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校建设
第一节 校 舍
民国时期,县内中小学校舍,大多是利用庙宇、祠堂、会馆等老房屋。做为教室的房屋有些虽经改建,但仍然破旧、狭小、阴暗,不适于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部分中小学校舍仍利用原有老房屋。后来随着学校和学生的不断增加,年年都要修建一批新校舍。中学和城镇小学修建校舍主要由国家拨款。县教育事业费中的基本建设资金和房屋修缮费,大部分用于此类学校。农村小学原有校舍草房居多,几乎需年年修缮,其开支主要靠勤工俭学和学杂费收入。有些学校仅靠勤工俭学的收入,就在短短几年内将旧校舍全部改换一新。如权寨小学,1971-1978年,师生打坯子烧转160多万块,新建砖瓦房105间,将原有30多间旧房全部换掉。农村新建学校主要靠社队集资。
1975年8月,特大洪水将203所学校校舍几乎全部冲毁。洪水过后,县文教局将省拨给的水毁修复经费7.5万元和县财政拨给的水毁建房费34万元,分给水毁学校,作为国家补助;学校自筹一部分;下余由公社、大队集资,并由公社、大队组织施工建校,使水毁学校得以很快修复,学校面貌也有所改观。但全县乡以下多数中小学的校舍仍很简陋,尚有不少破漏险房。
为尽快改善办学条件,1983年11月,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省和地区提出的“一无两有①”、“两全四有②”和“十有③”的要求,决定推行以群众集资为主,国家补助、学校自筹为辅的“三结合”建校办法,并以宋集乡为试点。至1984年4月,宋集乡15所中小学基本上达到“一无两有”、“两全四有”和“十有”的标准。县委、县政府在此召开集资办学现场会,要求各乡按照中央、省和地区要求,于当年10月完成建校任务。至10月,全县逐乡逐村(校)验收:共集资80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资98万元,乡财政投资221.6万元,村组集体投资216.7万元,群众捐款165.4万元,集体和群众献料折款73万元,干部捐款6000元,各校勤工俭学款24.7万元。共拆修险房2607间,新建房4109间,已建成和正建的18班教楼6幢。1985年全县集资250万元,新建18班教楼4幢,学生宿舍楼3幢,建新房千余间,修险房2000余间。全县308所中小学基本实现“一无两有”,1/3的学校基本实现“两全四有”,20多所学校基本达到“十有”。
①即校校无险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発。
②即校舍全部砖瓦房化,课桌凳全部铁木质;有砖院墙、有铁大门、有砖瓦厕所、有砖铺或水泥路面。
③在“两全四有”的基础上再加“四有”,即有三室(图书室、阅览室和仪器室),有照明设备,有花坛苗圃、成荫树木,有体育场地和器材。
第二节 设 备
课桌凳 民国时期,中学多为双人木桌凳,小学多为简易的长条木桌凳。1949-1967年,中学全部和小学大部为双人木桌凳。1968年小学下放大队办以后,多数新建小学条件较差,中高年级多为长条木桌凳,低年级多是用坯、箔和泥筑的土桌土凳,或有桌无凳,需学生自带。1984年,经群众集资办学,添置双人铁木质课桌凳3.5万套,1985年又添1.45万套,长条桌凳多已改换为双人桌凳,土桌土凳基本消除。
实验室 长期以来,全县仅少数重点学校有实验室,配发一些教学仪器,且多不配套,不齐全。据1984年春普查:全县301所学校,仅有实验室95间,实验台(桌)126张;仪器室149间,仪器柜302件。按部颁目录要求,中学所需560种仪器,仅有205种;小学需92种,而大多数小学还是空白。全县教学仪器折款仅38万元。
1984年,贯彻“国家支持,乡村集资,学校自筹,师生自制”的方针,着手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年5月,全县从集资建校款中拿出14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6月,县文教局在宋集乡搞实验室建设试点。要求中学达到“四有两能”①,小学达到“三有一全”②。宋集乡15所中小学首先达到以上标准。同年11月4日,地区教育局在宋集乡召开实验室建设现场会,促进了实验室建设。至1985年4月20日,全县已购进仪器543种,5700多件,计款39万元。新建实验室486间,仪器室389间,新购仪器柜1249件,实验台(桌)996张,总折款105万元。加上原有的,共计有实验室581间,仪器室538间,仪器柜1551件,实验台1122张,总折款182万元。已配专职实验员37人,兼职实验员和仪器管理员398人,50%以上的学校初步完成实验室建设。同时,各校自制教具437种,3700多件,为国家节约开支27万元。1984年11月,地区教育局在西平召开自制教具展评会,西平县被评为地区自制教具第一名,57种教具被评为获奖项目。1985年,全县投资34万元购置教学仪器,进一步充实了各校实验室。
电教器材 1981年9月,县教研室成立电教组,以实验小学、县完中和县高中3个重点学校为电教试点,开始探索运用电教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同时也在全县开展电教活动。随着电教工作的开展,电教器材逐步增多,逐步配套,至1985年,电教组已配16毫米电影放映机1部,放相机1部,录放相机2部,与放相机配套的监视器5台,录音机4部;实验小学配投影器13台,已达每班1台,幻灯片约6000张,录音机5部;县完中配投影器6台,幻灯片约千余张,录音机5部;县高中配小型电影放映机1部,录放相机1部,监视器1台,录音机5部。其它学校也有一些幻灯机、录音机,盆尧完中由本校集资购置,已达每班1部录音机。杨庄高中建起全县第一座电教馆。1985年为电教组专拨电教经费1.5万元,添置电教器材。
①“四有两能”:有实验室、仪器室、仪器柜、实验台,有较齐全的仪器、试剂,有专职或兼职管理员,有规章制度和帐目;能做演示实验,也能做分组实验。
②“三有一全”:有仪器室,有兼职管理员 有规章制度和账目:仪器配套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