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文物 名胜
第一节 文 物
清代与民国政府对文物保护未立法规,境内文物被盗被毁严重,流散文物缺乏统一收藏与管理。泌阳解放时,保留较多的是历代所建的碑、坊、旗杆和寺庙。
建国初期,一些地方基层政权和翻身群众反对封建迷信,利用碑、坊、庙宇的建筑材料修建学校、桥涵等设施,使一些建筑物被毁。1950年7月,政务院发出《关于保护古文物建筑的指示》后,引起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明令规定地上地下一切文物,统归国家所有,要求严加保护。1956年县文化馆始设文物室3间,配专职干部1名,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并对地上文物实行普查登记。1978年对羊册、官庄、贾楼、大路庄、沙河店、高邑、高店6个文物比较密集的公社进行了重点普查。1984年对全县地上地下文物实行全面普查,落实保护措施,加强管理。并进一步做好对流散文物及时收拣馆藏工作。
主要文物记略:
蒋庄文化遗址 位于官庄乡蒋庄村西端靠河处,面积3.6万平方米,于1980年出土。从中采集的标本有石器、骨器、残缺陶器等,系龙山文化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子岭文化遗址 位于老河乡太白堂村西南一公里处,面积2.1万多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鹿角、兽骨等,系龙山文化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搪瓷岗文化遗址 位于赊湾乡赵庄村附近靠泌阳河处,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高出地平面3.2米,拣选标本有小陶碗、三耳陶壶、黑陶鼎、陶豆、残石斧等。系仰韶文化遗址。
楚长城遗址 春秋时楚国筑长城,其东端位于今付庄乡乡政府所在地(古称重丘)东数公里处,向北经象河关,至象河乡高庄村出县境。境内段长约30公里,遗迹为长6000米、宽12米的土岭。
古城址(一)汉比阳、北魏东荆州、唐代唐州故城址。位于今泌水镇(县城)北隅古城村,城垣遗址有明显隆起。占地19.9万平方米。(二)汉舞阴故城址。位于今泌阳县城西北35公里处羊册镇古城寨北侧,现有城垣遗迹,占地49.3万平方米。(三)南北朝时城阳县故城址。位于今泌阳县城西南17.5公里处高店乡丁道村,占地23.7万平方米。(四)南北朝时昭越县故城址。位于今泌阳县城东30公里处大路庄乡古城岗村东,占地11万平方米。(五)南北朝南朝齐侨置高邑县故城址。位于今泌阳县城东19公里高邑街,占地26.3万平方米。(六)隋代慈丘县故城址。位于今泌阳县城东北31公里付庄乡的古城村,占地24.2万平方米。
古墓(一)吴王冢。位于沙河店镇西北1公里处,冢高7米,呈椭圆形,占地1830平方米。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文考,系吴王阖闾之弟夫概之墓。(二)秦墓。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系1978年县筑地方铁路时发现的墓群。墓距12至30米。发现后,由省、地文物工作队帮助发掘清理2座,出土漆、铜、玉器42件,其中玉璧、青玉雕纹铁心带钩为国家一级文物。(三)汉墓。1958年于官庄区铁王村西出土汉墓4座,均已被盗。从中收藏的文物有陶狗、陶鸭、陶猪圈等。1978年在县城东关砖瓦窑厂至东北1公里处的苏庄之间出土汉墓6座。(四)宋墓群。位于老河乡四户庄,于1984年发掘,出土文物有陶罐、陶碗、铜币等。(五)焦坟。位于县城北20公里处,在贾楼乡蔡园行政村境内,系明正德年间华盖殿大学士焦芳之墓。墓前1公里长甬道两旁有对称陈列的巨型石雕-猴、马、羊、虎、豹和侍女、卫士等。这些石雕,因年久失修已不完整。
古建筑 县内古建筑保存比较好的4处。(一)、县城西北35公里苗庄寺村北100米处的苗庄寺。建于唐代,砖瓦土木结构,有大殿3间,东西廊房各3间,山门3间。(二)、象河乡象河街清真寺。(三)、板桥乡百秩店清真寺(明代重修)。(四)、官庄街北寨外石桥,长22米,宽4.5米,高1.95米,建于宋代。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曾重修。名“兴隆桥”。
馆藏文物 1987年为161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件:汉代关内侯金印及南宋时期银铤;二级文物4件:西周时期铜盘、铜匜各1个,东汉时期青铜冼2个。其中铜盘、铜匜曾参加中央组织的国际文物展览。
第二节 革命纪念地
张楼 张楼村位于县城东北10公里处,属王店乡小河行政村。1935年8月中共鄂豫边区省委在这里建立,张星江任省委书记,全中玉任组织部长,王国华任宣传部长。省委机关设在村东南角的独家院中,现存当时用房9间。
焦竹园、邓庄铺 焦竹园和邓庄铺位于县城东35公里处,属大路庄乡管辖。系1937年至1938年初中共鄂豫边区省委和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领导机关所在地。鄂豫边区省委以此为腹心领导泌阳、确山、桐柏、信阳一带的游击战争。省委领导机关设于焦竹园村两个院内,用房15间,现存瓦房10间。游击队领导机关设于邓庄铺,院落已不存在。
第三节 风景名胜
铜山 亦称铜峰。位于县城东30公里处。海拔632.6米。旧志称赞:“巅顶危峰突出,俯环众山,千态万状,云雨每出其下,彩霞时现。”又称“铜峰积翠”,为泌阳八景之一。主要景点有滴水崖、四道天门、一线天、峭壁险道、南宫、天桥、仙人洞等。自古以来吸引无数游客。骚士有吟:“界石山腰望欲穿,东淮西泌两流源。今中尽是江南景,处处分秧种水田。上元左寺出层岩,未了青山断复连。试蹑山梯凌绝顶,当头只有蔚蓝天。”明代大学士焦芳在重修铜山顶清凉禅寺碑记中赞道:“……仰视惊愕,叹哉,善哉!”
白云山 白云山古称大胡山,俗称白茅堵,海拔983米,位于县城东北35公里处。泌阳河发源于此。山势巍峨,耸然入云。山间林木丛郁,花草茂密,中药材量多质佳。山路崎岖,怪石参差,上有古寺,后有龙潭,景色诱人,故为游览胜地。东汉张衡作《南都赋》,有“天封大胡,列仙之陬。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岖”之句。建国后,辟为林场,并建有药材场,使白云山更显秀丽。
盘古山 盘古山位于县城南11公里处。海拔459米。《水经注》对其有详细记载,昔以“盘岚朝起”列为泌阳八景之一。清道光年间知县倪明进诗赞:“盘峰巇屾起城南,爽气朝来拥翠岚,混沌开天初见白,嶙峋列岫尽堆蓝,山光满郭清如洗,曙色笼烟秀乍含。我欲寄云传彩笔,何当摇岳兴犹酣。”相传,盘古山即盘古爷与胞妹滚磨成亲繁衍人类的地方。慕名览胜者古今绵延不断。每年农历“三月三”有庙会。
华山水库 位于县城西北羊册镇境内。水库前身,是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督建的蓄水工程“马仁陂”,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其记载亦详。因陂水蒸腾,及至水门畅泄,烟雾弥漫似降细雨。美称“仙陂春雨”。旧志将其列为县八景之一。年久陂废,坝基仍存。1958年复建,谓华山水库。水库三面环山,泉流竞奏。1000多米长的大坝横亘山峡之间,湖光山色诱人。下游可灌田数十万亩。使水库下游一带成为富庶之乡。
宋家场水库 位于县城东25公里处。1969年建成。大坝高程190多米,长723米。库容1.3亿多立方米。是一座防洪、灌溉、发电、养殖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建筑。屡经扩建,现已发展为旅游观赏的主要景区之一。大坝宏伟壮观:正面草坡雅似巨型绿色壁毯。东端连接山坡,松柏、果树,四季绚丽。西端设溢洪道及水产基地,其姿别具一格。湖水傍山积蓄,宽处二三公里,窄处一两公里,水清鱼肥,实垂钓佳境。游船可在宋家场至铜山脚下地段上下行驶10多公里。湖内小岛数座,林木葱郁,环境幽静,情趣独特。
板桥水库 位于县城东北45公里的板桥村西侧,汝河上游。兴建于建国初期。拦洪大坝顶长2020米,大坝高程110米。蓄水量为4.9亿多立方米。1975年8月因特大洪水造成垮坝。现复建为混疑土大坝,正在进行中。建成后,兴利除害能力比原来均有提高。亦将是重要游览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