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是中共汝南县委、汝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老城区1.86平方公里,新建城区2.45平方公里,城郊面积5.69平方公里。城关镇东、南、西三面分别与三门闸乡和三里店乡接壤,北临汝河。东至平舆县城28公里,南达正阳县城48公里,西距驻马店市、北离上蔡县城均为32公里。
汝南县城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晋初,城池初具规模,因汝水从城西北而来,环城北、东两面后,向东南流去,似瓠瓜悬于藤蔓,时称悬瓠城。自南朝刘宋(452年)侨置司州以来,悬瓠城一直是历代王朝的郡、州、府、县治所,是豫东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国后,先后为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城关镇曾一度改名为灯塔人民公社,1983年12月体制改革后,恢复镇建制。
1985年全镇辖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新华街4个居民委员会和东关、西关两个村民委员会,28个居民点,136个居民小组和10个村民小组。全镇40622人,其中城镇居民37009人,城郊农民3613人。
建国前的汝南县城,街道狭窄,路面坎坷不平,房舍多为坯草结构,少数是混砖瓦房。公益事业落后,居民生活贫困。工商业只有一些店铺及少数手工作坊。建国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县城面貌、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据1985年底统计,全镇集体工业企业17个。主要工业产品有手扶拖拉机、磨辊拉丝机、农机具及配件、胶木件、自行车配件、印刷品、工具标准件、矿山机械配件、低压锅炉、虎头钳、剪枝剪、钢木家具、帆布制品、建筑材料、毛毯、机制纸、小五金、鞋类、服装、食品和罐头等。园艺工具厂生产的剪枝剪和小五金厂生产的扳手打入了国际市场。城关劳保鞋厂生产的H184劳保鞋,远销罗马尼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驻马店地区中等专业学校-汝南师范学校和汝南园林学校分别位于城内南大街西侧和南关外。汝南第二高级中学、教师进修学校、两所初中、5所小学、1所幼儿园分布在县城内。汝南第一高中、卫生学校位于北关。东、西关各有1所小学。
文化馆、图书馆、工人俱乐部、电影院、影剧院位于城区中心,东大街南侧有大众影剧院。电影院、影剧院设座位均在1100个以上。县工人俱乐部内设有图书馆、阅览室、游艺室、电影放映室、老干部活动室、职工夜校和灯光球场。1984年又重新整修了可容纳万人以上的龙亭体育场。
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站位于北城门里侧。北门外有中医院和卫生防疫站。东大街、南大街和西大街分别设有城关卫生院、职工公疗医院和工交医院。行政街设有公疗医院门诊部,还有30多户个体诊所分置于城区内。
全城区68条街巷都进行了整修,其主要街道扩宽取直,并铺设成水泥或柏油路面。中心大街原宽10米,现扩为18米宽的水泥路面。东西大街原宽10米,现加宽为20米的柏油路面。新华街原宽6米,现扩至10米,东段为水泥路面,西段是柏油路面。行政街和北门大街扩宽后铺设成柏油路面。其余街巷大部分为柏油或砖渣路面,只有少数小巷仍为土路面。街巷两侧修筑了排水沟,主要街道和小巷侧分别建有较高标准的砖瓦结构的公厕,昔日的污水坑多被填平。
全镇118幢大楼,多数沿街而立,楼房多为三层,有的高达五层、六层。镇内1959年建自来水厂,现有8座水塔。4条10千伏供电线路,保证全镇水电供应,主要街道安装了电灯。城区鸡鹅口建有邮电营业大楼,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别工商户安装了自动电话机。
市场建设初具规模。全镇先后建成粮油、蔬菜、肉、蛋、鱼、竹木和牲畜交易5个专业市场,架设玻璃钢瓦和石棉瓦货棚76间。各市场设有办公室和交易用房。并组建起了百货一条街,食品一条街和干鲜水果一条街。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显著提高。据1985年底抽样调查统计,平均每户就业人数2.26人,生活费收入平均每人每月38.66元,90%以上的居民住上了混砖瓦房,相当一部分居民建起了楼房和钢筋水泥新式平房。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沙发、电冰箱、电风扇等高档商品入户率日益提高。电视机正向大彩电发展,收音机已普及,自行车已成为居民普通交通工具。部分居民家庭安装了自来水,尚未安装的由街道水站供水。居民衣着发生很大变化,老年人服装讲究高质量,中青年开始普及西装。
驻(驻马店)~新(新蔡)公路,沿南护城河东西向通过,开(开封)~龚(龚家棚)公路,顺西关老城墙遗址南北往来。汽车站设在城区西南隅。客车每日往来不断,货运卡车川流不息。货运车队有县汽车队、搬运车队、外贸车队、粮食车队。大部分企业事业单位都有汽车。为便于交通,1966年兴建的东关三孔大跨度钢筋水泥大桥,并列于东关古桥南侧,1968年落成。每孔跨径20米,桥长81米,高10米,桥路面净宽7米。1978年兴建北关三孔大跨度钢筋水泥桥,并列于北关古桥西侧,1979年落成。每孔跨径24.2米,桥长79.1米,高9米,桥路面净宽7米。
三门闸乡位于县城东1.5公里处,东与平舆县接壤,西南和三里店乡相邻,北临板店、金铺乡界。东西宽8公里,南北长13公里,总面积102平方公里。乡政府设在宿鸭湖总干渠三门闸东500米处,驻新公路北侧。
建国后,三门闸乡划为一区,区政府设在城关镇东大街。1953年改为城郊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名为红光人民公社。1968年,公社由城关迁至现址。1982年5月地名普查时更名为三门闸公社,次年12月体制改革后改称三门闸乡。1985年全乡辖21个村民委员会,193个自然村,273个村民小组,10657户,51285人,其中农业人口50515人。回民占总人口的1.43%。
全乡境域呈不规则圆弧形,自东南向北、西北环绕县城。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8米左右,小荆河、宿鸭湖总干渠、一、二、三干渠纵横全乡。总耕地面积89154亩,其中水浇地4915亩。土壤肥沃,宜于各种农物作生长。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亚麻、烟叶、芝麻、油菜、蔬菜等。
建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业生产体制的改革,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生产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1985年,全乡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048马力,其中大中型机械71台,小型机械和手扶拖拉机629台。大中型拖拉机机引农具88部,小型和手扶拖拉机机引农具562部。当年实际机耕面积56450亩。
全年夏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21374亩,总产2583.5万公斤,平均单产213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0559亩,其中油料作物面积20351亩,油料总产175.9万公斤。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零星植树43万株。大牲畜年末存栏6223头,生猪8718头,山绵羊11667只。水产产量6.295万公斤。198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3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353万元(1980年不变价计算)。
第三节 三里店乡
三里店乡位于县城西南郊,东北倚汝河和三门闸乡相望,东南与平舆县一河之隔,南临汝河与三桥乡为邻,西南与老君庙乡接壤,西和西北靠宿鸭湖,北和张楼、三门闸乡相连。东西宽7公里,南北长10公里,总面积69平方公里。乡政府设在县城南三里店村南百米处。
明朝以前,三里店是汝南通往正阳的关道必经之处,设有店铺,因距县城三里而得名。建国前,三里店辖区一部分属南华镇,一部分属南陔乡。建国后,先后隶属八区、一区、刘屯中心乡、刘屯人民公社、红旗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为三里店人民公社。公社所在地原在县城西半截塔村,1975年迁到现址。1985年全乡辖14个村委,119个自然村,179个村民小组,8167户,38324人。绝大多数为汉族,回族占总人口的0.07%。
全乡地势大致以汝正公路为界,西高东低,海拔在50米以上,属平原地带。境内有英河自西向东穿过,北汝河沿东边、汝河沿南边流过,宿鸭湖总干一支渠由境内西北通向东南。全乡总耕地面积61780亩,其中水浇地面积9385亩。土壤分黄老土、黑老土、灰两合土(沙壤土)3种。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油菜、烟叶、棉花、芝麻。
198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4220马力,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4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772台,大中型机引农具119部,当年实际机耕面积92213亩。全年粮食作物面积77845亩,总产1499万公斤,平均单产192.5公斤;经济作物面积35084亩,其中油料作物21211亩,总产196.5万公斤。零星植树27.1万株。大牲畜年末存栏2653头,生猪年末存栏8550头,山绵羊8516只,水产品产量12.79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141万元,其中种植业903万元,林业20万元,牧业189.5万元,副业12.5万元,渔业16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乡办企业有纸厂、农具厂、窑厂、林场、渔场。
建国前仅有小学5所,教职工13人,学生105人。1985年全乡有初中1所,14个班,学生934人;小学15所,124个班,学生5505人;教职工总人数301人。乡卫生院1所,设中西医科室8个,有医务人员50人,病床40张;各村委卫生所共14所,全乡专职和兼职卫生人员共154人。
境内有开龚公路,驻新公路,驻新小铁路穿越,交通方便。
古迹有九龙塔、瓜子桥、神仙洞、仙女桥、半截塔等。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三里店 三里店(村委驻地)、桂庄、王免庄
果园 果园(村委驻地)、新杨楼、杨楼、丁庄、后李庄、穆庄、曹庄、程湾
南大吴 大吴庄(村委驻地)、任王庄、瓦房庄、李庄、顾庄、前六、后六
范胡 范胡庄(村委驻地)、小吴庄、半截河、小苏庄、徐大塘、小魏庄、
后张庄、前张庄、东张庄
熊湾 孙庄(村委驻地)、熊湾、房楼、杨梨庄(村委驻地)、范坡、秦庄、孔倪庄
汪庄 汪庄(村委驻地)、东丁营、中丁营、西丁营、彭庄、陈杨庄、傅桥
屈庄 仓胡庄(村委驻地)、东王庄、羊庄、屈庄、小任庄、穴庄、西王庄、西陈庄、
西胡庄、高杨庄、胡堂、辛庄
刘屯 刘屯(村委驻地)、大塘沿、七里店、杨庄、前吴庄、后吴庄、
小孔庄、魏庄、马庄、姚湾、叶庄、小穆庄
刘柏庄 大新庄(村委驻地)、刘柏庄、黄庄、宗庄、任楼、霍庄、魏周庄、毛庄、胡庄、崔大庄
傅楼 傅楼(村委驻地)、蔺庄、陶东、陶西、姜坡、潘庄、王庄、陈庄、郭庄、李南、小李庄
宋庄 范庄(村委驻地)、宋庄、大李庄、唐李顺、冯庄、翟庄、小刘庄、许庄、半截塔
五里岗 五里岗(村委驻地)、孔庄、银庄、高庄、任庄、桂老庄、大桂庄
祝湾 张湾(村委驻地)、祝湾、沈湾、小桂庄、王湾、彭湾、李贾庄、新祝湾
十里铺 神仙洞(村委驻地)、十里铺、岗庄、大石庄、小石庄、施庄、胡营、牛王庄
第四节 三桥乡
三桥乡地处县城南14公里处,南和马乡接壤,西南与官庄相邻,西靠宿鸭湖大堤和对岸的老君庙相望,北和东北由汝河环绕,隔河是三里店乡和平舆县境,东面是王岗乡,东南与南余店乡交界。东西宽10公里,南北长13公里,总面积127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驻三桥集东西大街北侧。
三桥在历史上是个自然村,因村南100米处有三座石桥(间隔60米呈三角形)而得名。过去曾是汝南通往正阳的过路店。解放后属马乡(九区)管辖。1958年建立三桥人民公社。1983年12月,体制改革时改称三桥乡,是全县辖区人口多的大乡之一。1985年全乡辖24个村委,178个自然村,275个村民小组,11154户,总共53130人,其中农业人口52121人。绝大多数是汉族,回族占总人数的0.29%。
地形西高东低,属平原地带。境内有宿鸭湖南干渠从乡政府南侧自西向东穿过,汝水(原臻头河段)流经北边沿。全乡总耕地面积107636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2000亩。土壤多数为白散土和黄土,沿汝河(原为臻头河)流域为黄沙壤土,易受水、旱灾害。
全乡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棉花、亚麻、油菜、芝麻等。1985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24814亩,平均单产229公斤,总产2854.5万公斤,经济作物面积76544亩,其中油料作物面积41163亩,油料总产达428.35万公斤,平均亩产104公斤。农业机械总动力发展到13519马力,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0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机641台,各式机引农具645部,实际机耕面积47000亩。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零星植树46.1万株。大牲畜年末存栏11106头,生猪存栏9902头,山绵羊存栏12838只,水产品产量14.345万公斤。
1985年,乡办企业有轮窑场、修造厂、农机厂、综合厂、面粉厂、榨油厂等。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6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877万元(1980年不变价)。
建国前全乡只有小学3所,教职工10人,学生200人。建国后教育事业有了迅速发展,1985年全乡有初中3所,24个班,学生1593人;小学22所,180个班,学生3436人;教职工总数为490人。
乡有卫生院,村委有卫生室,专职医务人员49人,卫生员344人。乡建有影剧院、文化站、电影队定期到各村放映影片,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乡境内有开龚、汝确公路,每天都有班车通往县城和部分乡镇。有沙口、臻头河、野猪岗和秫杆铺4个集。
沙口集
位于乡政府东北4公里处的汝河、北汝河汇合口,因河道淤沙堆积而称沙河口,后简称沙口,为一重要渡口。现是沙口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咸丰年间,先后从陕西迁入一些商户在此经商开店,设有盐店、粮店、当铺、食宿店等,自此兴集。后逐渐成六七十家生意的小集镇,农历单日逢集。
1985年全集224户,1162人,周围寨沟环绕,主街道东西走向,房舍沿主街两侧而立,多为砖木结构。集上设有食品、生产资料、日杂、百货和粮食收购等门市部,并有机械修理、榨油、工艺、成衣、饮食等17个私人店铺。
古迹有北寨门外的祖师庙,南门里的观音堂,明万历年间曾重修,后分别于1950年和1976年拆废。
臻头河集
位于乡政府北5公里处,因北临汝河(原为臻头河段)而得名。相传明朝时期,从外地迁来几户商贩在此开店,后逐渐形成小集,农历单日逢集,1965年自然废集。1985年为臻头河村委会所在地。村内有医疗室、小学校、供销门市部各1个。村西侧是开龚公路。公路两侧有个体烟酒摊和小吃铺。
野猪岗集
位于乡政府西4公里处。相传明朝初年这里有一土丘,野草遍地,灌木丛生,常有野猪出没,后因汝南到确山等地来往客商增多,人们开始在此开设茶水、食宿店,起名为野猪岗店,简称野猪岗。后逐渐成集至今,农历单日逢集。建国前设有盐摊、粮行、杂货摊、食宿店等十多处。
1985年全集282户,1614人。主街南北走向,房舍沿主街两侧分布,多为砖木结构。街东侧有1所小学,并有供销社和食品经营处。十余家烟酒日杂和医药小摊,9户屠宰业和4处汤锅,分布在集中心和街道两侧。
古迹有南门里的观音堂,北门外的龙王庙,西门里的火神庙,东门里的关爷庙。相传建于唐朝,民国27年(1938年)拆废。
秫杆铺集位于乡政府东南8公里处。相传因此种秫秫多而得名。这里原是一座庙,因善男信女烧香者众多,明末清初逐渐迁来几户人家在此开店,做小生意,后逐渐形成小集。农历单日逢集。
1985年集上124户,535人,主街南北走向。沟水环绕,聚落呈正方形,房舍多为砖木结构。集中有小学1所,食品门市部、供销社各1处。乡医院门诊部1个,加上12家私人小商店和商贩,贸易日益繁荣。
古迹有集西南的祖师庙、奶奶庙,1945年拆废。集东北一土高台称柳庄寨,系商代遗址。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桂庄 桂庄(村委驻地)、三桥、徐沿、桂李庄、谭庄、罗庄、翁冲、王庄
沙口 沙口(村委驻地)、尹庄、楚庄、张庄、高洼、小鲍庄、新庄、小傅庄
刘寨 坡寨(村委驻地)、王高庄、新刘寨、贺湾、赵楼、翟庄、黄庄、刘庄、韦庄、雷台
伍湾 刘寨(村委驻地)、伍湾
君于庄 君于庄(村委驻地)、李庄、汤庄、韩庄、翟王庄
安庄 安庄(村委驻地)、王莲庄、龙庄、小刘庄、徐庄、中王、陈庄、王太庄、
大商洼、老驼园、小商洼
余岗 大马庄(村委驻地)、余岗、玉皇庙、茨园、小马庄、马楼、小杨庄
秫杆铺 秫杆铺(村委驻地)、郭冲、西杨庄、霍庄、西王庄
鸭湖 鸭湖(村委驻地)、小洼、熊庄
贺屯 贺屯(村委驻地)、张王、贺杨、榆树庄、大胡庄、王园、桑树庄、殷韦庄、
贺竹园、刘屯、许庄
杨庄 杨庄(村委驻地)、黄李庄、路楼、周于、陆冲、宋庄、祝庄、穴庄
殷店 殷店(村委驻地)、庞庄、夏社、周庄、西陈楼、东陈楼、小胡庄、徐庄
马庄 马庄(村委驻地)、冯店铺、孙岗、傅庄、向庄、朱庄、张寨庄、商营、柴杨庄、赖刘庄
唐氏 大肖庄(村委驻地)、东王庄、沈庄、小白庄、前唐庄、后唐庄、姜庄、
邓庄、西周庄、赵庄、小肖庄、哪咤庙、何庄、前白楼、西王庄
野猪岗 野猪岗(村委驻地)、肖庄、小周庄、后白楼、侯棚、南雷屯、崔庄、后店
辛庄 王小庙(村委驻地)、辛庄、南杨庄、杨楼、北杨庄、路口、杨竹园、雷庄、雷屯
廖屯 廖屯(村委驻地)、前王港、后王港、贺庄、赖夹道、柳庄、姚庄
夏屯 杜庄(村委驻地)、夏屯、西河沿、槐树庄、罗洼、丁庄、陈小庄
霍埠口 霍庄(村委驻地)、李楼、西尹庄、王庄、霍集后霍屯、前霍屯
溱头河 溱头河(村委驻地)、仁义、前伍子村、后伍子村、马湾
魏庄 两半张庄(村委驻地)、魏庄、大鲍庄、小杨楼、前王庄、前刘庄、小李庄、董庄
胡庄 小黄庄(村委驻地)、胡庄、北王庄、北刘庄、房庄、任庄、尚庄、化庄
褚庄 赖庄(村委驻地)、褚庄、伍屯、史屯、魏张屯、高王庄、大沈庄、小沈庄
第五节 王岗乡
王岗乡位于县城东南22.5公里处,东邻张岗乡,南接南余店乡,西面是三桥乡,北与平舆县隔汝河相望。东西宽7公里,南北长9公里,总面积39平方公里。乡政府座落在王岗集南100米的位置。
王岗原名王岗店,古称孝义乡。相传,汉朝末年王岗有一人名薛包,自幼读书,持孝在家,为人忠厚仗义,被举为孝廉,出于对他的表彰,故称其家乡为孝义乡。自清朝以来,由于这里是方圆较大的集镇之一,四方商贾络绎不绝,店家簇立,并传此集始兴于一位姓王的外商,因此得名王岗店,简称王岗。
建国后,王岗先后为九区、二区、中心乡、人民公社所在地。1985年全乡辖10个村委会,52个自然村,88个村民小组,3771户,共18267人,其中农业人口17809人。绝大多数是汉族,回族占总人口的0.08%。
王岗乡地处平原地带,境内有两条汝河支流,一条为王岗与三桥乡的自然界河,一条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境内注入汝河,两支流都为季节性河流,北部汝河为常年性河流。全乡总耕地面积32671亩,其中水浇地面积3965亩,大部分是沙土、亚沙土,也有少部分是黑土,宜于农作物种植。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薯;经济作物有芝麻、油菜,沿河一带盛产花生。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农林牧副渔业发展较快,198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431马力,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7台,小型与手扶拖拉机136台,各种机引农具218部。全年农业总产值64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28万元。粮食总产689.35万公斤,平均单产168公斤;油料总产115.75万公斤,平均单产83.5公斤。零星植树11.7万株;大牲畜年末存栏3207头,生猪年末存栏2595头,山绵羊年末存栏2905只;水产品产量9.335万公斤。
1985年有乡办企业7个,从业人员563人。分别是修造厂、轮窑厂、加工厂、繁殖场、预制厂、种畜站等。
建国前仅有小学1所,教师7人。建国后发展很快,1985年全乡有初中1所,12个班,学生841人;小学10所,73个班,学生2945人;教职工总数191人。乡卫生院有中西医科室8个,设病床30张。村委卫生所10所,村有卫生员。乡驻地建有文化站。1983年建起一座容纳1200人的影剧院。乡电影队巡回于农村演出。
在汝南至王岗的柏油路上,每天都有班车来往,交通十分方便。
王岗集西侧,1973年由地区投资建立起一座11万伏的高压变电站,占地约1万平方米,为汝南、正阳、平舆、新蔡提供了能源。
境内古迹有西汉安成遗址及唐宪宗元和年间,名将李愬平淮西叛军时在王岗驻兵的前营、中营、后营3个自然村。王岗乡境内有白马将军桥、白马将军庙旧址和岳庙、龙田寺、舍利宝塔等古迹。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王岗 王岗(村委驻地)
后营 中营(村委驻地)、后营、前营、东李庄、西李庄、胡老庄
北湖 北胡(村委驻地)、西湾、东湾
金庄 金庄(村委驻地)、胡庄、李菜园、王庄、李庄、刘庄、陈阁
熊岗 熊岗(村委驻地)、李庙、张庄、胡李庄、蛇龟庙
路庄 路庄(村委驻地)、杨庄、郑庄、沈庄、许庄
韩坡 杜庄(村委驻地)、韩坡、郑冲、韩庄、杲庄
常营 常营(村委驻地)、马栗园、霍庄、彭楼、商庄、贺庄
余庄 余庄(村委驻地)、前彭庄、后彭庄、宋庄、阎湾、曹庄、张良庙
罗庄 罗庄(村委驻地)、胡营、老彭庙、叶老庄、陈庄、叶庄、项庄
第六节 张岗乡
张岗乡位于县境东南隅,距县城25公里。北面和东面以汝河为界与平舆县相望,南隔文殊河与正阳县为邻,西南是南余店乡,西是王岗乡。东西宽6公里,南北长7公里,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设在韩庄村西侧。
张岗很早以前是一个岗地,居住人们多系张姓,因而得名张岗。建国前此处系王岗镇的保公所所在地。建国后先后属马乡(九区)、王岗(二区)、王岗公社管辖。1977年7月,从王岗公社分出7个大队建立张岗公社,1983年12月体制改革时改称张岗乡。1985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93个村民小组,47个自然村,3970户,19084人,其中农业人口18893人,全属汉族。
乡辖区呈不规则的菱角形,总地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42~47米之间。境内多岗地和洼地,汝河和汝河故道环绕7个村委会,属平原地带。总耕地面积30196亩,均为旱地,多系黄土、沙土和黑土地。以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经济作物有青麻、棉花、油菜、瓜菜、花生。
1985年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2652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7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91台,各类机引农具76部。全年粮食总产570.4万公斤,平均单产144.5公斤;油料总产93.95万公斤,平均单产67公斤,其中花生种植面积4729亩,总产35.58万公斤,平均单产75公斤。零星植树4万株。畜牧业发展很快,大牲畜年末存栏3999头,生猪年末存栏2311头,山绵羊年末存栏1621只,渔业水产品产量2.01万公斤。1985年农业总产值45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23万元(1980年不变价格)。
乡办企业有综合厂和供销社。综合厂内设油料加工、食堂、缝纫、修理、理发、铁业等8个组。
建国前共有小学2所,教职工11人,学生220人。建国后,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85年全乡有初中1所,9个班,学生728人;小学9所,71个班,学生3146人;全乡教职工总数165人。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5人,病床10张,村委卫生室8所。
在汝南经王岗至张岗公路上(汝南~王岗段为柏油路面,王岗~张岗段为砖渣路面),晴天有直达客车来往。
乡境内有县文物保护单位黑冢古迹。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张岗 张岗(村委驻地)、腰岗、魏岗、小尹庄、郝庄、小吴庄
伍岗 伍岗(村委驻地)、杜庄、郭庄、韩庄
尹庄寨 大腰庄(村委驻地)、尹庄寨、魏庄、小腰庄、吴庄、辛庄、傅湾
孔寨 南尹庄(村委驻地)、孔寨、杨庄、新熊湾、老熊湾、张庄、尹岗、杨寨
大胡庄 大胡庄(村委驻地)、小胡庄、沈庄、范庄、李顺塘、前彭庄、后彭庄、王庙
下湾 李庄(村委驻地)、下湾、小庄、大陈庄、胡楼
何岗 西李庄(村委驻地)、何岗、小陈庄、胡寨、唐岗、朱庄
卢岗 卢岗(村委驻地)、小寨子、郑庄
第七节 南余店乡
南余店乡位于县城东南27公里处,南与正阳县隔文殊河相望,西和马乡接壤,东北部与张岗乡相邻,北与王岗乡毗邻,西北靠三桥乡。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5公里,总面积52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驻余店自然村北侧。
南余店,相传很早以前是通往正阳、息县的过路店,因本村余姓较多,故名余店。建国前是个小集镇,建国初期曾为乡政府驻地,人民公社化后,为王岗公社的一个大队。1975年从王岗公社划出7个大队,马乡公社划出3个大队。
建立南余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乡。1985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14个村民小组,67个自然村,3843户,18353人,其中农业人口18052人。绝大多数为汉族,回族占总人口的0.02%。
南余店辖区呈不规则的掌形,地势西高东低,属平原地带。文殊河沿南缘东流。全乡总耕地面积47111亩,均为旱地,多系亚沙土壤,以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烟叶,沿文殊河一带盛产花生、芝麻、亚麻。
1985年农业总产值60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71万元。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9792亩,粮食总产804.15万公斤,平均单产161.5公斤;油料种植面积38929亩,总产145.95万公斤,平均单产76.5公斤。零星植树44.6万株。畜牧业发展很快,大牲畜年末存栏5942头,生猪年末存栏1545头,山绵羊年末存栏2070只,水产品产量2.655万公斤。农业机械总动力发展到2977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1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机396台,各式机引农具169部。
乡办企业4个,分别是砖瓦厂、修造厂、农机厂、综合厂。从业人员324人。
1985年全乡有初中1所,9个班,学生580人;小学10所,73个班,学生3013人;教职工总数178人。乡卫生院1个,村委卫生室10所。
在汝南县城经王岗至南余店公路上(王岗至南余店段为砖渣路面),晴天有班车往返。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余店 余店(村委驻地)、罗庄
张湾 张湾(村委驻地)、杨庄、西门庄、谢庄、余庄、余岗、高湾
门庄 东门庄(村委驻地)、胡庄、南张庄、万里桥
郭店 郭店(村委驻地)、大胡庄、新李庄、夏庄
潘庄 南赵庄(村委驻地)、潘庄、小沈庄、天堂寺、詹庄、朱庄、大蔡庄、
洼子窝刘庄、姜庄、郝楼
李楼 李楼(村委驻地)、楚庄、后刘庄、王桥、朱洼、尹湾、吕庄、北赵庄、
尹庄、辛庄、单庄
秧湖 前鸭湖(村委驻地)、后鸭湖、荒坡、大陈庄
杨围子 杨围子(村委驻地)、小喻庄、小李庄、张罗庄、吴庄、阎庄
徐庙 前王庄(村委驻地)、徐庙、后王庄、马庄、叶庄、染房罗庄、西南王庄、刘庄
薛庄 薛庄(村委驻地)、许楼、郑楼、李庄、范庄、沈庄、李庙、张庄、东班庄、西班庄、胡店庄
第八节 马乡乡
马乡乡位于县城南30公里处,南与正阳县隔文殊河相望,东和南余店接壤,北与三桥乡紧邻,西界是和孝、官庄两乡,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106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驻马乡集西侧。
马乡集在北魏时期叫马乡城,为平阳县治所,后易名为马乡店。建国前曾为四区区政府和马乡镇所在地,建国后先后为九区人民政府、中心乡、人民公社、乡政府所在地。是汝南县与正阳县交界处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1985年全乡辖18个村民委员会,229个村民小组,126个自然村,总7565户,总37879人,其中农业人口36857人。绝大多数为汉族,回族占总人数的0.03%。
全乡地势呈不规则的掌形,中间偏高,四面低,属平原地带。境内有吕岗河流经李老庄、王吴庄、雷庄3个村委辖区,文殊河沿南边界流经南杨庄、大罗庄、大赵庄3个村委属地。总耕地面积96896亩,均为旱地,多系白壤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亚麻、油菜、芝麻、烟叶。
1985年全乡农村机械总动力10040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7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599台,各式拖拉机机引农具628部。全年农业总产值197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768万元。粮食总产1799.75万公斤,平均单产198.5公斤;油料总产297.5万公斤,平均单产85.5公斤。零星植树93.7万株。畜牧业发展很快,大牲畜年末存栏8373头,生猪年末存栏3392头,山棉羊年末存栏5564只。水产品产量5.52万公斤。
乡办企业有砖瓦厂、修造厂、农机厂、综合厂。另有乡办林场4个。
1985年全乡有高中1所,11个班,学生641人;初中2所,19个班,学生1118人;小学19所,148个班,学生6627人;全乡教职工总数417人。乡卫生院1所,中西医科室6个,医务人员36人,病床80张。村委卫生所18个。
交通方便,辖区有14条马路与乡所在地相连,开(开封)龚(龚家棚)公路沿乡政府西侧穿过。
境内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玻璃井、平阳故城、二孝女墓等古迹。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马北 北马乡(村委驻地)、马乡、沈庄
马南 彭庄
庞庄 吴庄(地委驻地)、庞庄、小谢庄、魏庄、东傅庄、六里庄、邱庄、赖庄、小吴庄
徐坡 徐坡(村委驻地)、北门、东徐庄、北李庄、南李庄、范庄、
大曾庄、小蔡庄、吴楼、南门
大罗庄 小罗庄(村委驻地)、大罗庄、新王庄、东周楼、岗集、江寨、尤楼、赖台、新庄
大赵庄 大赵庄(村委驻地)、樊庄、小庄、冯洼、张洼、孟庄、孙洼
大周庄 周庄(村委驻地)、余寨、朱董庄、后田庄
南杨庄 南杨庄(村委驻地)、前田庄、傅庄、小李庄、小洼、刘楼、东刘庄、老洼
赖屯 崔屯(村委驻地)、赖屯、周楼、赵楼、肖庄、孙李庄、秦庄、西刘庄
南张庄 南张庄(村委驻地)、谢屯、南徐庄、南吴庄、孙庄、郑庄
大安庄 安庄(村委驻地)、大吴屯、高庄、麦仁店
冯庄 穴庄(村委驻地)、冯庄、徐楼、阎岗、西傅庄
吴营 吴营(村委驻地)、马营、何营、揭庄、李楼、大张庄、南曾庄
李老庄 李老庄(村委驻地)、前李湾、后李湾、余庄、李岗、小张庄、李庄
王吴庄 王吴庄(村委驻地)、大王庄、小王庄、西李庄、张刘庄、吕庄、赵庄、
石庄、阎庄、北揭庄、徐老庄
雷庄 雷庄(村委驻地)、曾庄、叶庄、北杨庄、代庄、廖岗、大张屯、小张屯、董庄
任庄 任庄(村委驻地)、木庄、黄楼、徐庄、张园、陈楼、崔庄、王庄、贾园
陈冲 大谢庄(村委驻地)、陈冲、小赵庄、杨庄、小曾庄、长赵庄、
邓阁、张庄、熊楼
第九节 和孝乡
和孝乡位于县城西南28公里,东邻马乡,南邻大王庄乡,西与常兴乡相邻,北与官庄乡接壤。东西宽7公里,南北长11公里。总面积74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在和孝集中心。
和孝,原名火烧店。据记载:明朝时期,该村西门有座火神庙,后因火神庙失火,人们就叫火烧店,后演化成和孝店。民国时期为区政府、乡公所和镇公所所在地。建国后为十区人民政府、中心乡、人民公社、乡政府所在地。1985年全乡辖15个村委会,123个村民小组,124个自然村,5905户,28076人,其中农业人口27515人。绝大部分为汉族,回族占总人口的4.26%。
全乡地势西高东低,岗洼较多,属岗坡地。耕地面积58340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475亩。土壤多为白壤土。
全乡以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花生等。
198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7610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9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403台,各种机引农具498部。当年农业总产值124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402万元。全年粮食总产1213万公斤,平均单产191.5公斤;油料总产178.15万公斤,平均单产96.5公斤。零星植树68.6万株。大牲畜年末存栏6628头,生猪年末存栏5078头,山绵羊年末存栏5620只。水产品产量8.12万公斤。
乡办企业有农具厂、综合厂、化工厂、轮窑厂、林场等。
1985年乡有农业高中1所,6个班,学生240人;县重点初中1所,17个班,学生1060人;小学15所,113班,学生4709人;教职工总数378人。乡卫生院1所,中西医科室4个,村委卫生室15个。
交通方便,汝南至常兴的柏油路穿和孝街而过。
境内有商代遗址1处,另有刘备台、三王墓、宜春城故址。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和孝 和孝(村委驻地)
吕屯 吕屯(村委驻地)、小郭庄、赖庄、小任庄、任化庄、傅庄、张老庄、詹庄
黄寨 黄庄(村委驻地)、黄寨、塘铺、田庄、朱庄
前王楼 王楼(村委驻地)、前李庄、后李庄、曹桥、魏庄
林阁后 林阁(村委驻地)、前林阁、金王庄、牛庄、储代庄、徐庄、吴庄、大程洼、
小程洼、小张庄、赵楼
林楼 林楼(村委驻地)、前马楼、后马楼、蔡庄、程庄、杨庄、朱王庄、梁庄、潘庄、大李庄
郭庄 郭庄(村委驻地)、前吕老、后吕老、邰岗、林孟庄、刘庄、堰张庄、后王庄、
新李庄、汪庄、吴李庄、孟庄
黄屯 黄屯(村委驻地)、冯风沟、王高庄、西徐庄、金庄、周楼、韦庄、马洼、马岗
小田庄 小田庄(村委驻地)、西张庄、潘小庄、邓庄、翁庄、小冯庄、大田庄
邱井 邱井(村委驻地)、罗庄、邱寺、邱埠口、瞿庄、八里庙、薛庄
赖大庙 赖大庙(村委驻地)、林庄、宋庄、张庄、赖屯、赖柏树
梁岗 梁岗(村委驻地)、毛庄、朱园、张岗、陈洼、林寨、赵庄
薛岗 冀桥(村委驻地)、薛岗、高庄、王庄、周庄
新集 新集(村委驻地)、李庄、小黄庄、李湾、赵坡、吴坡、大王园、李楼、
刘楼、罗园、前黄湾、后邱、乔小庄、小王园、后黄湾、前邱、段庄、张坡
大陈屯 大陈屯(村委驻地)、余庄、沈庄、孙屯、方塘、杨楼、前刘庄、乔庄、
李小庄、新庄、姚庄、小陈屯、后刘庄
第十节 大王庄乡
大王庄乡位于县城西南39公里处,南邻文殊河与正阳县熊寨乡隔河相望,东和马乡接壤,北与和孝相邻,西和确山的留庄乡相连。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69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驻老李楼南侧。
王庄原是一个自然村。建国前属吕老乡,建国后一直属和孝区、乡、公社管辖。1975年建大王庄公社,后改制为乡,1985年全乡辖10个村委,169个村民小组,122个自然村,4401户,20266人,其中农业人口19952人。绝大多数是汉族,回族只占总人口的0.015%。
全乡呈不规则的扁担形,地形多岗洼,有九岗十八洼之称,属丘陵地带。文殊河沿南部边境流经后李楼、大王庄、姜寨、台子寺、严庄5个村委会辖区。总耕地面积53506亩,均为旱地,土壤多系黄土。以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等。
198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4280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6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134台,各式机引农具204部。农业总产值101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29万元。全年粮食总产1085万公斤,平均单产166公斤;油料总产219.3万公斤,平均单产105公斤。零星植树47.1万株。畜牧业发展很快,大牲畜年末存栏7026头,生猪年末存栏841只;水产品产量4.06万公斤。
建国前王庄只有小学1所,教职工2人,学生40多人。1985年全乡有初中1所,10个班,学生711人;小学11所,74个班,学生3832人;教职工总数208人。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0人,病床8张。村委卫生所10个。
在汝南经和孝至大王庄公路上(和孝至大王庄段为砖渣路面),每天一趟班车往返(睛开雨止)。
乡内有台子寺、小亮寺、代塔古迹。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大王庄 孙庄(村委驻地)、大王庄、东黄庄、何庄、小王庄、曾楼、
小新庄、徐庄、胡庄、朱楼、周庄、傅夹道、韩坡
姜寨 姜寨(村委驻地)、姜老庄、杨洼、小傅庄、后张庄、周楼、
张楼、三座楼、卓庄、下湾、黄庄、姜竹园、大姜庄、马庄
后李楼 后李楼(村委驻地)、大黄庄、小黄庄、前李楼、小李楼、李王庄、
徐王庄、刘桥、王甲
前杨庄 前王洼(村委驻地)、前杨庄、后杨庄、宋庄、翟庄、程庄、巫庄、谢庄、罗庄
小亮寺 小亮寺(村委驻地)、罗庙、邢岗、霸庄、叶楼、晏庄、彭岗、李新庄、汪庄、石庄
冯楼 冯楼(村委驻地)、冯庄、小刘庄、刘楼、余庄、刘岗、新庄、
橡庄、大傅、喻庄、吕岗、黄庄、龚庄、毛庄
代塔 吕庄(村委驻地)、代塔、小喻庄、下邓庄、上邓庄、前王庄、中王庄、
后王庄、张瓦房、小白庄、王洼、孙王庄
老湾 老湾(村委驻地)、邓庄、老李楼、许洼、宋岗、李庄、高庙、
张庄、郭楼、朱洼、新李庄、霍庄
台子寺 台子寺(村委驻地)、郭寨、杨庄、鲁庄、江庄、大霍庄、平汤楼、高庄、牛庄、
储庄、袁楼、小严庄 霍庄、邰岗、东张庄、小崔庄、王庄、邱庄
严庄 小严庄(村委驻地)、小程庄、阮庄、王小庄、汤楼、李代庄、
前严庄、后严庄、严李庄、小汤楼、杨楼、穆屯
第十一节 常兴乡
常兴乡在县境西南,距县城48公里,东临和孝乡,北靠官庄、舍屯两乡,南与大王庄乡接壤,西、西南与确山县的刘店、留庄乡相连。东西宽7公里,南北长10公里,总面积70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设在常兴集东侧。
常兴集是一个古老的村店,原名伍季屯。据传,明朝以前,该村住有姓伍和姓季的两大姓氏,即名为伍季屯。民国初期在此兴集。为使其巩固,经常兴旺,人们遂取了个吉祥名字称常兴集,建国前亦曾称为常兴店。建国后此集先后为乡、中心乡、人民公社驻地。1985年全乡辖15个村委,173个村民小组,101个自然村,5682户,26330人,其中农业人口24488人。绝大多数为汉族,回族只占总人口的0.8%。
全乡地势西高东低,属岗丘地带。境内有臻头河流经西王庄、常兴、大申庄、魏埠口、马屯5个村委属地,总耕地面积57238亩,其中水浇地面积3105亩。以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花生。
198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6477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6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321台,各式机引农具391部,全年农业总产值86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07万元。粮食总产值1147.5万公斤,平均单产169公斤;油料总产87.8万公斤,平均单产66.5公斤。零星植树18万株。大牲畜年末存栏3979头,生猪年末存栏5715头,山绵羊年末存栏3030只。水产品产量3.6万公斤。
乡办企业有砖瓦厂、面粉厂、水稻脱壳厂、草袋厂、农修厂。
建国前,常兴乡仅有中学1所,学生48人,小学12个班,学生480人。1985年全乡有初中2所,14个班,学生1013人;小学15所,110个班,学生4155人;教职工总人数288人。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21人,设有内科、外科、化验、透视等科室,病床45张。村委卫生所15个。
汝南县城至常兴有直通柏油马路,每天都有班车往来。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常兴 常兴(村委驻地)、小邓庄、小韩庄、小伍庄、刘楼、巫楼、后王庄
大申庄 张庄(村委驻地)、大申庄、周庄、大赵庄、伍庄、廖庄、彭庄
马屯 马屯(村委驻地)、邓庄、朱楼、丁庄、坟堂、张楼
柏丈屯 梁塘(村委驻地)、柏丈屯、施庄、大周庄、庞楼、贺屯、瞿坡、刘庄、刘西
王集 戚庄(村委驻地)、王集、小刘庄、罗埠口、小张庄、陈庄、冯庙、吕台子、
小傅庄、大陈庄、聂庄、曹湖、傅老
黄汤 黄庄(村委驻地)、汤庄、杨庄、赵庄、邱庄、东张庄
穆屯 穆屯(村委驻地)、白庄、任庄、小詹庄、李屯
王庄 杜楼(村委驻地)、西王庄、西杨庄、关屯、胡庄、王寨、詹庄
大田庄 大田庄(村委驻地)、薛庄、白庙
韩寨 冯庄(村委驻地)、韩寨、万庄、茨林王庄、赵庄、贺庄
魏埠口 魏埠口(村委驻地)、谢庄、李庄、大丁庄
任桥 任桥(村委驻地)、尚庄、王庄、赖寨
许屯 安庄(村委驻地)、申寨、许屯
崔屯 崔屯(村委驻地)、赖蔡园、孙庄、大李庄、舒庄、赖楼、小李庄、
瞿庄、东伍庄、孟庄、赵李庄
曾庄 艾庄(村委驻地)、曾庄、柳林、杨滩、小田庄、沧河、曾李庄、前陈庄、后陈庄、王庙
第十二节 官庄乡
官庄乡位于县城西南22公里处,南邻和孝、常兴乡,东有三桥、马乡两乡,北与老君庙乡隔河相望,西和舍屯乡紧邻。东西宽6公里,南北长9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驻官庄集东北隅。
据传,官庄明朝以前由附近的前、后罗庄,前、后蔺庄,潘庄、北官庄、吴庄7个村合并而成,总称官庄。建国前,曾在此建立过乡公所,建国后先后为七区政府、中心乡、人民公社和乡政府所在地。1985年全乡辖11个村委、132个村民小组,57个自然村,498户,22840人,其中农业人口20860人。绝大多数是汉族,回族只占总人口的0.1%。
全乡地势东高西低,属平原地带,境内有吕岗河贯穿南北,臻头河流经西北。总耕地面积47815亩,均为旱地,多系亚沙土。全乡以农业为主,主产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
1985年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5597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5台,小型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610台,各式机引农具391部。1985年农业总产值71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94万元。全年粮食总产846.2万公斤,平均单产143公斤;油料总产13.6万公斤,平均单产75公斤。林、牧、副、渔业发展较快。零星植树45.7万株。大牲畜年末存栏3764头,生猪年末存栏2958头,山绵羊年末存栏5339只。渔业水产品产量1.77万公斤。
全乡共有企业5个,分别是砖瓦厂、修造厂、综合厂、石灰厂、面粉厂,有乡办农场1个。
民国时期,官庄仅有小学1所,教职工20余人,学生200多人。1985年全乡有初中1所,11个班,学生837人;小学11所,81个班,学生3550名;教职工总数222人。建国前官庄有中药铺、西药铺各1处,医生4人。1985年有乡卫生院1所,有医务人员29人,设病床24张,中西医科室7个。有村委卫生所11个。
乡辖区内有16条马路,汝(汝南)确(确山)柏油公路穿越官庄集而过。
文物古迹有太子湖、马蹄湖、三官庙、火神庙、陕西会馆、东岳庙。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官庄 官庄(村委驻地)、黄楼、王庄
陶陂 大陶陂(村委驻地)、张茨园、小孙庄、邱李庄
李塘 东王庄(村委驻地)、前李坡、后李塘、熊庄、罗岗、前陈湾、后陈湾、罗湾
吴庄 后吴庄(村委驻地)、小陶陂、前吴庄、易桥
邓庄 邓庄(村委驻地)、马庄、南王庄、董菜园、周庄、南张庄、南陈庄、杨庄、彭庄
王和店 王和店(村委驻地)
苗庄 苗冢(村委驻地)、苗庄、邱楼、后杨庄、大杨庄、西杨庄
梁屯 梁屯(村委驻地)、白庄、张庄、东郭庄、李庄、刘屯
大湾 宋湾(村委驻地)、大湾、赖庄、吴庄、小湾
李坡屯 北陈庄(村委驻地)、东李坡屯、西李坡屯、马蹄湖
夏庄 夏庄(村委驻地)、自然村、王寨、江李庄、丁庄、北邓庄、北郭庄
第十三节 舍屯乡
舍屯乡位于县城西南27公里处,东与官庄乡以臻头河为界,西和确山县刘店乡接壤,南是常兴乡,北与韩庄乡隔河相望。南北长9公里,东西宽6公里,总面积52平方公里,乡政府驻舍屯村西南侧。
据传,舍屯四百年前叫石桥屯,因村西南有一座小石桥而得名,后演变成今名。建国后先后属官庄七区李庄乡、官庄公社舍屯大队。1977年建人民公社,后改制为乡。1985年全乡辖11个村委,121个村民组,70个自然村,4332户,19593人,其中农业人口19248人。全部是汉族。
全乡地势为平原地带,总耕地面积45200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00亩,多系灰土质。境内滕冢河流入官庄大沙河,流域长约10公里,为常年性河流。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芝麻、大豆、棉花、油菜、烟叶、亚麻。198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6609马力,大中型拖拉机18台,小型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400台,各式机引农具409部。全年农业总产值77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47万元。粮食总产1079.5万公斤,平均亩产182公斤。油料总产129.4万公斤,平均单产84公斤。零星植树35.2万株。大牲畜年末存栏3198头,生猪年末存栏4000头,山绵羊年末存栏4908只。渔业水产品产量2.605万公斤。
1985年,有乡办企业5个,从业人员113人。
建国前,全乡小学3所,教职工9人,学生200人左右。1985年全乡有初中1所,8个班,学生602人,教职工39人;小学11所,73个班,学生3091人;教职工14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3%以上。全乡有专职和兼职医务人员35人,乡卫生院有医务人员12人,中西医科室各1个,病床5张。
汝南至确山的柏油马路途经舍屯,每天都有班车往来。由独山发出的小火车经乡政府西向东行驶。辖区内还有5条马路与乡政府所在地相连。
境内有固城寺古迹。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舍屯 舍屯(村委驻地)、申庄、大杨庄、田庄、东李庄、丁屯、张庄、鲍庄、朱埠口
胡寨 西吴庄(村委驻地)、胡寨、蒋庄、小刘庄、小李庄、朱楼、后李店、薛店
滕冢 西张庄(村委驻地)、滕冢、罗桥、北张庄、柴庄、徐桥
焦庄 焦庄(村委驻地)、刘庄、前姚庄、后姚庄、邱蔡庄、靳庄、
唐庄、杨庄、徐庄、西李庄、杜庄
刘坡 刘坡(村委驻地)、余庄、叩庄、夏庄、后张庄、大张庄、王塘
邓屯 邓屯(村委驻地)、邓桥、新庄
李寨 王庄(村委驻地)、李寨、和庄、大李庄、固城寺、寺后王庄、曹屯
赖楼 赖楼(村委驻地)、刚庄、梁庄、霍庄、蔡庄、张集屯、后孙庄、陈庄
王屯 王屯(村委驻地)、张朱庄、东吴庄
宋屯 宋屯(村委驻地)、董庄、邱屯、邓庄、东邱庄
辛屯 辛屯(村委驻地)、邓小庄
第十四节 老君庙乡
老君庙乡位于县城西12公里处,白马桥以西,宿鸭湖南侧,西与水屯、韩庄两乡接壤,南与官庄乡隔沙河相望,东南靠宿鸭湖泄洪道与三桥为邻,东面是三里店乡。东西宽8公里,南北长10公里,总面积69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驻老君庙集。
老君庙,因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老君庙于此而得名。据碑文记载:此庙原叫“善济观”,庙内塑有老君爷、观音菩萨、三奶奶、火神爷像等。旧社会人们来此求神拜佛者甚多。建国前为国民党乡政府驻地,建国后先后为八区、中心乡、乡、人民公社所在地。
1985年全乡辖14个村委,201个村民组,115个自然村,8083户,38192人,其中农业人口37614人。绝大多数为汉族,回族占总人口的2.8%。
全乡地势平坦,西稍高。全乡耕地面积68066亩,水浇地面积5840亩,多系白壤土。境内北面韩溪河流经康店、大肖、小方3个村委境域后曲绕入湖。大沙河沿老胡庄、余子河、白堰、伍庄、阎寨5个村委边缘流向东北,均为常年性河流。农业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烟叶、亚麻。
198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4994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1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655台,各式机引农具811部。1985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36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043万元。粮食总产1755.7万公斤,平均单产203公斤。油料总产195.25万公斤,平均单产82.5万公斤。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乡办林场1个,全乡零星植树15.5万株;大牲畜年末存栏5793头,生猪年末存栏6701头,山绵羊年末存栏9609只;水产品产量17.3万公斤。
乡办企业有砖窑厂、农机修配厂、综合厂、面粉加工厂。村办、联户办和个体企业发展较快。各企业从业人员达654人。
文教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建国前有职业中学1所,小学5所,教职工总数35人,学生530人。1985年全乡有高中1所,8个班,学生482人;初中1所,24个班,学生1456人;小学14所,128个班,学生6287人;教职工总数425人。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52人,病床40张,中西医科室8个;村委卫生所14个,全乡共有专职和兼职医务人员108人。
全乡交通方便,驻(驻马店)新(新蔡)柏油公路,老君庙至确山的砖石面公路横贯其境,从驻马店、确山县独山发出的小火车在乡政府东南1.5公里处的高庄汇合后继续向东行驶。
境内有县属水泥厂、化肥厂、轮窑厂等大中型企业,有架设于宿鸭湖泄洪道上的12孔钢筋混凝土大桥-刘大桥。
古迹有老君庙、白堰庙等。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老君庙 老君庙(村委驻地)、黄庄、殷庄、张庄、肖庄陈胡庄、宁庄、温庄、冯庄、四里庄
肖屯 后肖屯(村委驻地)、前肖屯、刘洪江庄、石楼、小石、大郭庄、
刚庄、高庄、东吴庄、枣林
伍庄 伍庄(村委驻地)、朱庄、陈湾、李庄、傅庄、南郭庄、后屯
阎寨 东杨庄(村委驻地)、阎寨、郭庄、大李庄、小李庄、和庄、白塔寺、蔡庄、苏庄、唐庄
杜庄 郭庄(村委驻地)、杜庄、南马庄、赵阁、李楼、侉子营、董庄
康店 康店(村委驻地)、赵楼、东葛湾、西王庄、小叶庄、相林
白堰 南新庄(村委驻地)、上白堰、下白堰、黄宝庄、南杨庄、桂桥、
南王庄、潘林园、东唐庄
余子河 詹庄(村委驻地)、前余子河、后余子河、朱王庄、阎楼、路庄、
阎湾、邹庄、季庄、胡庄、小刘庄
大肖 大肖(村委驻地)、池庄、新庄、雷庄、庄庄
孙沿 北马庄(村委驻地)、孙沿、小郭庄、柴庄、大吴庄、胡坡、周王庄、叶庄、小吴庄
老胡庄 老胡庄(村委驻地)、关寺庙、张湾、吴庄、程庄
房坡 王洼(村委驻地)、房坡、大刘庄、羊白头、岳庄、王庄、杨庄、秦店、
垛庄、南唐庄、李楼、穴庄
孙屯 姜吴庄(村委驻地)、孙屯、刘竹园、廖庄、孔庄、管庄、赵庄、刘庄
小方庄 黄连铺(村委驻村东南)、小方庄、小肖庄、小屯、小赵庄、小孔庄
第十五节 韩庄乡
韩庄乡位于县城西南21公里处,南邻小沙河与舍屯乡相望,东与老君庙乡接壤,北靠水屯乡,西与确山县古城乡毗邻。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总面积约74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驻韩庄自然村东侧。
韩庄是一个古老集镇。据传,很早以前有一家韩姓人在此居住,故以姓氏而得名。建国前为国民党乡政府驻地,建国后为乡、中心乡、公社所在地。原为光明公社的一个大队,1975年建立韩庄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为乡建制。1985年全乡辖12个村委,161个村民组,108个自然村,6362户,30385人,其中农业人口29824人。绝大部分为汉族,回族只占总人口的0.4%。
全乡地势东低西高,属平原地带,境内有韩溪河流经韩庄、西马、徐寨、八里庄、聂庄、林庄6个村委境内,南部小沙河流经陶桥、王楼、王竹园3个村委属地。全乡总耕地面积64354亩,其中水浇地面积6000亩,土壤多系亚粘土,沿小沙河一带为亚沙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烟叶、亚麻。
198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8308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0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483台,各式机引农具596部。全乡农业总产值140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123万元。全年粮食总产1642.5万公斤,平均单产203.5公斤;油料总产244万公斤,平均单产90.5公斤。全乡有乡办林场12个,当年零星植树92万株。畜牧业发展较快,大牲畜年末存栏4894头,生猪年末存栏8529头,山绵羊年末存栏9873只。水产品产量6.185万公斤。
乡办企业有农具修配厂、面粉加工厂、酿酒厂、木料加工厂、砖瓦厂等。
建国前,只有小学3所,教师12人,学生300人。1985年全乡有初中1所,23个班,学生1449人;小学10所,124个班,学生6044人;教职工总数319人。乡卫生院I所,职工48人,病床47张;村委卫生所12所;全乡共有专职和兼职医务人员84人。
汝(汝南)确(确山)砖石公路穿越其境,辖区内7条马路与乡政府所在地相通。
境内有清凉寺、姑娘坟等古迹。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韩庄 韩庄(村委驻地)、大余庄、小王庄、西俄庄、蒋庄、赵竹园、李竹园、刘庄
西肖屯 郭庄(村委驻地)、西肖屯、大王庄、小张庄、秦庄、后王庄、西李庄、西赵庄、丁庄
翁屯 翁屯(村委驻地)、李庄、岳庄、吴庄、许楼、大方庄、张庄
聂庄 聂庄(村委驻地)、小和庄、葛湾、前老庄、后老庄、侉子营
八里庄 六里庄(村委驻地)、八里庄、新庄、小程庄、东彭庄、鸭板桥、傅庄
王竹园 王竹园(村委驻地)、南程庄、杰庄、阎庄、苏庄、赵园、秦店、赵瓦房、
小官庄、羊庄、冷庄、三官庙、官寺庄、大吴庄、小李庄
和庄 和庄(村委驻地)、汝宝屯、俄庄、潘庄、彭庄、大陈庄、周庄、
许庄、孟庄、王岗庄、小高庄、杨庄、南李庄
王楼 薛庄(村委驻地)、王楼、邓庄、杨塘、古城湾
魏屯 魏屯(村委驻地)、后刘庄、陈刘庄、肖坟、石庄、小庄、邱张庄
林庄 东赵庄(村委驻地)、林庄、何庄、东李庄、雷集、陈楼、姚塘、邱庄、小许庄
陶庄桥 陶庄桥(村委驻地)、小河沿、小吴庄、殷屯、赵庄、罗楼、王庄、寺西王庄
徐寨 徐寨(村委驻地)、砚汪、邱楼、苗庄、余庄、张安庄、侯庄、姚庄
西马庄 西马庄(村委驻地)、张竹园、陈庄、胜庄、高庄、廖屯
第十六节 水屯乡
水屯乡位于县城西21公里处,东临宿鸭湖,北与罗店乡接壤,西与确山县顺河乡相连,南与韩庄乡为邻,西距驻马店8公里。南北宽8公里,东西长15公里,总面积105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设在水屯集。
水屯集历史上为一洼地,地势偏低,常年积水。清雍正年间,官府征集农民挖河、修寨,排除了积水,并在南寨门上刻“水屯集”三个大字,从此人们在寨内贸易经商,遂成集至今。建国前系水屯乡公所驻地,建国后为区、乡、人民公社所在地。1985年全乡有20个村委,271个村民组,194个自然村,12157户,59278人,其中农业人口58571人。绝大部分为汉族。
境内地势平坦,略显西高东低,土质多为褐土,兼有少量黄土,白沙土。境域内南有练江河,北有黄油河均自西向东流入宿鸭湖。总耕地面积94701亩,其中水浇地面积30100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烟叶。
198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2454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27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962台,各式机引农具1102部。全乡农业总产值210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693万元。油料总产300.95万公斤,平均单产98.5公斤。零星植树159万株。大牲畜年末存栏7641头,生猪年末存栏13238头,山绵羊年末存栏11013只,水产品产量7.95万公斤。
乡办企业有水泥厂、轮窑厂、良种厂、农机修理站等。
文教卫生发展较快。建国前有小学5所,教职工28人,学生205人。1985年全乡有县办职业高中1所,6个班,学生368人;初中2所,27个班,学生1888人,小学21所,204个班,学生10085人;教职工总数586人。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30人,设病床40张,中西医科室9个;村委卫生所20个,村民组配有卫生员。全乡共有专职或兼职卫生人员108人。
交通便利,驻(驻马店)新(新蔡)柏油公路自西向东穿越水屯乡全境,驻(驻马店)汝(汝南)小铁路从乡境西部和南部通过。有8条乡间马路贯穿乡境南北,交通十分便利。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水屯 水屯(村委驻地)、马庄、薛庄、东陈庄、邵庄、北关王庄、湖张庄、楼房庄
石庄 石庄(村委驻地)、王庄、姜桥、大和庄、熊庄、段朱庄、贾庄、
小刘庄、石洼、小桥庄、郑庄、三王庄、段庄、燕庄、中王庄
汉世桥 教庄(村委驻地)、汉世桥、马坡、小陈庄、张李园、北张庄
陈楼 陈楼(村委驻地)、赵尧、大贾庄、前杨寨、鲁庄、后杨寨、东杨寨
新李庄 赖庄(村委驻地)、新李庄、湖边刘、袁庄、杨庄、蜜蜂李庄、
魏庄、胡庄、樊庄、李楼、小贾庄、新周庄、仓房庄、和庄、花园、进士庄
田庄 田庄(村委驻地)、大陈庄、南胡庄、盛庄、娄庄、王化寺、湖边孔、
前堰寺、佟庄、周李庄、高庄、勾庄、阎庄、刘楼、堰头寺、张庄、周庄
雷寨 雷寨(村委驻地)、岗上、后孙庄、南李庄、东孙庄、小和庄、盛郭庄、
荣庄、赵庄、高楼、新娄庄、张李庄
余冢 余冢(村委驻地)、新王庄、大张洼、党庄、董庄、王寨、崔庄
新坡 孔老庄(村委驻地)、乔庙、贺庄、南王庄、俄庄、南张楼
乔庄 乔庄(村委驻地)、楚庄、大傅庄、田庄
朱洼 朱洼(村委驻地)、小邓庄、大邓庄、毛庄、余庙、尽头刘、
杨楼、后宋庄、顾刘庄、肖庄、刘老庄
大刘庄 大刘庄(村委驻地)、余庄、安庄、乔楼、老袁庄、
小刘庄、小张洼、亮庄、新庄、小张庄、大张庄
孟庄 官王庄(村委驻地)、孟庄、大李庄、小李庄、孔庄、埠口、官田
大郭庄 张楼(村委驻地)、大郭庄、小郭庄、曹庄、白庄、南陈庄、南张庄、新赵庄
袁王庄 袁王庄(村委驻地)、后袁庄、申庄、小张庄、张段庄、南赵庄、
魏岗、李庄、邢庄、王普庄
王坡 西王坡(村委驻地)、大王坡、小王坡、东王坡、小邵庄、西陈楼、
小孔庄、牛庄、小白庄、西李庄、陈庄、西王庄
关帝庙 朱庄(村委驻地)、高王庄、大王堂、小王堂、王高庄、九里庄、姜庄、王李程、韩庄
刘付汉 刘付汉(村委驻地)、唐李树、西刘庄、西赵庄、小牛庄、付庄、孙庄
赵桥 前赵庄(村委驻地)、后赵庄、中赵庄、大石庄、小石庄、中石庄、屈庄、杨庄
钟楼 钟楼(村委驻地)、王岗、后贺、郭庄、宋庄、前董会、设庄、大庙、钟张庄、前贺、殷庄
第十七节 罗店乡
罗店乡位于县境西北,距县城27公里,北与上蔡县黄埠乡隔汝河相望,东临宿鸭湖,南与水屯乡和确山县顺河乡接壤,西与遂平县石寨铺乡毗邻。东西宽6公里,南北长10公里,总面积57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驻罗店集南侧。
罗店原名罗家店。据传,明朝有一姓罗的在此开个小饭店,叫罗家店,后,人们简称罗店。1985年全乡有16个村委,226个村民组,103个自然村,9213户,45281人,其中农业人口44718人。大部分为汉族,回族占0.7%。
全乡呈不规则木梳形,东面低洼,是宿鸭湖淹没区。境内有大小河流7条自西向东流入湖内。全乡总耕地面积55387亩,其中水浇地面积900亩。全乡以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烟叶、亚麻。
1985年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7665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6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265台,各式机引农具327部。全年粮食总产1839.5万公斤,平均单产202公斤;油料总产122.7万公斤,平均单产93.5公斤。零星植树53.7万株。畜牧业发展较快,大牲畜年末存栏8656头,生猪年末存栏8126头,山绵羊年末存栏6890只。水产品产量7.48万公斤。全年农业总产值134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049万元。
乡办企业有轮窑厂、修造厂、面粉厂、造纸厂。有种子实验站2所。
建国前仅有小学2所。1985年全乡有初中2所,24个班,学生1437人;小学15所,152个班,学生7590人;教职工总数441人。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29人,设病床20张,中西医科室9个。村委卫生所16个。乡设有文化分馆和文化站,成立有剧团、电影队,建有千人座的影剧院。
县城至罗店修建有柏油公路,辖区内有12条小公路与乡政府所在地相连。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罗东 罗店(村委驻村东)、西马庄、新河湾、王宋庄、范庄
罗西 罗店(村委驻村西)、马楼、许庄、周庄
尤庄 西曹庄(村委驻地)、尤庄、西和庄、常桥、李家村、小曹庄、
东马庄、东和楼、东曹庄、小苏庄
李岗 己庄村(村委驻地)、俄庄、新姜庄、老姜庄、小姜庄、史竹园、叶李庄、石庄
六合 马贤庄(村委驻地)、六合、雅店、赵湾、前新店、后李庄
别桥 大石磙(村委驻地)、别桥、北陈庄、米庄、郭王庄、
杨海、小李庄、牛王庄、桥西陈庄
袁庄 袁庄(村委驻地)、白杨沟、三里王、霍庄、别庄、楚铺
张竹园 黄庙(村委驻地)、东李庄、殿庄、魏庄、小袁庄、新傅庄、刘冢、殿后
杨楼 小杨楼(村委驻地)、杨楼、西李庄、敖庄、王楼、吕楼、新庄
施庄 施庄(村委驻村西)、施陈庄、北吴庄、河南陈庄、河北陈庄
双庙 陈楼(村委驻地)、双庙、大坑洼、懈庄、湖张庄、竹园、
大米庄、老李庄、张户庄、大陈庄
小王寺 小王寺(村委驻地)、小姚庄、大王庄、尹庄、黄楼、张慎庄
大王桥 大王桥(村委驻地)、焦寨、彭庄
邢桥 邢桥(村委驻地)、小焦堂、白茨园、小张庄、榆园、大焦堂
张庄 姚庄(村委驻地)、张庄、刘庄、肖庄、陈庄、王浩庄、王刘庄
大李 大李(村委驻地)、阎桥
老村 老村(村委驻地)
第十八节 张楼乡
张楼乡位于县城西北16公里处,东临金铺乡,西面和北面与上蔡县黄埠乡接壤,南临宿鸭湖。全乡呈西北~东南扁担状。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4公里,总面积41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驻河北村委西侧。
张楼原名张家楼。据说明万历年间一张姓人家在老街盖有两间土楼,从此人称张家楼。后,人们简称张楼。1985年全乡辖11个村委,76个村民组,53个自然村,6407户,32057人,其中农业人口31676人。绝大部分为汉族,回族只占总人口的0.01%。
乡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平原盆地,低洼易涝,境内有老泥河,流经庙东、守法李、王沟、方桥、河北、张楼6个村委属地入汝河。土壤多系黄沙土。总耕地面积35316亩,均为旱地。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亚麻。
198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4060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9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155台,各式机引农具162部。1985年农副业总产值88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03万元。全年粮食总产815.5万公斤,平均单产189公斤;油料总产量59.75万公斤,平均单产103公斤。零星植树21.1万株。大牲畜年末存栏3558头,生猪年末存栏5224头,山绵羊年末存栏5103只。水产品产量11.145万公斤。
乡办企业有育珠场、种子场、砖窑厂、综合厂等。
建国前有小学5所,教职工40多人,学生400多人。1985年,乡有初中1所,15个班,学生771人;小学11所,112个班,学生4887人;教职工总数294人。全乡有专职和兼职医务人员53人,其中乡卫生院医务人员23人。
县城至张楼的柏油公路直达乡政府驻地。辖区内有2条砖碴路贯穿全境。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张楼 张楼(村委驻地)、大盛庄、老街、郭庄、任庄、小魏庄
吴寨 吴寨(村委驻地)
守法李 湖稍(村委驻地)、守法李、臧家楼、陈庄
河北 王老庄(村委驻地)、后姚湾、孔庄、东王庄、老龙窝、新庄、燕亭
邢庄 邢庄(村委驻地)、乔庄、新庄、前韩庄、后韩庄、韩寨、宋庄
姚湾 前姚湾(村委驻地)、盛刘庄
黄庄 黄庄(村委驻地)、李塘埠口
杨沟 张庄(村委驻地)、杨沟、范营、王湾、罗庄、小许庄、韩庄、王庄、顾庄
王沟 马楼(村委驻地)、王沟、桂楼、张彭庄
庙东 张刘庄(村委驻地)、庙东、尤庄、崔庄、庙西
方桥 方桥(村委驻地)、李庄、井庄、顺河店、西王店、龙潭沿
第十九节 金铺乡
金铺乡位于县城北12公里处,北与上蔡县邵店乡接壤,西与张楼乡隔北汝河相望,东与留盆乡毗邻,南与三门闸乡相连。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72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设在金铺集东侧。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汝南人张劭和山东金乡人范式同在太学读书,感情很好,张劭卒后,范式亲自送葬,后人为纪念他们生死之交,故将此地取名为金乡铺,后又简称金铺。1985年全乡辖18个村委,188个村民组,94个自然村,8633户,43863人,其中农业人口43292人。绝大部分为汉族,回族只占人口的0.12%。
全乡形如不规则的扇形,南窄北宽,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有南马肠河、十五里长沟和丰收湖。土壤:东部系砂礓土,西部系黄粘土,中部黄壤土。总耕地面积71567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352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东部盛产红薯。
198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7556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4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200台,各式机引农具165部。1985年农副业总产值122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67万元。全年粮食总产1624.75万公斤,平均单产175.5公斤。油料总产195.25万公斤,平均单产74公斤。零星植树32.2万株。大牲畜年末存栏7183头,生猪年末存栏9003头,山绵羊年末存栏7819只。水产品产量2.005万公斤。
1985年,有乡办企业4个,分别是轮窑厂、木工厂、面粉厂、供销公司。
建国前有小学4所,21个班,学生630人。1985年,乡有高中1所,5个班,学生351人;初中1所,15个班,学生900人;小学18所,137个班,学生6268人;教职工总数370人。还有乡办农林试验场1所,村办农业科技班2个,种子试验站1所。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49人,设病床88张,中西医科室8个。村委卫生所18个。
乡驻地有文化站、图书室、电影院和电影队。
开封~龚家棚柏油路经乡政府西侧纵贯南北,金铺至留盆柏油路横连东西。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金铺 金铺(村委驻地)
王霍寨 王霍寨(村委驻地)、前谢楼、后谢楼
耿庄 耿庄(村委驻地)、大杨庄、小夏庄、前田、后田
老金 老金庄(村委驻地)、南小关庄、老桂庄、大宋庄、殷庄、
大关庄、小孙庄、夏庄、君刘桥
前张 前张(村委驻村南)、小彭庄、小俄庄、小葛庄、王杠庄、米庄
刘花门 小王庄(村委驻村西)、刘花门、后张庄、小和庄、小任庄、君刘庄
小高庄 小高庄(村委驻地)、王白庄、王坡楼、小李庄、大高庄
金赵 大夏庄(村委驻村南)、金赵庄、后李庄、南邱庄、前李庄、
小陈庄、董庄、桂庄、薛庄、陈赵庄
姚寨 姚寨(村委驻地)、荆庄
潘湾 潘湾(村委驻村东)、园艺场、新庄、李堤、小潘湾、孔湾、李湾
陈庄 陈庄(村委驻地)、王西年庄、老王庄
康庄 康庄(村委驻地东北)、文庄、半坡店、碾王庄
李庄 李庄(村委驻地)、舍庄、任庄、魏庄
俄庄 俄庄(村委驻地)、邱楼、邢庄
徐庄 徐庄(村委驻地)、后柿园、苏楼、后沟溃、小郭庄、朱洼、前柿园
大吴 大吴庄(村委驻地)、孙庄、小吴庄、王边庄、张庄、贾庄
宋寨 王庄(村委驻村西)、宋寨、乔庄、前沟溃
小邱 小邱庄(村委驻地)、小孟庄、老庄、丁屯、贾屯、小邢庄、老李庄、刘桥、后陈庄
第二十节 留盆乡
留盆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东和平舆县接壤,南临板店乡,北与上蔡县相连,西靠金铺乡。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8公里,总面积81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驻留盆集。
留盆,原是个过路店。东汉时期曾在此立太子名叫“留盆子”,故得名留盆店,民国24年(1935年)留盆店改叫留盆。1985年全乡辖20个村委,306个村民组,131个自然村,10650户,51210人,其中农业人口50681人。绝大多数是汉族,回族只占总人口的0.59%。乡域地势四周偏低,中部稍高。全乡总耕地面积87533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6415亩。多系黑质粘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烟叶等;尤其红薯产量高。
198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865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5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143台,各式机引农具155部。1985年,全乡农副业总产值178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433万元。全年粮食总产2746.75万公斤,平均单产231公斤。油料总产246.5万公斤,平均单产89公斤。零星植树107万株。大牲畜年末存栏8803头,生猪年末存栏9966头,山绵羊年末存栏13180只。水产品产量4.565万公斤。
1985年,乡办企业有大修厂、砖瓦厂、综合厂。乡办林场1个,村办林场7个。
建国前有学校3所。1985年全乡有初中1所,18个班,学生1059人;小学20所,159个班,学生7790人;教职工总数415人。全乡专职和兼职医务人员109人,乡卫生院1所,村委卫生所20个。
汝南县城至留盆柏油路直达乡政府所在地。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留盆 留盆(村委驻地)、魏庄、东马庄、陈庄、岳和、西扈庄、前扈庄、后徐庄、
王庄、石楼、周庄、北马庄
何庄 何庄(村委驻地)、曹楼、前杨寨、小郭庄、东贺庄、张寨、前肖庄、
小韩庄、张庄、黄蔡庄
前徐 前徐(村委驻地)、李营、南杨庄、沈庄、东王庄
杨集 杨集(村委驻地)、小张庄、后张庄、河东王庄、夏庄、前李庄、后李庄
朱楼 朱楼(村委驻地)、王湾、李楼、北魏庄、直里庄、北曹庄
冀店 冀店(村委驻地)、李庄寨
殷湾寨 殷湾寨(村委驻地)、张桥
后韩 张董庄(村委驻地)、韩铺、小邱庄、后韩、董湾、前张庄、前韩、樊营、朱洼
周庄 周庄(村委驻地)、西和庄、小宋庄、舍庄、北宋王、尚庄、马刘、
邱小庙、大马庄、周李庄、关庄
小王桥 王任庄(村委驻村西南)、贺庄、焦庄、韩庄、小王桥、曹庄、渠魏庄
冯亮 冯亮(村委驻地)、马庄
大冀 大冀庄(村委驻地)、小冀、李集、张耿庄、任桥、小李庄、杨李庄、
大邱庄、蔡庄、园子、贾庄、张庆庄
簸箩王 簸箩王(村委驻地)、大和庄、小刘庄、田桥、前牛、张路庄
杨寨 杨寨(村委驻地)、肖桥、后肖、大卜张
孙庄 孙庄(村委驻地)、簸箩张、李园、王徐庄、竹编何庄、后牛、香晚
扈庄 扈庄(村委驻地)、闻庄、唐桥、冀庄、胡庄、西赵庄、西刘庄
大余 大余(村委驻地)、赵楼、大张庄、张余庄
北田庄 傅庄(村委驻村东)、田庄、东和庄、北杨庄、董庄、李庄、北夏庄、马尾张
冯湾 冯湾(村委驻地)、北何庄、老旦庄、西何庄、赵庄
老冯 老冯(村委驻地)、闵庄、韩堂、方庄、小冯
第二十一节 板店乡
板店乡位于县城东北8公里处,西、南两面紧邻三门闸乡,北与留盆乡接壤,东与平舆县相邻。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57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驻板店自然村东侧。
板店在明朝以前是个过路店,村前有一石桥,系22条石板组成,故名为板桥店。建国前曾是国民党板桥乡公所所在地。建国后,先后属城郊区、玉皇庙中心乡、红光公社(后改为三门闸公社)。1975年建板店公社,后改制为乡。1985年全乡辖14个村委、143个村民组、93个自然村,6507户,30825人,其中农业人口30365人。绝大多数是汉族,回族占总人口的0.03%。
全乡地势平坦,属平原地带。全乡土壤分布是中部为黄土,东西两面为黑土。境内有马肠河,流向自西向东。总耕地面积59656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8488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
198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4615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1台,小型手扶拖拉机97台,各式机引农具102部。1985年农副业总产值83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58万元。全年粮食总产1280.5万公斤,平均单产154公斤;油料总产9145万公斤,平均单产70公斤。零星植树33万株。大牲畜年末存栏7284头,生猪年末存栏4280头,山绵羊年末存栏8263只。水产品产量9.31万公斤。
乡办有林场、砖瓦厂、修造厂、农机站、综合厂、面粉厂。
建国前有小学2所,教职工13人,学生200多人。1985年全乡有初中1所,9个班,学生546人;小学13所,109个班,学生5247人;教职工总数298人。全乡有专职和兼职医务人员135人。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25人,设病床10张。村委卫生所14个。
县城至乡政府驻地有柏油公路,辖区内还有8条马路通向附近各地。
古迹有玉皇庙、骡驹屯。
村民委员会 自然村
板店 板店(村委驻地)、彭代庄、陈屯
苏庄 苏庄(村委驻地)、小龚庄、唐庄、大龚庄
玉皇庙 玉皇庙(村委驻地)、傅庄、俄庄、张庄、葛庄、李庄、小傅庄
魏岭 魏岭(村委驻地)、寇坡、黄庄、彭庄、李坡
彭营 彭营(村委驻地)、黄营
北潘庄 潘庄(村委驻地)、和庄、罗纪屯、后夏屯、前夏屯
唐营寨 唐营寨(村委驻地)、刘庄、杨庄、梁李庄、西夏屯
冯屯 许屯(村委驻地)、冯屯、董庄、霍庄、韩坡、杨树张庄、韩庄
柴庄 柴庄(村委驻地)、东周庄、老周庄、武庄、冯桥、仲庄、彭王庄、西周庄、
大李庄、小李庄、小周庄、邓庄、寇庄、小赵庄、花张庄
杨洼 杨洼(村委驻地)、程庄、陈老俄庄、阎庄、国庄、尚庄、八里王
顾庄 顾庄(村委驻地)、小武庄、施庄、赵庄
王庄 前竹园(村委驻地)、王庄、王古洞、小柴庄、后朱园、小董庄、
何庄、北张庄、庙张庄、西邓庄、武坡、南张庄、龚庄、西王庄
仲庄 前仲庄(村委驻村北)、后仲庄、新陈庄、前董湾、草帽李庄、老朱庄
刘营 霍茨园村(村委驻地)、刘营、徐庄、周楼、燕“庄、大傅庄、侯庄、马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