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 貌
泌阳县地形复杂,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地貌类型都具备。地势基本是中部高,东北、西南两隅低平。桐柏山余脉在县境内呈“S”形走向,形成南阳盆地东缘的脊背地带和江、淮两大水系支流的分水岭。山区1123平方公里,占41.87%,丘陵1115平方公里,占41.57%,平原444平方公里,占16.56%。位于县境中东部的白云山,海拔983米,为全县诸山之冠,亦为驻马店地区最高峰。其次是横亘在北部与舞钢区交界的诸山峰,海拔均在700米以上。沙河店镇梨树湾地势最低,海拔83米。板桥以东呈扇形地带与黄淮平原接壤。县城周围与赊湾一带,海拔140米左右。
第一节 浅 山
泌阳县系浅山丘陵区,1982年省人民政府确定境内黄山口、板桥、大路庄、马谷田4个公社为浅山区。
境内山峰众多,而能书其名者165座,其中700米以上的14座,501~700米的38座,301~500米的73座,300米以下的40座。500米以上的山多分布在县境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山势走向大致呈“S”形,与方城、舞钢交界的山脉,横亘于县境北部郭集、羊册、黄山口、象河、下碑寺、板桥等乡(镇)境,东西长约45公里,成为泌阳与方城、舞钢区的天然分界线。由羊册东部向南延伸的支脉,断续形成低山丘陵,至张铺一带折向北东展开,构成县境中部高的地势。以白云山为最高,成为境内“屋脊”。迤东至城顶寨折南,山势逐渐低缓,至邓庄铺一带陷落为一小盆地。过盆地又隆起诸山峰向东南绵延出县境,在堡子成一凹陷孔道。再南多为低山丘陵,分布于县境马谷田、陈庄、高店三乡,东西长约35公里。
兹选250米以上的山峰93座简记于下:
罗汉山 海拔538米,位于郭集乡东北部,因上有罗汉寺,故名。为泌、方两县交界处。山多植柞林。西麓为蛇口,大风常由此口入侵县境,造成灾害。建国后,在蛇口至傅金川一带,造防护林带5条。现为国营板桥林场场区。
华山 海拔248米,位于羊册镇北1公里许。山北为华山水库。
李寨山海拔563米,位于罗汉山东,黄山口乡境。因山临近李庄村,故名。上有石围寨遗址,系民国以前乡民躲匪处。多植柞林,产大理石。
杨大顶 海拔523米,与李寨山东西相连、属黄山口乡。山前坡杨寨山,怪石林立,形似城寨。相传明代一土霸,占山为王,筑楼于此,名曰杨七楼。东侧南冲寺,寺前为洗水(今洪河)水源。
大寨子 海拔736米,位于黄山口乡东北部。
韭菜皮 海拔706米,位于大寨子东,黄山口与春水乡交界处。古代与大寨子等山统称为中阳山。郭璞曰箴山,宋《太平寰宇记》曰慈丘山,或曰上界山。系汝河和混河发源地。
关山 海拔286米,位于象河乡西北部。为楚长城经过处。山南坡有摩崖造像22尊。
五峰山 海拔872米,位于象河乡东北部。为泌阳、舞钢区交界处,因上有五峰而得名。
龙王掌 海拔640米,在五峰山东,为象河、下碑寺两乡界山。因山势形似龙掌故名。山南坡有白果树一株,为一景观。
茶山寨 海拔423米,位于龙王掌南。上有石围寨遗址,系解放前当地居民躲匪避乱处。
羊眼沟 海拔793米,位于下碑寺乡北部,与龙王掌相连。
牛心山 海拔644米,位于羊眼沟东南。
尖山海拔618米,位于羊眼沟东南,属下碑寺乡境,因山峰尖削得名。
蛤蟆山 海拔428米,位于下碑寺乡境,尖山南,因山形似蛤蟆故名。
角子山 海拔499.8米,位于蛤蟆山东,因山呈三角形故名。地势险要,为清代河南捻军起义的根据地。
黑石山 海拔442米,位于板桥乡北部,因山呈黑色故名。
黄山 海拔432米,与黑石山东西对峙,因山色纯黄故名。
摩天岭 海拔672米,位于板桥乡北部。
蜡烛子山 海拔844米,因山形似蜡烛故名。位于摩天岭东北,与舞钢区接界。
马鳖岭 海拔614米,位于下碑寺乡境东北,为泌阳、舞钢区界山。
打虎山 亦名大虎山,海拔810米,位于板桥乡北部与舞钢交界。
大顶山 海拔757米,位于板桥乡北部,摩天岭东。
马牧山 旧称马帽山,海拔343米,位于沙河店镇北。东与遂平县交界。
团山 海拔332米,位于马牧山南。
白羊石坡 海拔532米,位于羊册镇东、上冯村北。
大尖山 海拔517米,位于官庄乡东北部。
冯寨山 海拔315米,位于大尖山西南,石门水库东岸。
凤凰脑、长虫山、狗山、五龙顶、公猪山、母猪山 海拔在280~318米之间。五龙顶、公猪山、母猪山,合称为三山。山北建有三山水库。《水经注》郦道元称三山为慈丘山,旧志亦持此说,据宋《太平寰宇记》载:慈丘山乃中阳山之另名,泛指今韭菜皮周围诸山。隋因山名置慈丘县,乃今付庄乡古城,且有故城遗址为证。此地距韭菜皮颇近。谓三山即慈丘山之说,误。
祖师顶 海拔454米,位于官庄乡东北与付庄乡交界处。
黄山 亦称黄山庙,海拔335米,因山呈黄色得名。位于官庄乡与贾楼乡交界处。与板桥乡境之黄山同名。
双山 海拔264米,位于贾楼南1公里处。因山有二峰故名。其山石质坚硬、细腻,呈青灰色,为建筑和石臼、石槽原料。
牧鹿山 又称木棣山或没力山,海拔408米,位于贾楼乡和杨家集乡交界处。
歪头山 海拔382米,位于贾楼乡与王店乡交界处。
老鸦山 俗称老鸹山,海拔337米,位于王店乡西北,因形似乌鸦得名。
鹿布寺山 海拔349.6米,东北有老石牛山,海拔327米,均位于贾楼乡南。
桂花山 海拔740米,位于大庄路乡境内,白云山西南。
塔山海拔761米,位于白云山西北,竹林村东。
白云山 俗称白茅堵,主峰海拔983米,为境内最高峰。距县城35公里。位于贾楼、大路庄、板桥、付庄诸乡交界处。古称大湖山或大狐山。东汉张衡《南都赋》云:“天封大狐”即指此山。《水经》作胡,后讹为湖。其山广圆五六十里,山势雄伟,群峰环拱,为诸山之望。因常有云雾覆盖,故名白云山。山北侧为板桥水库。现为板桥林场场区,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盛产中草药。
韭菜坡 海拔702米,位于白云山东面。
牛腚山 海拔746米,位于韭菜坡南。
罗汉顶 海拔760米,位于牛腚山东南。
老虎寨 海拔350米,位于罗汉顶东南。
大脑寨 海拔382米,位于罗汉顶东。
龙盘山 海拔601米,位于白云山东北。旧有龙潭寺,寺侧一涌泉,名为龙潭,大旱不竭。
棋盘岭 海拔560米,位于韭菜坡东。上有大石,形如棋盘,故名。山南有万峰寺,亦名万僧寺,寺前有银杏二株,树冠遮荫数亩。
双山西 海拔566米,位于棋盘岭西侧。
双山东 海拔557米,位于横盘岭东侧。
大顶子海拔565米,位于双山东东侧,上有石围寨。
城顶寨 海拔637米,位于大路庄乡东北部,南与确山县交界,山顶平坦,上有石寨,形如城,故名。明末本地饥民王铁恰聚众据守。现为个体户畜牧场。
挂旗山 海拔650米,位于老河乡西南隅,与确山县交界。
轿顶山 海拔443米,位于老河乡南部。
蜀山 亦称苏山寨,海拔311米,位于老河乡境西。山有罗汉洞,为麦积山分期石雕。
大光石脑 海拔832米,位于白云山南,因山全为巨石故名。
小光石脑 海拔641米,位于大光石脑南。
大尖山 海拔605米,位于白云山南。与官庄乡境大尖山同名。又南为小尖山,海拔482米。
黑山 亦名黑石山,海拔497米,位于大路庄乡境,因山纯黑而名。
台山 海拔432.1米,位于大路庄乡北部,山顶平阔,中间微凹,望之如台榭,故名。产磷矿石。
鸡窝山海拔412米,位于大路庄乡境东北,与确山县搭界。山有前银洞、后银洞、乱银洞,为明代开采银矿遗址。
大铜山 俗称铜山,海拔632.6米,位于大路庄乡东南,宋家场水库东侧。距县城30公里。其巅危峰突兀,俯瞰群山,千态万状。林木葱茂,风景秀丽。昔以“铜峰积翠”为县八景之首。山前山后有滴水崖、仙人洞等10多个景点,历来为游览胜地。山产茶色水晶石,是制作眼镜佳料。
小铜山 海拔542米,与大铜山东西对峙,上有石围寨。产黄精、苍术等草药。
鹁鸽笼 海拔440米,位于小铜山东南,东与确山县交界。
分水岭 海拔326米,为泌、确、桐三县界山。
齐头崖 海拔620米,位于大铜山东南。南为石婆婆,海拔676米,因形酷肖老太婆故名。又西为天桥石,海拔649米,其山峰峦奇秀,仰观似天桥,故名。
歪头山 海拔568米,位于大铜山西南。西北为大红岭,海拔416米。再西南为尖山,海拔472米。西北为空洞石山,海拔384米。又南为树林坡,海拔416米。东南为大寨山,海拔444米,上有石寨。再东南为杏山寨,海拔397米。上述诸山均属马谷田乡。
义和寨 海拔602.8米,位于马谷田乡东部,与桐柏县交界。上有石围寨,清代曾为义和拳、白莲教聚集习拳练武之处,现有遗迹。
石龙山 海拔553米,位于义和寨南。
灰包岭 海拔660米,位于义和寨东,与桐柏县交界。上有巨石高丈余,上大下小,独足而立,摇之微动不倾倒。
条山 海拔390.5米,位于马谷田乡东南部。产铁矿石,现为条山铁矿所在地。有泌(阳)明(港)地方铁路相通。
坡头山 海拔288米,位于条山东,山产铁矿石。
红石山 海拔415米,位于泌阳、桐柏交界处。山呈红褐色,故名。
骆驼山 海拔298米,位于高邑乡境内,宋家场水库南岸。以形似骆驼得名。
凤凰山 又名万子山,海拔293米,位于马谷田乡西南2公里处。山峰兢秀,兰蕙丛生,现辟为茶场。
黑石山 海拔382米,位于马谷田乡西南部,因山石皆黑而名。与板桥乡境黑石山同名。
金山 海拔405米,位于马谷田乡西南与桐柏县交界。
磨山寨 海拔389米,位于陈庄乡东南部,上有石围寨。
盘古山 海拔459米,位于陈庄乡南部。古名盘石山,上建有盘古庙得名。旧时以“盘岚朝起”为泌阳八景之一。
三道山 海拔339.6米,位于陈庄乡东南部。
竹尖山 海拔371.7米,位于陈庄乡东南与桐柏县接界。
马尖山 海拔308.9米,位于陈庄乡东部。
第二节 丘 陵
境内丘陵区分布较广,遍于各乡镇。地表分割零碎,呈波状起伏。分低山、缓岗两种。低山区多系主要山峰的延伸部分,散布在象河、春水、羊册、官庄、付庄、下碑寺、老河、王店、贾楼、陈庄等乡镇境。缓岗区系浑圆状和长条形的岗状丘陵(俗称漫土岗),散布在羊册、郭集、泰山庙、官庄、老河、王店、杨家集、双庙街、赊湾、花园、高邑、陈庄、高店等乡镇境。缓岗多呈南北走向,均被西、东流向的泌阳河和汝河所横断。岗顶平坦开阔,宽1~2公里,长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坡度多在5°左右,少数在10°以上,海拔一般在140~170米之间。岗洼相间,两坡和缓过渡,局部有陡坡或陡坎。岗顶多为黄胶土,岗坡为黄老土,岗间洼地为壤黄土。地表以下为砂礓砂砾层。岗地因土层浅、渗水性差,故上浸易涝地多,水土流失严重。
第三节 平 地
境内平地有沿河平地、岗间平地和盆沿平地3种。沿河平地多分布在主要河流两岸,共4处,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占全县平地总面积的50%。面积最大的是汝河平地,位于极桥、沙河店、老河3个乡镇境,地势较平坦,海拔一般在83~120米之间。次为泌阳河平地,泌阳河在高邑北由柳河注入冲积成“高邑盆地”后,迳西进入花园乡,绕县城至赊湾,冲积成一条带状的开阔平地,海拔一般在140~160米之间。土壤多为潮土和灰两合土。还有洪河平地、混河平地,均位于县境西北部的官庄、泰山庙、羊册乡镇境。灰两合土壤居多。岗间平地多处在丘陵区岗洼间的河流两岸。面积约占全县平地总面积的45%,土壤多系壤黄土。但很零散,片状分布。位于县境西北部的郭集河两岸为盆沿平地,占平地总面积的5%,土壤多系砂礓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