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邮 电
遂平县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秋创立邮政代办所。1904年邮政代办所升格为二等邮政局。1923年试办长途电话传呼业务,次年,县署设立环境电话局。1937年由二等邮政局改为三等邮政局。从邮政创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40余年间,邮政设施简陋,业务范围和业务量很小。
1949年2月20日,遂平县人民政府接管邮政后,邮电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85年全县邮电职工已发展到200人,邮电支局(所)22处,邮路总长度451公里,电话线路总长度871.6公里。电话单机757部。邮电业务总量达39.3万元,比1949年增长110倍。
第一节 邮 政
一、邮政设备
1952年省局调拨邮运自行车7辆,自此结束昔日步班投递邮件的历史。1956年邮运自行车发展到12辆。1966年发展到25辆。1976年发展到43辆。到1985年底已有汽车1辆,自行车52辆,包件收寄机1台。
二、邮政业务
遂平县邮政事业初创时只办理商民信函,官署公文仍用驿递。从1901年至1919年邮政业务开办有:平常函件、挂号函件、明信片、新闻片、包裹、邮政汇兑并代售印花税票。1920年以后又开办邮政储企,代办简易人寿保险业务。
建国以后邮政业务量逐年增加,服务范围一年比一年扩大。除平常函件(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挂号函件、保价邮件、包件(普通包裹、快递小包)、汇兑(普通汇款、电报汇款)外,又办理报刊发行业务:1957年接办机要业务。同时国际邮件的进出量也逐年增多。
三、邮路
1937年(民国26年),干线邮路有:遂平至西平,遂平至驻马店,遂平至上蔡,遂平至舞阳、叶县。京汉铁路恢复通车后遂平至西平,遂平至驻马店步班邮路停发。1948年遂平至舞阳、叶县,遂平至上蔡步班停发。遂平至火车站改为邮运线。
乡村邮路有:东路由县城至刘店、牛王庙(和兴)、焦庄、张店、吴集、大兴、黄埠、王桥、石寨铺、黄庄庙为二日一周;西路由县城至褚堂、阳丰、上仓、下阳、土山、槐树、仪封、沈寨、神沟庙、三里长张(恒兴)、和店为三日一周。此时干线邮差四人,县城邮差一人,乡村邮差一人。
(一)、县城邮路 1969年前只有旧城区一条邮路。1975年9月以后开拓东关至汝河桥和汝河桥以东火车站两条邮路,自此县城区有邮路三条。
(二)、乡村邮路 1949年乡村邮路有五条:(1)遂平~吴集~张店。(2)遂平~和兴~沈寨。(3)遂平~槐树~嵖岈山~玉山。(4)遂平~阳丰~张台~文城~诸市~褚堂。(5)遂平~关王庙~石寨铺。1953年将(2)、(3)、(4)路截短调整为八条。自此,到1958年邮路变动频繁。1982年划为十七条。1985年又划为二十五条:遂平~沈寨;遂平~常庄;遂平~石寨铺;遂平~诸市;文城~张台;玉山~嵖岈山;嵖岈山~42(矿山);嵖岈山~槐树;遂平~荒坡陆;遂平~张湾;遂平~任庄;遂平~魏楼;遂平~王悦;文城~魏湾;文城~花庄;玉山~肖庄;玉山~罗庄;关王庙~沈楼;关王庙~南魏庄;和兴~孙庄;和兴~双楼;沈寨~小寨;诸市~黄西河;阳丰~大石桥;张台~李尧。
(三)邮政运输路 1985年全县有邮政运输路五条,总长97公里。
遂平至火车站,为接送火车邮件专线,长4公里。1952年前为人力接送。1953年改为自行车接送。1969年又改为东风三轮摩托车接送。
遂平至玉山、嵖岈山。1962年自行车运行至玉山段,1971年改为摩托车延伸到嵖岈山,1980年改为委办汽车邮路。
遂平至关王庙。1971年开始运行为摩托车班,1980年改为自行车班。
遂平至阳丰、文城。1971年开始运行为摩托车班,1980年改为委办汽车邮路。
遂平至和兴。1971年开始运行为摩托车班,1980年改为自行车班。
第二节 电 信
一、电报
1950年9月遂平县电信营业所建立,利用长途电话线路开办话传电报,到年底共发电报4份。1958年10月电报与电话分离;始用无线电台。机上发不出的派人送往驻马店转发。1959年3月用莫尔斯电报机,遂平至驻马店长途线路一条幻线作为电报专线,解决电报大量积压的问题。1977年6月使用电传打字机,到1985年有电传打字机2台,线路一条,发报34542份,收报34080份。
二、电话
(一)、长途电话 1923年(民国12年),遂平县奉命在漯河至驻马店长途电话线上加挂线条,在县署安装德国西门子二十门电话交换机勾通电话,为遂平长途电话之始,电话通达信阳、驻马店、确山、郾城、许昌、郑州。1930年设长途电话营业代办处试办代传电话,以30字为一次,发话人预先拟好电文,电话局传输对方送交受话人得知。1953年6月设长途电话专台为二十门磁石交换机,有线路一条接驻马店。是年去话2645张。1957年线路增加为两条。1976年去话为16258张。1978年开通一条截波电路,线路增加为三条。1985年线路增加为五条,载波机2部,去话为24225张,来话为35529张。
(二)、县城电话 1924年(民国13年)4月县城电话只有:县政府、县党部、警察局、民众教育馆、火车站、县立中学、第一小学、财务委员会八家。1952年4月安装南京产50门磁石交换机,在县城架设线路扩充县内电话用户,至1955年11月栽杆 120根,装机12部:县委办公室(英式桌机)、组织部(英式桌机)、县政府秘书室(英式桌机)、人事科(瑞典桌机)、民政科(日式桌机)、人民法院(中天桌机)、财政科(英式携带机)、公安局(英式携带机)、工会(瑞典墙机)、城关镇(南京桌机)、气象站(中天携带机)。1957年用户增加到67户,交换机容量为150门,杆路3.7公里,并首次引人架空电缆0.634皮长公里。1963年省局市话工程队来局对机房设备、县内杆路进行整修。增设架空电缆0.530皮长公里。1974年县城电话交换机容量扩充为200门。1977年12月车站街划为县城内电话营业区。1982年9月1日又将老城以东车站以西划成县城内电话营业区。1985年县城内电话用户达220户,电缆16.6皮长公里,杆路31公里,明线线条50对公里。
(三)、会议电话 1957年7月县人委用电话机召开各区电话会议,为遂平用电话召开会议之始,1958年春至夏县直局委及各公社均购买电话会议机。1959年县邮电局设专门电话会议室供县委、县人委及县直单位使用。1985年县邮电局有会议电话机两套,17个乡(镇)都设有专门电话会议室,每室配一至二套会议电话机。
(四)、乡村电话 1923年(民国12年)长途电话开通以后即着手筹备架设乡村电话。次年,由各区摊派木杆、电料,于4月架通九线:张店、石寨铺、界牌、诸市、文城、玉山、槐树、神沟庙、牛王庙(和兴)。1936年(民国25年)玉山和诸市各安装10门磁石小交换机一部。1942年调整区乡建制,新增阳丰、沈寨两线。由于战乱到1948年终止通话。1951年重新架设乡村电话线,开通七线:常庄、和兴、沈寨、土山、文城、诸市、刘虎庄。1956年和兴安装电话交换机。1957年玉山、文城、车站、关王庙、大兴安装交换机,1958年杨店、土山、槐树、阳丰、褚堂、张店、诸市、张台、沈寨、常庄、石寨铺安装交换机。全县生产大队大部架通了电话。1973年开始敷设塑料地下电缆以暗线代明线,并首先完成县城至和兴、县城至常庄共22皮长公里。1985年乡村电话单机达631部,杆路总长486公里,其中地下电缆339皮长公里。玉山、文城、诸市、阳丰、关王庙、张台、石寨铺、花庄、褚堂、和兴、嵖岈山、常庄、沈寨、槐树、张店、车站等17部交换机总容量为112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