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机械工业
第一节 农机具修造
建国前,境内生产的农具多由洪炉锻打铸造。县城知名产品有“程(元军)家铡,蒋(玉禄)家锄,邱(金太)家镢头,陈(轶名)家钩”。1949年县内有铁炉18座,从业90余人,产品有锄头、镰刀、犁铧、耙齿等40余种。
建国后,铁、木、银匠等结社联合走集体道路,农机具生产得到较大发展。1953年,沙河店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王店、羊册、春水、官庄等区手工业互助组相继成立后,均生产铁、木农具等。城关7户洪炉作坊组成铁业合作社,集资360元,置洪炉6座,从业30人,生产锄、镰等小件农具,年产值4万元。1955年1月,城关铁业合作社转为城关铁工厂,厂址在东关南拐,从业150人,有洪炉13座,生产铁镐等小件农具。5月,铁工厂购置皮带车床1台,为县内第一台大型生产机械。秋,王店手工业互助组扩大为铁业联合社,马谷田成立手工业联合社。1956年春水铁木业社成立。不久,羊册铁木业合作社混合社成立。1958年3月,城关铁工厂转为地方国营泌阳县机械厂。8月,开办城关、马谷田、官庄、春水等处钢铁厂。1959年王店、羊册、沙河店等铁木业社转为地方国营机械厂,购置车床、磨床等设备,推行“管道化”、“蒸汽化”生产方法。是年,城关、马谷田、官庄、春水钢铁厂改为社办农具厂。1960年县拖拉机站设机修车间,购置上海青浦县产车床1台,配修理工9人,修理以拖拉机为主的农业机械。1961年沙河店、羊册机械厂改为农具厂,王店机械厂改为镰刀厂,均为集体性质。1968年赊湾公社办综合厂,主产木制农具。1969年10月,县拖拉机站改称农业机械修理制造厂。同年,开办杨集公社农具修造厂。1970年开办县农具厂,集体性质。1975年8月,沙河店农具厂遭水毁。9月,县五金厂成立。年底,双庙公社办综合厂。1976年董岗公社办农业机械修配厂。1977年开办下碑寺、象河、郭集等公社综合厂。1978年高邑公社办综合厂。1980年县农具厂停办,是年,复建沙河店农具厂。1982年4月,县机械厂停办。1987年县属机械工厂有农业机械修理制造厂、五金厂。乡办机械工厂有羊册农具厂、王店镰刀厂、大路庄综合厂、马谷田综合厂、沙河店农机厂、杨家集农机厂、付庄木器厂、官庄综合厂、板桥综合厂、老河农修厂、下碑寺综合厂、郭集综合厂、春水农具厂、贾楼镰刀厂、高邑综合厂、双庙街综合厂、赊湾综合厂、象河综合厂。
县农业机械修理制造厂 全民企业。1969年由县拖拉机站改建,厂址在城西3公里小袁庄。1970年,生产手榴弹、改制旧枪。1974年,由技术员杨清波、吉国芳等设计安装缸盖生产线。1978年,使用中频化钢炉进行铸件生产,产品有支重轮,脱粒机、汽车轮毂,278型链磨等。同时,年修汽车300台次,修拖拉机500台次。1982年,设面粉加工车间。1985年,职工180人,拥有车床20台,钻床2台,铣床4台,刨、磨床5台,电机设备82台件,制粉机械23台。年产铸铁管10万公斤,铸铁件27.8万公斤,麦粉76万公斤,麦麸11.4万公斤。1987年,有职王211人,固定资产102万元,流动资金105万元,年产值110万元,年税金3万元,年利润8万元。
县机械厂 全民企业。系1958年城关铁工厂转建。厂址在城西牛庄村北(今改建为中医院)。生产脱粒机、打米机等小型农业机械。1973年,研制离心铸造新工艺,试产无耳无臭铸铁管。1979年,增置机床22台,电镀设备1套,高频化钢炉1座,自制离心铸造设备2套,批量生产钻石牌4”无耳无臭铸铁管,填补了河南省离心铸造的空白。1979和1981两个年度,该厂无耳无臭铸铁管销往香港、日本、马来西亚等地4万根。1981年其离心铸造工艺获省科研成果三等奖。因运输费用高等原因,造成亏赔,致使该厂于1982年4月1日停办。
第二节 生活器具制作
县内生活器具制作盛于清代。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南阳吴银匠来县城办“富聚银炉”1座,制作装饰品。同治六年(1867年),邑人李顺兴在城关办铜炉,铸造勺、锅铲等,工艺精细。同治十二年(1873年),南阳人何修已来县城办“兴合银炉”,制作首饰等。民国23年(1934年),县城开办“兴茂源”首饰铺,从业7人,年制首饰570件,价值345元。
建国后,个体匠作者联合加入集体手工业社、组,以制作生产工具为主,兼制生活器具。60年代,外地机制刀、锅、勺等生活器具占领市场,并部分引进水舀、提篮等塑料制品,县内匠作生活器具多数滞销停产。
1980年后,不少工匠重操旧业,设个体作坊制作炊具、首饰等。1987年全县个体作坊80个,从业350人。联办作坊8个,从业68人。有铁炉28座,制品有刀、锅铲等10余种。
第三节 兵器制造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知县莫国芳办练兵比武校场,聘郏县工匠蒋士英在县城打样刀。民国2年(1913年),县知事侯旬在城关办枪炮厂,生产榆木喷、二炮等,数年后停办。民国17年(1928年),高店小南庄办炮厂,仿制汉阳木鞍79步枪,日造1支,数月后关闭。民国25年(1936年)9月,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在县城东王庄成立修械所,从业12人,技工3人,设备有小型磨床1台,手摇钻床1台。两天造步枪1支,次年春停办。先后共造枪百余支,修枪数百支。1938年,邑人薛子正在饶良办美荣造枪厂,从业20人,月造枪30~40支,数月后停办。
1970年县农业机械修理制造厂受县人民武装部之托,生产手榴弹、改制旧枪等,主要用于民兵训练。1974年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