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 壤
第一节 土壤类型
黄棕壤 全县有两个亚类,即黄褐土和粗骨性黄褐土,又分为黄胶土和黄老土两个土属。
黄胶土土体中粘化和粘粒移动作用强,形成具有黄棕色粘重紧实的心土层,呈块状或棱块状结构,土层中有铁锰结核和锈斑,俗称“马肝层”,蓄水保墒性能差,易干早。
黄老土,包括黄老土和壤黄土两个土种。其特征是土壤发育层次明显,表层质地多为中壤,粒状结构,呈灰黄色。心土层为棕黄色的重壤,块状结构,有较多的锈纹锈斑。结构面上有明显的胶膜,整个剖面无石灰反应。其农业性状表现为土层深厚,耕性良好,宜耕期长。常因下层质地粘重紧实,渗水性差,雨后常出现“上浸”现象。分布在沿河高地上的黄老土,下层质地稍轻,多为中壤,不出现上浸现象。
壤黄土的主要特征是,土壤层次不明显,通体轻壤到中壤。心土层有锈斑、锈纹等,和黄老土相比,质地轻,铁锰淀积不多,呈微酸性到中性,下层PH值高于上层。其农业性状表现为土层深厚,一米土体内无不良层次,耕性良好,易耕易耙,适耕期长,保水保肥,耐旱耐涝,适宜种植多种作物,是肥力较高的一个土种。
潮土近代河流沉积物,经长期耕作熟化,同时受地下水影响而形成的年轻的土壤,共分为两个亚类:灰潮土和黄潮土。
灰潮土分为灰两合土、灰淤土两个土属。灰两合土是潮土中肥力较好的土壤。其特征:质地适中,一米土体内为轻壤或中壤,既不影响水分下渗,又对毛管水运行无阻隔作用,通透性良好;耕作良好,宜耕期长;保肥供肥性能好,发小苗又发老苗;夜潮回润。灰淤土,是由于河水泛滥,携带细小粘粒,沉积在距河道较远的低洼处形成的。其特征是:上层为黄灰色,下层为棕黄色,质地粘重。通体为粘土,质细,粘性大,下雨泥泞,干时坚硬,不好耕作,宜耕期短,但有机质含量高,发老苗,不发小苗,只要适时耕作,深耕晒垡,促进风化,疏松土壤,改良其不良耕牲,就可获得较好收成。
黄潮土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基本上和灰潮土相似,因而其剖面特征、农业性状也和灰潮土一样,其重要区别在于该亚类土体中有轻微石灰反应。黄潮土分为两合土、淤土两个土属。
砂姜黑土 其下分为砂姜黑土、灰质砂姜黑土、黑老土、灰质黑老土4个土属。
砂姜黑土,质地粘重,不易耕作,且所处地形低洼,雨季时造成内外排水不良,不利调节土壤内水、肥、气、热。干旱时裂缝跑墒,造成植物根系断裂。当泡水时,土壤中的粘粒顺水流失,仅有碎屑状,不分散的土块保存下来,表现为水土分离,互不相混。但是,保肥能力强,潜在肥力高,在局部洼地上往往有大量的贝壳残骸,有机质含量高,养分转化慢,速效养分含量低。
灰质砂姜黑土,分黑土和灰质浅位少量砂姜黑土两个土种。灰黑土分布在宋集乡袁坡以东,毛庄以北的大片土地上,面积1.7万亩;灰质浅位少量砂姜黑土,分布在土洼南铁路以东,面积很小,仅1889亩。
黑老土,根据表层复盖物的质地、厚薄、该土属划分为壤质厚复黑老土、粘质薄复黑老土、粘质厚复黑老土、壤质老土、粘质老土5个土种。壤质厚复黑老土,土层深厚,蓄水保墒,较易耕作,适种作物广,养苗拔籽,是一种较好的农业生产土壤。粘质薄复黑老土,质地粘重,不易耕作,通气透水性差,不易坐苗。粘质厚复黑老土,其农业性状和粘质薄复黑老土相似。壤质老土,质地适中,宜于耕作,保水保肥性好,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俗称“两合土”,是一种较好的土壤。粘质老土,其农业生产性状和青黑土一样,俗称“黑土”。灰质黑老土,划分为粘质薄复灰质黑老土、粘质厚复灰质黑老土、壤质灰质老土,粘质灰质老土4个土种,和黑老土交错在一起,呈断续的片状分布,农业性状和黑老土相应的各土种相似。
第二节 土壤分布
全县土壤可分为3个土类,5个亚类,12个土属,33个土种。3个土类为黄棕壤土、潮土和砂姜黑土。
黄棕壤土,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低山丘陵区,冈丘区及部分高地,在酒店、出山、吕店、师灵、芦庙等乡,黄棕壤土面积为44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5.5%。
潮土,主要分布在洪河、柳堰河及其支流两侧,面积25.85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0.7%。
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淤泥河两岸及白寺坡、胡坡、姚胡坡等坡洼地带,面积54.5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3.8%。
第三节 土壤养分
县境土壤有机质含量,同全国养分分级标准相比,属中下等水平。
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依靠有机质分解。增施氮肥,土壤微生物固氮以及降雨补充,使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含氮量也高。
碱解氮是作物在近期内吸收利用的有效氮。全县碱解氮含量一般为36-140PPm,平均为62.6PPm,每亩生产250公斤小麦,土壤中碱解氮含量不能低于75PPm。全县碱解氨含量60-75PPm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6%;大于75PPm的占土地总面积的14%;小于60PPm的占土地总面积的40%。80%的土壤需要施数量不等的氮肥,才能满足小麦亩产250公斤的需要。
全县102.8万亩耕地,有85万亩磷素不足;占耕地总面积的82.7%,其中有55万亩,严重缺磷。
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比较丰富,基本上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全县土壤养分情况基本表现为:氮素不足,磷素缺乏,钾较丰富。
酸碱度6.52-8.3之间,除酒店乡属微酸性土壤外,其余均属中性土壤,适宜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