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医 疗
第一节 医疗设备
建国前,医疗设备简陋,县卫生院只有1台小显微镜。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项设备不断添设。1952年县卫生院建立检验室,新购德国产1500倍显微镜1台,1958年9月建立放射科,购回上海产56型100mAX线诊断机1部,始作胸透及四肢拍片。1964年又添置300mAX光机1部,同年开展支气管造影、胆囊造影、输卵管造影。1959年县医院购回电热恒温培养箱、水温箱,1963年配备救护车,1964年购置比色计等,开展血清谷丙、谷草转氨酶的测定、尿蛋白定性试验、尿糖测定以及免疫妊娠试验、脑脊液检查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医疗设备添置较快,县医院先后购进心电图机、A型超声波、B型超声波、脑电图机、脑血流图机等医疗设备。
嵖岈山、和兴、文城、张台、石寨铺、沈杂、花庄、槐树、车站、关王庙、诸市、褚堂、阳丰、玉山、常庄、张店16个乡卫生院,都有500元以上医疗设备,如X光机、万能手术床、无影手术灯等。
第二节 医疗技术
一、中医
建国前群众治病主要靠中医中药。清末,全县有中药铺20余家,民国初期有中药铺15家,解放战争时期有中药铺59家,中医、药人员达244人。建国后提倡中西医结合,中医理论水平和医疗技术均有所提高。
1951年县政府卫生科组织90名中医参加治准工程的医疗工作。1955年县组织城关五个联合诊所成立县中医院,为县第一个中医院。1956年7月,中医院举办第一期中医进修班,参训60人。进修班共办10期,培训210人。1962年8月,县首次招收中医学徒12人。1969年11月,分配遂平县中医学院毕业生2名。1982年全县有中医师29人,中药师6人,中医士41人,中药士17人,从事中医中药的乡村医务人员500人。
遂平县中医内科、骨科、喉科、外科、妇科、眼科方面都有知名医生。
内科 张兆祥、焦应波、陈宏尤,李绍堂、李国仁、田汉勋、郭俊明、赵全法、张鹳张兆祥于1914~1933年在嵖岈山开设“代和堂"药铺,善治瘟疫、伤寒。他主张“里气不能行于外,表气不能通于内”。1933年(民国22年)他治愈西平县长熊中实的顽症而声誉大振,在确山、舞阳、西平、汝阳、遂平、唐河等县享有盛名。焦应波善于理气养血活血;陈宏尤善用小柴胡汤治疗杂症;李绍堂、田汉勋精于中医理论,医术颇高;郭俊明善治妇幼病及各种顽难杂症;赵全法以治疗急慢性黄疸肝炎闻名;张鹳一精研医理,善治顽疾。
骨科 阎怀珍、阎学师
阎怀珍、阎学师的阎氏膏药善治软组织损伤、封闭性骨折。
喉科 吴子善
吴子善治疗烂喉痧梅核气,在遂平、驻马店闻名。
外科 冯金声
冯金声专长外科、皮肤科,精于疮、疥、疹、外伤治疗,在遂平方园百里妇孺皆知。
妇科 张震雨、贾彦宾
张震雨以治疗妇女产后风闻名,贾彦宾擅长治疗妇科病、癜症。
眼科 玉山乡花庄的“任氏眼药”和城关的“陈氏眼药”均享盛名。
二、西医
建国前,县内西医甚少,1920年(民国9年)遂平籍军医张朝荣回遂开始西医治疗。1923年(民国12年)县城北街始建西医诊所。1935年(民国24年)刘敏修在县城东街开设平民医院,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开始施行新法接生。1937~1948年县城相继新设王慧武诊所、李大华诊所,文城有杨海长诊所,诸市有邓讲朝诊所,全县共10个西医诊所,医务人员23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医技术发展较快,医疗设施不断改善,西医技术在全县普遍应用,并逐步居主导地位。
内科 1952年9月县卫生院开诊,设有内科。1954年用磺胺嘧啶与青霉素治疗脑膜炎疗效显著。1960~1970年对危急疑难病抢救能早作诊断正确处理,对慢性肝炎能作肝脏穿刺,对白血病能通过骨髓穿刺,作出准确诊断,对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积累不少经验。1977年到1982年,内科不断选派医生到外地学习,加之医学院分配毕业生,使西医技术不断提高,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川芎嗪治疗脑血栓取得较好疗效,用双氧水治疗肺心病,用非那根加四味治疗胆道蛔虫效果很好。1985年7月内科增设心电监护设备,开展脑血管、冠心病等临床研究。
外科 1952年外科只作一般外伤清创、缝合,及良性肿瘤摘除术。1955年开设外科病床13张,开展了疝修补、膀胱切开取石、闲尾切除和单纯肠梗阻手术等。1957年增设万能手术台,能开展肠吻手术、截肢及一般骨科手术。1960~1978年,通过到外地进修学习能作胃切除、脾切除、胆囊摘除术、乳腺癌根治术、骨折内固定术等。1978~1985年,能搞颅脑外科、胸外科及显微外科,如开颅探查、开胸探查、食道癌切除术、肝破裂修补术、胃及食道吻合术、门静脉分流术、不完全断指再植术(成功17例)。并开展了矫形外科,如小儿麻痹后遗症矫形术,人造股骨置换术。
妇产科 1952年县卫生院妇产科仅能处理平产及横位难产,1954年可进行死胎及难产的处理。1959年成功地进行了卵巢囊肿的摘除。1960~1977年开展了输卵管结扎术,横位倒转、人工流产、子宫全切术。1981年开展了阴道子宫切除术,腹膜外剖腹产术。1984年11月县卫生院增设婴儿室,婴儿的一切护理事务有专人照顾。1985年开展子宫广泛切除术和骼内动脉结扎术等。
五官科 1956年谢心和在县城开设牙科。1960年县医院设五官科,可作扁桃体摘除术、倒睫术等。1965~1970年可作鼻息肉摘除术、唇裂缝合术等。1982年可作乳突根治术、腭裂修补、气管切开、耳膜穿孔修补术,并开展了冷冻治疗法及大剂量血管硬化剂治疗面部血管癌等。
眼科 县医院1980年设眼科,1985年开展白内障冷冻摘除术、针炙术、青光眼的治疗、巩膜瓣下咬切术、虹膜嵌顿术、斜矫正术、眼球摘除术、眼内容物挖出术等。
三、中西医结合
1952年遂平县各乡都成立中西医联合诊所。1965年在农村提倡“一根针、一把草”治疗疾病。不少医生采用中西结合的办法防治疾病,均取得显著成效,对阑尾炎、肠梗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急性腹痛,以中西药物、针炙与手术疗法配合应用,减轻了病人痛苦,治愈率达90%以上。中西医结合治病疗程短、效果好。用排石汤治疗肾、膀胱、尿道、胆道结石,用六味地黄汤治疗肾型高血压,用白虎汤治疗乙型脑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1969年以来,应用针刺麻醉作肿瘤切除,剖腹产,胃切除,麻醉效果很好,术中病人意识清楚,无痛苦。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成为医学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