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对外贸易
第一节 出口进口商品
一、出口商品
1914年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万国商品赛会,遂平彩色丝绸被面和斜纹爱国布在会上展出。1929年以后,县城内有协太祥、运发祥、文发祥、山泰祥、泰和顺、益生堂等皮行收购兽皮经武汉转销出口。
建国后,遂平县出口事业不断发展,出口品种不断扩大,成交额逐年增加。1985年底统计,遂平出口商品累计有6类45种。畜产类有猪鬃、猪肠衣、山羊肠衣、绵羊毛、山羊毛、羽毛、山羊皮、绵羊皮、免毛、黄鼠狼皮、狗皮、牛皮、驴皮、畜杂皮、畜杂毛、生猪、鲜蛋、猫皮、水貂皮、免皮;轻工类有劳动保护手套、皮鞋、瓦楞纸;纺织品类有蚕丝、方格布、棉坯布;机械类有斧头、绞肉机、水泵钳、大力钳;土产类有蜂蜜、菜籽饼、豆饼、大蒜、薄荷油、红麻、大豆、芝麻,麦麸、粉面、发渣、玉米;医药类有槐米、苦杏仁。诸品种中声誉较好销路较畅的有兔毛、山羊板皮、黄鼠狼皮、猪鬃、猪肠衣、狗皮、蜂密、芝麻、水貂皮、蚕茧、劳动保护手套11种。
兔毛出口始于1954年。1965年出口量占全地区首位,居全省第三位。1979年出口突破5000公斤,1982年收购2.5万公斤,是开业后最高的收购年份。
蜂蜜,1979年至1985年共出口945吨,换外汇60万美元。
芝麻,1980年和1981年两年出口小磨香油214吨。
劳动保护手套,1976年至1985年共出口11.743万打,创收473万元。
发渣,1976年至1985年收购,出口1.35万公斤。
蚕茧,1976年至1985年收购,出口16068.5公斤。
至1985年底,遂平县出口商品,由“文化大革命”前单项的农副产品,发展到轻工.机械、纺织、茧丝绸、土产、畜产、工艺、粮油食品八大类,共60多个品种,收购总值达701.32万元,较1965年增长89倍,较恢复外贸机构时的1973年增长45倍。
二、进口商品
遂平不直接从国外购进商品。民国时期,通过汉口、郑州等地购进外国煤汕、布匹、毛巾、药品、医疗器械、姻、糖、白面等。建国后,进口商品由省进出口公司拨给。1962年经销加拿大的大麦一批,在本县试种;1974年经销日本扁钢200吨,用于出口斧头生产原料;1979年经销巴基斯坦棉纱100件,共5000公斤,作出口方格布生产原料;1982年经销日本冷轧钢板33吨,用于出口大力钳生产;1983年外贸部分给遂平西德种兔25只,用于发展长毛免生产。80年代以后转销进口美国、苏联,加拿大、日本、芬兰等国的批量尿素、二铵等化肥,还有家用电器、药品、化纤、机械、农药等。1967年至1985年共经销美国、苏联进口木材1990立方米。
第二节 外贸基地建设
一、蚕业生产
1962年,遂平县为外贸出口需要,县政府号召发展养蚕业,外贸公司从信阳购进蚕种,组织群众饲养。1973年又从杭州、无锡、驻马店引进蚕种,送往各社、队养殖。1979年县政府专为发展养蚕业发文,要求各级领导认真抓好蚕业生产,使养蚕业得到顺利发展。翌年,外贸公司收购蚕茧5450公斤。
二、长毛免生产
1957年,县政府发出456号文件,号召群众发展长毛免生产。是年,县供销社购进154只长毛兔送住槐树、阳丰两个乡让群众饲养。1964年秋,县外贸公司派专人到项城引进安哥拉长毛兔,无代价交给汝河南岸魏庄村集体饲养。1979年从南阳、唐河引进良种免5000多只赊销给群众饲养。同时为了普及养兔知识,印发小册子1000多份发给群众。是年,全县长毛兔存栏7万多只。翌年,外贸公司先后从浙江、南阳引进长毛兔2000多只,并聘请技术人员介绍经验,传授技术。1981年,遂平兔毛收购量达0.5万多公斤,被省、地列为养免重点县之一。1985年,县外贸公司建免毛分拣加工厂1座。
三、山、绵羊生产
1965年,为了改良本地绵羊品种,县外贸公司派人从新疆引进西北细毛羊100只,售给个人或集体饲养。1973年,县拨放5000元无息养羊贷款,在张台公社潘赵大队建养羊场1处。1975年5月,县外贸公司从山东菏泽地区引进青山羊340只,按原价售给群众饲养。1981年,全县山、绵羊发展到114324只,居全区第四位。
四、水貂生产
1980年,县外贸公司从大连引进貂种16只,实行人工饲养。1983年,发展到600只。是年出口貂皮623张。
五、劳动保护手套
1974年,县开始组织生产劳动保护手套。手套分无里、半里、全里3种,手套的五指为狗皮,套面为花色彩条绒布,规格有9寸、9.5寸、10寸、10.5寸。1980年前由县被服厂生产,以后由皮件厂生产。产品主要外销香港、日本、新加坡、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及西欧、北美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