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风景名胜
第一节 名 峰
嵖岈山峰柱林立,犬牙交错。鸟瞰群峰,可与云南石林媲美。山虽不高,但玲珑剔透;峰虽不大,却陡不可攀,为河南省四大名山之一。
蜜蜡峰在南山东南面,嵖岈山最南面一座山峰,粗粒花岗岩构成的圆柱形山体,伟岸挺拔,陡不可攀,大有“刺破青天”之势。巅之阴有细泉渗下;似蜂蜜涂壁,故名蜜蜡峰。
老君峰蜜蜡峰最西边的一座山峰。此峰酷似一老人,秃顶,耸肩,探身西北。相传老君曾来此修道,在老君洞居住,故名。
凤凰台(峰)系南山主峰,海拔412米,相传此峰因落凤凰而得名。
老君花园(峰)在鬼门关西北的花园沟旁,峭立石柱顶端生长有红、白杜鹃花(映山红),象一处云中花园,绮丽壮观,相传此乃老君所栽培,故名。
莲花峰 望月台西南独立一峰。顶端南北摆开四块立岩,立岩上尖下宽,排列有序,恰似四片开放的花瓣。于山下东门远眺此峰,俨然一朵开放的莲花,故名“莲花峰”。
三节峰 在西涧分水岭东岸,有迭立而起的三节石峰,海拔300多米。
悬针峰 在南山西边的断崖上,一尊高约40米上粗下细的石柱,孤独倒立于峭壁之上,似一根倒立的银针。
天磨峰在天磨山西北角的磨沟湖畔,为一拔地而立的峭岩峰柱,顶端托起三节巨石,很象磨盘、磨底和上磨。峰侧有春秋末吴王夫概之坟。
天王顶 在白云洞西北,为嵖岈山之顶峰;海拔420米。上有天王洗面盆,实乃一直径80厘米、深60厘米的圆形水池。池水清澈,四季不涸。旧时干旱季节,早区百姓常来此祈雨。站峰顶可远眺西山六峰和东部大平原。
第二节 异 石
嵖岈山上,异石遍山,虽非人造,但巧夺天工,其中有九大异石,形姿最佳。
猴石 在南山顶东部,它是由形象逼真的猴头、,猴身和坐基迭置而起的三节巨石构成,如同一只席地而蹲的猴子。
猿人石 在猴石北面,分大小两个,小猿人石正偎依在大猿人石怀里,颐象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故又称“母子石”。
青蛙石 在蜜蜡峰西边,站南山八卦亭附近南望此峰,一尊造型逼真的青蛙正朝着高耸的山巅跃跃欲试。
骆驼石 在南山祖师殿东侧,一尊巨石酷似一头骆驼,有驼峰、驼头、驼尾,造型逼真,故名。
鹰石 在南山猴石东侧,有一昂首挺立在山巅的雄鹰岩石。
蜗牛石 在蜜蜡峰中部,有一形若蜗牛的岩石,站在南山二道门外或桃花洞附近观看,则更为逼真。
穿山甲石 在北山关岳庙西南20米处,两头尖,上呈拱形、下部平宽,活象一只穿山甲,它身后还有爬出的痕迹,岩石崩塌坠落,散落在尾巴上的泥土石块犹存。
剑鱼石 在六峰上的第二主峰上部,站在三道门下方向东望,那岩石尖头细尾,似一条跃出水面的直立剑鱼。
熊猫石 在北斗宫南面,出朝阳门南望,首先映人眼帘的就是那只憨态可掬的岩石熊猫。
第三节 洞 穴
嵖岈山因地壳运动,岩石崩塌坠落,形成无数岩隙,洞穴百出,风嘘则鸣,深邃莫测,大洞可容万人。春季,洞口白雾冉冉,夏季,洞内凉爽惬意,冬季,洞内温暖如春。
万人洞 在蜜蜡湖西上方,包公庙东下方40米处。石洞向东、南、西北各有延伸支洞,可分上、中、下三层洞,主洞是下层洞。人洞内,时高时低,时宽时窄,主洞宽大空荡,有人人洞探险未见尽头。主洞内小溪潺潺,漆黑无光,温而不燥,深而不闷,能容万人,故名“万人洞”。进洞30米处,有7个石棚,残存有锅灶、石床、石案、石発等遗物,石壁上烟熏火焕的痕迹犹存。1986年,有人从洞内捡出一口大耳铁锅和一张三腿鏊子,经鉴定为明代之物。洞内蝙蝠聚积,似猴子水底捞月状成团吊在石壁上,蝙蝠粪(夜明砂)积地尺余。
黑风洞 在包公庙西20米处,因其时常向外喷出黑雾,故得名。此洞与万人洞相通。
桃花洞 在二道门东南处,洞口悬空着一块近50多平方米的石棚。相传桃花女曾在此修炼,洞中塑有桃花女像,牡丹女和芍药女侍其左右。
星星井洞 在三道门外,二道门里,洞内有常年不涸的暗溪,洞上岩石互卡,光线从岩石缝射进洞中一直径2米的水池中,池中有一核桃大的光亮闪动,形如星星,故得此名。
舞阳洞 在三道门里,洞中曲折幽深,达几十公里,据说主洞进人舞阳县境,故名舞阳洞。相传太上老君修道于此,故又称老君洞、仙人洞。
八洞 在南山八卦亭西边,小南海西北,为通往望花岭的8个连续的山洞。
蓬莱三洞 在北山魁星楼(八卦亭)80米处,有3个并排的明山洞和3个暗山洞,是北山最大的3个石棚(洞)。第一洞长15米、宽7米、高3.5米至5米。第二洞长10米、宽8米、高4米,洞后连接一洞长6米、宽3米、高2.5米。第三洞长10米、宽5米、高3米,该洞后有暗洞两个可通外界。原洞前有两层楼石庙,经西涧通过方能人洞。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在此洞中贮藏过枪支弹药,知名人士魏朗斋和河南省第八行政区专员谢肖良曾居住此洞。
白云洞 在北山天王顶下方,因其时常向外喷吐白务,故得此名。洞中上题“白云洞”三字,在岩壁上刻有“别是洞天”四字,再后往高处四壁上刻有“复阳庵”字样。三处石刻均为颜体。
皇姑洞 在北山上,类似万人洞,传说黑蟒精劫皇姑于此洞,故名。“云中落绣鞋”故事由此而出。
第四节 名 棚
受地质作用,嵖岈山岩石崩塌滑落,形成许多天然石棚,有滑坡式、平顶式、背斜式等,形姿不一。棚下冬暖夏凉,空气清新。
顺天宫 在南山西巅,为三块巨石交错斜搭形成的三层楼阁式天然宫殿,下为天子窗,上是寝官,顺天宫为中层大殿,面积60多平方米。
北斗宫 在南山顶中段,飞来石南面,为一平顶式石棚官殿,面积100多平方米。
仙人殿 在南山小南海西下,许珠烈士墓北上,为一深人地下的石棚。棚下荫凉宜人,内有石梯、走廊、石床、石桌、阳台、山泉,幽雅别致。
蛤蟆嘴 在北山关岳庙东,北天门西,为一伞状突兀而立的巨大岩石,下有大片荫凉处,冬暖夏凉,是游人小憩的场所。
石灶伙 在北山皇姑楼南下方,为一平顶式石棚,过去为庙人就餐处。现石壁上还残留有烟熏火燎的痕迹。
皇姑楼寝宫在北山皇姑楼上方,为一斜搭的石棚,下面石壁上还凿有石床,据说当年皇姑修炼在此就寝。
石客厅 在天磨山南坡刘扁大堂上方,两块巨石交错对头,下面形成开山式大厅。相传李自成、刘洪起等农民起义领袖都曾以此为客厅招待宾客,顺石客厅深人里面是一条走廊,两旁是一个个小石棚,可作宾客休息室。
刘扁大堂 在天磨山南坡,为一巨石斜靠在陡立的石壁上而形成的偌大空间。据说刘洪起曾率领义军在此据守。棚下石壁上雕有山王宝座,宝座上凿有佩剑孔,上书"刘山王”3个大字。
迎客厅 在南山入口处,万人洞北边。石棚内面积40多平方米,凉爽。可供游人休息,避暑。
第五节 九大景观
猴子望月-南山石猴 在南山东峰,石形似猴,十分逼真,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或仰望天空,或凝思远眺。
莲花出浴莲花峰 南山主峰,海拔420米,在山下向西仰望此峰,似一朵开放的莲花。登高望此峰,雾朦朦的云海中,莲花峰如出浴芙蓉,颇有佳趣。
碧水映山天磨湖,天磨山在北山西侧,天磨峰下,,景区开阔,面积达1000余亩,湖面约60亩。南与六峰景区紧密相连,高官峰兀立二区之间,西有韭菜山,北有群山环抱的大水坝。这里山青水秀,山石倒映,环境优美,俨然一幅湖光山色图画。
六峰夕照-六峰山晚霞 六峰山在北山西部,傍晚日暮西山,残阳如血,西山六峰洒满金辉。这里奇峰突兀,沟深谷幽,泉溪叮咚,鸟雀返林,燕儿归巢,愈显静谧和野趣的浓郁。
曲径通幽南山二道门 从南山入口进入二道门,山路崎岖,鸽子窝、星星井、五龙宫、舞阳桥、八卦亭至凤凰台,道路愈走愈险,愈险风景愈美,山石奇、怪,如飞禽,如走兽,如仙佛,沟谷幽深,景色秀丽,是一处幽静奇雅的地方。
南天一柱蜜蜡峰 系嵖岈山最南面的一座峰,南、东部为平原,北部峰下是秀蜜湖。蜜蜡峰海拔350多米,似擎天玉柱,平地拔起,于湖畔观顶而落帽。以其绝岩耸峙,历来少有登临顶端者。
风云壮观—北山云海,夏秋季节,天气晴朗或雨后初霁,在北山一带,晨曦中,山谷里有缕缕青丝,至朝霞初露时,升腾起股股白色水气,洁白如絮,凝结为云,云随风动,飘游汇集,北山一带顿成浩瀚云海。高耸的山峰,犹如大海中的小岛,在汹涌澎湃的云涛中,忽隐忽现。站北山天王顶观景,不亚蓬莱仙境,恰似嫦娥广寒。
层林尽染一南山秋景 嵖岈山植被系温带阔叶落叶林,南山一带林木茂盛,10月中下旬后,气温下降,气压渐升,漫山遍布着麻栎、刺槐、油桐、黄山栾、乌桕、枫杨、三角枫、五角枫、石榴等树木,一场风霜一层色,霜叶红于二月花。而针叶树在萧瑟秋风中更显得郁郁葱葱。此时野山楂、野葡萄、酸枣、软枣等果树,果实累累,唾手可得。
九迭瀑布一五头垴小溪五头垴为嵖岈山景区最高点,海拔512米。瀑布和小溪位于五头垴山涧谷中,发源于尖山顶南坡,注人琵琶湖,有9个急转弯,故名九迭瀑布,落差最高处20多米,四季长流。此处既可观瀑、听涛,又可沐浴休息。此溪有14个湾,蜿蜒曲折,从山顶石峡直奔山脚,势如巨蟒窜洞,游龙啸天。溪流长3000多米,蔚然壮观。
第六节 湖泊与山溪
嵖岈山区沟谷纵横,湖泊(水库)系人们利用沟谷拦腰筑坝而成,四座水库分布在嵖岈山周围,总库容约587.5万立方米,用于防洪、灌溉和水产养殖,并为嵖岈山增添了湖光水色。
山溪多为雨水经岩隙下渗汇集而成,曲曲弯弯,水流淙淙,终年不竭于幽谷中,溪边。花繁草茂,嫩绿晶莹,溪随山转,别有情趣。
秀蜜湖(蜜蜡山水库)位于蜜蜡山北面大峭壁下,长约200米,宽85米。上游汇水面积约.0.4平方公里,库容8万立方米。泉水经石缝汇集从蜜蜡峰顶北侧常年下流形成一道黄白色条带,如同银河落天直泻湖中,景观特异。此湖为嵖岈山村水源之一,又是进人嵖岈山主景区的必经之地。
琵琶湖(曹寺沟水库)位于黄土岭西150米处,为小型水库,因呈琵琶形而得名。水库于1972年建成,控制汇水面积0.85平方公里,总库容63.8万立方米,水面30亩,灌溉面积1600亩。上游有林场、苗圃,因而水质清澈、明净,宜作饮用水。为夏令营、野营和水上运动的好去处。
天磨湖(磨沟水库) 为小型水库。位于西山螃蟹沟下游,店房河上游,1970年春建成。汇水面积约1.1平方公里,总库容92万立方米,水面面积90亩,设计灌溉面积2000亩。水库在天磨峰高官厅下,山水相映,景色秀丽,环境幽静。
百花湖(魏楼水库)位于花山脚下,建于1953年,1970年完工,总库容423万立方米,水面500亩,为嵖岈山景区最大水面,控制流域面积8.2平方公里,已建成小型发电站1座。这里南为花山,北为凤凰山,山势平缓、山头浑圆,是理想的野营、夏令营和水上运动之处。
螃蟹沟小溪 发源西山六峰的二、三、四道沟,汇成一条水量较大的溪流,经浴盆峰、韭菜山脚、高官厅,流人天磨湖,流长6000多米,终年水流潺潺。溪畔植有翠竹、油桐、李树等,景色幽雅。
北山山泉溪 位于南、北山之间,流经北山头道门外,经801粮库,汇入阳丰河,水质良好,山溪蜿蜒于幽谷、石棚、石洞中,或成地下暗泉,或为地上明溪,终年不竭,溪长1500米,景色别致。
第七节 古建筑
嵖岈山上古建筑,多为历代知名人士集四方之资,召当地工匠,由官方督建。从唐朝开始到民国时期,山上建有庙宇、殿堂、楼阁、亭榭22处。今择其名建筑分述于下:
包公庙位于南山与蜜蜡山之间的山谷中,万人洞西上方,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分堂屋和西屋两所,有院墙、大门。堂屋为正房大殿,青瓦、花脊、拐脊,飞檐走兽、雕花窗棂,内供宋代包拯泥胎塑像,高约7尺。丙侧侍立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各身高8尺,彩塑逼真。梁上吊着“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铜铡。墙壁画有包拯生平事迹。古往今来,前来进香者络绎不绝。此庙于1952年拆除,1986年经县政府批准重建,庙内塑像及设置如前。
五龙宫 位于南山二道门里三道门外的星星井对面。建于清光绪年间,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重檐建筑。此乃南山最阔绰的大殿,上盖青瓦、花脊,安有三支旗杆和飞禽走兽。出厦重檐上雕二龙戏珠和八仙过海图案。室内塑有红、白、黑、黄、橙脸色的五尊龙王像。五龙王前方两旁侍立七手八脚佛,旧为百姓祈雨之处。此官1952年拆除,现残存墙基。
八卦亭 位于北山三道门西北上方,建于1929年,为八角二层楼阁式亭榭,上盖红色琉璃瓦,鱼尾挑角,龙首衔铃,山风吹动,一片铃响。室内墙壁为红漆木板,上绘八卦图壁画。八卦亭为纪念诸葛亮而建,整个建筑宏伟气魄,“文革”中被拆除。1986年重建,新八卦亭为六角立柱亭榭,规模较前小。
关岳庙位于南山三道门北上方,北天门西边,始建于1925年。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普通瓦房,内塑关羽、岳飞泥胎彩像,威武雄伟,栩栩如生。东山墙的壁画为“岳母刺字”,西山墙壁画为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此庙于1945年被日寇放火烧毁。1946年又重建一次,建国后又被拆除。现只存残墙。
魁星楼 位于北山上中部,建于1944年,尚未建成,即被日军炮火击毁,为白色楼阁式建筑。1986年,在旧址上重建,重建后的魁星楼为六角亭榭,上盖三色琉璃瓦,内塑诸葛亮泥像,以弘扬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天王殿位于魁星楼西南,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天王殿是北山最好的建筑,面阔三间的重檐式,墙壁上有栩栩如生的壁画,建筑雄伟,雕梁画柱。房脊中央饰圆形佛圈,佛圈一旁雕龙,另一旁塑莲,再往外两旁饰鹅尾。脊正面有“风调雨顺”四字,脊背面有“国泰民安”四字。天王殿内供玉皇大帝和四方天王泥胎塑像,玉帝端坐中间,头戴天合板,天合板四周垂挂珍珠串。四大天王即南方增长天王,肤色枣红,执宝剑,作抽剑状,宝剑生风即“风”;东方持国天王,肤色乳白,笑相,持琵琶,呈调弦状,即“调”;北方多闻天王,肤色乳黄,持宝幢,而宝幢如伞,伞遮雨,即“雨”;西方广目天王,肤色朱红,执金龙,金龙弯曲欲顺状,即“顺”,合成“风调雨顺”之意。
天王殿毁于 1945年日军炮火,现仅存残基。
皇姑楼位于北山白云洞南,明宣德年问修建,为平房式建筑,朱墙绿瓦,内供战国时期吴国三公主。清光绪十年,举人李共梓等捐资整修。皇姑楼内巧设机关,烧香人偶触机关,皇姑会突然站起,后因长久失修,此楼自然倒塌。1923年,遂平县宝善局募化四方,重建三间二层堂楼和三间二层西楼,金碧辉煌,神像焕然一新。
皇姑楼毁于1945年日军炮火,现仅存残墙断壁。
高官厅 位于天磨山南刘扁大堂北上方。据传,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舅父高迎祥率兵陷遂平县城后,进驻嵖岈山老君洞附近,曾在此点将阅兵。后来刘洪起为纪念高迎祥,修建“高官厅”一座。现仅存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