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土特产品
桔梗 桔梗盛产于遂平西部山区,是著名的药材之一。色白、心黄、肉质厚、疗效高于其它产地的同类产品,素有遂梗之称。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系多年野生草本,微甜后苦,人肺经。其块根具有祛痰、利咽、排脓的功能。用于治疗痰多咳嗽、咽喉肿痛、肺脓疡、咳吐脓血、气管炎等症。
建国后,山区老药农以山为家,既讲究药材质量,又保护药材资源,于每年秋末药苗枯萎至翌年药苗出土之际采挖,年产量1500公斤左右。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后,县内外医务人员纷纷进山采药,不注意挖大留小,药源遭到破坏,产量锐减,质量下降。1985年县医药公司购进桔梗种子近50公斤,群众自购种苗,变野生为家生,产质有所提高
蝎子 蝎子又名全虫、全蝎,是遂平名贵药材之一。其味辛甘、性平、有番、主人肝经,具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作用。对于惊风抽搐、口眼歪斜及破伤风等症均有良效,对于风湿骨痛、伤风头痛也有较好的疗效。
蝎子为钳蝎科野生动物,常栖于阴暗潮湿处,以蚊、虮、蛾、湿湿虫等体软多汁的昆虫为食。建国前,无论山区、平原,旷野、宅院随处均有。1954年至1966年间,每年国家收购全虫250公斤左右。嗣后,由于农药普迫使用,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日益改善,致使家庭住宅的蝎子已近绝迹,全虫产量逐年下降,1984年仅收购50多公斤。近年来,农村开始有养蝎子者,但产量尚少。
黄桃 黄桃系关王庙乡熊楼村赵书义1977年由大连引进的新品种。现今关王庙乡的熊楼、翟庄、杨庄、贾庄等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80亩,受益面积660亩,年产鲜果75万公斤,价值30多万元。
黄桃色黄透红,味甜略酸,营养价值高,不仅可以生食,又是制罐头,果脯和各种饮料的上好原料。桃仁人药。黄桃适应性强,易栽培,管理技术比较简单,每亩栽33株左右,三年内不影响其它作物生长。三年后见果,五年进人盛果期,产果期15~20年。鲜桃由驻马店罐头厂加工销售。种植黄桃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广,受益大,是农民尽快致富的一项好门路。
后贯(后观)白菜 后贯位宇遂平老城内东北隅,古有丹阳观,以其在正街之后,故名“后观”,今改为后贯。丹阳观旧址附近,古来皆为菜园,所产白菜棵大心实,每棵重达5公斤以上,最大者可达10公斤左右。叶白而薄,既嫩且脆,含纤维质甚少,煮烂如泥,汤浑、味道醇厚,其它产地无可匹敌。远销湖北、山东、河北、北京等地,有“遂白”之称。
界牌生姜 界牌位于遂平县城南15公里与驻马店交界处,所产生姜有青黄两种。青姜丝多、内瘦、味香辣、耐煮、味长;黄姜无丝、肉厚、不耐煮、味短。相比之下黄姜渐次,被淘汰。
建国后,界牌青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最高达120亩,亩产1500公斤,总产达20万公斤。“文化大革命”期间,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近几年根据市场需求,产量稳步上升.1984年种植面积50余亩,总产近10万公斤。
干石桥西瓜“干石桥西瓜”“因产于阳丰乡干石桥村而得名。瓜重一般9~10公斤,外皮甚海,绿地黑花,纹呈条状,称之为“手巾条”。瓤呈朱红色,汁甘味正,凉甜爽口,为消暑之佳品。
近几年来,干石桥西瓜不断扩大种植面积,1985年已达500多亩,其中300多亩是地膜覆盖的早熟瓜,远销湖北、广东等地。仅此西瓜一项,村民人均收人150元以上。
为提高西瓜种植技艺,干石桥专门建立研究机构,聘请省内专家,科技人员为顾问从事干石桥西瓜的研究工作。
绿杆麻 学名大麻,纤维细白、柔软、强度大,是麻类纤维中的上品,常用作纺织或混纺物。当地品系有晚熟种绿杆麻、早熟种火麻,群众因其皮柔软耐磨,纺线打绳,质优用途广,胜于其它麻类,又美称“好麻”。
绿杆麻盛产于常庄乡汝河沿岸,每年清明节前后播种,7月15日前后收割,生长期为110天左右,亩产麻皮150~250公斤,产品多销外地.
夜明砂 夜明砂俗称蝙蝠屎,盛产于嵖岈山。其味苦而辛,人肝经,具有清热明目、散血消积的作用。主治夜盲、目生翳障等症。嵖岈山千孔百窍,石洞幽深,适于蝙蝠栖息。人冬后,蝙蝠群栖石洞中,翌年春暖,出洞觅食,药农即人洞采集,去杂、晒干、即可人药。成药年产4000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