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青年团体
第一节 组织机构
民国17年(1928年)10月建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泌阳县委员会,孙怀远任书记。并建立城关团区委,下辖4个团支部,团员20余名。民国18年初,中共泌阳县委和团县委在县城筹建“中国青年救国团”,发展30余人,民国19年底因遭国民党当局破坏此组织解散。是年共青团组织由中共泌阳县委直接管理。
1949年,中共泌阳县委作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泌阳县委的决议,成立团县委筹备组,由县委书记史雷峰兼管。1950年3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泌阳县工作委员会”。1951年3月召开首届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泌阳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1957年5月奉命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泌阳县委员会”。1967年团的活动暂停,1973年恢复。至1987年,团县委内设组织、宣传、学校3个部,下辖35个团委、32个团总支、640个团支部,共有团员27000名。
第二节 历次团代表大会
1951年至1987年,召开过八次团员代表大会。
第一次团代会 1951年3月26~29日召开。代表110人。大会决定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泌阳县委员会,选举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7人、执行委员7人。郑维祥(中共县委副书记)当选书记,刘元颖为副书记(1952年任书记)。
第二次团代会 1956年8月7日至9日召开。代表210人。大会选举出第二届委员会委员27名、候补委员5名、执行委员13名。选出出席省团代会代表5名。包世敬当选书记。
第三次团代会 1959年1月20日~23日召开。代表365人,其中青年劳动模范30名。会议选举出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5人、常务委员7人,选出出席省团代会代表4人。孙汉勤(女)当选书记。
第四次团代会 1963年7月29日~8月1日召开。代表380人。选举出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7人、候补委员2人、常务委员7人。孙汉勤继续当选书记。
第五次团代会 1973年4月27日~30日召开,代表284人。汪维海当选书记。
第六次团代会 1979年5月1日~5日召开,代表432人。选举出第六届委员会委员23名、候补委员9名、常务委员7名。杜文斌当选书记。
第七届团代会 1982年5月29日~31日召开,代表532人。选举出第七届委员会委员25名、候补委员4名、常务委员7名。吴纪章当选书记。
第八次团代会 1985年8月25日~27日召开,代表358人。选举出第八届委员会委员37名、候补委员5名、常务委员7名。刘雪(女)当选书记。
第三节 主要活动
民国18年(1929年)冬,因美籍基督教牧师挪心清欺压人民和进行文化侵略,团县委根据中共泌阳县委部署,发动师范、城关完小学校全体师生冲进美籍基督教牧师揶心清的住宅,砸毁教堂门窗,张贴标语,高呼“挪心清滚回去”等口号,并举行示威,终于把挪心清驱逐出境。民国27年6月,国共在官庄办起“泌阳青年战时工作团”,县师范学校有数十名学生前往参加受训,结业后,大部分到竹沟加入革命队伍,奔赴抗日前线。1950年~1953年,组织全县广大青年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游行示威及和平签名运动,有6000多人报名参军,1200名青年被批准参加志愿军,走上抗美援朝最前线。1955年4月8日,羊册区青年团员张桂芳(女),不顾个人安危,在反动会道门头子李炳照组织“救民军”暴乱前夕,及时向政府报告,将暴乱分子一网打尽。同年9月,张桂芳赴京参加全国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大会,荣幸地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应邀出席了周恩来总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1955年10月至1956年2月,团县委组织全县1500多名青少年,组成396个造林队,投入“绿化河山,改造大自然”植树造林活动,造林24635亩,育苗3593亩。1979年,各级团组织开展“多能手竞赛”和“夺高产、创纪录”活动,县缫丝厂共青团员焦家芳,刻苦学习,钻研技术,使产品合格率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县修造厂共青团员张密,将停放三年之久的频感应电炉改造成使钢铁磁化用的充磁机,为国家节约资金2.6万多元。1982年3月,全县团员、青少年开展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月”活动,成立学雷锋小组1500个,“为您服务队”280个,“红领巾卫生街”240条,“文明礼貌监督岗”55个。农村开展“学雷锋、送温暖”,采取“四包”(包种、包锄、包收、包打)、“三定”(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方法,为困难户排忧解难办好事,共做好事3万多件。1983年8月,全县青少年开展“义务采种寄深情,支援甘肃献力量”活动,有6.3万多名团员和学生共采集草、树种6.9万斤,名列全区第一,被团省委、教育厅、林业厅、农牧厅授予“采种支甘红旗单位”称号,并受到团中央表扬。
1984年3月12日“植树节”,全县出动2万多名团员和青年,在板桥水库库区植树10余万株,被命名为“泌阳县共青林”。1986年4月,在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月活动中,全县中学生共设立街头巷尾宣传站52个,出售《八法一例》法律汇编1.3万余册,请懂法人员上法律课395场。团县委还组织“浪子回头报告会”,分别到乡(镇)、厂矿、企业、学校巡回报告13场,使广大青、少年普遍受到教育,学法、守法蔚然成风。
第四节 少先队
一、组织发展
1950年11月,县城关、沙河店、羊册、牛蹄、饶良5所小学始建少年儿童队,1951年遍及全县各小学。1953年8月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文化大革命”中被取消,改称“红小兵”,1978年恢复少先队名称。1986年5月31日,团县委召开首届少先队代表会,成立泌阳县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37人,聘请总辅导员25人。1987年全县有少先队大队462个,中队2687个,小队16122个,少先队员10.85万人,占全县少年儿童的70%。
二、主要活动
1950年11月,少年儿童队组织开展给志愿军叔叔写慰问信,听黄继光、罗盛教、邱少云等事迹报告会及慰问烈军属活动。1981年,少先队开展“人人争戴小红花”活动,全县涌现出“红花少年”1.5万人。团县委、教育局对其中500名“红花少年”、25名优秀辅导员,颁发了奖状、证书和锦旗。1985年元月,开展“少先队创造杯活动大奖赛”,城关镇第三小学校“庄稼卫士”小话剧模拟表演获团中央少工委“创造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