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采矿业
第一节 矿石开采
县境东鸡窝山前后有银洞数十个,系明代开采银矿遗址。清至民国,采矿业一度冷落,仅有采集铜山水晶石磨制眼镜者。
建国后,矿石开采规模日大。1957年,县成立报矿委员会,组织调查收集条山、马道、毛芽沟等铁矿资料。1958年初,县萤石矿建成投产。不久,县报矿委员会改称地质队,对境内矿藏进行勘查。是年,“大办钢铁”,全县出动10余万人采集铁砂、矿石,土法冶铁。1959年,县工业局在大路庄北山办铜矿,翌年关闭。1961年撤销地质队。1966年马谷田、柳河两处先后开办萤石矿。1969年3月,县革委筹建条山铁矿,1970年县矿山公司成立。1972年条山铁矿转属信阳钢铁厂。1974年4月,县办马道铁矿,矿址在马谷田公社马道村北0.5公里吴楼,有矿井3个,职工19人,兼开毛芽沟矿点。办矿之初该矿年产矿石1.2万吨,产值27万元,获税利15万元。1979年马道铁矿因亏赔停办。1980年大路庄公社发动群众采矿,从事采矿个体49户150人。1982年矿山公司在板桥公社许小庄和陈庄公社盘古山发现大量钾长石并予以开采。1984年3月,马谷田乡与平顶山煤矿洗煤厂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在该乡建铁矿石选矿厂。当年建铁矿点12处、从业270人,年采矿1.2万吨。并在南岗村等处开采大理石荒料,从业55人,年采大理石1万吨,产值10万元,利润2万元。1985年象河乡矾石厂开办,从业11人,年产值7.8万元,利税0.2万元。是年,全县勘测有铁矿点12处,金矿点1处,铜锌矿6处,大理石矿点9处,萤石矿7处,白云岩矿2处,水晶石矿点6处,钾长石矿、石英岩矿、磷矿、高岭土矿点各1处。这些矿点分布在马谷田、大路庄、象河、贾楼、老河等乡,以马谷田乡、大路庄乡为最多。1987年全县乡、村以上采矿企业单位10个,从业324人,产值93.4万元。
马谷田萤石矿 集体企业。1966年建矿。1980年后,添置设备,扩大生产。1985年,从业45人,企业占地6670平方米,建房667平方米。有固定资产1万元,流动资金3.7万元。年采矿石1200吨。年产值11.3万元。矿石质地优良,曾在豫、冀、湘、鄂、晋5省矿石产品定货展销会上,与鞍钢、首钢、大同等大中型钢铁厂签订12份定货合同,售矿石1210吨,价值11.5万元。
县萤石矿 全民企业。矿址在大路庄乡楼房沟行政村五花石坡。1958年建矿。初在廉庄,职工30人,年产矿石100吨。1960年,县委工业部组织3个亏赔厂家协助该矿生产,规模渐大。1965年,扩建迁今址。1969年12月,萤石矿在小铜山开设矿点。1975年8月,洪水冲走精选矿石400吨,损失3万余元。1980年,矿区建斜坡轨道卷轴,年产量提高到1686吨。1985年,全矿有职工137人,置蒸汽驱动卷扬机、内燃电机、风用式凿岩机等43台,年采冶金用萤石3026吨,产值22.7万元。1987年,有职工93人,固定资产13万元,流动资金19万元,年产值25万元,获税、利各1万元。
条山铁矿 全民企业。矿址在境内马谷田乡东南条山。1969年3月招工94人,边开采边建设。1970年7月,省冶金厅拨款100万元扩大生产。1971年1月,收归驻马店地区矿山局,与确山钢铁厂并为联营企业。1972年1月,转属信阳钢铁厂。1973年,国家投资410万元扩建。1979年,基建工程全部竣工。10年间国家累计投资1400多万元。同时,采矿石44938吨。1987年,全矿有职工433人,固定资产984.5万元,有凿岩机、空压机等设备350台,年产矿石5.8万吨,产值160万元,获利80.5万元,税44.3万元。
第二节 石油开采
1978年7月,河南油田采油指挥部在境内高店公社下二门村建矿采油,9月投产。共有油井114口,其中生产井68口,注水井22口,观察井9口,气井5口,未利用井10口。年采原油2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