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渔 业
第一节 渔业资源
水域 境内水域总面积12957亩,其中水库9处4461亩,坑塘1510个4953亩,堰坝2处108亩,哑河3处680亩,河流水面2755亩。因受季节性影响显著,河流无法放养。1985年可养殖面积占总水面的78.7%,实际养殖面积7315亩,占可养水面的72%。
水产 境内生长鱼类有鲤鱼、鲢鱼、鳙鱼、草鱼、鲫鱼、青鱼、季花鱼、黄鳝、泥鳅和乌鱼。其中鲢、鳙数量最多,是人工养殖的主要鱼种。其他水生动物还有鳖、虾、蚌、螺、蛙等,水生植物有荻苇、莲藕、浮萍、杂草等,以荻苇较多,1982年有1940亩。
第二节 渔业生产
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老王坡等8处洼坡及坑塘、河流均自然生殖鱼类,当地群众常以捕捞为副业。1950年渔业产值2万元,1958年达13万元。
1959年开始在竹园水库放养白鲢。1960年后,县水利局在谭山、康山、任三楼、杨庄等水库放养鱼苗,由于重捕捞、轻放养,产量甚微。
1969年专探公社衡坡创办鱼苗场,年繁殖50万尾。1971年获利4万元。后陈茨园也兴办鱼苗场,年繁殖30-50万尾。1975年洪水将鱼池冲毁,鱼苗场停办。1976年全县鱼类产量120吨。
1980年后渔业生产发展较快,除水利局和社队集体放养外,又出现一批养鱼专业户和联合体。1982年鱼类产量438万公斤,其中养殖产量177吨,渔业产值42万元。1985年鱼类产量559吨,其中养殖产量446吨,渔业产值127万元;养鱼专业户26户,联合体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