蔓延。夏大旱,秋稼绝收。十一月大雪,人饥冻死者甚多。
道光八年(1828年)六月,大雨,泌阳河泛滥至县城南门,园圃多毁,房塌无数。十七日午后大风,雷电震死村民2人、牛1头,拔树数十株。高邑镇外1古树,亦被大风拔起至数十丈远处。
道光十二年(1832年)六至七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房舍多坍塌,秋禾无收。八月又大雨连旬,泌水、沙河等主要河流沿岸有84个村被淹;板桥东关刘集全被冲毁。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九月初一日,泌阳捻党邓韩玉等百余人入湖北枣阳活动,被该县弁兵捕获30多名,解送河南惩办。十月初五日,泌阳人徐应青联合捻党抢盐被通缉亦进入枣阳一带活动。
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十一日,角子山捻党首领乔建德被官府捕杀。
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豫捻军首领萧况、李太春、陈太安等五支,联合在泌阳县角子山起义,与清军激战于牛角沟、马岭,大败清军。自此,声势益壮,扩大至万人以上。清廷命河南巡抚英桂四路“围剿”,义军分三路迎击,转战10余州县,攻下泌阳,杀泌阳团守郝恒太,大败泌阳知县邓国梁军队,粉碎了“围剿”,最后胜利返回角子山。
同治元年(1862年)六、七月间,太平军三路会师中原,两次经过泌阳,与境内捻军互相声援。
同治七年(1868年)闰四月,角子山捻军张十一、李振基、花得春等聚众数百人活动,遭清总兵崔廷桂“围剿”,终因寡不敌众,被捕杀害,捻军活动被镇压下去。
光绪四年(1878年)天主教始传入泌阳。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拳(后改称义和团)传入泌阳,农民纷纷参加,学拳术,练枪法,秘密串连,反对外国天主教传教士和教徒。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基督教英国牧师孔好义到泌阳传教。
光绪二十七年五月,泌阳、唐河、桐柏农民数千人秘密组织“齐心会”,抗税捐、反压迫。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县人张云卿为反抗增加田赋充作“庚子赔款”,联合程店程意岐、唐河王集罗振杰等聚众万余人,焚教堂、杀教徒,围攻泌阳县城。清廷敕河南巡抚锡良派兵镇压,后张云卿、罗振杰、程意岐等被捕,不屈就义。
是年,南阳、汝宁二府议定:在泌阳县沙河店设“南、汝分府”衙门,负责泌、确、遂、舞4县边境民事诉讼、缉捕等。
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省咨议局成立,泌阳县绅吴銮轸当选为省咨议局议员。
宣统三年(1911年)春,泌阳县商会成立。
是年,县建团防营,吕勋为团防营管带。
中 华 民 国
元年(1912年)
2月初,唐县(今唐河)革命党人刘莪菁联络古建安欲召集乡团攻泌阳,事为泌阳知县锡铎所知,暗与团防营管带吕勋勾结,吕率部将古逮捕,经锡铎多方刑讯,诬为匪党,惨遭杀害。
2月中旬,清帝宣布退位,南北议和告成。泌阳知县锡铎携眷北遁。
5月,罗山人马其伟出任泌阳县知事。改纪年为民国,县衙为公署,知县为县知事。
7月上旬,大雨七昼夜,山洪暴发,各沿河村镇房屋损坏甚多。秋大旱。
12月25日夜,象河关回民16人被北洋驻军马文德部以“通匪”罪集体枪杀,其中李书经未被击中幸存。
2年(1913年)
3月,县改属汝阳道,县内八保改为八区。
5月,县公署饬各区进行户口实地调查,年底结束。全县计44215户,283712人。
6月,白朗率义军2000人入境,破饶良、郭集、古城寨等处,得枪350余支。
9月,白朗率部连破羊册、象河关、春水等镇,捕春水土豪王海仓,开仓济贫。10日围攻泌阳县城,三昼夜未克。13日,北洋政府急电河南督都张镇芳,令其迅速派军解围。义军在县境东部小铜山一带,伏击北洋陆军第六镇(师)张敬尧1个团,缴获许多枪械、物资。
3年(1914年)
年初,依照北洋政府颁布县佐制令,于沙河店置县佐。
农历四月,麦将成熟时,大风一昼夜,麦多倒伏,减产三成。人夏,旱灾严重,继又遭风、蝗灾害,是秋无收。
秋,团防营改称警备队。
4年(1915年)
11月,县建贫民工厂一座,民国9年关闭。
5年(1916年)
6月蝗灾,高粱减产五成,谷子绝收。
12月7日,全省请愿豁免田赋附税联合会在省城开封召开,推选泌阳人王作梅(即王友梅)等10人为该会理事。王等致电北洋政府和国会,反对省当局提出的地丁银改折银元案。
6年(1917年)
夏,县创建实业学堂(乙种职业学校),开设有养蚕、缫丝、织绸等科。民国12年停办。
7年(1918年)
春,县知事贺增培用公款在城西马庄开辟花园一处,占地约200亩。建有厅堂、亭榭、假山、鱼池,种植各种树苗和名贵花卉,供人游览。后因无人管理渐废。
是年一春无雨,早秋播种推迟到麦收后。6月暴雨4天,房屋倒塌甚多。7月,遭蝗灾,谷子被吃光。
是年,改警备队为巡缉队。
8年(1919年)
春,全县大疫,官方虽配药免费散食,病死者仍然很多。
5月,在北京“五四”运动影响下,县城学校、商店、市民千余人游行示威,要求“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并成立“抵制日货委员会”,查封和焚毁部分日货。
8月,特大水,境内河流漫溢,毁房无数,秋禾大部淹毁。
10月,县举行首届田径运动会,各级各类学校参加。
9年(1920年)
春,“红枪会”(亦称“红学”)在境内纷纷建立,“广为设坛,习练刀枪”,会众迅速发展至万余人。
是年,特大旱,夏、秋二季颗粒无收,成重灾。
11月4日(农历九月二十四日),杆首“老洋人”(张庆)率众数万,由确山进入泌阳境,将县城围困两日。后,城内遣人送出500块银元,始得解围。
12月1日(农历十月二十二日)夜,县巡缉队一排士兵哗变,砸开监狱,放出全部人犯,纵火烧毁民房数间,黎明破东门进入山区。
10年(1921年)
5至7月特大水,需雨百余日,夏秋无收。毁坏田庐无数,尤以牛蹄,沙河店为重。
年底,巡缉队改为武装警察。
11年(1922年)
春,县城各界绅士,发动数百人,人县公署请愿,反对当局额外增加苛捐杂税,县知事韦联第弃官逃跑。河南省长张凤台派李济臣到泌阳查处,认为实属韦联第之过,对请愿者不予追究。
11月,“老洋人”率部经遂平进入泌阳境,不久,攻破泌阳城。
12年(1923年)
夏,河南省教育厅派电影队在县城南门外放映黑白无声电影,是为泌阳首次放映电影。
11月中旬,“老洋人”率部进入母猪峡,联合当地杆首张老六、“老昏王”、安予江、李品三等与官军对峙。下旬,“老洋人”率5000余人出母猪峡,经泌阳西去。
13年(1924年)
1月2日,“老洋人”率部经桐柏再入泌阳,在马谷田一带与官军田维勤部一个团对击后,东进途中受胡景翼部阻击,又返泌阳。1月6日离境。
是月,县绅王友梅赴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4年(1925年)
6月23日,全县各界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卅运动”,县城及四乡民众数千人集会游行示威,并致电北京政府,愤怒声讨帝国主义罪行;泌阳各学校联名致电上海学联,对死难同胞哀悼。
8月,大水,泌阳河水陡涨至城南门口,园圃全部淹没,东、西关民房冲毁数百间。
15年(1926年)
秋,在开封甲种工业学校上学的县人姚健宇加入中国共产党。
冬,姚健宇受中共豫区委委派返县进行北伐宣传。不久,被直系驻军陈文钊旅下令缉拿,姚被迫离县赴宛。
16年(1927年)
春,建国豫军总司令樊钟秀委县内牛蹄人孙远功为第四师师长。至同年秋,孙招募5000余人(实有枪支2000余),分驻城关、官庄、羊册、春水、牛蹄、沙河店等地。
4月,牛绳武旅在县城周围作乱,奸淫妇女,勒索群众,激起民愤,地方农民与红枪会联合将其赶走。继而徐寿椿部团长刘永章,借搜匪之名,复行抢掠。
6月,冯玉祥主豫,河南省政府通令各县,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9月,樊钟秀率李万林师驻防泌阳,强占学校校舍,占用全部教育经费,并在城乡大肆抢掠,将抢掠之衣物在市面出卖,被绑架的人员列价回赎。
11月,泌阳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在城关成立,有党员11人。支部书记姚健宇、组织张旺午、宣传张炳昌、交通魏祥甫。
同年底,中国国民党泌阳县执行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在龙泉寨(今赊湾)建立,有党员40余人。与此同时,国民党泌阳县执委筹委组建泌阳县妇女协会,主任郭诚芝。
17年(1928年)
4月,中共南阳特委派党员金孚光(桐柏人)、段语禅(叶县人)经泌阳党支部活动打入驻泌建国豫军内部,准备作兵运策反工作,被国民党泌阳县执委发觉,密告该军,金、段被迫离境。
6月,冯玉祥部抵泌阳,赶走樊钟秀部。
9月,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派程云蓬任泌阳县县长。程到任后,实行妇女放脚,男人剪发辫,将庙产统归学校,充实教育经费。
10月,中共泌阳县委建立。时有党员50余人。书记陈雪怀,委员张旺午、魏祥甫、刘黎阁、孙怀远。同时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泌阳县委会,书记孙怀远。
是年大旱,秋禾枯槁,二麦未种,灾民外逃乞食者,日以千计。
18年(1929年)
2月,建国豫军李万林师在鄂北哗变,乘机攻克唐河县城,烧杀奸虏,抢掠财物。时,驻泌冯玉祥部孙雨诚团闻讯,星夜驰至唐河,围剿叛军,击毙甚多,并生俘千余人,押至泌阳。经审讯,把班长以上70余人全部杀害,士兵释放。
4月,中共泌阳县委发动城关市民数百人举行反对苛捐杂税的游行示威及说理斗争,迫使税局取消加派的各种苛捐杂税。
5月28日(农历四月二十),杆首王泰率数千人围攻县城,三日未克。6月1日撤离。
秋,创办泌阳县乡村师范学校。
冬,中共泌阳县委发动师范学校师生举行反帝游行示威,强烈要求县当局把城关美籍基督教牧师挪心清驱逐出境,城关市民积极响应。斗争持续数日,终把挪心清赶走。
是年,春旱,夏、秋更甚。河断流、塘干涸,民大饥,有饿死者。秋后瘟疫流行,灾害十分严重。
冬,大雪,民有饥冻死者。
冬,在县境东部山区成立“光蛋会”,宗旨是对抗国民党苛捐杂税、夺取土豪恶霸粮食救济穷人,并联合起来防匪祸。
19年(1930年)
7月31日,共产党员张焕民、白玉文、刘煊在杨虎城部策划兵变失败,突围到泌阳双庙街时,被地方民团捕捉。两日后张、白、刘惨遭杀害。
秋,杆首崔二旦率众数千盘据官庄一带。泌阳国民自卫团前往围剿,反被杆众包围,死伤百余人。崔乘胜驱众南下围攻县城,数日不克,纵火将西关民房烧毁百余间离去。
10 月 29 日,南阳、镇平、新野、邓县四县民团总指挥宁洗古,应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之邀赴开封,途经泌阳时,县长薛宾侯遣人将其暗杀于城东北十里庙村附近。
12 月,中共泌阳县委为策应红军解放泌阳,组织暴动,突遭地方武装警察围袭,县委委员王立堂、胡帮立和蔡玉钦被捕,当夜惨遭杀害。
20年(1931年)
4月,师范学校发动学生强烈要求县国民党当局严惩杀害王立堂、胡帮立、蔡玉钦的凶手,并支持王立堂继母赴省告状。终于迫使省当局将泌阳县长赵承钦、县党部干事李季高和教育局局长李逊吾各判刑15 年。李逊吾囚死狱中。
4月下旬,中共泌阳县委发动和领导师范学校师生赶走反共的校长贾希臣,接回同情革命的校长吴平轩和被开除的进步学生。
5月初,牛蹄、沙河店一带数千妇女,为反抗官府拉丁、苛捐杂税,齐集牛蹄,火焚西寨门,捣毁区公所,开仓济贫。遭到县当局镇压。
5月15日,泌阳县政府集结牛蹄、沙河店、春水三区民团500余人,由牛蹄区民团团长张虎岑率领在黄山、梅林寺一带,与杆首洪泰昌部激战半日,民团溃败,死亡50余人、被俘40余人,枪支弹药多被杆众所得。
6月20日,杆首崔二旦率众3000余,由舞阳再入泌阳,连破象河关、春水、龙王庙等处,后在沙河店住月余,放火烧毁数十村,群众深受其害。
6~8月,大雨成灾,牛蹄被淹,沙河店五门进水,街内行舟。全县受灾村庄894个,冲毁耕地12万亩,倒塌房屋4.8万余间,死亡灾民212人。灾后疟疾、瘟疫、霍乱流行。
21 年(1932年)
春,鄂、豫、陕边区绥靖督办刘镇华在南阳推行地方自治,指令县成立自治筹备玉、宣传部长所,委王友梅为唐、桐、泌三县联防主任,县政府设八区联合办公处,作为全县自治领导机关。
2月,杆首洪泰昌聚众2000余人,盘据泌阳东部山区。河南省主席刘峙令第一师独立旅旅长丁德隆率部进剿,洪部退据铜山顶凭险抗拒。丁部用迫击炮轰击,洪部全被歼灭。
6 月,张旺午任中共泌阳县委书记。
夏,王友梅开设“农工借贷所”,发行纸币4万串,后陆续发行100多万串,强行流通市面,从中获巨额利润。1938年省令其停业。
8月,河南省政府颁布编查保甲法规,饬令认真编查,限期完成。至年底全县共编为8区、72 联保、532 保、5840 甲。
秋,大饥。中共泌阳县委发动群众向恶霸地主展开抢粮斗争。县委委员吕秀甫在抢粮斗争中不幸被捕,于11月23日(农历十月二十六)被枪杀在城西八里沟。
11月,由于叛徒告密,先后有50余名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被捕,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年底,中共泌阳县委委员、武装小组长周青(四川人)惨遭杀害,县委成员张旺午、陈香斋、高子扬被通缉。
22 年(1933年)
5 月,奉省政府令,县成立“清乡”办事处,县长张作舟任主任。
6月,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在桐柏县程湾召开唐、桐、泌三县党代表会议,泌阳高子扬参加。会议决定成立中共唐、桐、泌中心县委,高子扬任书记。并决定集中协议,规定“双力量发展党组织,继续发动群众开展抗粮抗捐斗争。
23 年(1934年)
8月,中共鄂豫边工委派高子扬任中共泌阳县委书记。
11 月23~26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北上长征,途经泌阳县境。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泌阳群众主动为过境红军筹集粮草、送水送饭、安置伤病员。
24年(1935年)
3月,河南省视察团一行60人,在团长王春元带领下,来泌阳视察,并作出《政治视察报告》。
8月,中共鄂豫边区省委在泌阳县城东张楼村成立。书记张星江、组织部长仝中玉、宣传部长王国华。省委决定在泌阳、确山、桐柏、信阳四县结合部开展游击战争。
25 年(1936年)
3 月27 日,中共鄂豫边省委率领红军游击队和泌阳30多名共产党员及农民群众,去桐柏平氏镇庙会夺得长枪8支、短枪 5支。28日游击队转移途中,突遭桐柏保安团袭击,省委书记张星江牺牲,游击队长周骏鸣负重伤。
4月,全县八区并为四区,即毗阳区、牛蹄区、龙王庙区、古城寨区。年底又增设高邑区。
9月,鄂豫边省委召开会议,任命陈香斋为红军游击队队长。
12月,中共鄂豫边省委在义和寨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在游击区内建立抗日自卫会和农民自卫队。
26年(1937年)
1月,鄂豫边省委派郭同昌任中共泌阳县委书记。
4月初,东北军一二九师(师长周福成)驻防泌阳,“围剿”鄂豫边革命根据地。
春、夏阴雨连绵数月,小麦雨中登场,霉烂过半,造成重灾。
初夏,东北军一二九师同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谈判,达成“枪口对外,共同抗日”的协议,规定“双方互相支援,共同对付外来威胁”,驻军“负鄂豫边安全和保卫人民群众利益之责任”。
6月,豫皖绥靖主任刘峙强令周福成师“剿共”。该师驻防王店的王理怀团第三营营长吕伟绩违约反共,破坏省委文印室,逮捕邓一飞及区委书记姜宗仁。王理怀获悉,迅即通知红军游击队转移。是月,一二九师离防。
6月19日,中共鄂豫边省委委员、红军游击队队长陈香斋率队追击邓庄民团时,中弹负伤,医治无效于21日牺牲。
8月初,泌阳县成立“抗敌后援会”。
8月,饶良一带“黄学”举行起义,羊册、郭集、泰山庙等地群众万余人奋起响应,南阳抗敌自卫团副司令赵芝庭带兵前往镇压,捕杀首领十余人,起义失败。
同月,中共鄂豫边省委在泌阳碾盘沟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央指示,号召各地积极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和发展武装力量。
9月,鄂豫皖红二十八军八二师二四四团一营和手枪团二分队300余人,由林维先率领协助鄂豫边红军游击队,连拔邓庄铺、马谷田、高邑等反共据点,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秋,为阻止日军侵犯,县政府派夫挖断泌阳通往驻马店、信阳的公路,并拆毁桥梁。但未起到阻止敌人的作用。
10月,中共鄂豫边省委机关迁驻邓庄铺、焦竹园。并决定将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自卫团”,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1月,南阳专区联防司令别廷芳派宛西保安第二团王省斋部来泌“剿匪”,与李文胥杆众激战数次,杆众悉数被歼。李文胥战死,王部割其首级,悬于东城门示众。
12月初,鄂豫边省委派马志远(刘子厚)、张明河赴开封同第一战区预备军总司令张钫就抗日独立团的归属等问题谈判成功。
27年(1938年)
1月8日,中共鄂豫边省委奉命改为中共豫南特委,泌阳隶属特委领导。是时,独立团去信阳、桐柏剿匪。王友梅乘隙勾结宛属“剿共”司令别廷芳,遣武定远、王金声率保安团千余人偷袭革命根据地。独立团闻讯立即返回邓庄铺,将保安团包围。迫使其撤退。保安团在邓庄铺肆意抢掠后,连夜窜回泌阳县城。
1月13日,中共豫南特委和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由邓庄铺、焦竹园迁往确山县竹沟镇。
2月初,9架日机轰炸沙河店及泌阳县城,激起全县人民极大愤慨。县政府号召捐款买飞机抗日救国,全县共捐1.3万元汇寄中央政府。
4月初,南阳督察专员公署密令泌阳县政府“突击清乡”,提出凡与“土匪”及黄绿枪社有联系的人一律杀掉。是秋,县政府指令各乡,每保举报两个坏人就地处决。全县共处决近500人,其中不少人实属无辜。
5月,河南省抗敌后援会巡回话剧团第三队由姚肇平、马可率领来泌阳县城作抗战宣传演出。
5月下旬,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来泌阳视察国防工事,分别在沙河店、象河关群众会上发表了抗日演讲。历时6天,后去舞阳。
6月,中共河南省委统战委员会主任彭雪枫做王友梅统战工作成功,由王出面协调归还了在邓庄铺抢走的物资,又由王出面,在官庄合办“泌阳县战时青年工作团”,结业后,大部分学员奔赴抗日前线。
9月,泌阳县牛蹄区抗日民众自卫团团长孙继遂(孙石)率200余人,到竹沟参加革命。
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徐旭生来泌阳宣传抗日。
10月上旬,李辉任中共泌阳县委书记。县委下辖邓庄、官庄、高邑三个区委,18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60余人。
10月24日,苏联援助中国人民抗日的一架轰炸机,由汉口飞往南阳途经泌阳上空时,因燃料不足,降落城南河沙滩,次日飞抵南阳。
11月,别廷芳来泌阳整顿保甲,办理“五户联结”。县政府组织人力清查户口,结果查得漏报12万人。连同原报28万,时全县共40余万人。为此,国民政府给予前任县长蔡景琳“永不叙用”之处分。
同年,成立泌阳县抗敌自卫团司令部。
28年(1939年)
1月27日,刘少奇由延安去竹沟途经泌阳停留时,对泌阳党组织活动情况进行了询问和指导。次日赴竹沟。
5月3日,日本侵略军出动12架飞机轰炸泌阳县城和赊湾,投弹40余枚,炸毁民房2100多间,炸死炸伤居民40余人。11日下午,4架日机再次轰炸县城,投弹30余枚,炸毁民房60余间,炸死炸伤21人。12日上午,16架日机,又在县城、沙河店、龙王庙、官庄等地投弹120余枚,炸毁民房1900多间,炸死炸伤43人。
10月,邢西玲(旭初)任中共泌阳县委书记。
秋,美国女作家、新闻记者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女士由上海来泌阳访问,县城数千人集会欢迎,她在会上发表了抗日演讲,两天后去南阳。
11月,国民党顽固派纠集确山、泌阳、信阳三县常备队1800余人,对竹沟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竹沟事变”。
12月,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发动冬季攻势,以期从日军手中夺回信阳。泌阳人民组织担架,募捐布鞋,积极支援抗日,受到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和六十八军军长刘汝明的赞扬。
29年(1940年)
1月,国民党泌阳县党部书记长、抗敌自卫团团长张虎岑,对革命武装进行疯狂“围剿”,到处缉捕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同时,别廷芳亦派重兵驻防泌阳,推行“保甲制”、“连坐法”,实行大清乡,屠杀共产党人和抗日战士。全县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春,泌阳县抗敌自卫团改为泌阳县国民兵团,张虎岑任团长。
5月初,日军三师团小川支队由信阳经明港西犯泌阳,3日进入马谷田一带。时驻防泌阳的八十五军、六十八军、九十二军正互移驻地。县政府代县长袁景闳率国民兵团一部在城东古路沟布防阻击,5日上午与日军交战,因寡不敌众,退至城西北牛庄,被两路日军包围,袁景闳壮烈牺牲。
30年(1941年)
1月25日,日军出动两个师团由信阳分三路北犯。26日下午,日军追击六十八军一个团,该团在县城东北张铺设伏,打死打伤日军200余人。
2月2日,日军由舞阳侵犯象河关时,残杀周围村庄群众及国民革命军六十八军伤病员百余人。
2月2日,日军十七师团主力及十五师团、四师团各一部,由象河关南犯至桃花店时,受到第六十八军截击。日军出动飞机和大炮狂轰滥炸,六十八军与泌阳国民兵团密切配合,奋力阻击,激战两日,给日军以重创。4日,日军撤退。
是年春,日军在泌阳共焚毁房屋30334座,使数万人无家可归。
同年夏,驻老河口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部派“日本反战同盟”成员5人(3男2女)到泌阳进行反战宣传。
31年(1942年)
春,风、旱成灾,入夏尤旱,禾稼无收。人多以草根树皮充饥,有的人卖儿鬻女度日,时全县讨荒要饭者达6万人之多。
是年,泌阳县政府抽调人力在全县勘查丈量土地,丈量结果有耕地115.9万亩。
32年(1943年)
8月,飞蝗过境,大部秋禾被食。
33年(1944年)
7月,日军一一五师团一个中队侵占沙河店,建立伪政权-维持会,逼迫群众拆房、砍树,为其修筑寨堡,人民倍受奴役蹂躏之苦。
10月初,新四军五师来河南开辟确、泌、桐抗日根据地。
10月16日,豫南游击兵团在沙河店至驻马店公路上,伏击日军运输车辆,缴获大批药品。
10月,成立确泌桐爱国人民县政府,县长孙石。是月底,杨安平任中共泌阳县委书记。
11月16日,日军一一五师团独立步兵二十七大队300余人进犯牛蹄,驻牛蹄五十五军一个排寡不敌众,退至竹林,牛蹄沦陷。
34年(1945年)
1月初,成立泌阳爱国人民县政府,县长高子扬。下设3个区政府和1个游击区,区下辖6个乡政府。
1月,建立泌阳县临时参议会。翌年正式成立参议会。
3月,新四军豫南军分区参谋长周庆鸣率挺进兵团一部,为保卫抗日根据地,在马谷田一带击溃泌阳保安团及驻军第五十五军一个营共2000余人,其中死伤2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侵占沙河店、牛蹄的日军于9月初去漯河缴械投降。日伪政权-维持会及其武装土崩瓦解。
11月,中共鄂豫皖湘赣边区四地委任命张楠为中共泌阳县委书记、杨玉璞为副书记、张子明为县长。
35年(1946年)
6月,中共豫鄂工委委员、代理泌阳县委书记兼淮北支队政委侯太俊,为掩护五师突围,率30多名游击队员坚持地方斗争。
8月,在与泌阳保安团周旋时,侯太俊被捕牺牲。
10月,中国国民党泌阳县党部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0人,选出焦松岩、朱恒甫、薛子正、郭诚芝(女)、王云阁、许吉亭、刘振宇为执行委员会委员,焦松岩为书记长。另选薛子正、李兰泉、焦化三为中国国民党泌阳县党部监察委员。
36年(1947年)
5月29日,由支队长王定烈率领的中原游击纵队四支队在城南九门岗歼灭泌阳保安团200余人,生俘副团长徐荣臣。
1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第四纵队第十一旅(李成芳旅)解放泌阳。
11月23日,成立中共泌北县委员会,书记(政委)为李富荣。隶属豫陕鄂七地委领导。
12月19日,建立中共泌阳县委会,书记(政委)为萧英。隶属桐柏区二地委领导。
年底,部分区实行急性土改。
37年(1948年)
1月,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将原建立的泌阳县改称泌东县,又建中共泌西县委员会,书记(政委)为史雷峰,隶属桐柏区二地委领导。
4月,泌北县撤销,所属羊册、象河、春水分别划归泌西、泌东两县管辖。
4月11日,人民解放军四纵队二十八旅两个团和桐柏二分区武装配合,在唐河县少拜寺击溃泌阳保安一、三两个团和特务总队。击毙三团团长王之元,活捉一团团长、代司令张成久。
4月29日,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在泌阳西北苗庄寺召开部分地、县委书记(政委)和部队营以上干部会议。听取汇报,部署执行新区政策等问题。
5月25日,人民解放军发起“宛东战役”。28日,豫西一分区部队奉命进驻春水、贾楼一带。30日,四纵队十一旅、十三旅和豫西一分区部队控制羊册以东地区,配合华东野战军十纵队,堵截张轸兵团东退,当张窃知消息后,行至唐河又返回南阳。
38年(1949年)
1月,泌东、泌西两县合并,在官庄成立泌阳爱国民主县政府,改属南阳专员公署领导。姚增绪任县长,史雷峰任政委。3月,县政府迁至泌阳城关。
4月,解放军五十八军一七四师进驻泌阳,实行武装剿匪。
6月,泌阳爱国民主县政府发出“减轻人民负担,改善人民生活”布告。
8月,中共泌阳县委发出“关于剿匪反霸及减租减息指示”。同时,决定成立县武装委员会,建立各级民兵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县城党、政、军、民、各界5000余人举行大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日,宣布泌阳爱国民主县政府改称泌阳县人民政府。
同月在县、区干部中开展以“反蜕化变质”为主要内容的整党整风运动,月底结束。
10月28日,县人民政府调整区划,全县共设9区、2镇。
是年,全县人民支援前线,除支援大批粮食、布匹等物资外,还输送650名青年参加人民解放军。
1950年
1月31日至2月7日,县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出席代表278人。会议号召全县各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封建统治阶级,肃清匪特,为实行土改作准备。
2月,结合剿匪反霸,开展减租减息。
3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泌阳县工作委员会。同时建立泌阳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春,泌阳师范学校成立,县长姚增绪兼任校长。
5月16日,全县遭雾灾和风灾,小麦、豌豆受害7万余亩。
6月26日至7月20日,大雨成灾,全县受灾耕地45万余亩,毁房3.5万多间,居民死亡43人。洪水淹没牛蹄镇,沙河店北半部全被冲毁。灾后,瘟疫蔓延,春水尤重。
8月11日和23日,大磨、官庄两区遭雹灾,1.45万亩秋作物受害。
10月17日,县委决定分期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11月19日至23日,县委召开扩大干部会议,学习中央指示,部署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11月25日,建立泌阳县土地改革运动委员会,史雷峰任主任委员。
11月底,全县31万人参加抗美援朝游行示威及和平签名运动,捐献款可购买战斗机一架、大炮一门。
12月14日至20日,县召开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主要讨论进行土改问题。
12月30日,误以反革命罪将王友梅处死。
1951年
1月,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1月20日至23日,县召开首届农业劳动模范会议,出席会议的劳动模范86人。
3月26日至29日,召开首届青年团泌阳县代表会议,出席代表110人。
4月2日,板桥水库动工兴建。
4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泌阳分会成立。同时建立中苏友好协会泌阳分会。
5月1日,全县37万人参加游行示威,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和霸占我国领土台湾。
6月2日至4日,县召开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出席代表360人。
8月24日至29日,县召开首次党代表会议,参加320人,列席40人。会议中心内容是由土改转向生产、组织互助合作,深人开展抗美援朝和爱国增产节约运动等。
9月,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省泌阳县人民武装部。
9月8日,中南局任命姚增绪为中共泌阳县委书记。
10月1日,板桥水库泌阳总队饶良大队治淮模范民工王廷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及中央其他领导的接见。
同月,朝鲜人民访华团抵泌阳访问,县召开群众大会热烈欢迎访问团。
11月15日至20日,县召开第二届劳动模范大会,参加劳动模范250人。
12月初,全县300名青年光荣参军。
12月底,全县土地改革基本结束,随即转入土地改革复查。
1952年
春,土地改革复查结束,开始组织互助合作。
3月26日,在城关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大恶霸、国民党泌阳县长、保安团团长薛子正,并处以死刑。
4月,省人民政府任命姚天骥为泌阳县县长。
5月1日,板桥水库主体工程建成。
5月,在县、区干部中开展“三反”(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运动,7月基本结束。
7月,在全县工商界开展“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资财、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斗争。9月结束。
10月,中共羊册区委因诬告省委委员王国华被改组。
11月,省委任命郑维祥为中共泌阳县委书记。
1953年
3月2日,成立泌阳县宣传贯彻婚姻法委员会。
3月,省人民政府任命田德芳为泌阳县县长。
4月11日(农历二月二十八日)夜,突降严霜,全县已拔节小麦冻枯88万余亩,造成重灾。灾后,国家从四川等地调拨大批粮食支援。
5月11日,省委任命何文轩为中共泌阳县委书记。
6月30日,泌阳县进行建国后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县共105203户,436052人。
7月1日至3日,召开泌阳县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53人。会议选举成立了泌阳县工会联合会,李振德当选为主席。
8月20日,县成立普选委员会,何文轩任主任委员。
11月底,县委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到会2500余人。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12月,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粮食计划供应。
12月28日,泌阳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郭东周为主任委员。
1954年
3月,建立国营板桥林场,场址设竹林街。
春,首次开展普选工作,全县24万选民参加基层选举。
5月1日,建立国营板桥机耕农场(县级建制),拥有耕地1.6万余亩。
5月17日至21日,县召开第三次党代表会议,参加代表426人。传达贯彻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6月11日,县火力发电厂(小型)投产,县城开始用电照明。
7月2日至7日,泌阳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396人。会议通过3个决议。
1955年
4月8日(农历三月十六日),县公安部门破获羊册反革命暴乱案。同年6月20日,在羊册举行宣判大会,对李炳照、张太亮、周万德、孙彦生等主犯执行枪决。
6月26日至30日,县召开第五次党代表会议,出席代表253人。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通过了《关于坚决拥护中央<关于高岗、饶漱人反党联盟的决议>的报告》,并选举出县委监察委员会。
7月8日,暴雨,日降雨量200毫米。全县104个乡,1170个自然村受灾,毁田禾24万余亩,倒塌房屋1.6万多间,伤73人、死26人。
9月21日至27日,县委召开扩大干部会议,参加650人。会上批判了在合作化高潮面前的所谓右倾,重新制定了加速发展合作化的全面规划。
9月底,检举羊册反革命暴乱案的青年团员张桂芳赴京参加全国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大会,应邀出席了周恩来总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
11月,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职能不变。
年底,全县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参加农户99504户,占全县总户数87.3%。
1956年
5月27日至6月2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泌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5月,取消区建制,全县改设25个中心乡和1个镇。
6月,需雨连绵月余,已熟小麦雨中登场,全部生芽。
7月,《泌阳报》社成立。
8月,中学教职员工集中南阳参加肃反运动。
12月,全县小学教员集中唐河县城参加肃反运动。
同月,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宋洪俊代表全县司法战线赴京参加全国司法战线先进工作者会议。
冬,建立泌阳、信阳、确山、桐柏四县护林防火联防领导小组。
年底,全县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7年
1月,撤销中心乡建制,设8区1镇和8个县直乡。
2月,“泌阳驴”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
同月,县、区干部集中县城参加肃反运动。
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月4日,县烈士陵园竣工,安葬132名烈士遗骨。
7月24日,省委任命李富昌为中共泌阳县委第一书记、王济民为第二书记。
10月,国营泌阳驴良种繁育场建立。场址设在曾沟。
11月,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是月,大旱,全县开展抗旱种麦。
冬,全县开展水利化运动。
1958年
春,全县开展绿化荒山、植树造林活动。同时掀起消灭鼠、雀、蝇、蚊“四害”高潮。
6月17日,县委发出《关于大张旗鼓地群众性地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示》。
7月,在全县开展所谓肃清潘(复生,省委第一书记)、杨(珏,省委书记处书记)、王(庭栋,省委副秘书长)右倾机会主义思想的斗争。
8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9月,泌阳县拖拉机站建立。
10月1日,全县实行一县一社,名为“泌阳人民公社”。县人民委员会改称泌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下辖11个管理区。同时,全县城乡实行食堂化,干部改工资制为供给制.
10月,县购买汽车28部,各区开始通班车。
同月,建“泌阳民兵师”。
10月底,全县开展大办钢铁运动,动员干部、学生、群众开矿石、捞铁砂。建土式炉大炼钢铁。砍伐大批树木当燃料,毁坏大量铁器当原料。结果所得无几。
11月15日,全国气象现场会议在泌阳召开。中央气象局副局长王德绍莅临大会,全国各级气象部门280余人参加了会议。
12月,县委书记处书记杨凌阶赴京参加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会议,泌阳县受到国务院嘉奖。
年底,春水管理区桃花店大队林业劳动模范宋定兴赴京参加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
是年,兴建华山、三山、石门、霍庄、火石山五个中型水库。
1959年
3月,取消一县一社,全县共设10个人民公社。
3月13日至20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参加3098人。贯彻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开始对人民公社进行整顿,克服“一平二调”倾向,决定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8月18日,泌阳选送飞行学员5人。
是月,建立国营马道林场,拥有林地11万亩。
10月,省委在泌阳召开水利现场会议,与会人员参观了华山、石门等水库的工具技术改革。
1960年
1月,河南省国营林场现场会在泌阳召开,共有81个国营林场、12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泌阳被评选为全省5个“林业红旗县”之一。
2月12日至15日,召开泌阳县第一届民兵代表大会。
春,饥荒严重,浮肿病蔓延,发生了一些非正常死亡。
3月,省组织民航飞机,在马谷田、陈庄等林区喷药防治松毛虫。
4月,省委任命刘宪为中共泌阳县委第一书记。
4月24日至26日,林业部教育司在泌阳召开北方13省(市)林业中学现场会,代表们参观了梅林、竹林、大磨等林业学校。
4月18日~27日,城关镇范有青、马道林场杜西明、赊湾区沈有亭赴京参加全国民兵群英代表会议。
6月1日~11日,梅林园林中学校长杨国顺赴京参加全国文教群英大会。
6月至9月,全县大旱,受灾耕地79万亩。
10月,县召开首届烈军属和复员、转业、退伍军人代表大会。
12月,全县进行民主革命补课(时称“拔钉子”)、整风整社,提出“休养生息,劳逸结合”的政策。
1961年
2月,县委抽调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实行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
4月1日起,取消农村公共食堂。
5月3日,奉上级指示,原人民公社一律改为区,区下设公社。全县共设10区、1镇、74个公社。
1962年
1月,县委第一书记刘宪、书记处书记刘琳,赴京参加党中央召开的扩大会议,即七千人大会。
3月,调整公社机构,原74个公社调整合并为54个。
4月24日,省委任命李富昌为中共泌阳县委第一书记。
5月,精简机构,下放人员,充实农业第一线。
同月,允许社员每人借2分耕地。恢复自留地,鼓励开垦荒地。
8月9日至13日,县召开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补选刘庆丰为县长。
12月9日至14日,县召开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共参加594人。
冬,境内泌阳河沿岸四区一镇,造林长达70华里,折合面积4619亩。
1963年
1月,经国务院批准,泌阳县被定为河南省活猪出口基地县。
4月,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以“农牧川字第1352号”文件通知,确定泌阳为全国大性畜繁殖基地县。
5月20日至25日,河南省大牲畜繁殖基地现场会在泌阳召开。
10月,成立豫鄂两省护林防火联防指挥部,由湖北省随县、枣阳、应山和河南省信阳、确山、泌阳、桐柏、唐河8县组成。
11月16日至20日,召开泌阳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是年,陈庄区桃园公社席庄大队棉花营养钵育苗试验成功。
1964年
4月25日,省委通知撤销县委书记处和取消第一书记称谓。并决定李富昌任中共泌阳县委书记,刘庆丰、刘琳、刘从民、杨凌阶任副书记。
6月30日,县人委公布第二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县总人口为508060人。
9月,全县开展“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同时,县抽调400多名干部和社会青年组成工作队,赴南阳县参加“四清”试点。
11月,需雨连绵,全县人民抗涝种麦,直到次年2月麦播结束。
1965年
3月28日至4月1日,县召开第一次贫农、下中农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共1591人。会议决定成立泌阳县贫农、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并选出筹委会委员15人及出席省贫农下中农协会代表44人。
7月1日,泌阳县由南阳专区划归新设的驻马店专区。同时将饶良区划归新设的社旗县。
1966年
2月,全县开展学习焦裕禄活动。
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全县遭受大风雪袭击。西北部地区尤甚。部分电线杆、树木被刮倒,房屋被摧毁,人畜有伤亡。
4月,县召开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王建武为县长。
5月18日,县委发出通知,要求组织群众批判邓拓、吴晗、廖沫沙等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此后,一中等学校出现群众组织,学生走向街头村巷开展所谓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致使不少文物被破坏。
7月,全县开展大学毛泽东著作运动。
8月1日,泌阳一中成立“八一造反司令部”,并开始大串联。
8月14日,县委发出关于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的通知。
9月13日,县委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王建武任组长。
12月20日,县委调整“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成员,骆玉杰任组长。
12月24日,县委第一书记李富昌在县直干部大会上宣布:“文化大革命开始,停止党、团活动”。自此,大部分单位领导“靠边站”,工作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
1967年
1月25日,县委、县人委同时被群众组织“夺权”。
7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8219部队进驻泌阳,实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
7月28日,县城召开大会,宣布成立河南二七公社泌阳纵队。
10月,泌阳酒厂失火。烧毁房30余间,机器数台,损失折款达13万元。
11月24日至26日,县召开工人、农民、红卫兵代表会。
11月28日,成立泌阳县革命委员会,县革委主任李富昌、副主任谢元俊(军代表)、刘从民、段太民,委员共有39人。从此,县革委统揽全县党、政、财、文大权。
1968年
3月31日,县城召开万人大会,开展所谓反“三右一风”(右倾分裂主义、右倾投降主义、右倾保守主义、右倾翻案风),有近百名干部和群众被游斗示众。
5月,县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会上对原县委第二书记骆玉杰等人,进行批斗。
同月,开展内部清理阶级队伍,大抓所谓“叛徒、特务、反革命”。
7月20日,县革委工作人员王树忠将砒霜投入机关茶炉,造成40余人中毒,经抢救全部脱险。次年初,王犯被判处死刑。
同月,全县开展“三忠于”活动。
8月,开展“社会清理阶级队伍”。
9月,实行所谓工农管理学校。
10月,全县进一步,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热潮,大量发行《毛泽东选集》,人人身带“红宝书”(《毛主席语录》)。
11月,各机关进行所谓“斗、批、改”。同时,县根据“侯、王建议”,将全县近800名教师遣回原籍。
12月26日,8219部队撤离泌阳。
年底,中央建材部在板桥建立“五·七”干校。
1969年
1月,县直首批干部300余人下放农村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月10日,区、社体制变更,撤销原区辖公社,将原来8区、1镇改为人民公社。同时增设郭集、太山、杨集、立新、沙河店、大路庄6个人民公社。
4月,宋家场大型水库建成蓄水。
12月24日,省革委通知崔峰任泌阳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是年,盲目发展教育,社社办高中(个别大队也增设高中班),队队办初中。改夏季招生为春季招生。废除升学考试制度,实行社、队和学校三结合推荐升学制度。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1970年
1月,地方国营泌阳水泥厂续建工程告竣投产。
同月,条山铁矿采矿场建成投产。
2月17日至26日,县革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部署开展“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运动,与会1934人。
3月4日,县革委党的核心小组建立。崔峰任组长,井海泉、刘从民任副组长。
3月6日,县革委副主任李惠河同棉花生产先进单位-陈庄公社席庄大队代表陶焕庆赴京参加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5月14日,县直机构调整,将26个局、委合并为5局1委(工交局、农林水局、文卫局、财政局、商业局、计划委员会)。
11月,武汉部队在马谷田公社举行“301”军事演习。
1971年
春,泌阳县缫丝厂建成投产。
4月,桐柏县大河至泌阳35千伏变电工程动工兴建。
5月4日至6日,中共泌阳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本届县委委员。本届县委首次全会又选举产生了县委常委及书记、副书记。自此,恢复了党的活动。
11月15~18日,县委召开党员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文件,说明林彪及其死党叛党、叛国、乘机出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即“9.13”事件)和中央对其所采取的果断措施。此后开始向群众宣讲。
1972 年
1月8日,省革委任命梁仪友为泌阳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春,泌阳驴场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出口“泌阳驴”35 头。
7月1日至2日,全县普降暴雨。暴雨中心春水公社桃花店一带,24小时降水量586 毫米。河堤决口、塘堰漫溢,小型一类水库垮坝11座,观音堂大桥冲毁,洪水淹没春水街。
1973 年
1月6日,省委任命刘培诚为中共泌阳县委第一书记。
1月10 日上午11时,官庄综合厂制炮(爆竹)车间炮药爆炸,当场炸死28人,重伤 29 人,毁房30余间。事发后,国家轻工业部致电慰问。省、地、县各级领导赶赴现场指挥抢救,慰问、抚恤死难家属。
1974 年
1月3 日上午,县水泥厂因供电线路短路发生重大火灾,烧毁住房1204平方米,经济损失50多万元。
1 月30 日,县革委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李玉玺作为百斤皮棉县代表赴京参加全国棉花会议,受到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春,全县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年底,县城关钉丝厂试产成功镀锌油毡钉,产品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1975 年
1月31日,县电厂发生重大火灾,损失财产6.5万元。
2月22 日夜,县电影院发生重大火灾,烧毁电影拷贝 95 部、房6间。
2月25日,地委决定朱永朝任中共泌阳县委第一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8月4日至8日,境内降特大暴雨。全县平均降水量为978.2毫米,暴雨中心板桥公社林庄三天降水1606毫米。8日凌晨,板桥水库垮坝,6个小型二类水库亦失事,人、畜伤亡严重。
8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乘飞机视察泌阳灾情后,立即指示武汉军区、河南省委、板桥驻军和泌阳县委,迅速投入抗洪抢险斗争,重点是救人。
是日,省防汛指挥部派飞机空投食品和救灾物资。省委、省革委、省军区发出慰问信。
8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慰问信,中央慰问团抵达灾区进行慰问。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发来慰问信和运送救灾物资支援灾区。
8月12日,水电部部长钱正英亲赴板桥水库大坝决口处视察。
8月20日,武汉军区、河南省革命委员会、驻马店地区革命委员会在板桥召开慰问大会。
8月中旬至年底,中央和省、地、县先后派出工作队、医疗队,同中国人民解放军33588部队、34452部队、8218部队奔赴灾区投入抗洪抢险斗争,帮助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9月4日,县榨油厂发生重大火灾,烧毁厂房18间、设备30台,损失财产27万元。
9月11日,陈庄公社高店等4个大队遭雹灾。
年底,经地革委批准,增设双庙、象河、高店、董岗4个人民公社。
1976年
1月15日,县城和各地举行公祭大会,沉痛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
5月,在全县开展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
7月11日,全县人民沉痛哀悼朱德委员长逝世。
9月18日,全县人民在各地集会沉痛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
10月21日,全县举行集会和游行,热烈庆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11月6日,县直召开揭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革命罪行大会。接着,在全县范围内展开揭批“四人帮”罪行活动。
1977年
4月15日至20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部署进一步揭发、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
8月12日,新西兰友好人士路易。艾黎到板桥水库大坝决口处考察。
秋,恢复升学考试制度。
12月13日至15日,召开泌阳县科学技术大会,共参加406人。
年底,增设黄山口、高邑、下碑寺、贾楼、城郊5个人民公社。至此,全县共辖23个人民公社、1个镇。
1978年
2月,全县开展“500华里治山治岗、水利建设、绿化荒山”大会战。
2月27日夜,刮10级左右大风。以郭集、板桥、大路庄3个公社受灾为重,刮毁房屋3700多间。
4月26日,省委任命张建新为中共泌阳县委第一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7月20日至8月2日,河南省业余体校篮球比赛在泌阳举行。共参加18个代表队,运动员486人。
8月中旬,省、地、县文物工作者在城郊公社关庄村北发掘秦基2座,清理出玉带钩等珍贵文物40余件。
8月,全县开展“一批双打”(即批判“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罪行,打击阶级敌人破坏活动,打击资本主义势力猖狂进攻)运动。
9月7日,河南油田在高店公社下二门开采石油。
10月,县机绣厂真丝绣衣等产品,远销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10月21日至27日,商业部在泌阳召开县级非金属油库经验交流会。共参加90人。
1979年
1月,县化肥厂建成投产,年产碳酸氢铵3000吨。
2月13日至18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参加540人。传达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月2日至5日,黄山口公社副书记宋定兴参加在延安召开的全国青年造林大会。
4月13日,黄山口、羊册、官庄、太山、春水、杨集等6个公社遭大风灾。7.6万多亩秋作物严重减产,刮毁房屋3万多间,砸伤21人。
8月,河南省革命委员会确定泌阳为柞蚕基地县。
8月22日至28日,县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会议之后在全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月,县机械厂试制离心铸铁管成功,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是年,王店蚕场所产丝织壁毯,销往苏联、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
1980年
1月14日至28日,县委召开组织工作会议。研究端正党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中青年干部、处理“文化大革命”中突击发展党员等问题。
2月23 日至3月1日,召开全县1979年度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出席先进单位代表 279人,劳动模范751人。
2月底,全县改正错划右派工作基本结束。除1959~1962年已改正106人外,剩余424人全部改正。
7月,全县地、富分子摘帽工作基本结束。
9月26日至 29日,召开中共泌阳县党员代表会议,出席代表179人。会议选举出席省第四次党代会代表,并讨论了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
同月,泌阳县农民技术学校建立。
10月,筹建泌阳县自来水厂,1983年1月一期工程竣工,日供水3400吨。
1981 年
1月9日至15 日,县召开首届政治协商会议,出席代表63人。会议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泌阳县委员会,推选孙定方为县政协主席。
1月10日至 15日,召开泌阳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决取消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名称。选举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县政府正副县长、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7月,根据省、地指示精神,调整全县高中布局,由原13所高中调整为8所。
9月14日至19日,召开中共泌阳县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出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7人,及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是年,省人民政府对泌阳县部分人民公社名称进行更改:“杨集”为“杨家集”、“双庙”为“双庙街”、“立新”为“付庄”、“董岗”为“老河”、“太山”为“泰山庙”。
1982 年
2月10日至16日,县召开1981年度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出席先进单承包责位代表 317 人,劳动模范496人。
3 月,县成立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领导小组,抽调人员,调查、处理重大经济案件。
4月,对全县民办教师进行整顿,通过全面考核,留用3916 人,辞退1142 人。
6月3日,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杰来泌阳视察工作。
6月,全县16个乡,169个村,35972亩小麦发生腥黑穗病,其中绝收面积3283亩。
7月1日,泌阳县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束,全县总人口为742821人。
同月,省人民政府确定泌阳县大路庄、马谷田、黄山口、板桥4个人民公社为浅山区。
是月,全县普降大雨和暴雨,水冲沙压耕地12.7万亩,倒塌房屋3.55万间,死亡牲畜2920头。全县累计损失7765万元。
8月,召开泌阳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1983年
4月,国家教育部、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泌阳一高副校长樊春荣“五讲四美,为人师表”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
8月31日下午5时至7时,老河公社境内突遭暴风雨冰雹袭击。受灾农作物38342亩,倒塌房屋953间,砸伤4人,雷电击死耕牛4头,暴风刮倒树木数千株。
9月25日,全县召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分子宣判大会。中心会场在城关镇,下设23个分会场,共参加12万余人。会上判处犯罪分子死刑6名,各种徒刑122名。
11月,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镇)人民政府。
是年,全县粮食总产2.99亿公斤,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夏季总产1.85亿公斤,超额完成1亿斤征购任务,跨入省先进县行列。
1984年
3月12日,地、县直干部职工和学生4.8万人,在原板桥水库库区内植树35万株,被命名为“泌阳县共青林”。
4月9日,刘玉轩任中共泌阳县委书记,马太阳为泌阳县代县长。
4月27日,我国第一座微电脑控制的CMOS集成电路继电保护农村35千伏小型变电站,在沙河店乡建成运行。
5月26日,县委、县政府宣布县直机构改革结果:县委机关内设7个办事机构,县政府下设27个行政单位和5个事业单位。
7月7日,赊湾乡多庄行政村刮起“龙卷风”,风力10级,暴雨夹冰雹,历时15分钟。风雹自北而南波及21个行政村,损坏房屋4900多间,刮倒树木7000多株,雨淋水漫粮食22.5万公斤,受灾土地面积2.19万亩,伤亡7人。
9月2日至8日,召开政协泌阳县第二届第一次会议,推选崔长德为县政协主席。
9月3日至8日,召开泌阳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
是年,官庄高中为国家输送4名飞行学员,受到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嘉奖。
年底,中央绿化委员会、共青团中央授予共青团泌阳县委“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突击队”称号。
1985年
3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鹏由水电部副部长杨振怀、河南省副省长胡廷积等人陪同视察板桥水库大坝决口处,并到农民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3月12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泌阳县农民技术学校更名为“泌阳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
3月,县召开教育战线“双先”会,54个先进单位代表和246名先进个人出席了会议。
4月1日,县直开始整党,9月底基本结束。
5月1日,县人民法院对原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的王友梅案进行复议平反,以起义人员对待。
6月,“411”公路境内段建成通车。
8月16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到板桥水库大坝决口处视察。
9月,县师资训练班经省批准改为“泌阳县教师进修学校”,以中等专业学校对待。
9月10日,县召开大会,庆祝国家第一个“教师节”。
9月24日至26日,省农科院等有关单位联合在泌阳召开梨品种鉴评会,经评议,确定“马谷田瓢梨”为优良品种。
11月14日夜,县制药厂咳必清车间因环氧乙烷泄漏发生爆炸事故,引起火灾,损失30多万元。
12月24日,泌阳县电视差转台和调频广播电台建成。次年7月开播。
12月25日至28日,召开中共泌阳县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出县委委员会和中共泌阳县第五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1986年
4月,省人民政府确定泌阳为贫困地区重点扶持县之一,由省文化厅对口支援、扶持。
6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泌阳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更名为泌阳县人民武装部。
11月14日,省委书记杨析综一行10人来泌阳视察工作。
是年,县制药厂青年工人赵勇获共青团中央、国家科委、国家经委“五小活动”二等奖。
1987年
2月15日,板桥水库复建工程开工。
2月25日,田富礼任中共泌阳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3月8日,县妇女联合会举办首届女子运动会。
3月12日,驻马店地直机关干部1000多名,在地委书记张德广、行署专员宋国华带领下,到下碑寺乡和双庙街乡植树造林,共栽树3万多株。
4月11日至23日,全国油菜高产技术研究会在泌阳召开.
5月7日至12日,召开泌阳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届正副县长和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
8月,在团中央和教育部号召开展的“勤巧小队”竞赛活动中,泌阳县有6所小学获奖。
9月17日至22日,河南省山区基地工程造林现场会在泌阳召开。
11月20日至24日,河南省山区林业工作现场会在泌阳召开。
12月26日,板桥水库复建工程围堰截流合龙。
是年,全县实行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经年底审结,工商局等19个单位获奖。
是年,泌阳县被国务院评为“工业普查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