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防 汛
一、防汛组织
1951年,泌阳县防汛指挥部成立,逐步演变为常设机构,各区(乡)和大中型水库,均设防汛指挥部。指挥长由县、区(乡)长兼任,同级党委书记任政委,吸收水利、交通、气象、商业、供销、物资、财政等部门领导同志为成员。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处理防汛日常工作。各大、中型水库指挥长、政委由县派员兼任,小型一、二类水库防汛组织由所在乡、村领导负责。各级防汛指挥部任务是:制订防汛方案,进行防汛指挥调度;向群众进行防洪宣传,做好防汛抢险的技术培训;组织人力修复加固工程,督促清除阻水障碍;组织防汛抢险队伍,备好防汛物料、器材,做好气象服务和灾区群众转移等。
二、防汛队伍
防汛队伍以民兵为基础,党团员为骨干,按民兵建制,将防汛队伍编成营、连、排、班。防汛劳力由受益地区调配,根据水库防汛任务大小和险夷情况,安排一、二梯队,一般每年安排第一梯队3000人,第二梯队10000人不等。
三、防汛物资
防汛物资历年来均由国家、社会、群众三方面筹备。建国初国家仅储备部分木桩、草袋、雷管、炸药。之后,由供销部门代储草袋,毛竹,商业部门代储铅丝等,用后结算,由防汛部门付款。汛期未用,汛后由代储部门自行处理,防汛部门付给代储费用。用量较大的砂、石料、梢桔料,由群众准备,登记造册,用后付款。国家储备的料物主要用于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防汛所需料物,由当地受益群众负担。1979年起,上级每年安排部分经费,购置各类防汛物资,储备于各大、中型水库工程管理单位。1987年县境储备草袋5950条,麻袋59338条、铅丝2.55吨、炸药2吨、木材23.8立方米、沙石料1050立方米、化纤袋20537条。
四、防汛联络
建国初防汛通讯联络主要靠邮电部门有线电话传递。1954至1956年省在板桥水库设无线电台,专供汛期联络。1975年8月特大洪水中因通讯线路及设施冲毁,无法传递汛情和正常指挥,造成严重后果。板桥水库8日凌晨坝垮后,县防汛指挥部于9日下午,几经周转才收到省防汛指挥部关于板桥水库坝垮的电报。为接受这一教训,中央水电部沿京广线建设了防汛专用无线电通讯干线。1982年泌阳建成防汛无线电台,安设了JDD-1型、M753型对讲机12部,直接和县内各大中型水库通话。1983年汛期,县电台又增设了3JDD-4和3JDD-4A型收发报机各一套,能同时和驻马店、南阳两地通话联络,并能向省和中央防汛指挥部通话。
五、防汛水情
1951年省规定,每年从6月1日至9月30日为防汛期。1983年上级规定防汛期提前半月,每年汛期为137天。进入汛期后,各大、中型水库和河道水文站、雨量站,按时将雨情、水情、泄流量、蓄水量等数据电报县防汛指挥部,县根据各水库工程和河道泄洪能力,采取相应行动。宋家场水库规定:汛前限制水位为185.6米,警戒水位187.01米,保证水位190.04米。超过汛前限制水位,水库开闸泄水;若达警戒水位,防汛队伍第一梯队上阵;超过警戒水位或接近保证水位时,第二梯队上阵,日夜防守。两个大型水库汛期控制运用计划,均由省防汛指挥部制定下达,责成水库管理局执行;各中型水库汛期控制运用计划,由县防汛指挥部制订并责成各管理所执行;小型一、二类水库汛期水位控制运用计划,由县会同乡商定,县统一安排,乡水管所负责执行。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经各级下达后视为命令执行不误。
附:泌阳县“75·8”特大洪水纪实
1975年8月(以下简称“75.8”),河南省南部的洪汝河流域和唐白河流域普降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泌阳县境东部是这次暴雨中心。由于雨量大,致使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堤坝溃决、洪水泛滥。造成部分田禾淹没,房屋倒塌,交通和电讯中断,板桥水库和6座小水库决口。洪水过处,农田冲毁,村庄淹没,人畜伤亡,使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遭到极为严重的损失。
水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随即发来慰问电,派出慰问团并动员全国各地,调集大批物资支援灾区。全县人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取得了胜利。
(一)雨情“75.8”暴雨是三号台风形成的低气压进入本雨区上空与南下的冷空气相持少动所形成的。特点是:历时短、强度大、范围广、组合恶劣。暴雨从8月4日起至8日止,历时5天,全县平均降水量978.2毫米,比以往年平均降水881毫米高11%。境内淮河流域17个雨量站平均降水量1125.7毫米,其中,林庄雨量站三天降水1605.3毫米,为国内最高纪录,该站最大6小时降水830.1毫米,超过世界最高记录782毫米的6%;长江流域9个雨量站平均降水699.6毫米,亦为200多年所不遇。
这次暴雨出现之前,天气闷热,乌云密布,根爬草大片发白,老鼠搬家,鸡不进窝,狗不吃食,口门水库库水翻浑等异常现象多处出现。雨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水天一色,几步之外,不见人影,不闻人声,一片汪洋,使人有天塌地倾之感。
(二)水情“75.8”暴雨,全县产生径流量约为18.88亿立方米,平均地面水深可达0.7米。泄洪主要有两条河道,一是泌阳河,泄水量4.3亿立方米;二是汝河,在板桥段下泄洪水量8.64亿立方米。两河泄水占径流总量的69%。
8月4日开始降雨,由于前期干旱,基本上无产生径流。与暴雨过程相应,出现两次洪峰,5至6日各河道水位上涨,出现第一次洪峰,8月6日晨至7日上午,降雨强度稍减,7日中午至8日凌晨,暴雨强度加大,7日夜出现第二次洪峰,是本次暴雨中最大洪峰。各河道水位急剧上涨,大、中、小水库水位均创建库以来最高记录,大量的塘、堰、堤、坝决口,使险情接连不断出现。
泌阳河城关段5日21时水位起涨,高程134.55米,流量29.6立方米/秒,至6日2时,水位136.80米,流量870立方米/秒,至7日零点,河水位平堤顶,达到保证水位137.64米,流量1600立方米/秒。围堤几处决口,洪水进入大面积菜园地。7日下午,河水继续上涨,至19时破第二道堤防,洪水进入护城河。至此,城区通往四周的道路只有东北和正北两条涉水勉强通过,其余全部中断。至20时,泌阳河水超过保证水位1米多,河水仍持续上涨;上游宋家场水库,准备于当夜24时炸开副坝,于是城关居民纷纷转移。当晚24时至8日1时,河水位超过保证水位2.04米,洪水环绕护城河,几乎进入城内,城西关刘家园、孔家庄、杨家园、侯家园、马庄、赵庄等村均被淹没。
汝河上游板桥水库,8月5日19时水位起涨,20时后水位迅速上升,6日1时,库水位已达 110.84米,超过“汛前限制”水位。6日6时,主溢洪道放水。7日19时,入库流量达9000立方米/秒,库水位继续猛涨。21时,库水位涨至116.32米,离坝顶仅2厘米。23时至24时,入库流量高达13000立方米/秒,库水位涨至117.64米,与防浪墙顶持平仍继续上涨,大坝开始漫水。至8日1时,坝前最高洪水位达到117.94米时,库容达6.075亿立方米,超过设计容量12.3%。1时30分,大坝河槽段决口,2时30分,决口处迅速扩大,2时57分出现最大垮坝流量78100立方米/秒,9时,库水尽泄,仅有河道水位94.35米。坝垮决口处断面为:上口宽372米,下口宽210米。溃坝洪水进入河道后,以每秒6米的速度冲向下游,6小时向下游倾泄洪水达7亿立方米,致使下游板桥至沙河店10公里长,10公里宽的范围内成为一片汪洋,水深4~10米。至8日21时,下泄洪水总量达8,64亿立方米。
石门水库,水位达186.07米,超过坝顶0.47米,仅防浪墙在起着挡水作用。上游淹没8个村庄,倒塌房屋1200间,土坝迎水坡大面积滑坡。
三山水库,水位升到194.71米,超过保证水位0.57米;将要漫坝时,被迫扒开副坝,冲成宽60米、深10米的口子,冲走土石方3.4万立方米;溢洪道交叉建筑物被冲坏:输水道出口浆砌块石冲垮100平方米。
华山水库,水位涨到182.8米,超过保证水位0.35米,上游块石护坡滑动,塌陷1.55万平方米;输水道底板和进水口底板被冲坏;溢洪道泄水后,将东干渠冲成200米宽、深2~3米的大沟。
霍庄水库,水位涨到113,21米,离坝顶0.59米,水浪超过坝顶,坝后倒滤体沙层流失,造成严重塌陷;副坝背水坡,冲成2米深沟,危及坝脚。
火石山水库,水位涨到153.34米,土坝背水坡,出现四处滑坡,深度0.5~1米,有两处裂缝继续扩大;溢洪道北岸导水堤三处决口,危及坝脚;土坝迎水坡,块石塌陷、松动1500平方米。
老河水库,8月7日该处日降水量860.6毫米,其中1小时降水量达189.5毫米,超过国内最高记录177毫米的7%。由于暴雨强度特大,大坝背水坡300米长坝段内冲成24条沟,冲走土方1万立方米,严重地方沟宽5米、深2米,危及大坝安全。
宋家场水库,最大24小时降水量582毫米,最大人库流量3040方立米/秒,库水位最高1小时涨1.2米,达到189.13米;溢洪道过水,左岸子埝工程冲垮将危及上游坝脚;坝下河槽段发生“管涌”现象。
(三)灾情“75.8”特大暴雨,全县受灾土地面积118万亩,占秋播面积129.2万亩的91.3%,占当年总耕地143.2万亩的82.4%。受灾面积中:绝收的12.6万亩,减产8成以上的21.4万亩,减6~8成的42.3万亩,减产6成以下的41.6万亩,分别占受灾面积的10.7%、18.1%、35.8%、35.2%。板桥水库垮坝,洪水所到之处,一扫而光,有的土层挖深3尺,有的泥淤沙盖,田园淹没,建筑毁坏,财物冲走,危害生灵,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造成毁灭性灾害。由于大量洪水向下游倾泄,还淹没了遂平、汝南、新蔡、平舆等县大片土地和村庄,给下游造成严重灾害。
1、灾情分类:泌阳当年全县19个公社,270个大队,4226个生产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灾情分四类:(1)遭受毁灭性灾害的有板桥、沙河店两个公社,21个大队,412个生产队,14209户,72984人,125829亩耕地。(2)遭受特重灾害的有董岗、立新、春水、下碑寺、大路庄5个公社,43个大队,666个生产队,20302户,99887人,214298亩耕地。(3)遭受重灾的有3个公社,70个大队,1268个生产队,37153户,181012人,423510亩耕地。(4)遭轻灾的有9个公社,136个大队,1880个生产队,55341户,280063人,受灾农作物416230亩。
2、人畜伤亡及财产损失:受灾中,全县死亡947人,受伤1529人,各类疾病病员62463人,累计发病约10万人次。其中,患痢疾、肠胃病、疟疾和结膜炎的占发病总数的60%。另外大牲畜死亡4312头,倒塌房屋19万间,损失粮食1759万公斤(其中国家粮750万公斤),冲坏拖拉机83台,其中手扶拖拉机57台,各种机器2047部,冲走及损坏各种农具13.3万件,居民家具12万件,损失成材树木1969万株,商品和其它物资损失折款1300万元。
3、水毁工程:全县14412处水利工程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冲垮大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6座(独山、袁沟、黑石山、王老庄、蝎子沟、徐家庄),冲毁塘堰坝1500座、机电灌站20处、机电井685眼、各级渠道1523条及各类建筑物9257座,冲毁河道堤防618处,长达940公里,毁坏桥涵等工程802处。
(四)救灾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极为关怀,发来了慰问电,派出以纪登奎为团长、乌兰夫为副团长的中央慰问团,武汉军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驻马店地区均派出慰问团、医疗队,深入灾区慰问。在极为困难的时刻,通过飞机空投、汽车运输、人拉肩挑,把全国各地送来的熟食、衣服、被褥、药品及其它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迅速发放给灾民,使灾区人民的生活、生产得到妥善安排。县救灾指挥部,还收到全国各地工人、农民、解放军、大学生等各界人士寄来的现款、衣物、粮票和数以万计的慰问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支援、慰问和鼓励,对灾区人民开展抗灾斗争,起到了巨大的教育和推动作用。泌阳虽遭受极其严重灾害,但没有饿死、冻死一人,亦没有发生出外逃荒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