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物简介
伍乎 字德瑜,东汉吴房人(今遂平县),官越骑校尉。由于董卓专权,残害忠良,伍孚决心亲手刺杀他。于是,他身穿朝服内怀利刃去晋见董卓,伍孚把话说完,向董卓告辞。董卓起身送他到阁门口,亲切地用手抚摸着他的脊背。伍孚趁机抽出利刃向董卓刺去,没有击中。董卓奋力反抗,随即呼唤左右等人捉拿,杀害伍孚,并大骂道:“你想造反呀!"伍孚大声说:“我恨不得把你这个奸贼在大街闹市之中碎尸万段,以向天地神灵谢罪!”话还没说完就死了。
王宗峄(1816~1872年),字桐山,号茂才,褚堂乡小王庄人。桐山出身于耕读门第,其祖体敬勤俭持家,父惠全,清廉膳生员。桐山自幼聪颖,兼有严父教诲,少年时即熟读《四书》、《五经》,复广泛涉猎诸子百家,20岁时能文善咏,为邑庠生。道光年间复擢为贡生。
桐山曾先后游学于汴、郑、嵩、洛之间,或以文会友,或执教异乡,淡泊宁静,不与世俗沉浮。晚年著书付梓,以明己志。所著《桐山家训》四卷,《读书论》一卷,《桐山答客问》一卷。除《桐山答客问》现存郑大图书馆外,余皆散失。桐山晚年笃志公益,曾兴资与他人修褚堂南、黑龙庙西、小王庄南石桥三座,民皆称便。
桐山爱鸟成癖,无论酷暑寒冬,每日必到林间撒粮喂鸟。
魏承恩(1866~1938年),字敬亭,阳丰乡郭庄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丁酉科拨贡。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兴新学后,曾于1908年创办遂平官立初等工业学堂,并任校长。承恩精通经史,诗词歌赋有较高造诣。尤擅书法北魏体,50岁后,已自成一家,盛名远扬省内外。晚年以吟诗写字自娱。1938年(民国27年)病逝,终年73岁。
王献曾(1920~1940年),又名王斌,嵖岈山常韩村人,1938年在嵖岈山职业学校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去竹沟教导队学习。1939年春,调往湖北省安陆县王义真店任区委书记,积极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武装。1940年7月1日拂晓,区委会突然被敌人包围,激战约一时,突围时献曾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0岁。
王宾初(1918~1947年),嵖岈山乡常韩村人,初中毕业。1939年4月参加革命,同年到竹沟干训班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竹沟惨案后,到湖北《荆山日报》社工作。1944年,任豫中地委秘书。1945年2月,党派他回遂平嵖岈山职业学校协助领导抗日第四中队,6月,调西平县政府任秘书。1946年,上级拨给他经费3万元,派他到豫东地区搞情报工作。他从桐柏化装北上,在开封以做小买卖作掩护,为解放军搞情报。1947年8月14日,宾初从开封去杞县为部队送情报时,行抵杞县南杨集南门外,遇到土匪。在与土匪博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王荣炎(1922~1948年),又名王振,嵖岈山乡常韩村人。1937年在嵖岈山职业学校学习,受到革命思想启迪。1938年秋到竹沟学习,结业后,去湖北京山县八字门,后到应城抗日游击队任大队长。同年参加共产党。
1940年,调豫鄂边区总队二团任教导员,1942年调新四军五师十三旅十九团十连任指导员,1945年2月任五师十三旅三十九团三营营长,1946年5月,任信南总队副总队长,6月,五师中原突围时,编入干部旅十四旅,1947年10月任五师十三旅某营营长。
1948年2月,解放战争中随刘、邓大军南下,在3796部队任营长。在湖北应山战斗中,战斗已胜利结束,当他拿起望远镜观察残敌逃遁情况时,不幸被隐藏在石壁中的顽敌击中,当场牺牲,年仅26岁。
刘余三 (1913~1959年),名万庆,和兴乡后楼村黄龙庙人,1935年毕业于信阳师范。建国前历任中、小学教员、教务主任、和兴小学校长等职。
余三在中学读书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倾向革命。1930年曾参加过地下党领导的反对贪污、轰抬校长的政治斗争。余三在斗争中刷标语、出墙报,发表宣言,组织游行,起到骨干作用。1939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带领全校师生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带头向群众宣传,组织募捐,建立文艺宣传队,帮抗日战士家属耕种。1945年2月,余三任人民政府粮赋科长。五师突围时随部队转移到桐柏山区。1946年初离队返乡,组织关系中断。
解放后于 1949年6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小学、师范、二初中教书,勤勤恳恳,被视为业务骨干。1958年3月被错划为右派1959年在忧困中死去。年仅46岁。1979年平反昭雪。
刘瑞五(1901~1959年),原名刘元璋,和兴乡后楼村黄龙庙人。幼小承父亲严教,发奋读书。1917年考入河南留欧美预备学校,1922年以全优成绩毕业。瑞五在求学阶段,正是“五·四”运动爆发时期。他认为中国之所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困境,主要是教育落后,因而他下决心走“教育救国”的道路。他毅然放弃教育厅通知他参加留学美国的考试,应聘到省立淮阳第七中学教书。之后,又曾在嵩阳中学、私立大梁中学执教。1927年夏,因父母双亡,回县料理丧事毕,应聘到遂平初中任教。瑞五精英语,又加教学勤奋,不仅深得全校师生推崇,在全县知识界中也是德高望重的人物,当时人们爱称他是“英文刘”。
建国后于 1950年9月,政府起用他。瑞五先后在一初中、高中任英语教师,曾被选为高中工会主席。1958年3月,被错划为右派,1959年忧困至死,时年58岁。1979年冤案昭雪。
李绍唐(1886~1966年),字尧臣,常庄乡小李庄人,清朝最后一科秀才。新学兴起后,曾就学于汝宁府中学堂,毕业后,任遂平县劝学长兼视学。在任期间,他把设在吴房书院的第二高等小学堂与设在贡院的第一高等小学堂合并为县立第一小学,校址在贡院。
1911年至1944年,绍唐历任县农学堂校长、师范学校校长、红十字会遂平分会会长、文献委员会委员,县参议员。绍唐文字功底较厚,知识界誉之为“活辞源”。写得一手好文章。晚年自攻中医,颇有造诣。建国后在上蔡黄埠、遂平诸市、大兴店、城关等医院任医生。1957年被选为县人大代表,反右斗争中错划为右派,已平反。1966年病逝,享年80岁。
王操犁(1917~1984年),遂平县人。1937年2月参加革命,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延安马列研究院研究员、东北人民行政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黑龙江省农业厅厅长、国营友谊农场场长、黑龙江省副省长、省委常委等职。
1984年5月11日在北京病逝,终年67岁。
李建安 (1922~1993年),嵖岈山乡常韩村人,大学毕业,1939年参加革命,同年7月入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五师某部总支书记,政治处主任、总队政委、中共泌阳县委书记、县长等职务。
建国后,历任广东省商业厅办公室主任、副厅长,茂名石油设计院院长、省工业厅副厅长、厅革命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副省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李建安于1993年1月19日逝世,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