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民党
1927年秋,建立中国国民党遂平县党部。地址在县城西大街路北城隍庙后院。
县党部由选举产生执行委员若干人,从中推选主任委员1人。首届主任委员赵效西,下设秘书、干事、文书等。还组织农民协会、妇女运动委员会。1928年,县党部组织学校师生在县城及各乡镇破除迷信,把所有寺院、庙宇的神像统统推倒,把庙址改作学校或地方行政办公处所。妇女会组织学校女教师及女学生成立放足队,深入各村宣传放足的好处,并挨门挨户检查缠足者,强行没收缠脚布。由于坚持不懈,终于革除了妇女缠足的千年陋习。
1933年,国民党遂平县执行委员会设书记长1人、执行委员4人、监委2人,下辖13个区分部,所属党员190人。1937年以后,设立专门机构:教育所、地方行政训练班,凡受训人员均集体加入国民党,结业后委以地方行政(联保主任、保长、保干事等)职务。同时,在县城机关、乡、镇公所、城乡学校大力发展党员,至1944年4月,已发展党员2100人。
历届国民党县党部一贯坚持反共方针,1943年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大局下,县党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暗中屠杀共产党人,是年秋,在金嵖乡新庄北乱茔地活埋共产党员2人,干部2人。
1944年5月,遂平县城沦陷,国民党书记长张洁,弃城而逃。1945年光复后,阎海峰继任。不久,改由孙三友继任,直至遂平解放,国民党在遂平的所有组织,均自行瓦解。
从1927年至1948年相继担任国民党遂平县党部书记长、特派员的有赵效西、栗礼堂、吴赞臣、曹少华、郭筵初、张洁、阎海峰、孙三友。
附:三青团
1938年,三青团遂平分团建立。抗战结束后,在国民党县党部领导下,三青团遂平分团从反共需要出发,迅速发展其组织,到1947年,全县三青团员867人,主要分布在陶城中学、县立师范学校、县立中学、和兴第四小学、县参议会、国民党县政府等单位。遂平县三青团为丙级分团,下辖13个区队、68个分队,设主任、书记、区队长、分队长等职。1947年秋,三青团易名干事会。
三青团的附属组织有遂平县童子军理事会和新生活促进会。
1947年12月,三青团与国民党合并。1949年1月遂平解放,三青团组织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