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第一节 妇女解放
1911年辛亥革命后,汝南县广大妇女积极投身于求解放运动之中。首先建立放足委员会,并组织以女学生为主的“查足队”,深入城乡,宣传放足的好处。
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广大妇女积极投身于革命和抗日救亡运动之中。民国27年(1938年)初,汝宁中学女教师宋映雪创办两期妇女救护培训班,培训学员100余人,奔赴抗战前线做救护工作。由女青年组成的抗日救亡宣传队,活跃在城乡,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解放战争中,广大妇女为争取自身和全体人民的翻身解放,同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
建国后,广大妇女从根本上获得解放,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积极作用。1984年,全县女职工达7770人,比1958年增长202%。1985年举行技术选拔赛,荣获省、地技术能手称号的16人中,有女职工7人。农业战线上,妇女同志成为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建国以来,1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7人被命名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一批优秀的妇女同志逐步走上领导岗位,1958年任副社长的有11人,任副大队长的有205人。1985年,21个乡、镇妇联会中有专职妇女干部27人,农村基层组织中有妇女干部319人,有副县(处)级干部1人,正副科(局)级干部27人,正副股级干部12人。
第二节 妇女组织
民国16年(1927年),汝南县水屯乡党支部建立妇女协会。民国20年(1931年),妇女协会进一步发展,配合地下党开展游击斗争。民国38年(1949年)2月,汝南县民主妇女联合会建立,简称县妇联。1958年,改称汝南县妇女联合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妇联停止工作。1973年4月,县妇联恢复工作,1985年,县妇联会下设21个乡、镇妇联会。
第三节 妇女代表大会
1951年,汝南县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县第一届妇女联合会主任、副主任。
1956年9月,县第二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74人。大会听取第一届妇女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第二届妇女联合会委员31人及主任、副主任。
1959年9月,县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到会代表351人。大会听取上届妇女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第三届妇女联合会常委9人,委员29人及主任、副主任。
1973年5月,县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到会代表598人。会议讨论通过《汝南县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决议》,号召广大妇女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选举第四届妇女委员会委员35人,常委9人。
1979年11月,县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到会代表495人。大会听取上届妇女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第五届妇女委员会委员33人,常委9人。
1984年8月,县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到会代表367人。大会听取第五届妇女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交流了工作经验,选举县第六届妇女委员会委员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