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技队伍
第一节 科技人员
建国前,泌阳县教育、卫生等门类技术人员甚少。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工作。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技人员逐年增加,且文化结构和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1964年有335人从事科技工作,占干部总数13%。其中分布在工业系统19人,农牧系统39人,卫生系统173人,其它系统104人;文化结构,大学文化程度的52人,中专程度的151人,初中程度的132人。1978年从事科技人员884人,占在职干部总数的19%。1984年专业技术人员2180人,其中从事日然科学工作的1521人,社会科学工作的659人。文化结构:大学程度586人、中专程度1297人、其他程度297人。1987年全县从事专业技术人员5883人,占全县职工总数的31%,分布于15个专业系列,其中:中小学教师1765人、卫生医药技术人员1176人,农业技术人员257人,工程技术人员412人,经济专业技术人员471人,财会人员459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343人。
第二节 科技干部管理
1978年后,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精神,全面认真地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给973名蒙受冤屈的知识分子平反,使26名学非所用的科技人员重返科技战线。科技人员在政治上、生活上进一步受到关心和重视。至1987年,有463名科技人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7人被选进地、县级领导班子、198人被选进乡(镇)、局级领导班子;有13人被选拔为各行业的专业拔尖人才,每人每月补贴30元;为509人解决了夫妇两地分居;给350名科技人员家属1244人转为城镇户口;对在农、林、水、牧第一线工作有技术职称的人员,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对科技人员的住房、子女就业等问题给予优先照顾。
职称评定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工程技术干部技术职称暂行规定》和《农业技术干部技术职称暂行规定》,1980年8月县成立科技干部工作办公室,负责科技干部管理工作,对工程系列和农业系列的193名科技干部进行了技术职称“套改”和“复查”,共套改为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70人、技术员121人。1981年至1982年,分别建立了“泌阳县工程技术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泌阳县农业技术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和“泌阳县社会科学专业干部技术职称评定领导小组”,对全县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专业技术干部进行了考核和职称晋升工作。通过本人申请,向本单位群众宣读技术论文和个人技术总结,依据本人业务技术能力、专业学识水平、工作成就和群众意见,经单位评议小组逐人进行评议并签署意见后,报县评委会评定或向上一级评委会推荐晋升技术职称。至1983年8月,晋升为中级职称的92人,其中工程师40人,技师4人,农艺师23人,农经师3人,畜牧兽医师6人,主治医师14人,馆员1人,统计师1人;初级职称的749人,其中助理工程师85人,助理农艺师38人,医师147人,助理畜牧兽医师24人,助理馆员3人,技术员452人。
职称改革 根据中发(1986)3号和国发(1986)27号文件规定,当年县成立了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开展全县职称改革工作。改革的中心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其基本内容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工作岗位,明确职责;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比例;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有一定的任期,在任职期间领取专业技术职务工资。从1987年开始,全县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评聘专业技术人员3762人,其中高级职务92人,中级职务1180人,初级职务的24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