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质
第一节 地质形成
经省地质局驻马店水文地质队测定,汝南县的地质结构属第四系淮河堆积区。
第三纪末第四纪初(0.65~0.23亿年),强烈的地壳运动,并伴有火山岩喷发的活动和冰期,使地壳普遍产生冰川。这一新的地层构造运动,加大了地形的反差,使西部陆源区上升,幅度加大,外动力地质作用增强,产生大量的陆源碎屑向东部沉降盆地运移,在盆地内形成颗粒粗、厚度大、横向相变的沉积建造。
据汝“86”号孔测探,在第四系底部发现有酸性火山喷出岩。
在县南和西南的马乡、常兴、和孝等处钻孔中,均见冰碛泥砾。
王桥一带,属古汝河冰水三角洲,其组成物质为灰绿色、棕红色、棕黄色泥质砾石、中粗砂砾石、中细砂、混粒砂及杂色粘土。
官庄、马乡、和孝、王岗一带属古臻头河冰水三角洲,由西南向东北延伸,是冰川消融后冰水沿臻头河水碛槽地形成的碎屑堆积物。岩性为灰绿色、棕黄色砂砾石、中粗砂、中细砂等。
西南隅地带的下部为碣红色粘土。
中更新统时期,形成冲洪积扇组成的冲洪积裙,大沙河冲洪积扇,位于遂平东站、常庄、石寨铺、王桥、宿鸭湖及大庙一带。古臻头河冲洪积扇,位于和孝、常兴、官庄、三桥、马乡一带。形成古沙河段主要是黄灰色及浅灰色细中砂及中粗砂。在臻头河河谷内沉积黄灰色、浅灰色砂及砂砾石层。砂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片和暗色矿物。砾石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少量绢云母石英片岩。
第二节 地 层
县境各纪地原的出露,主要由震旦纪(8~6亿年)、经寒武纪(6~4.95亿年)及第三纪(0.65亿年)至第四纪初(0.23亿年)期间的复变,全县处于平原环境,大陆气候。
据钻孔测探,第三系地层是:
砾层 为灰绿色、棕黄色、棕红色粘土含饱和状态的砾石。粘土细腻密实,压磁感强,砂石成分复杂。泥砾是汝南县下更新统典型的冰碛相沉积。
黄土类土层 为黄、灰黄、褐黄色的亚粘土、亚砂土,以粉土颗粒为主,是一种温凉偏干气候条件的堆积,为晚更新世典型沉积。
淤泥 是一种腐殖质含量高的粘性土,为典型的湖沿相沉积,属晚更新世末期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