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共鄂豫边区省委
第一节 组织沿革
1935年8月,中共鄂豫边区工委书记张星江和原中共河南省委委员、豫南党组织领导人王国华,根据红二十五军首长要他们在桐柏山区搞武装、打游击的建议,在泌阳城东张楼村举行会议,参加人员有张星江、王国华、周骏鸣、王国富、张旺午5人。会议决定两地党组织合并,成立鄂豫边区省委,书记张星江,组织仝中玉(原任鄂豫边工委组织部长,未参加此会议),宣传王国华。省委领导分别在张楼、王庄、侯庄等村办公。自此,中共鄂豫边区省委以泌阳、确山、桐柏、信阳4县结合部为游击活动区,领导桐柏山区党和人民开始了鄂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36年1月周骏鸣按省委决定在信阳吴家尖山一带组织革命武装,成立了鄂豫边红军游击队,队员7人,枪3支,队长周骏鸣,副队长王国富,张星江兼任指导员。
是年4月,张星江在平氏夺枪斗争中不幸牺牲,省委又在张楼召开会议,决定让仝中玉从新野回泌阳担任省委书记,王国华任组织部长,周骏鸣任宣传部长。
9月,省委在泌阳黄楝树召开会议,着重解决党组织建设和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会上商讨了调整省委任职的意见:王国华任书记,周骏鸣任组织部长,邓一飞任宣传部长。这次会议全中玉、陈香斋因病未到会。12月在泌阳义和寨举行省委扩大会议,会上根据前段经验教训,决定改变省委和游击队合在一起活动的方式,以免党和游击队同时遭受损失。明确王国华、周骏鸣、邓一飞负责省委工作,分任书记、组织、宣传职务;仝中玉、陈香斋、李子健参加省委,负责游击队工作,全任指导员,陈任队长,李任秘书。同时还作出在游击区广泛组织农民抗日“自卫会”和“自卫队”,不再提“打土豪、分田地”口号,只提“打坏货”,以及加强对土匪的分化瓦解工作等决定。这次会议后,省委即致力于地方党组织恢复和整顿,并在王庄建立兵工厂,在馆驿村成立省委文印室。至1937年春,游击区所属各县党组织迅速恢复,并得到较快发展。
1937年4月,省委派周骏鸣经北方局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请示,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指示鄂豫边区省委:大力发展武装力量,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在中原建立抗日游击战争的支撑点。7月,周骏鸣同党中央、北方局派往鄂豫边工作的胡龙奎、张明河、马致远(即刘子厚)等一起到达泌阳,向省委作了汇报,8月在泌阳碾盘沟召开省委扩大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毛泽东、朱德的指示。会议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形势发展需要,调整了省委领导职务。全中玉任书记、胡龙奎任组织部长,邓一飞任宣传部长、刘子厚任统战部长。并将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称豫南人民抗日自卫团,王国华、周骏鸣参加省委,分任自卫团政委、团长。10月,省委和自卫团进驻焦竹园、邓庄铺,自卫团改称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12月,中共长江局和河南省委决定将鄂豫边区省委改为鄂豫边特委,不久又改为豫南特委,书记全中玉,副书记为王国华。同月,全中玉赴长江局学习,王国华任书记,中共河南省委委员、组织部长林凯到焦竹园参加特委领导。1938年1月13日,中共豫南特委和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迁往竹沟。
第二节 主要活动
创建游击根据地 中共鄂豫边区省委成立后,即在桐柏山区开展游击活动。次年初在信阳吴家尖山建立起由7人组成的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活动于泌阳、确山、桐柏、信阳、唐河、新野等县,两个月后游击队员发展到30余人。在平氏镇进行夺枪斗争中,虽获得部分枪支和物资,但省委书记、游击队指导员张星江不幸牺牲,游击队长周骏鸣亦负重伤。时国民党地方武装对游击队疯狂“围剿”,游击队则化整为零,活动在泌、确、桐、信4县结合部地区,并改变斗争策略,集中力量“打坏货”,为民除害。对那些较富裕的土豪拉来进行罚款,以解决游击队活动经费和群众生活问题。此外,加强对土匪的分化瓦解工作,保护群众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到年底游击队发展到百余人,游击区扩大到南至信阳天目山和桐柏东部,北至泌阳羊册、春水,西至泌阳县城,东至确山竹沟、石滚河,方圆200多公里的广大地区。
1937年2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鄂豫边区省委停止“打坏货、拉土豪”,“解散游击队”,省委认为北方局指示不符合豫南情况,随后,派周骏鸣经北方局去延安向党中央汇报请示工作,党中央明确指示:猛烈扩大革命武装力量,在中原地区建立抗日据点。7月,周骏鸣自延安返回向鄂豫边省委汇报后,省委立即召开扩大会议作了传达贯彻。鉴于抗日战争己爆发的情况,红军游击队改为豫南人民抗日自卫团。
此时,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区坚持革命斗争。为帮助豫南人民抗日自卫团巩固根据地,8月和9月,先后两次派出部队与自卫团协同作战,攻打了信阳蔡冲围寨、泌阳邓庄铺、马谷田等反共据点,接连取得胜利,使游击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壮大,自卫团力量亦由原来60多人猛增到600人、400支枪。据此,省委决定将豫南人民抗日自卫团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10月,独立团以邓庄铺为中心,兵分两路,由周骏鸣、王国华率领在确山、泌阳边界地区继续活动,打击地方反动顽固势力,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是时,开封、洛阳、郑州,湖北襄樊等地进步青年学生纷纷来至焦竹园、邓庄铺参加革命,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省委所辖的泌阳、确山、信阳、桐柏新蔡、汝南、正阳、唐河、新野、方城、南阳、镇平、邓县、叶县、舞阳、南召等16个县的党组织先后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为南方八省十四块游击根据地之一——桐柏山游击区。
建立农民“自卫会”和“自卫队”1936年12月,鄂豫边省委义和寨会议作出在游击区内建立农民“自卫会”和农民“自卫队”(后称抗日自卫会和抗日自卫队)的决定后,省委即派仝中玉、陈香斋率领游击队在泌阳邓庄铺以北开展工作,经过发动群众,讲明自卫会和自卫队的作用,一个月内组织起来四、五个“自卫会”(对外称”联庄社”)和“自卫队”。各“自卫会”、“自卫队”成立时,游击队派代表参加,表示共产党的承认。外村群众看到“自卫会”、“自卫队”是真正为群众办事的,都纷纷要求建立,省委又先后派出王国华、邓一飞、李子健、张旺午、牛德胜、陈岱等到各地帮助工作。至1937年底游击区“自卫会”普遍建立起来,达3000多个。以“泌阳组织最普遍,差不多各村都有,信阳第二区、确山第三区组织最好。”“自卫会”和“自卫队”的职责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带领人民挣脱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抗税抗捐;打击消灭土匪,维护地方治安,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予红军游击队支持和方便,它实际上成为游击区的革命的基层人民政权组织,为鄂豫边区游击根据地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一、与东北军一二九师谈判。“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新的合作,但国民党顽固派却暗中派遣东北军一二九师进驻泌阳,对鄂豫边继续进行“围剿”。1937年春,中共鄂豫边省委根据当时形势和一二九师的处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决定与其联系,做争取工作,派李子健去高邑与该师参谋田作舟和团长王理环秘密谈判,在共同抗日的原则下达成协议:1、东北军不断向红军游击队提供军事情况,对付刘峙及地方顽固势力的进攻;2、任何一方受到袭击,对方有协助反击的义务;3、必要时,东北军支援红军枪支弹药;4、东北军不侵犯游击区群众利益,有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义务;5、红军不封山,山货、柴草、粮、菜、肉、蛋在集镇上公买公卖,以解决东北军供给困难。协议执行后,游击区呈现稳定、繁荣景象。但不久即被刘峙所知,申斥一二九师“放弃职守,不剿共反而私自通共”,责令其立即进攻游击队。
驻王店的第三营营长吕伟绩带头违反协议,突然率部袭击鄂豫边省委所在地-王庄,逮捕了省委宣传部长邓一飞、中共泌阳县委书记郭同昌、邓庄区委书记姜宗仁、自卫队长高大娃及省委文印室工作人员乔全义、董锡之、刘荣业、曹振堂。后经多方营救,大部分人员获释,惟高大娃牺牲在开封狱中。6月,一二九师离境。二、与武绪如的三次谈判。1937年10月,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武绪如纠集信阳、罗山、桐柏、确山、泌阳五县政府代表带领武装到信阳邢集同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进行谈判,企图趁谈判之机实行“五县围剿”。省委识破其阴谋后,即将主力撤至安全地带,只派独立团政治部副主任文敏生与其交涉,武见阴谋未逞,只得草率收兵。第二、第三次在竹沟和芦庄两地谈判,省委先后派统战部长刘子厚和营教导员张明河与其谈判,经多次谈判,地方当局虽然承认了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的合法地位,但只限制在泌阳的高邑、王店、邓庄铺、马谷田地区活动。三、与河南预备军总司令张钫谈判。1937年11月底,省委派刘子厚、张明河直接到开封同刘峙和河南第一战区预备军总司令张钫就独立团的编制问题进行谈判,因张钫急于扩充兵力,独立团所提出的听编不听调,不接受派来干部,要供给装备、军饷等条件,张钫基本上都同意,顺利谈妥。12月中旬,张钫拨给独立团3000块银元、1000套军装,派其孟参议随刘子厚一起到邓庄铺,独立团为他们开了欢迎大会,以庆贺统战工作的胜利。后张钫得知独立团已列入新四军编制,独立团要退出所拨给养时,张表示要和独立团交个朋友,不再退回。
开展匪运工作 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成立后,鉴于桐柏山区“架杆”林立的特殊环境,省委十分注意对土匪做分化瓦解工作。当时豫南各县,尤其泌阳、确山、桐柏、信阳等山区地带,一些土匪活动十分猖獗,对群众危害很大。为保护群众利益,游击队对土匪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破坏性大的小股土匪,或坚决消灭,或劝其解散;对力量大、暂时消灭不了的去做工作,晓以大义,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与政策,争取和劝说他们不要在游击区内活动、干坏事。省委王国华、邓一飞、陈香斋等负责人,曾多次深人匪窝,冒险进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红二十八军帮助游击队拔除游击区内的几个反共据点后,数股杆首自动到游击队投诚受编。
1937年11月,省委宣传部长邓一飞和红军战士周凤泉在与土匪谈判过程中被杀害,豫南独立团迅速调集兵力将其匪首击毙,匪众四散。后又经过多次清剿,到1937年底,游击区内土匪大部被消灭。并在消灭、分化瓦解、改造土匪斗争中,使游击队力量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与此同时,省委还注意对地方开明士绅的争取团结工作。采取:“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减少阻力”的方法来争取地方开明士绅,扩大抗日力量。泌阳邓庄铺联保主任李耀堂,为人正派,同情抗日,经工作后,主动帮助游击队做土匪的分化瓦解工作,使邓庄铺一带成为安定、无匪之区。信阳县邢集有位开明士绅宁学志,经游击队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后,主动送给游击队1000块银元作抗日经费,逢人便说:“仁义之师,不可不助”。之后,又把自己的侄儿宁淮送到独立团参加抗日。
举办妇女儿童识字班和组建儿童团 省委为深入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利用开封、洛阳等地参军的青年学生,在邓庄铺、焦竹园组织妇女识字班和儿童团。识字班的课本是自编油印的,内容有“中国共产党,打日本,救中国,不做亡国奴”“柴、米、油、盐、菜”等内容。在教识字的同时,还教唱革命歌曲,使不少青年男女和儿童既受到了革命教育,又学习了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