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文 物
第一节 文化遗址
全市共有遗址6处,4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郭楼和薛庄两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郭楼遗址
位于市西南5公里郭楼村北冈地。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高出周围平地约米。文化层最深1.5米。有大量陶片、红烧土、木炭等,属仰韶文化。
二、薛庄遗址
位于市西南7公里薛庄东南土冈、沿河断续1.5公里,高出周围平地约2米、文化层最深约1.5米。遗物中灰陶多于红陶;房基土多于红灶土;灰坑里杂有黑木炭。是典型的龙山文化。
三、杨庄遗址
位于市西8公里杨庄西土冈,南北长320米,东西宽300米,高出周围平地约2米。文化层深1.5米。第一层0.4米,含草木炭;第二层0.4米,含红烧土;第三层0.5米,含灰陶片。属早商文化。
四、马庄遗址
位于市西南7公里马庄西台地,东西长160米,南北宽150米,高出周围平地1.7米。文化层最深1.5米。第一层含白灰土、红烧土、木炭;第二层含木炭、红烧土、黑陶片、散存大量汉代砖瓦,属汉代文化。
五、新庄遗址
位于市西5公里新庄西北两处冈地。第一处东西宽240米,南北长330米;第二处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80米。地层断壁显古窑址、红烧土、汉代砖瓦残块,汉代石磨。两冈中问含大量陶片、分黑、红、灰3色。属商周文化。
六、刘楼遗址
位于市东南5公里刘楼附近窑厂,文化层深2米。有大量灰坑、陶片、距窑西南200米处出土有鹿角。属仰韶文化。
第二节 建筑碑刻
全市有寺院1处,庙院3处、阁院1处,均毁于兵火桥梁3座,朱氏桥、三里桥仍在使用,王桥留存残部。
一、延禧寺
位于老街西北、现1027研究所址。建于宋绍圣4年(1097年),初名弥勒寺,经宋、元兵乱,仅存断壁残垣。明代弘治年间兴工修复,崇简王见泽常来寺院进香、寄宿。寺院兴旺时占地500亩,僧徒数百。明末,李自成义军进驻驻马店时,闻和尚作恶,民愤很大,3次火烧寺院。相传豫剧《三打雷音寺》即取材此事。至此寺院日趋败落。民国初年寺内办过学堂,1927年(民国16年)寺院彻底毁掉。
二、东岳庙
位于老街东门,建于明代天顺年间。有正殿和东西厢房,庙前有历代善士修庙立的纪念碑。清末庙内办过私塾,1927年(民国16年)至1928年(民国17年),中国红十字会驻马店分会设此。不久毁于兵火。
三、大悲阁
位于老街西门路西,分东西两院、有阁房28间,地产70亩,僧徒17人。建置年代不详,毁于1925年(民国14年)。
四、孙琢庙
位于地区气象处西边。相传明代有孙姓地方官死后葬此,后人在塚上建庙,故名。有大殿和东西厢房,地产百亩,僧徒7人。毁于1935年(民国24年)。
五、马神庙
位于老街西门外路北,相传为历代武官祭马处。建国后仍留有庙基、拴马石。建置时间不详,毁于1940年(民国29年)。
六、朱氏桥
位于老街西门,修筑于明成化年间。原为砖石结构,净跨5.3米,宽4.75米,高6米。清乾隆58年(1793年)重修,并立碑纪念。1983年再修,为钢筋水泥结构,净跨10米,宽2米,高8米。
七、八卦亭
位于纺织路南,铁路东侧,是为纪念蒋、唐之战中杨虎城部牺牲的将士而修的纪念亭。八角八柱,亭中立碑、镌刻阵亡将士名单,正面“气壮山河”4个大字为杨虎城题。“文革”初,毁于“除四旧”中。
八、重修朱氏桥栏杆碑
清乾隆58年(1793年)六月立。碑高1.22米,宽0.59米,厚0.19米,252字。1983年发现,现存市文物管理所。
第三节 古墓古柏
全市有古墓两处,古柏两棵。
一、四中汉墓
位于第四中学院内。古墓3座;墓1为单室砖砌,长3米,宽1.5米,高1.3米,墓顶半园形,墓底铺双层砖,并筑有棺台。墓室有陶壶、陶罐各1件;墓2为双室砖砌,长2.8米,左室宽0.9米,右室宽0.3米。墓室有天蓝色牙齿数枚,铜匙1件,铁斧1把,陶罐2件;墓3是一土坑,有陶罐1件。均属东汉平民墓。
二、力车厂明墓
位于力车厂后院。1974年10月发现,是一处明代古墓群。中有数墓为青砖砌,长方形。在一砖砌基室前方尺许,用梯形砖砌一“鸡罩”形地室,室中有一尺见方八砖、砚台、楼铧各1件。八砖上刻有指盖大小楷字:明弘治6年河南汝南府确山县驻马店……
三、申庄古柏
位于市北3公里申庄。两柏相距10米。西一株粗2.46米,高10米,覆盖面直径8米。古柏北有古墓,现已平。树龄约300岁。
第四节 藏 品
市文物管理所共收藏古代文物36件。即商代子且癸铜爵1件,高21.3厘米,长17.3厘米;西周铜觯1件,高16厘米,口径7.7厘米;汉代石磨1件,直径47.5厘米,厚7厘米、带耳;铜铣两件;战剑1件,长50厘米;铜壶1件,高43厘米,重8公斤;铜镜6面;隋代文殊像1尊,高5厘米,宽3.5厘米;唐代铜镜3面;宋代白釉、黑花四系瓶1件、铜镜1面;明代瓷炉1件,小陶佛1件,铜镜两面,铜炉1件,高22.5厘米,重2.5公斤,底边有“吴南崖督造”5字;宣德炉1件,高7.9厘米,重0.8公斤;陈平石雕像1尊,高1.13米,宽0.73米,背刻“大明正德岁次辛未孟冬旦造”;铜佛1尊,高1.5米,重数吨,现仅存照片;清代白釉彩兽瓶1件,乾隆长瓶1件。彩绘人物瓶1件。文角铁钟1件,高55厘米,口径62厘米,重100公斤;宣统币1枚,铜印章两枚,《关氏家谱》1本。
第五节 文物管理
为了保护、管理全市文物。市政府专设机构,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1978年第一次文物普查中,只对革命文物进行了搜集。1984年成立文物普查办公室,会同2个乡、4个办事处组成81人的文物普查工作队,对全市文物进行普查登记。1985年5月31日,公布了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6月17日成立了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下设文物管理所。7月15日颁布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