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民 兵
第一节 民兵组织
1949年底,全县各区均建立民兵组织,属县公安中队指挥。民兵成员多为农民协会中的积极分子,他们既是民兵,也是工作队员。
1958年实行全民皆兵,全县组建1个民兵师,下设16个民兵团、237个民兵营、840个民兵连、2682个民兵排、10989个民兵班,民兵总数122997人,其中基干民兵69756人(男43880人,女25876人),配备各种武器2612件。各机关、工厂、学校都有民兵组织。全县配专职武装干部54人。1962年毛泽东主席关于“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指示下达后,遂平县对民兵工作进行整顿,健全民兵组织,广泛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及战备教育。
1979年遂平县成立民兵独立团,辖两个独立营、3个独立连,共2596人。1981年取消民兵师和民兵独立团建制,将原生产大队的民兵营改为连,基干民兵中女性减少到10%以下。1985年全县有民兵59080人,其中基干民兵为8419人,为第一类预备役,建制为17个营、21个连、242个排、767个班;普通民兵50661人,为第二类预备役。
第二节 民兵活动
一、军事训练
根据民兵训练大纲,1952年全县首批训练基干民兵98人。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民兵的军事技术。采取集中、分散和轮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军事训练。
全县民兵大集中的训练较少,一般是县里集中训练基干民兵积极分子,然后再由这些积极分子作骨干分基层进行训练,训练时间多在秋冬农闲季节。
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步兵队列、射击、投弹、刺杀、单兵和小分队战术、三防(防空、防原子弹、防化学武器)知识,82迫击炮、75无座力炮、82无座力炮操作技术,通讯、侦察、爆破、战地救护、武装泅渡等。
自1952年到1985年共训练民兵86076人次。县城西连环湖处有综合靶场一处,面积53300平方米。
二、政治教育
建国初期,民兵教育工作根据剿匪反霸、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需要,开展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育,要求民兵站稳阶级立场,打击阶级敌人,保卫革命胜利果实。1962年后,民兵教育内容主要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国际形势进行战备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80年代以后,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的《民兵政治课本》成为民兵教育的教课书,要求民兵在建设“四化”、保卫“四化”、发展商品经济中做出新贡献。
三、服务中心工作
1951~1953年民兵积极参加剿匪反霸、平息反革命暴乱、抗美援朝、维护社会治安等社会活动,并在抢险、突击大型工程中起先锋模范作用。1975年8月民兵在抗洪抢险中,救出数以万计的受灾群众,抢救大批物资财产,有3个民兵营荣立集体二等功,10个民兵营荣立集体三等功,9位民兵荣立二等功,55位民兵荣立三等功,不少民兵在与洪水搏斗中献出宝贵生命。
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民兵还是学科学、学文化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