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民党
民国16年(1927)5月北伐军占领西平,建立国民党临时县党部。选举袁春华任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杨安宇、赵星若等人任执行委员。3日后北伐军北进,省党部派特派员安基衡主持工作。
民国18年元月,召开全县国民党代表大会,正式建立国民党西平县党部,设书记长1人,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秘书各若干人。栗陶初、高子磐、陈毅士、龚云甫等人先后任书记长。
民国24年后,县党部设中统秘书,并先后在各区乡(镇)和中学建立国民党区分部。区分部设正副书记、常务委员、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5至7人。民国26年后,在县城东关郅公祠设训练所,后改为教育所,民国34年后改为地方行政训练班。凡经训练的人员,均集体加入国民党,并委以保长、保干事、保校长等职。至1948年,国民党在西平发展党员1547人,建立区分部30个。
①“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民国34年(1945),建立县三民主义青年团直属区队,区队长陈严峰,团员200余人,民国35年改为三民主义青年团西平分团筹备处,设主任、书记、股长、股员、录事各1人,干事7人。领导机构是干事会议。时有团员300余人。是年5月经多方募资,建立“中正室”,内置书、报、杂志、棋类及留声机1部,供青年学生娱乐。秋,“中正室”因雨倒塌。
民国36年元月,三青团中央通令各省、县三青团同国民党合并,限年底完成。5月,省支团干事会派杨绍宇任西平三青团筹备处主任;股长陈澄宇免职,马金英接任股长;书记杨子江离职,陈严峰接任。是年11月,国民党县党部和三青团合并,三青团西平分团筹备处遂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