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 貌
第一节 地貌特征
遂平西部为伏牛山余脉,中部南北两侧为两道东西走向的岗坡,自西向东逐渐递降,延伸至京深公路附近,南北岗坡之间和以东地区为平原。“一山两岗一平原”的地形,恰似一张横放的簸箕。在全县1222.89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海拔50~100米之间的为1026.7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4%;海拔100~200米之间的为136.1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1%;海拔200~500米之间的为57.5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海拔500米以上的为2.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2%。
一、山地 分布在西部,包括槐树乡西部,嵖岈山乡大部,张台乡、花庄乡西北部,玉山乡西南一角,面积为212.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37%。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100米以上,大小山峰四十余座,最高峰大顶山海拔757.5米。由于长期剥蚀,山势一般平缓,诸峰多在海拔300~500米之间,平丘梁顶在海拔100~200米之间。
二、岗坡 北岗西起槐树乡北部,包括嵖岈山乡东北一角,东经沈寨乡大部,至和兴乡西北侧边缘地区。南岗西起张台乡、花庄乡东南部,经文城乡西南部、诸市乡褚堂乡南部,延伸至关王庙乡大部。两岗面积为407.1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3.29%,海拔70~100米之间。
三、平原 包括玉山乡、阳丰乡、和兴乡大部,花庄乡东部,文城乡、诸市乡、褚堂乡北部,关王庙乡东部,城关镇、车站乡、张店乡、常庄乡、石寨铺乡全部,总面积为603.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9.34%。海拔在55~70米之间。
第二节 主要山峰
遂平西部,群山连绵,山势多为东南至西北走向,大小山峰40余座,分布于嵖岈山、槐树、张台、玉山、花庄等5乡、25个村委中。择其显著者录于后:
嵖岈山:本名嵯峨山,以其空洞百窍,风嘘则鸣,故又名玲珑山,位于北纬33°08'、东经113°43'处。东距县城25公里。海拔419.5米,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0.75公里,面积4平方公里。
大顶山:海拔757.5米,位于张台乡南斗寺南,遂平、泌阳交界,北纬33°07'、东经113°37'处。
大歪尖山:海拔640米,位于嵖岈山乡西端,遂平、舞阳交界,北纬33°10'、东经113°38'处。是南北石羊河发源地。
双山:海拔554米,位于嵖岈山魏楼水库东南,北纬33°08'、东经113°42'处。
银洞尖:海拔515.3米,位于嵖岈山西南嵖岈山村委西,北纬33°07'、东经113°42'处。
尖山:海拔585.1米,位于嵖岈山乡赵庄村委南,北纬33°08'、东经113°41'处。有铀矿,1970年投产,1985年终产,矿井封闭。
平顶垛:海拔576.2米,位于嵖岈山乡赵庄村委西南,北纬33°09'、东经113°40'处。拔地而起,陡峻殊绝,但其顶巅,却平坦可耕。明弘治十五年(1502),有人于其上建真武庙,旁有二池,终年不涸。崇祯末年,刘洪起屯兵于此,又凿一井,水时有时涸。
跑马山:海拔520米,位于嵖岈山乡赵庄村委西,北纬33°10'、东经113°39'处。
龙天寨:海拔553米,位于槐树乡李兴楼村委西南与西平交界,北纬33°12'、东经113°38'处。
王帽垛:海拔635米,位于张台乡李尧村委北斗寺北,北纬33°09'、东经113°37'处。
大关山:海拔568米,位于张台乡李尧村委宋沟北,北纬33°08'、东经113°38'处。
大峰山:海拔413米,位于张台乡李尧村委东北,北纬33°07'、东经113°41'处。
蜘蛛山:海拔336米,位于张台乡李尧村委东北,北纬33°06'、东经113°41'处。
鸽子山:海拔240米,位于嵖岈山东侧,北纬33°08'、东经113°44'处。山体全属花岗岩,可采作高级建筑板材饰料。
象山:海拔297.7米,位于嵖岈山常韩正西,北纬33°12'、东经113°43'处。1958年后,于象山东侧山下,建成新街,现为嵖岈山乡政府驻地。
狮子山:海拔180.5米,位于嵖岈山乡常韩西南,北纬33°11'、东经113°44'处。与象山南北对峙,其间为下宋水库。山顶原有巨石如狮子头,形象逼真。1974年扩建下宋水库时,被采用砌护坝坡。
古泉山:海拔218米,位于嵖岈山乡韩楼村委正南,北纬33°09'、东经113°46'处。山东北临黑龙潭水库。
玉石山:古名横山。海拔144.5米,位于玉山街南1.5公里,北纬33°10'、东经113°49'处。山石为较好的建筑材料,建房修桥,多有采用者。亦间有石英石。
小丁山:海拔129.5米,位于花庄乡半截楼村西南。山石为附近农民采作建房材料。
凤凰山:海拔255米,位于嵖岈山乡魏楼村委西南,北纬33°09'、东经113°4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