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战事
钟武侯僭称帝
汉刘玄更始元年(前23年),钟武侯刘望聚众于汝南称帝。以严尤为大司马,陈茂为丞相。汉刘玄派兵讨伐,诛杀刘望、严尤、陈茂于汝南。
黄巾起义军攻占汝南
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2月),彭脱领导的黄巾军起义于汝南。四月在邵陵(今郾城)打败汝南郡太守赵廉的军队,后在西华被皇甫嵩镇压。
东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春,刘辟等领导的黄巾军,在汝南活动,队伍发展到数万人,攻占郡城,声势浩大。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刘备到汝南,与起义军联合,曹操感到威胁,派曹仁率兵镇压,起义军被打败,刘备出走。次年黄巾军在龚都领导下,再度攻占汝南。
燕、晋悬瓠之战
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四月,燕将李璜进攻许昌、汝南,击败晋兵于悬瓠(今汝南城)。汝南太守朱斌奔寿阳。
宋、魏悬瓠之战
北魏太武帝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太武帝拓拔焘亲率10万大军南下攻宋,宋南顿太守郑琨、颍川太守郑道隐弃城逃走。豫南刺史南平王铄正镇守寿阳,得知魏军来犯的消息后,即令左军行参将陈宪行汝南郡事,镇守悬瓠城。当时城中军士不满千人,魏军很快将城团团围困。“魏主昼夜攻悬瓠,多作高楼,临城以射之,矢下如雨”。
又毁佛图,取金像为大钩,系在冲车上以牵楼喋,损毁南城。陈宪内设女墙,外立木栅以拒之。魏主派人填堵沟堑,肉搏登城,“宪督励将士苦战,杀魏军数万,积尸如城墙高。魏主命军士登尸攻城。宪锐气愈奋,战士无不以一当百,杀伤万计,汝水为之不流。”城内宋军也伤亡过半。宋文帝闻报,立即命令徐州刺史武陵王骏发轻骑兵1500名,分五路进军,派遣参军刘泰之带领安北骑兵行参军垣谦之,田曹行参军臧肇之,集曹行参军尹定,武陵王左常侍杜幼之,殿中将军程天祚为将,直趋汝阳。“杀3000余人,烧敌辎重,魏兵大败”。魏围攻悬瓠四十二日不下。四月,魏太武帝引兵退还平城(山西大同),悬瓠之围遂解。
梁、魏悬瓠(今汝南城)之战
北魏 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十月,魏悬瓠军主将白早生杀豫州刺史司马悦降梁,自号平北将军。梁派齐苟儿率2000人助守悬瓠。魏主命尚书邢峦、中山王元英率800骑日夜兼程直驱悬瓠。白早生派7000人迎战,失利,魏军围困悬瓠。永平二年一月,梁将齐苟儿等20人开门降魏,斩白早生及其党数十人。
羊鸦仁守悬瓠
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正月,东魏河南道行台候景举河南6州军投西魏。七月,侯景复叛西魏投梁,梁遣悬瓠镇军将军羊鸦仁等,率兵3万趋悬瓠接应。景至瓠城未几,鸦仁因交通不畅,加之天旱,疾病流传,粮运断绝,弃悬瓠归弋阳(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李愬雪夜袭蔡州(今汝南县城)
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吴元济叛唐,宪宗派兵围剿。先派李愬为唐邓随(今河南泌阳、唐河、邓县、湖北随县一带)节度使,负责西路指挥。七月,又命裴度为彰义节度使兼充淮西抚慰招讨使,统一指挥。十月,李愬采纳了李祐关于蔡州主力皆在洄曲(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南),州城空虚,“可以乘虚直抵其城”的建议,并征得裴度同意,遂命令李祐、李忠义率领突击队3000人作先锋,自己率领3000人作主力军,李进诚率领3000人作后卫,直奔蔡州。当时,天黑路滑,风雪弥漫,马冻僵者不计其数。到半夜,雪更大。经70里,到达蔡州城。城北近郊有一个鹅鸭池,愬令惊动鹅鸭以掩盖军队行动的响声。李祐、李忠义用铁锄把城墙挖成坎儿,先登上城头,把城上守兵全部杀死。打开城门放进官兵。李愬率兵进 入吴元济外衙。继而又摧毁外城,夺得兵器库,生擒吴元济。
黄巢起义军攻战蔡州
唐末,黄巢起义军转战大半个中国,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一月,攻占长安,建立“大齐”政权。中和三年(883年)五月,退出长安,经陕西的商州、武关进入河南。孟楷部1万多人攻下蔡州,迫使蔡州刺史秦宗权投降。
岳飞收复蔡州
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八月,岳飞收复蔡州,遣牛皋为镇汝军。绍兴十年(1140年)闰五月,金兀术再次兴兵南侵攻入蔡州,南宋政权派岳飞带兵到河南抵抗,大败金兵,收复蔡州。
宋、金蔡州之战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三月,金兵数万人围攻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城)。宋将赵樽率6000人守蔡州,宋军苦战百日,死伤4000人,能战者只有2000人。金军利用黑夜暗填南门外壕,天明攻城突入城内。宋将赵樽率兵与金兵巷战,胜负未分。王建率敢死队10余人登城与战,又相持不下,王世显再率敢死队10余人登城再战,杀金将两人,金兵大乱,自摔城下死者无数。宋军乘胜反击,金军遂败,死者不可计。城内金兵夺门外逃,不得外逃者千余人,皆被宋军围歼。城外金军撤围退出。
宋蒙联军蔡州之战
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灭西夏后,挥戈东征,由南、北两路对金发动进攻。北路由孟津过黄河攻下洛阳,南路经郑州趋开封。金天兴二年(1233年)正月,金哀宗放弃开封,逃往归德(今河南商丘)。六月,又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城)。宋军也应蒙古之约,出兵与之夹击金军。占寿州、诱邓州、攻唐州、进逼息州,并派遣大将江海、孟珙率军万人,献粮30万石助元军攻蔡州。宋军攻南,元军攻北。天兴三年(1234年)一月七日,元军决练江、宋军决柴潭入汝水,大水包围蔡州城。一月九日,联军攻破外城。哀宗知城难守,对侍臣叹道:“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恨矣。所恨者祖宗传祚百年,至我而绝,与自古荒淫暴君等为之亡国,独此介耳。”二十四日晚,哀宗率兵轻装逃遁,遇敌截击而还。哀宗见敌兵已围行宫,生怕被俘受辱,便遥拜祖宗,在“幽兰轩”内自缢而死,群臣入宫哭奠,谥曰:“哀宗。”奉御完颜绛山收哀宗尸骨葬于汝水旁。金王朝灭亡。
红巾军占领汝宁
1351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攻克汝宁府,队伍发展到10万余人。
李自成攻占汝宁城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农历七月十一日,李自成由开封率军南下攻汝宁府。十三日晚,包围府城。孔贞会率川军守城东,杨文岳率保定军守城西。激战一夜后,川军先溃,明军争相逃命,杨文岳退入城中,义军攻城“竟夜举炮不绝”、“复填壕成桥,连布云梯,攻城益急”。十五日中午,义军从西、北两门攻入城内,活捉杨文岳,拉到城南三里店用炮击死。其部将熊应吕、梅振英等均被击毙,明王朝在汝宁的行政机构被摧毁。
捻军战斗于汝宁
(一)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易天福、林其贤、朱明义等在汝南的马乡举行起义。易天福等原是汝宁著名的捻军领导人。在他领导下的千余名贫苦农民汇集于马乡,准备起义。当时恰遇清军陈大德、吕作相部调防,他们就见机行事,“诈称官兵”,“劫夺军装器械”,举行起义。事后很快离开马乡,东南而下。
(二)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四日,刘狗、宗喜元、苏立楞眼、张朝皆等率捻军三、四万人攻克官庄。六日在汝南城南17.5公里的野猪岗与清军展开激战。清军分三路向义军进攻,捻军战士与清军拼死战斗,从中午杀到天黑。杀得官军死尸枕藉,渐有不支。捻军又派骑兵,从大石桥突然袭击清军后路,把清军冲为四段,分割歼灭。清军提督承惠、候补府王荣烈、候补县田玉梅、委防御和陛额、府经历闫汉瑾、委营总赛吉尔湖、参领德色勒布、都司何天保、守备海进忠、把总战元、从九品周其伟等120余名清军官员全被击毙,打死清兵无数。
(三)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六日,陈大喜率捻军数万人攻打汝宁府(今汝南县城)城东关。七日晨派兵攻打北门,捻军用炮火轰击守城之敌,架云梯蚁传而上,但因城池坚固,守军有备,而未下。后清游击余万明部等,率军增援,捻军恐腹背受敌,于七日上午9时许退至平舆县境。
(四)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清军在张岗(今张岗乡)附近击破捻军据点杨寨、黄寨、小彭寨、大小张寨、戴家寨、吴家寨,并伏击了从安徽来援的六、七千名捻军之后,集中力量攻打捻军在豫南的重要据点张岗。在河南巡抚张之万的指挥下,清军挖沟排干护寨沟的水之后,六月二十日晚,发起总攻。张之万总兵张曜亲到张岗督战。捻军全体将士,视死如归,与清军展开激战。战斗一直持续到天明,捻军领导人肖文信、罗宗邦等将士及张凤林的家属共167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清统治者为泄余忿,平毁寨墙,焚烧房屋,大火三天三夜才熄灭,使张岗变成废墟。至此捻军在汝南的活动终止。
白朗起义军攻打汝南城
清朝末年,豫西农民起义首领白朗率500余人夜袭汝南城。因城高壕深,不克,于次日撤离。
李澄清攻打汝南城
民国13年(1924年)初夏,李澄清(外号李疯子)聚集民间武装200余人攻打驻汝南城之陕军田维勤部。激战一夜,城防未破,次日李澄清率众退去。
王楼战斗
王楼,在今韩庄乡境,距确山县境不远。民国16年(1927年)11月,中共薛岗党组织在县委领导下镇压了王楼村恶霸地主吴清世。
这场斗争震惊了确山县的反动统治阶层。他们决心对这一革命运动反扑。11月5日,确山县驻军旅长张德枢,率县保安队等500多人枪,偷袭住在王楼的汝确边区游击队,80多名队员在马尚德(杨靖宇)、张家铎等率领下,激战数时,敌人溃退,追击敌人时,马尚德、张家铎、唐明玉、王光心等负伤,敌人趁机逃窜。
此次战斗击毙敌队长一名,敌死伤100多名。唐明玉、王光心两人因负伤过重而牺牲。
水屯暴动
民国17年(1928年)6月12日晚约10点钟,水屯附近的400名赤卫队员,在总指挥周帮彩、政委张玉衡率领下攻打水屯寨。王克勤率部主攻西门,张景旭(确山县赤卫队长)率部埋伏在东门,担任阻击,孔繁益负责攻南门,周帮彩、张玉衡率部进攻北门。当夜凌晨3点战斗打响,王克勤率部攻打西门时,中弹牺牲。同时,负责主攻北门的赤卫队员已顺利冲入寨内并抢占一段寨墙和十字街以北地段。但由于担任阻击东门的队员开枪过早,致使敌人退缩到寨内死守待援。战斗持续两个多小时尚未攻下。拂晓,由驻马店增援的敌兵已逼近西门,赤卫队分别撤退。总指挥周帮彩和余恒性牺牲。
王泰攻打汝南县城
民国18年(1929年)农历5月22日,王泰率众2万余人围攻汝南县城。23日夜向东、北、南三门进攻,因城内早有防备,一夜未克。次日夜约十点钟又用炮火猛攻,但因国民党三师刘峙派一骑兵团增援,王泰等人遭受炮火袭击,溃败退至城东南20公里的黄岗(现王岗镇)。
袁英攻打汝南城
民国19年(1930年)初,袁英在正阳县城驻防,因器械粮饷紧张,谋攻汝南。4月,袁部将汝南县城包围。国民党驻漯河的河南省行辕命其撤回正阳,被袁拒绝。当夜,开始攻城,因城内有防备,久攻未下。后因省府派骑兵团增援,袁英部被迫退回正阳。
戴民权攻打汝南城
民国19年(1930年)敌145师戴民权部袭击汝南城,由于城防甚严,墙高壕深,未被攻下。后援兵临城,戴部狼狈南逃。
小冀子攻打汝南城
民国21年(1932年)春季,外号小冀子的土匪头(上蔡蔡岗人)率匪徒200余人,从北而来,攻打汝南城一天。未克。
歼灭国民党姜寨乡中队
姜寨,距汝南县城40公里,在大王庄乡南,距正阳县境不远。民国33年(1944年)7月20日,淮南支队3个连,在支队长赖鹏、政委张国兴的带领下,一举歼灭坚决反共的姜寨乡中队,缴获敌枪80余支,处决乡长李定祥。
罗店战斗
罗店,在县城西北部27公里处,距遂平县境不远。民国34年(1945年)2月5日,汝南、确山、正阳、驻马店等处之日伪军,约2000余人分三路进犯汝(南)上(蔡)遂(平)边区,一股敌伪500余人携炮3门、机枪3挺,窜入罗店骚扰。六日,新四军五师一部,集中力量向该敌进击,敌溃逃窜。
姚湾战斗
姚湾,在今金铺乡西3公里,距县城15.5公里。民国34年(1945年)5月,汝蔡遂总队与国民党“汝蔡遂三县联防游击队”战于姚湾,活捉敌人5名,获日制歪把机枪1挺。
祝庄战斗
祝庄,三面环水,寨壕水深过人。在今三桥乡南2公里处,距县城16公里。民国33年(1944年)冬,祝凌云组织以他为首的“铁血团”,对汝正确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北大门-马乡、和孝一带,构成很大威胁。边区党委决定除掉这伙反动武装。
民国34年(1945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十四日),以河南挺进兵团一个营(由兵团二团政治协理员高毅率领),汝正确总队第五大队的2个连,汝蔡遂总队的两个连的优势兵力,由中原军区秘书长齐光和汝正确县委书记胡仁亲自指挥,以阎铮为向导趁夜奔袭,于后半夜包围祝庄,并立即发起进攻。祝凌云
拥有一支30多人的“亲兵”队伍。这些亲兵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一些惯匪、黑枪手出身的亡命之徒,他们心毒手狠,枪法娴熟。战斗打响后,这股顽匪拚死顽抗,并组织突围,但没有成功。战斗进行将近1个小时,敌人被全部歼灭,缴枪30多支。祝凌云被抓后当即处决。
官庄歼敌
民国36年(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黄霖,带领一个营和一个机炮连,到汝、正、确地区开辟根据地,在官庄、和孝活动时,遭汝、正、确三县保安队和国民党军十一师的进攻,妄图把解放军消灭在官庄、和孝一带。解放军利用敌人路途远近不一,地形不熟的弱点,立即扑向先到官庄的汝南保卫团,利用余子河的有利地形,和敌人展开激战,经过半天战斗,毙伤敌人近百名,缴获步枪百余支。
首次解放汝南县城
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队,从息县出发,于民国36年(1947年)12月23日黄昏至汝南城下,配合军分区独立团,汝正确县大队,团团包围了汝南县城。兵力部署是:一旅为主攻部队,解决东关之敌,负责从东、南两面攻城;二旅为佯攻部队,负责占领西关、北关后配合攻城;二十旅在城西水屯一线,阻敌援军;骑兵团配合作战,在城西北方向机动,既防止敌人从西北方向逃跑,又能随时支援打援部队。这时驻守县城的有国民党河南省军管区中将副司令温其亮及官兵2000余人。
图267
268
民国36年(1947年)12月24日中午,攻城战斗开始。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队五十九团在团长吴忠、副团长荫法堂的指挥下,由三营九连担任南门主攻。九连排长张德胜第一个从云梯上登上城头,南门被打开,战士们向四散溃退的敌人追击,接着东门、西门也相继攻破,激战两个多小时,占领了整个县城。共俘敌1725名,缴获迫击炮9门,轻重机枪34挺,长短枪2624支,电台3部,汽车3辆,子弹十几万发。活捉河南军管区中将副司令温其亮,国民党汝南自卫总队副总队长刘仁斋,国民党汝南县党部书记李澄清,击毙河南省八区专员公署专员谢肖良和国民党汝南县长高钦铭。
陶陂战斗
民国37年(1948年)6月,汝正确支队,集中3个连和1个手枪队的兵力,与住在官庄大陶陂罗岐山(官庄乡乡长兼保安大队长)部的180余人,激战3小时,活捉罗岐山,并全歼其匪徒。缴获机枪2挺,驳壳枪7支,步枪100余支,子弹4000余发。战斗中,三区区长徐毅的通讯员邓保世牺牲。
附:反动派暴行
(一)唐营寨惨案。唐营寨,在今板店乡境,距县城8公里。民国16年(1927年)4月,共产党领导的十八里庙红枪会,杀掉了陕军收编的土匪头子张老八。陕军头目李茂森,勾结戴民权匪部施行报复,于5月3日攻破唐营寨村,2800名百姓死在他们屠刀之下,唐营寨被敌付之一炬。
(二)王寨惨案。民国17年(1928年)6月,汝确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张玉梅叛变,汝确游击队在王寨遭国民党1个营和县“剿共清乡局”的袭击,伤亡30余人,损失长短枪30多支。
(三)殷湾寨惨案。民国30年(1941年)农历12月30日,日军第五师团一部由遂平、经上蔡左右迂回,企图从汝南北进以夹击国民党军,正月初四途经城北殷湾寨,适有国民党庞秉勋部30多名散兵来此寨觅食,当时寨公局局长李耀远及民众晓以大义劝其共同抗日,又于寨内挑选40名青壮年,埋伏起来,待日军靠近时,全体抗日人员一齐开枪,打得日本侵略者尸体狼藉,余敌仓皇而逃。当日11时许,敌又纠集200余人分三股向寨东扑来,并以机枪、迫击炮为掩护,寨内武装与敌战至后半夜,趁黑夜大部分群众撤出殷湾寨。日军后半 夜进寨。正月初五黎明离村时,放火烧掉房屋2000余间,寨中未走的12人被活活烧死、杀死。三、四百头牲畜,也在大火中丧生。邹永则一家9口死掉8口,其老母、妻子、1子2女、表妹、乳娘及女儿全部葬身火海。
(四)日军火烧东关。民国30年(1941年)2月,日军160余人第一次侵入汝南城,在县城驻8日,撤走时,放火烧毁东关民房200余间,烧死27人。
(五)民国37年(1948年)春,国民党第十一师某部与国民党汝南地方武装,对住在县城关的县大队突然袭击,县大队损失1个排。
(六)民国37年(1948年)8月24日,国民党军十一师五十八旅的两个团和驻正阳县阮勋的保安旅及汝南县保安大队计3000人,偷袭汝正确县委、县大队。为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决定县大队转移,并命卢岗区祝区长、张九龙副区长率区中队1个班作掩护。在阻击敌人6个小时后,因弹尽,集体投入文殊河中牺牲。村干部胡云、唐满堂、周立仙、杜富、杜平天、叶少周等10余人惨遭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