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对外贸易
第一节 出 口
一、出口商品
泌阳县生物资源丰富。出口商品比较早的是丝绸、皮张。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大路庄羊进冲开设丝行,坐庄收购丝绸,取道方城拐河镇,再经许州(今许昌)、张家口销往俄国。民国16年(1927年)王店、邓庄、柳河相继出现8家丝行。民国24年统计,全县出售丝绸每年可得银币1000元左右。
泌阳野生动物资源有豹、狼、兔、狐狸、黄鼬等,家畜家禽有牛、驴、骡、马、猪、羊、鸡、鸭、鹅等。清末至民国,县城及各集镇已有皮行开设,坐庄或串乡收购皮张。所收购之牛皮、羊皮由驻马店运销汉口、上海、天津,并出口国外。
建国后,基层供销社收购的出口商品,集中县供销社经理部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外调出口。当时出口商品有皮张、猪鬃、蚕茧、药材、生猪等。1963年泌阳被确定为河南省供港活猪基地县之后,生猪发展很快。1978年以来,工矿土特产品、轻工纺织品相继出现许多新品种进入国际市场。泌阳鞋厂所产“飞鹿”牌绣花鞋,1980年出口39万双,县机绣厂所产真丝绣衣及抽纱工艺品,远销意大利、香港等地;县缫丝厂年出口桑、柞丝达32吨;城关钉丝厂生产的镀锌油毡钉,销往英、美、西德等国;县壁毯厂、王店蚕场生产的柞、桑丝壁毯相继进入国际市场。全县外贸出口商品已发展为5大类上百个品种。其中影响较大、数量较多、声誉较高的商品有活猪、菜牛、鲜蛋、兔毛、山羊皮、牛皮、蚕丝、机绣、抽纱、壁毯、毡钉等。1963到1985年共出口活猪115.8万头,年均出口5万头以上。1985年8月泌阳育肥黄牛挂牌试销香港,平均每头重400公斤,至年底销售279头,颇受好评。
二、出口商品收购与培植
泌阳被定为生猪出口基地县后,外贸部门实行了“以出肉率定等,以毛重计价”的收购政策。收购方式以设点坐购为主,串乡游购为辅。1985年起,各乡外贸经营处均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分片包干、任务到人(收购员)的收购方法。为广开出口商品货源,认真贯彻了“收购管生产,收购促生产”的指导思想。1980年外贸部门引进“约克夏”优良种猪,并引进苏联阿尔泰细毛羊、东德“美利奴”细毛羊及西德长毛兔等优良品种,对全县出口商品品种改良,促进外贸商品生产发展起到很大作用。是年8月,外贸繁殖场引进“兰德瑞斯”种猪(丹麦长白)53头,两年内繁殖健康仔猪620头,1982年8月荣获经贸部“科研成果四等奖”。所繁育的良种猪先后支援了江西、广西、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山东、深圳8个省、市和本省10个地区、20多个县、市科研所。同年,泌阳县外贸繁殖场被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列为全国4个良种猪重点场之一。嗣后,全县繁育推广的改良瘦肉型猪,基本上保持了丹麦原种猪的特点。1982年供香港瘦肉型猪每头结汇价格90美元。1985年出口良种猪占出口活猪总数的28.7%。
三、出口国家和地区
泌阳县外贸出口商品,由河南省经贸厅所属各专业进出口公司安排计划、组织调拨出口。机绣产品、地壁毯、镀锌油毡钉,由省各进出口公司安排出口,生产厂家也与外省、市进出口公司供货加工。据《河南省经贸厅建国以来直接出口商品品种简介》及厂方提供资料证实,泌阳县出口商品分别销往科威特、蒙古、美国、日本、新加坡、越南、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奥地利、加拿大、比利时、马来西亚、匈牙利、南斯拉夫、巴西、澳大利亚、阿联酋、巴林、约旦、南也门、叙利亚、尼泊尔、印度、苏联、文莱、肯尼亚、丹麦、泰国和香港、澳门等36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 进 口
泌阳县从1979年开始,由省、地外贸部门负责办理进口业务。主要是引进和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物资,为发展地方工业、农业、科研等各项事业服务。进口产品种类有钢材、机械设备、电器、车辆、手表、照像机、电视机、收录机、医药、医疗器械、化肥、农药、粮食、化纤、家畜、家禽、书刊等。1963年建立供香港活猪基地之后,通过上级外贸分拨进口小麦、化肥作为奖售物资,用以发展生产,增加出口货源。进口的小麦来自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化肥来自日本、罗马尼亚、意大利、丹麦、比利时、挪威、西德等国家。1977至1987年累计进口物资3.5万吨。其次是运输工具,1978至1985年先后拨给泌阳外贸公司日本“扶桑”、“三菱”五吨货车7辆,罗马吉普车1辆,日本“丰田”0.75吨客货两用车2辆。再是机械设备,1974年、1980年分配给泌阳机绣厂日本万能绣花机5台,西德万能机1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