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一节 组 织
一、团县委
1949年1月成立团县委筹建组。同年3月成立遂平县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简称青年团)工作委员会,由5人组成。1951年6月召开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青年团遂平县委,编制7~9人,书记1人。设置组织部、宣传部、学校工作部和办公室,部、室分别设1~3人。1957年5月改青年团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设书记、副书记各1人,置组织部、宣传部、学校和少年先锋队工作部、办公室,部、室分别设部长、秘书各1人。1968年团县委机构并人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1973年5月恢复机构,召开第六次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六届团县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2人,设置组织部、宣传部、学校部和办公室,部、室分别设部长、秘书各1人。
二、基层组织
1949年1月团县委筹建组成立后,在全县范围内各个基层单位开展建团工作。1950年底在七个区一个镇建立团委,一个中学建立团总支委员会,皆配备一名专职团委书记,团员发展到1786人。1951年全县143个乡和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先后建立团支部,皆配一名专职团支书。以后,随着政权机构的合并或复建,团的组织也相继变更。1966年11月团县委停止活动,基层团的组织也处于瘫痪状态。1973年团县委恢复,基层团组织得到了加强和发展。1984年,多数团干部年龄过大,转做党政领导工作,乡级团干缺职,团县委试行改革,会同组织部门从农民中选聘11名乡级团干部,充实基层团组织。是年,在团县委领导下,又建立县直团委。到1985年,全县有27个基层团委,其中县直机关10个,乡镇团委17个,团总支29个,团支部579个,其中农村团支部481个,县直98个,团员总数达2.6万人。
第二节 代表大会
1951年6月1日至4日召开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85人,大会选举霍秀民为团县委书记,曹怀志为副书记。
1953年3月20日至24日,召开第二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78人。大会的中心内容是贯彻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团的各项工作。县委书记李振希作“关于目前形势与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通过团县委“关于二年来团的工作总结及今后团的工作报告”。改选团县委,大会选出团县委委员17人,刘康宪当选为团县委第一副书记,崔伦清、钟世和当选为副书记。
1956年8月18日至21日,召开第三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15人。大会的中心内容是动员青年积极参加以农业合作化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听取并通过“团县委一年来工作总结和下步意见”的报告,选举第三届团县委和出席省团代会代表。大会选出团县委委员18人。刘康宪为团县委第一副书记,出席省团员代表大会代表1人。
1959年1月20日至24日,召开第四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54人。大会的中心内容是认真学习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决议,动员全体团员、青年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力争在“大跃进”中立新功。团省委书记杨静琦到会致祝贺词;县委常委高运坦到会讲话;贾明恩作工作报告。选出团县委委员28人,贾明恩当选为团县委书记,张运堂为副书记。出席省团员代表大会代表3人。
1963年7月20日至25日,召开第五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73人。大会的中心内容是号召团员和青年,发扬雷锋精神争当“五好”青年,誓夺农业大丰收。县委书记王济民到会讲话,贾明恩作工作报告,选举第五届团县委和出席省五次团员代表大会代表。选出团县委委员27人,贾明恩任团县委书记,张运堂任团县委副书记。选举出席省团员代表大会代表4人,候补代表1人。
1973年4月17日至22日,召开第六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00人。大会的中心内容是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搞好批修整风,深入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县委书记陈彬到会讲话,吴国栋作“团结起来为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的报告。选举产生第六届团县委和出席省六次团代会代表和地区第一次团代会代表。大会选出团县委委员29人,吴国栋当选为团县委书记,杨国良、郑水根当选为团县委副书记。选举出席省团员代表大会代表4人。
1979年5月1日至3日,召开第七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55人。大会的中心内容是坚持党的十一大路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广大青年,争当新长征突击手,以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广大青年,为早日实现“四化”而努力奋斗。中共遂平县委副书记赵正谊到会讲话,魏立新代表六届团县委作“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的工作报告;审议和通过开展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决议;选举产生第七届团县委和出席省第七次团代会代表,大会选出团县委常委9人,委员33人,魏立新当选为县团委书记,杨国良、郑水根当选为团县委副书记。
1982年4月11日至13日,召开第八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31人。大会的中心内容是学习、贯彻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为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中共遂平县委副书记王东到会讲话,杨国良代表七届团县委作“奋发图强,努力向上,开创我县共青团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八届团县委和出席省第八次团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选出团县委常委8人,委员21人,杨国良当选为团县委书记,郭永坤当选为团县委副书记。
1985年11月9日至10日,召开第九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36人。大会的中心内容是学习、贯彻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动员全县团员、青年为振兴遂平经济作出新的贡献。中共遂平县委副书记黄向阳到会讲话,彭宾昌作“锐意改革,开拓前进为振兴遂平经济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九届团县委,大会选出团县委常委8人,委员29人,彭宾昌、张道军当选为团县委副书记。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949年底和1950年初,全县482名团员和青年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党的各项政策,组织群众斗争不法地主和恶霸,协助人民政府追捕地方逃亡残匪,为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作出了贡献。
1950年抗美援朝运动中,团县委发动团员青年保家卫国,参军参战,出现许多送子、送夫、送弟参军的热潮,1953年全县有280名团员参军。
1954年至1955年,全县有5290名团员带头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有1201名团员担任农业社干部。这两年都遭受洪涝灾害,全县组织13个突击队和134个突击组,2583名团员青年参加抗洪抢险,向自然灾害作斗争,使农业生产减少损失。
1956年3月,团县委动员组织12197人的开荒队,分赴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开垦荒地2364亩,支援边疆建设。
是年9月,全县组织882个青年突出队,开展青贮活动。这一年共青贮干青草49.5万公斤,玉米杆、叶15万公斤,解决了牲畜饲料不足的困难。春季植树18万棵,采集树种1.39万公斤。
1963年,开展向雷锋学习活动。不少团员青年大公无私,助人为乐。出现了义务帮工,拾金不昧,照顾老人、烈军属,疏通河道,修补公路的新风尚。
1979年开展了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团县委召开表彰大会,授予遂平县新长征突击标兵6人,新长征突击手241人,褚堂乡沟南刘等21个基层团支部命名为先进团支部。
1981年3月,团县委召开学雷锋积极分子、红花少年和优秀辅导员代表大会,有150人受到大会的表彰和奖励。是年8月份团县委和教育局联合举办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80人参加的夏令营活动。
1982年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在三月份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参加人数20万人次。清理垃圾11.6万立方米,疏通污水沟630条,做好事5379件。成立青少年服务队10个,创建文明街道5条,文明大院一个,文明礼貌监督岗8处。各机关、学校、商店制订文明礼貌公约,职业道德规范。农村院户制订村规民约,评选“五好家庭”。
1983年,团县委响应团中央、林业部、农牧渔业部、教育部的号召,采集各种树种2万公斤,捐款736.35元,支援甘肃绿化,被团省委、林业厅、农牧渔业厅、教育厅授予“采种支甘先进集体”称号。
1984年5月,团县委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青少年科技作品制作检阅大会”,参加1.23万人,检阅作品4188件,148件作品进行了现场表演,河南电视台进行现场录像。
1985年教师节,团县委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为人民教师做好事活动。全县青少年向教师赠献纪念品11210件,为教师做好事9200件,团县委向全县5000名教师颁发“教师节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