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 构
第一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
1958年10月25日,汝南县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委员26人。11月,汝南县科学工作委员会、汝南县科学技术协会、汝南县综合科学研究所合并,组建“汝南县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科委),配备干部8人,下设规划组、宣传组、研究组,负责科技管理、科技知识普及、宣传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工作。1962年,科委撤销,1965年8月恢复,1966年底,科委再度被撤,1973年5月恢复,配备干部5人。1975年6月,增设标准计量检定所;1975年7月,增设沼气推广利用办公室;1977年3月,增设地震防震工作办公室。1982年,与科协分开,人员增至11人。1984年5月,汝南县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更名为汝南县科学技术局。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1958年6月,成立汝南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筹备委员会,7月,成立汝南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8月,汝南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改称汝南县科学技术协会,配备干部2人。当年,开始筹建各类专业协会并在县直机关发展会员57人。10月,建立专业技术协会12个,发展会员263人。11月科协与科委合署办公。1959年8月,召开汝南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汝南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9人,常务委员13人,主任1人。1962年7月撤销。1979年9月恢复,编制1人,与科委合署办公,1982年1月科协、科委分署办公,编制增至5人。县直各相关单位分别建立专业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公社建立科协,配备专职干部1~2人。
1980~1981年,先后建立农学、水利等6大学会,会员554人。
第三节 科研单位
一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953年1月,汝南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成立,配副站长1人,专业技术干部11人,下设作物组、植保组、畜牧兽医组。1956年5月,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撤销。1962年8月恢复,配站长1人,技术干部10人。1966年以后,有机构名称,无人从事业务工作。1980年,配支部书记1人,副站长2人,技术干部11人。1984年,推广站更名为县农技推广中心,配备正副站长各1人,支部书记1人,有干部职工240人,下设办公室、农技推广站、土地站、园艺推广站、植物检疫站、植保公司、园艺服务公司,担负着全县的农业技术培训、优良品种引进及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
二 汝南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1960年,汝南县建立农业科学研究所,配所长1人,技术干部6人,属县农林局二级机构,所址设在赵瓦房农场,有办公室5间,试验用地10亩。1961年4月,迁至现兽药厂处,有办公用房22间,试验用地15亩,配有所长1人,技术干部11人,临时工21人。1965年由于停拨经费而解体。1978年,在三桥公社征地46亩,恢复汝南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配所长1人,科技干部11人,工人10人。1981年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业务工作改属农技推广站领导,1985年有农艺师1人,助理农艺师1人,其它人员13人,从事农业科学试验,承担省、地、县的农业科技试验项目。
三 汝南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1976年3月在赵瓦房农场兴建,隶属县林业局。1982年迁至刘大桥林场。承担省、地、县下达的科研项目,开展科学试验,引进优良树种。1985年有职工35人,其中技术干部5人,有研究生产试验示范基地2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