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妇女团体
第一节 组织机构
民国16年(1927年),国民党泌阳县执委筹委会组建妇女协会,由县党部执委李逊吾(男)兼任会长,聘郭诚芝等5位妇女为委员。其宗旨是宣传妇女解放,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提倡放脚、剪发。会员人数不详。
县妇联会 建国后,1950年3月成立泌阳县民主妇女联合会,至同年8月,发展妇女会员30638人。1958年根据上级指示,“泌阳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易名为“泌阳县妇女联合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妇联会处于瘫痪状态,1973年5月恢复活动。至1987年县妇联会内设办公室、宣传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部、少年儿童工作部。
基层组织 1950年各区、乡妇联会一般5~13人组成,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委员若干人。1983年社改乡后,各公社妇联会改称乡(镇)妇女联合会,大队妇女代表会改称村妇女代表会。1987年,全县共有乡级专职妇联干部32人,村级妇代会主任385人。
第二节 历次妇女代表大会
1950年3月8日~9日召开泌阳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百余人。成立泌阳县民主妇女联合会,选举出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15人,黎岩当选为主任。
1954年5月29日,召开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310人。选举产生第二届妇联执委23人,选举樊亚军为主任。
1956年10月1日,召开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历时5天,代表390人。副主任朱洁清作《关于三年来妇女工作基本总结与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选举出第三届妇联执委27人。朱洁清、孙汉勤为副主任。
1960年2月1日,召开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历时3天,代表323人,特邀代表10人。选举第四届县妇联执委23人和出席省妇代会代表4人。范书珍当选为主任。
1964年7月22日,召开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历时4天,代表337人。选举第五届县妇联执委23人,张惠忠当选为主任。
1973年5月8日,召开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到会代表700多名。选举第六届县妇联委员50人,黄书荣当选为主任。
1980年1月29日,召开第七次妇女代表大会,会期3天,代表510名,特邀代表10名。贾秀清作题为《全县妇女动员起来,为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第七届县妇联执委25人,贾秀清当选为主任。
1984年8月18日,召开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会期3天,代表322名。李爱兰作《团结起来,为开创我县妇女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出第八届县妇联执委27人,李爱兰当选为主任。
第三节 主要活动
民国17年(1928年),“泌阳县放足委员会”委员郭诚芝、李真良、张惠真、郭书苓、郝崇贞、苏敏贞等人,走邻串舍,宣传放足。配合警察在县城门口、街道、集市、庙会等场所检查,查出不放足者,当即将其裹脚布扯下示众,还罚款两元。对当时妇女实行放足起到一定作用。
民国26年(1937年)12月,中共鄂豫边特委组织开封北仓女中投奔革命根据地的女学生高维进、孟萍、樊淑俊、曾兰、张剑钊等同志在邓庄铺办妇女识字班,自编教材,教妇女、儿童识字、唱歌、演话剧,宣传抗日,学员达80余人。民国27年师范和城关小学10余名女生积极参加县“怒吼话剧团”,排演节目,到农村巡回演出,对激发人民爱国热忱起到一定作用。民国28年冬,全县数万名爱国家庭妇女,为抗日将士做鞋1.5万双,缝制御寒棉衣背心5000余件,分别送往国民革命军六十八军和三十军。民国37年全县广大妇女积极为人民解放军二野二纵、三野十纵部队做军鞋3万双,袜子3600双,织土布6500匹,支援大军南下。1952年县妇联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印发《婚姻法讲话》1700份,《告全县姐妹书》4000份,向广大妇女进行广泛宣传。次年3月,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婚姻法宣传月”活动。至年底,全县有5390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婚,涌现出11678户和睦团结的新型家庭。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全县有5万多名妇女捐献飞机大炮款41821元,做军鞋11582双,慰问袋8769件,支援志愿军。并有1427名妇女动员自己的儿子或丈夫参军,其中有72名未婚妻动员未婚夫参加志愿军。1959~1961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全县有5.6万多名妇女开展生产自救,共采挖野菜、山楂、野果1450万斤,积储干菜1524万斤作代食品,并积极从事养猪、养鸡、编织等副业生产,度过了难关。“75·8”特大洪水灾害时,广大妇女发扬团结友爱互助精神,主动为特重灾区灾民捐献食品、衣料,共计烙饼、蒸馍24万斤,献出衣服7000多件、鞋万余双,援助了灾民。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广大妇女已成为农业生产重要力量。黄山口乡山庄村委组成30多名妇女造林专业队,开展小流域治理,为改变山区面貌,治穷致富作出贡献,1983年被全国妇联命名为“三八”红旗单位。1987年全县出现以妇女为主的庭院经济联合体221个,各种专业户1479户。其它各条战线涌现出全国、省“三八”红旗手9人,获省以上先进集体称号2个、先进工作者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