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 会
第一节 工会组织
一、县总工会
1949年1月遂平解放,在中共遂平县委领导下,12月成立工会筹委会。1950年3月县总工会正式成立。1953年9月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七大”通过的工会章程,总工会更名为遂平县工会联合会。1958年12月,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工会工作逐渐被人民公社工作所代替,总工会一度停止活动。1959年8月,按照中共中央成都会议“关于工会体制问题”的决议精神,又改名为遂平县总工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会停止活动。1973年8月工会恢复工作。1984年7月,按照干部“四化”标准,调整了总工会领导班子,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生产福利部,工作人员7人。
二、基层工会
1950年3月,先后成立搬运、手工业、店员三个工会组织。同年底,商业、供销、邮电、粮食、工业等基层工会组织相继建立。1962年,基层工会组织发展到95个,基层工会设主席、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福利委员和业务委员各1人。
1981年基层工会组织有了新的发展,年底已发展到194个,基层委员会一般5~7人,设主席、副主席、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生产委员、财务委员、生活福利委员各1人,女工多的单位设妇女委员1人。1984年基层工会组织发展到199个,在基层工会委员中,设主席、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生产委员。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
1950年10月,召开首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8人,列席代表9人,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会工作,制定新的工作计划,会议选举李玉川为县工会主席,李世英为工会副主席。
1952年5月,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1人,列席代表7人,会议听取并通过了隋森关于“紧急动员起来,配合党的中心抓好“三反'、“五反”的报告”,大会选举隋森为县工会主席,张存章为县工会副主席。
1953年8月,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59人。大会听取并通过了“工会工作报告”;通过“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决议;选举了县总工会领导班子,张志刚为县工会主席,崔更喜为县工会副主席。
1957年10月,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62人,大会听取并通过了“坚持社会主义,反对修正主义”的报告,选举魏道轩为县工会主席,李林章为县工会副主席。
1962年3月,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68人。会议主要议题:深人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内容的先进生产者和先进班组活动,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大会选举孔德寅为县工会主席,顿国明为县工会副主席。
1968年8月,召开第六次工会代表大会,出席代表71人。侯振铎作“工会工作报告”,刘培诚代表县革委讲话。大会选举侯振铎为县工会主席,亓富正、徐永久、范保银、吴玉巧为县工会副主席。
1973年10月,召开第七次工会代表大会,出席代表73人。大会听取并通过了赵德伟作的“广泛开展比、学、赶、帮活动,争办五好企业,争当五好工人,掀起增产节约运动新高潮”的报告。大会选举赵德伟为县工会主席,徐永久、范保银、李灿宇、吴玉巧为县工会副主席。
1979年12月,召开第八次工会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20人。大会听取并通过了“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全体职工紧急动员起来干四化”和财务工作报告。大会选举张明儒为县工会主席,吴学礼、刘立新为县工会副主席。
1984年7月,召开第九次工会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56人。大会听取并通过了刘良宏作的“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开创我县工作新局面”和孙玉娥作的财务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丁法宝为县工会主席,刘良宏、孙玉娥为县工会副主席。
第三节 主要活动
一、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1953年县工会联合会向全县工人发出“开展先进生产者活动,争取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号召。1956年县工会联合会召开先进单位和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有34个单位102名工人受到表扬和奖励。1963年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学解放军、学大庆争当五好工人的比学赶帮活动。1980年开展为四化立新功活动,各单位设立“立功簿”、“光荣榜”、“立功喜报”、“五好卡片”等表彰园地。1985年在电业、一工、二工、银行等系统举行了职工技术选拔赛,促进了工人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
二、职工教育
1949年在县城北街创办职工业余文化补习学校,1956年在车站办起分校。1958年职工业余文化学校和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合并为干部职工业余文化学校,共设10班,是年培训学员407人。1984年职工教育由工人俱乐部承办,每年开办二、三期职工文化和技术补习班,培训学员。
三、文化娱乐
1951年创建遂平县工人俱乐部,内设图书室、棋艺室、乒乓球室和篮球场。“文化大革命”中各种设施皆毁。1984年工人俱乐部恢复活动,各种设施较全,经常举办各类球赛和其它文体活动。县直单位共建职工之家140处,成为职工业余活动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