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乡里风情
境内居民多择地势较高向阳背风临水处建立村落。村庄命名主要是①以姓氏命名者,如张庄、王楼等;②以地理位置命名者,如山湾、王冲等;③以特有植物命名者,如白果树,楝树庄等。④以建筑物命名者,如铁佛寺、盆窑等。⑤以民间传说命名者,如二仙庙、大磨等。⑥以方位、远近命名者,如东赵岗、五里堡等。⑦以特有生物命名者,如蛤蟆湾、蜜蜂刘等。
村镇居民,分同姓聚居与异姓聚居两种类型。邻人不分同姓或异姓,多和睦相处,且长幼有序,共守道德规范。生产、生活互帮互济,婚丧嫁娶礼尚往来。家族习以五辈内为亲族,俗称“五服”。“五服”内者,感情深厚,来往密切;逢年过节,共祭一祖;同辈人以大小排序;红白喜事,修房盖屋,视为自家事,帮钱帮力。但也有亲族间穷富差别或因债务、家产分配不公反目为仇者。邻里之间或婚姻关系而成亲戚,或拜认干亲,逢年过节,掂礼品看望。数日不见,主动会面交心,联络感情。亲戚往来,少则二三辈,多则五六辈。
家庭中男性长者为一家之主,叫当家人。全家服从家长,下辈服尊上辈。男性以干重体力活为主,多在外,因此称成年男子为“外头人”。女性操持家务,领养孩子,故称为“屋里人”。兄弟间有单身汉或夫妻无儿者,可依序从兄弟辈的儿子中选一儿过继,叫“继子”。若兄弟中无继子条件,可于亲族中或朋友处选一儿,叫“养子”。继子、养子均应经中人说合,立写契约。家庭中男女有别,言谈举止依礼。公公或大伯子哥忌入小辈媳妇内室,且不能耍笑。吃饭要等当家人,坐桌长者坐上席。童言不忌。成人赶集或外出归家,多给幼儿买零吃零用品,谓之“捎包”。家大人多或其他原因分居生活时,找亲族中长者或主妇娘家兄弟(即子女之舅)聚商办法,尽量合理分配财产,然后各立门户,叫“分家”。分家可立写契约,分妥后,全家聚吃一顿好饭,意为好合好分。建国后,家庭中逐渐融入民主气氛,一家人遇事商量,长幼虽有序,但可以互相开展批评、讨论。男女地位平等,女子在家庭中享有同男子一样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