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学普及
第一节 科普宣传
一、科普电影
1981年建立了4个科教电影宣传基地,先后放映科教影片27部,观众17.5万多人次。1984年在4个乡放映科教片15部40多场,观众达5万人次。1983年,省科普宣传车带领科技人员,携带图书资料及电影米遂平宣传科学技术知识,受教育人数达3万多人次。
二、印发资料和出板报
乡级科协按照农事活动印发科技资料,出黑板报宣传科技知识。据1983年统计:乡级印发的科技资料4万多份,全县有黑板报50余块,出1000余期。县科委、科协从1977年到1985年底,累计印发各类科技资料29.1万余份,及时发给用户。
三、科普集市
利用集市和物资交流会,宣传科技知识。槐树乡利用一年两次的物交会搭起农业技术宣传棚,内设农业知识问事处,图书资料阅览处,展出挂图和实物标本,播放农业技术讲座录音,到宣传棚观看者达5600多人次,听讲座录音者万余人。沈寨乡科协在物交会上展出事先绘制的农业技术图片50余幅,如除草剂的使用、玉米隔行去雄、芝麻打顶不打叶等,并印发棉花、玉米栽培的技术资料,深受群众欢迎。和兴乡利用物交会、集市,把新农药、新良种摆出来,边宣传边解答问题,边销售,使群众接受掌握新技术。
四、用科学破除封建迷信
县科协于1984年和1985年在城关镇、车站乡和有关机关、学校,展出破除封建迷信的挂图,受教育人数达3万多人次。
五、技术培训
利用农民业余技校培训农民技术员。1985年全县有农民业余技校60余所,请有关农艺师、学者当教师,参加学习者多为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科技户,专业户等。根据农事活动普及科技知识,1985年小麦播种前,各乡、镇都举办了小麦播种技术培训班,县农技部门和县科协科普车到部分乡、镇培训班传授小麦、油菜播种管理技术,全县培训小麦播种技术员2.53万人。
六,技术咨询服务。
从1982年玉山乡科协创办咨询服务站以后,止于1985年底各乡、镇都相继建立技术咨询服务站。站里有科技人员值班,随时接待群众,解答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销售良种、农药向群众介绍品种性能、栽培管理技术和农药使用方法。1984年和兴乡咨询服务站接待群众2.2万人次。1984年县物资交流会期间,县科协与10个科技单位联合办起了科学致富咨询服务站,向群众介绍县知名专业户、科技户致富经验,传播科技信息,并提供烟叶、红麻、蔬菜良种,5天接待群众1万余人,签订技术承包合同105份,出售蔬菜良种150多公斤。
七、学术交流
1982年以来,先后建立的11个自然科学专门学会,采取内部互相交流和请进来交流的办法,请名人、专家来讲学。畜牧兽医学会 1983年在以冰冻精液、小鸡技术承包为主的交流会上,6名科技人员宣读了自己的学术论文,促进了全县牲畜改良工作。
第二节 科技引进与推广
岱字15号棉:1956年引进推广全县。
阿夫小麦:1959年引进,1960年到1980年播种面积占麦播面积的60%左右。
玉米杂交种制种:1964年引进,关王庙乡为玉米制种区。
麦棉套种:1965年试行,全县推广。
夏季高温堆肥:1965年试行,60~70年代村村都搞。
中棉所10号:1965年引进,属搭配品种。
郑油1号:1966年引进,全县推广。
玉米人工去雄:1970年引进,可增产8~14%,全县推广。
豫农704玉米种:1971年引进,最高亩产500公斤以上,全县推广。
郑单2号玉米种:1971年引进,亩产过500公斤,全县推广。
麦垅玉米点种:1973年引进,全县推广。可增产20%左右。
徐薯18号:1974年引进,比一般红薯增产20%左右。全县均有种植。
宁薯1号:1974年引进,比当地优良品种增产15~20%,全县推广。
红薯改翻秧为提秧:1974年引进,和兴等乡推广,可增产10%。
中单2号玉米种:1975年引进,亩产过500公斤,全县推广。
南阳41油菜:1975年引进,比当地优良品种增产15%,嵖岈山、槐树等乡推广。
芝麻打顶不打叶:1976年引进,可增产10%,槐树等乡推广。
小偃4号小麦:1976年引进,县农场试种亩产403.5公斤,全县搭配种植。
偃师4号小麦:1976年引进,全县搭配种植。
河南79棉:1976年引进,最高亩产皮棉90公斤,全县推广。
豫单5号玉米:1977年引进,亩产过500公斤,全县推广。
甘油5号:1978年引进,一般亩产菜籽150公斤,全县推广。
百农3217小麦:1978年引进,亩产400公斤左右,全县大面积种植,多年不减。
遂引1号小麦:1978年引进,较阿夫麦增产15%,和兴阳丰等乡种植较多。
农林43油菜:1979年引进,较南阳41油菜增产10%以上,全县推广。
宝丰7228小麦:1980年引进,1981年县农科所试种亩产503.7公斤,全县搭配种植。
宛7107小麦:1980年引进,县西部种植较多。
跃进5号大豆:1980年引进,阳丰乡杜庄试种亩产200公斤,全县推广。
中芝7号:1980年引进,亩产芝麻75公斤左右,关王庙乡种植较多。
郑芝1号:1981年引进,关王庙乡有种植。
洛阳7602小麦:1981年引进,较阿夫增产20%左右,全县搭配种植。
驻芝4号:1983年引进,较地方优良品种增产10%,槐树乡种植较多。
单玉13玉米:1984年引进,亩产一般500公斤左右,全县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