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人教育
第一节 农民教育
一、扫除文盲
1949年冬,遂平县就开始对农民进行扫除文盲工作,当时称农民学校或冬学。翻身后的农民学习文化的劲头很足,特别是基层干部和青壮年积极分子劲头更大,每到晚饭后冬学里座无虚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字兼学时事政治。教师由附近村庄的小学教师或派往农村的工作队干部兼任。据张店试点区42个村庄统计人冬学学习的人数达1720人。经过一个冬春的学习一般都能认识500字左右,相当一部分学员能写便条。
1950年9月,国家提出“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号召,全县掀起识字运动高潮。到1951年冬,半日制、早晚班、随到随学等多种形式的农民识字学校遍及城乡,参加学习的47000多人。1952年5月在白马冢搞“速成识字”试点。1953年春,县成立扫盲办公室,各区调配了扫盲专职干部,县里办起了乡村干部离职扫盲班。195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遂平县对扫盲工作进行全面规划,积极挖掘潜力将扫除文盲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1958年4月,强调所有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都参加不同形式的扫盲学习,由此遂平县被定为“文化县”。1960年对扫盲工作进行整顿,纠正错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扫盲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1978年对12岁至45周岁的文盲实行“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既要求各小学所辖村庄学龄儿童全部人学堵死产生新文盲的路子,又要开办农技班、校或职工文化补习班,以提高其文化知识水平。县、乡都设有专司工农教育的办事机构。1982年3月县里奖励文城乡官庄、马庄两个扫盲先进大队电视机各1部。1984年10月全县16至40周岁的成人中有文盲19323人。1985年脱盲8323人,待扫除的文盲仅剩11000人.
二、农民技术学校
遂平县农民技术学校于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开始兴办,学习条件很差,学员学的知识很少。1963年,各公社兴办农业中学,学生兼学农业技术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农中毕业生返乡后成了种田能手。“文化大革命”中农业技术教育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1980年,遂平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国农民教育座谈会纪要》精神,要求各地普遍开办冬学班、组;业余技术学习班、组,向广大农民传授农业科学技术知识。1982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县办农民技术学校暂行办法》,根据上级要求先后在石寨铺、关王庙、沈寨、文城、槐树办起农民技术学校和农技班,参加学习的人数2016人,部分乡还为乡镇企业培训技术人才。
1985年全县计有石寨铺、沈寨两所农业技术学校。另有关王庙乡杨楼,文城乡马庄、官庄、上仓、东营、靳庄,车站乡焦庄,诸市乡魏庄,阳丰乡刘楼,褚堂乡周楼,槐树乡高庄,常庄乡胡赵庄,共办12处农技班,学员1407人。
第二节 职工教育
一、职工文化补习学校
1950年春在县城北大街路西、火车站搬运站创办职工文化补习学校。参加学习的有搬运职工及其他行业的职工,有专职教师5人。学习内容有语文、算术、历史、地理,学校有升、留级制度。学校主办单位是搬运工会,1952年由县工会领导,称遂平县职工学校。到1956年人校学习的职工达350多人,有120多人达到高小毕业程度,部分学生参加初中进修学习。
1958年各种形式的职工学校很多,但大多数名实不符。1960年工业局开办工业学校,招收学员100名,教职员6人,专为本行业培养技术骨干。1962年停办。“文化大革命”中职工教育处于停顿状态。1981年县工业系统、商业系统、粮食系统相继开办了职工文化补习学校。对1968年至1980年的初、高中毕业或小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工资级别在四级以下年龄在35岁以下者进行文化补习,经考试合格后承认其学历。全县应参加补习的全民所有制职工和集体所有制职工2765人,1982年至1984年已参加补习的有1655人,经考试合格者1556人。参加各类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的,近年来越来越多。1985年各类学校在遂平录取106名在职考生。
二、干部文化补习学校
1953年在县城西街路南开办县直机关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学校校长由县长兼任,宣传部、组织部具体组织领导。调配教师5人,招收初小、高小、初中各1班,首期学员87人。每周一、三、五集中上课,开设课程与普通学校相同,高小班设有语文、算术;初中班设有语文、代数、历史、地理、自然常识。凡是应该参加学习的不论职位高低,均要求参加。农村干部在扫盲的基础上,也抽调文化水平较低的到县里脱产学习。各区、乡也办夜校、扫盲班对干部进行文化补习。到1960年县干校共毕业初中班学员3届,高小毕业班学员4届,高中毕业班学员1届,总人数276人。是年冬信阳地区开展“民主补课”运动,学校停办。之后,只有少数干部离职学习,绝大多数干部都是靠自学或以会代训的办法学习。
1978年以后,县委根据上级精神,采取自办文化补习学校,组织干部参加各类成人中、高等专业学校学习或离职学习的措施。各条战线上的党政干部凡现有文化程度不及初中毕业、年龄在40周岁以下者均得进行文化补习。缺少专业知识的中、青年干部要积极参加对口专业的中,高等院校函授、刊授、电大学习或离职进修。1984年秋,县委组织部在县第一高中开办干部文化补习班,招收50名干部脱产学习两年。是年,全县共有干部5064人,应参加文化补习的198人,已参加补习的108人。从1980年到1985年已经在各类中、高等院校学习或正在学习的干部1039人,其中广播电视大学65人,各类函授大学380人,干部进修学院23人,其他各类院校90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4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