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事习俗
粪堆
农户院内外置粪堆或粪坑,清扫垃圾、人畜粪便,积在一处,倒入洗涮污水,日积月累而成优质土肥。
拾粪
60年代前,境内化肥甚少。多数农民肩背铁锨(或粪钗)、粪筐捡人畜粪便积攒肥料。勤劳者走亲串友,也肩不离粪筐。之后,随着化肥增多,拾粪者渐少。
旧墙土
旧房翻修或扒猪、羊圈,换旧锅灶,其土均作肥用,有“土闲三年自壮”、“旧屋土,地里虎”之说。
挖污泥
天旱坑塘无水或水浅时,挖出污泥(俗称臭腥泥),直运田间作底肥。
沤绿肥
境内农民习于入夏之后铲青草,打树叶,加入粪便和土,外用稀泥搪封,沤制绿肥。部分山区乡取青蒿、树叶扔入水田,沤后掩入泥中,叫“打秧蒿”。70年代后,大量使用化肥,此风稍减。
耕种
泌阳农民种地多用畜力拉犁耕作。秋种时,土地深犁,犁地有搅墩和伏墩之分。犁后细耙,先顺垡通耙叫直耙,直耙后,再按“Z”字形对角斜耙。再由牲畜拉耧播种。春种秋种时,土地都要犁耙,只有夏种时,县城以西只耙不犁,耙了即播种,谓之“铁茬地”。建国后,政府指导农民深翻土地,并安排合理密植,改传统的耕种方法为科学种田。70年代以来,机耕渐次增多。
辞佃户
旧社会,有牲畜农具无地户,多租地主的地耕种,按比例分成。一般农历九月底秋收秋种结束,十月初一便成为辞佃户的日子。是日,掌柜的(有地户)安排饭食,请佃户吃一顿饭。若不再用,便借故辞佃。第二年原佃户再来收麦,分成后即辞去,由新佃户接茬种晚秋。
换工
旧社会有的农户有牛犋无土地,有的农户有少量土地而无牛犋,便相互协商用人工换牛工进行耕种。此俗延至建国后农业互助合作时。80年代以来,实行联产承包制,农户间互相换工之习又有复兴。
锄地
谷子、玉米、芝麻等作物一般锄3遍。头遍叫“闸”,用镢锛浅锄,松土保墒。二遍叫“横”,用镢锛横叨间苗。三遍叫锄,也叫中耕。玉米、高粱中耕时用大锄深锄,站在大背垅,中间两锄,两边各一锄,称为“四锄板”。一般地,高粱地锄4遍,“头遍叨草,二遍间苗,三遍锄深,四遍封根”,棉花锄地不论遍。70年代后,中耕用耘锄的较多。
打场
农作物成熟收割后,在场面上均匀摊开,日晒干燥,再用石磙带耢石一圈圈排着碾轧,一翻一扣,至粮食籽粒脱净为止。然后,用权筢把秸杆挪开,拢成粒堆,借风力将籽粒与糠皮分开。起粮食时,厦子口朝住家方向,期望粮食流入自己粮仓。旧社会打场时忌女人入场,忌小孩坐石磙。解放后,妇女打场已不为忌。80年代后,农户多用机械脱粒。
垛垛
以垛麦秸为慎重。其时,主户央人参加,大垛上站二三人,下边数人用权往上送麦秸。垛到一定高度,还要有人拿竹筢刷边,下小、腰大、上尖,垛型或方或圆,较为讲究。垛好后,东家置酒饭招待。数日后用稀泥搪封麦秸垛顶和底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