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教学研究与电化教学
第一节 教学研究
1956年10月遂平县教学研究室成立,地址在后贯街实验小学对门,新建房屋21间,调配教学研究人员5人,分小学语文、数学两个研究组。主要任务研究教材教法,帮助全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当时各学校学习凯洛夫《教育学》,实行五级记分制,学生得5分为满分,得3分为及格。教师讲课实行“五环节教学法”(检查旧课、导人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检查旧课时有小考、提问对答演板等多种形式,学生所得成绩按一定比例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一齐计算。贯彻五大教学原则(自觉性、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运用三种课堂类型(综合课、复习课、练习课)。教学研究室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教学研究,采用示范教学、举行观摩教学、交流教学情报等形式推广新的教学方法。
1960年教研人员增加到16人,分高小、初小两个研究组。研究内容主要是如何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并在县城实验小学、土山、张店、阳丰设试点学校,教学研究人员下校蹲点和教师一起备课、授课,举行不定期的教学观摩课,推广先进经验。这时争论的焦点是语文课。一种是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一种是把语文课讲成知识课。1964年以后学校又出现了笔记多、作业多、考试多的“三多”现象。继之,毛泽东主席发出“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的指示。教研室又转人如何减轻学生负担过重的研究,提出了“精讲多练”和“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文化大革命”开始,教研活动停止。
1973年恢复教研工作。1979年以后教研工作活跃,为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提出“复习前课、引进新课;概念弄懂、法则掌握;依法推理,分析综合;砸实双基,句句准确;突出重点、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方法。从1980年到1985年,教研室组织各类活动60多次,提供教学参考资料和学习材料25000多册,印发各类复习资料与考试试卷30000多份。
第二节 电化教学
1978年春,遂平开始试用电化教学。地区电化教学研究室配给遂平16毫米和8.75毫米两种电影放映机,在城关第三小学搞试点。为了试点成功,城关三小建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各科教研组长参加的电化教学领导小组。专设4间电教仪器室,8个仪器柜,定有专人负责设备管理和维修。18部投影机17块银幕正常用于各科教学。除上级配发的电教片外,教师还自制教片250余幅。不仅语文、数学使用,而且思想品德课、地理、历史、自然、美术等科也普遍使用电化教学。《河南电教资料》两次介绍三小电教做法,省电教馆领导专程来三小检查指导,并奖励收录机两部、电教片两盒、画笔1套和奖金。驻马店地区教育局也多次给予表扬和奖励。
中学电化教学仅在县一初中和一高英语教学中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