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建筑业
第一节 建筑队伍
建国前,遂平建筑工匠散布城乡,他们多是衣工结合,农忙务农,农闲务工。他们的组织是鲁班会。县城后贯街建有鲁班庙,木、泥、石、画、油漆、竹等组成八作总会,总会将城内匠人组织为东、西、南、北四路,分管四乡农村匠人。每年夏历八月十五日,各路会员进城购买会章,无会章者不准开业。
建国后,1950年成立县建筑工会。1953年,改建筑工会为建筑社;1962年又改称建筑公司;1964年合并于房产所,1970年由房产所分出,名为建筑队;1973年仍名建筑公司,有干部职工200人。
“75·8”洪水之后,遂平县建筑量有所增加,建筑队伍也相应扩大,至1982年底,建筑公司有干部、职工300多人。1983年,从建筑公司内分离出建材厂、纤维板厂两单位。1985年,建筑公司有行管人员6名,下辖四个建筑队和一水泥预制品厂,有固定工人74名,固定资金18万元,流动资金56万余元,各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随着城乡经济建设的发展,组建了遂平县第二建筑公司,为一集体性质的企业,有职工63人,辖五个施工队和一预制厂,有固定资金45万元,流动资金20多万元。此外,各乡、村纷纷自发组建建筑队,如沈寨、阳丰、石寨铺、车站、关王庙及殷庄等建筑队以及个体建筑队,至1985年底,发展至33个,职工1847人。
第二节 建筑技术及设备
遂平县城建环保局设计室有设计人员8名,能设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六层以下楼房及中型礼堂、剧院等。1984~1985年间,遂平建筑单位曾先后在郑州、北京、长春等市承担设计和建筑任务。
1958年以前,遂平建筑工具是”一把瓦刀两只手,外加一个泥巴兜”,建筑施工全靠手工操作。此后,建筑设备不断增多。相继添置上料机、拌灰机、带锯、圆盘锯。60年代末,县建筑单位先后购置了打夯机、搅拌机、翻斗车、震动器等。1972年,又购置了汽车、拖车和各种测量仪器。1985年,房产所、建筑公司、第二建筑公司等三个较大建筑单位,均已采用钢管手脚架和井字架,用钢模板代替木制盒子,共有各种建筑施工设备134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