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贸易市场
第一节 集 市
集市,今称自由贸易市场或农副土特产品贸易市场,又简称农贸市场。
明代,县城有10市,农村有集20处。清代,县城有学前集、十字街集、东关集、南关内集、桥西集,各集轮流贸易,集期15日。农村集有王店、仪封镇、专探店、蔡寨镇、合水镇、师灵镇、重渠镇、留册桥、小刘店、祝王村、谭家店、张家店、刘家店、楼子村、洪港村、绪麻村、芦家庙、焦家店、权家店、洪村、杨村等21处。清末京汉铁路通车后,远路商人纷至沓来,集市贸易日盛。
民国时期,城内集曾移至四关,后复移城内。集期沿袭旧例。民国23年(1934),农村集有二十里铺镇、蔡寨镇、祝王寨镇、二郎庙镇、李庄铺镇、刘店铺、留册桥镇、重渠桥镇、金刚寺镇、丁寨镇、赵寺镇、冯张庄镇、专探镇、董桥镇、小刘店镇、关桥镇、权寨镇、谭店镇、王寨镇、师灵镇、合水镇、仪封镇、芦庙镇、洪村铺镇、张店镇、出山镇、酒店计27处。民国29年,日军侵占中原,交通中断,客商罕至,商行倒闭,县境所有集市萧条,光复后亦数年不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县集市32处,较大的有出山、仪封、合水、权寨、二郎、城关等。集市贸易逐渐繁荣。1958年由于受“左”的思想干扰和天灾影响,上市商品种类、数量锐减,仅有一些蛋、禽、猪、羊和干鲜菜。1962年以后,集市贸易又逐步恢复正常。1966年之后,集市贸易又受到种种限制,曾一度规定每月逢集2-3次,集市呈半关闭状态。1978年以后取消多种限制性规定,集市贸易迅速发展。1985年全县集市23处。每日集者有城关镇、五沟营;逢单日(农历)集者有留册桥、吕店、权寨、焦庄、谭店、重渠、王寨、出山、小刘店、二郎、仪封、宋集;逢双日集者有金刚寺、专探、盆尧、师灵、王马店、蔡寨、合水、郭庄、芦庙。是年1-5月,全县集市贸易总成交额2239.18万元,比1984年同期增长58.08%。其中粮食交易209.71万元,比1984年同期增长22.57%;油品油料177.49万元,是1984年同期的3.92倍;畜禽肉蛋857.84万元,比1984年增长62%。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县境物资交流会又称贸易会,多数由古庙会演变而来。全县一般每年举行30会次左右,县城一般春秋各1次。会期常有大戏公演,少者1台,多者3台。大量农副产品、小件公具、日用工业品上会交易,风味食品更是种类繁多。男女老幼蜂拥而至,观戏购物,热闹异常。
1952年,全县举行物资交流会17次,总成交额6.63万元,到会114万人次。冬季8个会成交额3788.5万元,到会55万人次,销售粉条375吨,蔬菜600吨,麻油20吨,肉猪1.05万头,烟叶1430吨,农具9.5万件。
1954年,全县举办物资交流会24次,总成交额1286万元,其中国营商业销售额36.8万元,合作商业销售额47.2万元,私营商业销售额44.5万元。上会商品有牲畜、水车、农具、生活用品、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等。
1956年全县举办物资交流会61次,与会者116.6万人次,总成交额70.1万元,其中国营商业销售额5万元,合作商业销售额27.6万元,私营商业销售额24万元,农民贸易额13.5万元。
1958年物资交流会中断,1962年以后,又逐渐恢复,但交易不盛。1966-1976年,物资交流会被视为“四旧”而废除。
1978年后,物资交流会因循贯例陆续恢复,商品购销两旺。1981年10月,县城物资交流会历时7天,到会71万人次,成交额147.1万元。1983年县城物资交流会,上会文艺团体20多家,商品有百货、针织品、交电、烟酒、建筑材料、交通器材、农机具、农产品、家具、食品等,种类繁多。
第三节 专业市场
成衣市场 1980年,县城西关兴起成衣加工业,一年后增至357户。1982年,扩大到城郊、谭店、二郎、专探等9个公社(乡),年销售成衣93万件,销售额655.2万元。1983年,在城北街设成衣专业市场,经常上市150多个衣摊,经营男女老幼成衣40多种,河北、浙江、江苏、武汉等省市来采购成衣者日平均400人左右。郑州、开封、邯郸、蒲圻、吴县等地厂家和布商成批运来化纤布料,设点或流动销售。成衣市场日均上市8000人次,5万件服装,成交额4.8万元。1984年收缴成衣交易税12万元,1985年14万元。仅1984年西关村经营成衣收入,人均784元。
1985年,全县加工并出售成衣者1.3万多户,3.9万多人,年加工出售成衣1300万件,销售额6500万元。
网兜市场 历史上,西平妇女裹发结网子驰名一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有县城附近少数女性携网子到集市出售。70年代城关镇和城郊、盆尧等地村民凭借结发网的传统技艺,以化学纤维线结成大小色彩各不相同的网兜售于市场。后又扩展到宋集、谭店、二郎、专探、五沟营等地,于是结网兜成为县内部分家庭妇女的副业生产门路之一。由结网兜又发展到结鱼网、鸡网、篱笆网等。1979年,县城东环城路南段为网兜市场。1985年此市场成交额150万元,平均日成交额4000元以上,日上市交易者1000多人。通过在武汉等地的网兜展销和行商批量外运,网兜销售区域扩大到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不少客商称西平为“网兜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