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建筑业
第一节 建筑队伍
建国前,全县泥瓦匠、木工匠分布于各乡村、集镇,他们大都是农闲在本村、镇修缮房屋,农忙在家干活。木工则是自背木箱找活干。全县建筑工匠没有统一组织。
1949年11月,汝南成立第一个建筑工程队-地方国营汝南建筑队。到1985年底,这个工程队拥有职工486人,是全县最大、施工技术最强的建筑队伍,1959年曾派出12人出国参加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建设。1985年统计,全县有集体建筑队伍3个,分别是“汝南建筑公司”、“汝南房建公司”、“城关建筑 公司”。
乡村中泥、木、漆、雕、石“五匠”,长期沿袭农闲外出修房、造房、建桥梁的传统方式做工。1970年前后,在全县农田基建高潮中,大队、公社组织起“五匠”修建水闸、水渠、桥涵等水利设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后,各乡镇、村自发组织了建筑队。1983年较大的建筑队发展到13个,1985年发展到218个,有工人6702人。仅三门闸乡就有小建筑队146个,务工人数1400多人。徐庄农民罗启功领头组成40多人的建筑队,常年在平顶山等地承建楼房建筑。在工种上,已由单一的泥工发展到砖瓦工、木工、钢筋工、装饰工、电焊工、安装工、油漆工等多种工种。1985年,马乡、三桥等10个乡的建筑队评为丙级建筑队。
各建筑公司内,设人秘、生产、供应、工程、财务、政保等6股室。县建筑公司还设有建筑材料预制厂、木制品厂、木料加工厂、修配厂、钢窗厂、油漆厂,并拥有汽车运输队。
第二节 技术设备
建国前,汝南泥瓦匠主要用瓦刀、抹子、吊线、扯线、五尺杆等从事修房、造房、建筑桥梁。木匠主要用斧、刨、锯、凿、墨斗、曲尺等。
1959年初,井子架、打夯机出现在建筑工地。1963年后,逐渐添置一些大中型设备。1985年底,城区3个建筑公司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3台,卷扬机30部,砂浆混凝土搅拌机22部,振动插入器18台,自动刨5部、电机总马力1131.9马力,还有电锯、电焊机、冲床、喷浆机等建筑设备,固定资产达681万元。到1985年,乡级建筑队基本都拥有升降机、井子架、吊链、盘车、电动机、混凝土搅拌机、震动器、电焊机、打夯机等,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操作。
第三节 建筑设计
汝南县建筑设计始于1980年。1985年底,汝南城区3个建筑公司中共有工程设计人员11人,其中助理工程师3人,可设计5层以下的楼房和工厂厂房及冷冻仓库等。1985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成立设计室,承担全县各单位建筑设计。有设计人员6人,设计设备有1200型冷光晒图机1部,制图工具1套, 钻控机1套,照像机1部,固定资产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