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展与分布
第一节 人口发展
明洪武初年(1368年),汝南人口7514人,万历初年(1573年),人口36593人。至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全县有290571人,其间222年,每20年增两万余人。民国17年(1928年),全县人口709031人。由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1949年全县人口降到455718人,21年间,人口下降35.7%。
1951年,汝南人口442571人。1953年全国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有456319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1957年,全县增至493609人。1958年以后,由于“左”倾路线的干扰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人口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到1961年,全县人口降到433448人,增长率为负数。国民经济调整期间,人民生活得以提高,人口有所回升,1966年,全县人口升到494625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口生育处于无政府状态,人口增长达历史最高峰。1976年,全县有653319人,10年间人口增长158694人,较1966年人口增长32%。1975年以后,计划生育工作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人口增长有所控制。1982年,全县有709955人,自然增长率为8.16‰。1985年,人口为723140人,比1982年增长1.23%,增长率控制到3.8‰/00。
第二节 人口分布
汝南县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1953年,人口密度为288人/平方公里,1958年人口密度增到340人/平方公里。由于自然灾害和左倾错误的影响,到1964年,全县人口密度降至293人/平方公里,其中,城镇人口下降17.96%。“文化大革命”中,人口密度不断提高,到1975年人口密度达407人/平方公里。1982年,全县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密度为446人/平方公里,较1964年上升52.2%。城镇人口也由1964年的24411人,增加到32668人,增长33.8%。农村人口增长更快,18年间增加234208人,较1964年增长53.2%,其速度高于 城镇。1985年,由于各级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全县人口密度为458人/平方公里,其中城市人口密度为4062人/平方公里,农村人口为427人/平方公里。全县21个乡、镇,每平方公里500人以上的有城关镇、三门闸乡、三里店乡、张岗乡、老君庙乡、水屯乡、罗店乡、张楼乡、金铺乡、留盆乡、板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