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旧志序
(一)明万历十四年序
万历丙戌①之夏,和承乏②知遂平。视篆③后,观风问俗,似与官制所载稍左④。不知今皆风会殊耶,抑⑤以一事盖一邑耶?窃有疑焉,询及志,佥⑥日:自庚午流寇之变,亡⑦存矣。嘉靖癸丑⑧间,有欲修之,不果。大都兴废有时,矧⑨志关文献匪⑩细,爰博搜采,有以冀氏存笥⑪残编来献者,喜得其略,而借其未全。会文宗李公檄州县志,迺⑿谋诸吴子国俊曰:“邑而无志,将谁责乎?责在有司⑬与学校,若秉风教同事兹土,盍⑭为我辑之?”时,唐子体元适至,偕吴子会率诸生订正焉。犹惧独见无以惬舆论,复就正于冀君璇,以旧迹多采录也。参评于王君东周、陈君诗,月旦⑯宗献也,捐俸刻木⑰,属江典史日成乃执事事也。历三越月告成焉。或曰:邑非志不彰⑱,志非史笔不信⑲。申阳王太史一经品题,诚哉信且彰矣。而独无一言及乎?和谢曰:“初不知冒味,修之,栗栗然深惧获罪矣!虽然,诸贤之力不可混①也,略书其颠末如此,俾后之有所考焉,时,万历十四年知县王致和叙。
①万历丙戌,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
②承乏:旧时在任官吏常用的谦词,谓所任官职一时无适当人选,暂由自己承担。
③视篆:篆,官印;视篆,言官吏到差任职。
④左:不协调。
⑤抑:还是。
⑥佥(qian):全、都。
⑦亡(wú):古通无。
⑧癸丑: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
⑨矧(shén):况且。
⑩匪(fěi):不。
⑪简(si):方形竹器。
⑫通(nǎi)乃的异体字。
⑬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更为有司。
⑭益(hé):何不。
⑮惬(qiè):满足。这里作使满意解。
⑯月旦:古称评品人物为月旦评,简称月旦。
⑰刻木:刻板印刷。
⑱账:显著。
⑬信:真实。
(二)清顺治十六年序
志以传信,志以传疑。或前之所疑,及今始信,则传疑意以传信。如今之所信,不能必后人之不疑,又何以志为哉!
佘于今上之十有五年七月,岁在戊戌②,躬承简命,抚莅斯土,一切篆务沿革,匪一胼手胝足④,日多不遑①.会巡抚贾惧典籍之渐亡,致国史之不备,爰檄⑤所属,各修邑志。搜采者久之,咸云:前志自明万历十四年,县令王公致和修后,屡因兵燹,即金函玉轴亦介沦籍,矧区区帖括哉!经时殚⑦月,止获数纸于灰烬之余,字数句轶⑧,不次不伦。爱集邑之绅衿耆老⑨,躬缀⑩薄书,悉为校纂。先绘城郭图及地舆图,按图以观,荷⑪天之覆,故作天文志,而星野附之。荷地之载,故作地理志,而沿革、疆域、山川、形势附之.若嵖岈仙洞、奥岭秋云、石洋春水、济渎行祠、沙溪晚渡、文城古迹、凤台夜月,禅林塔影并附之,牛池紫雾、丹阳福地又增附之。斯皆邑之最胜,邑人所不敢没,劫火所不能焚者也。高者为陵,卑者为谷,衍⑫而平者为地亩。斯则壤之所载也。故作田赋志,而粮税、稞贡、户口、土田、农桑、徭役悉附之。田有所赋,则赋有所司,远近不同,东西各异,故作民社志,而保、而店、而社、而街、而巷、而坊附之。官有必施之泽⑬,民有可共之利,故作利泽志,而预备仓、养济院、漏泽园、济民药局以及湖,、沟、塘、堰并桥梁附之。有所养不但五谷,有所产以通四方,乃为作食货志,而土产俱附之。养全而教可兴矣,学校志其勿作乎?若庙学、若风俗、若社学,以速⑮夫祭器、书院、书籍咸附之,文事毕而武事成,建置志其能已耶?城池、武备、教场附之,公署、新东门、新河、新店隶附之。亦理以意起也,继此则有官师志,凡有责于斯土者,例得并书。如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是也。而阴阳学、医学、僧会司亦可以附,所以尊朝廷也。继此则邑之有达者矣,爰作仕籍志,以纪科第,而贡监附之。圣人之教,不以贵贱分,不以男女异,因有人物志,又有人品志。人物载其既往,人品征其见存,故人物则孝友、文学、宦迹、贞烈附之,人品则封翁①、耆寿附之。且有杂著志,若神祠,观、寺、仙释,流寓、灾异其事也。以上所志,或见于碑文、传、赋,或见铭、赞、诗、文,邑人之所作并及海内闻人之所著,余乃咸得寓目,以窃有言以永所寄,放以艺文志终焉。但所载者存实,废文何以志!
夫志,稽古也,冀复也。于今不拂②,于古不背,敢同遂人告无过焉。时,顺治十六年已亥岁小阳月③古大陵张鼎新谨叙。
①泯(min):消灭。
②戊戌:清顺治十五年(1658)。
③肼手胝足:手脚长茧子,言繁忙劳累之苦。
④遑:闲暇。
⑤爰檄:爰,于是;檄,古代用于征召,通告或声讨的文书。
⑥帖括:科举考试文体之名.这里指明代的县志。
⑦弹:尽。
⑧字意句轶:意,蛙蚀;轶,散失。
⑨绅衿普老:绅衿,地方上有地位权势的人;普老,受人尊重的老者。
⑩缀:组合字句篇章,即撰写之意。
⑪荷:忠谢的语气词。
⑫衍:开阔。
⑬泽:恩惠。
⑭不但:不仅。
⑮以速:以及。
(三)清乾隆二十四年序
遂平在豫之西南,为楚粤孔道④,古房子国也。邑旧有志,明末毁于兵。本朝顺治十六年,县令张君鼎新奉檄修辑,又忽忽百年于兹矣。济不敏,承乏斯土,甫下车⑤,观风问俗,即取旧志遍览。见其颇缺略,窃有重纂之志。时以水患,筑堰、凿渠未暇也。今年春,公事少间,始克举而从事焉。
夫县志者,一邑纪纲法度之所管也。我国家化成久道⑥,民物メ安⑦,薄海内外,无一夫不得其所。遂平虽下邑,百余年来,沐膏咏勤,世世仰沾圣泽。生齿日以繁,田野日以辟,农桑之利,庠序之教,养老恤孤,账贷修筑之备,月要岁会⑧,靡弗⑨兴举。故其学士,服习诗书,业成而名立;其小民,力勤务本,保生聚而安教令。孝子贞妇,耆年之老,修礼让敦睦姻⑩者,咸式⑪于乡间。俗之化也,积渐而成,有由然矣。至于同官文武,或近或远,多有政绩可纪,即在事之岁时⑫,以观其治行,亦考镜得失之林也。县令亲民之官,民生之利病,与一家之休戚无异,非于条理节目⑬之大者,了然于心亦安。必临事之,一无疑阻乎?故县志之所系甚重,非徒征文考献,侈淹雅⑭之观美已也。是役也,参稽旧闻,访之故老。于前志之讹缺者,补之,订之。而于近事之信而有征者,详为续载。凡以观民风,出治理,用以自勉,且与后之岂弟①君子共之也。
乾隆二十四年②岁次已卯冬十月赐进士出身知遂平县事休宁金忠济撰。
①封翁:因儿子有功而得受封赠的人。
②拂:违背。
③小阳月:农历十月。
④孔道:通道。
⑤甫下车:旧时官吏刚刚到任。
⑥化成久道:经过长期教化,获得成功。
⑦x(yI)安:安定。
⑧月要岁会:财物收支,每月的统计称月要,每年的总核称岁会。
⑨靡弗:没有不。
⑩敦睦姻:待人厚道和睦。
⑪式:榜样。这里作动词,成为榜样。
⑫岁时:岁,指年;时,指春夏秋冬。
⑬节目:条目,项目。
⑭淹雅:渊博而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