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轻纺工业
第一节 纺 织
一、棉纺
建国前,郊区农民用木纺车抽线,土布机织粗棉布。1945年至1948年,市内始有手工业弹花11户,从业20人。1955年,针织生产合作社以生产袜子、线手套、背心等针织品为主,并开始生产细白布。1958年,建立棉织厂,有职工81人,生产松紧绳、鞋带、扣门绳、民用线。1961年,被服厂分出木纱车间,建立线厂,有职工53人,年产木纱1,466团,产值9万元。1969年至1983年,先后建立4个棉纺企业:地区棉纺织厂以生产棉纱和棉布为主;市帆布厂生产帆布;棉纺织厂劳动服务公司生产棉纱手套;市橡胶厂附属厂生产棉线绳。1985年,棉纺织行业共有6个厂:地区棉纺织厂系全民企业;线厂、棉织厂系二轻局所属集体企业;帆布厂系街道集体企业;地区棉纺织厂劳动服务公司、橡胶厂附属厂系厂附属集体企业。共有职工3,852人,固定资产原值2,028.3万元,拥有棉布织机448台,棉纱锭27,456锭(1984年数)。年产棉纱(混合量)5,780吨,棉布(混合量)1,693万米,产值3,605.1万元,利润179.8万元,产品销售税金290.6万元。
二、针织
建国前,驻马店有手工业者用手摇打袜机打制粗棉线长筒袜。1954年,个体手工业组织1个针织互助组,有职工8人,生产棉线长筒袜、老头帽、线手套等。1955年,针织组转为针织生产合作社,有职工45人,年产袜子45,696双,背心750件,并开始生产细白布,年产值10.6万元。1958年,针织生产合作社转为国营针织厂,有职工121人,产毛巾、围巾、头巾、线衣、线毯等,年产值13.6万元。1966年,开始生产棉线针织内衣秋衣、秋裤,绒布内衣绒衣、绒裤等。1969年和1971年,先后建立地区内衣厂和市织袜厂,生产秋衣、秋裤、绒衣、绒裤及棉线袜、尼龙袜、晴纶袜。1975年和1985年,先后建立人民针织厂、新针内衣厂两个街道集体企业,生产棉纱手套、棉毛类、绒布类、平面布类衫裤。80年代,针织厂、地区内衣厂产品更新为棉毛类衫裤、绒布类衫裤、单面布类衫裤;织袜厂新增产品毛巾袜等。1985年,针织类工厂5个,职工1,651人,固定资产原值662.6万元,年产针织品折合用纱1,726吨,总产值1,211.9万元,利润25.8万元,产品销售税金121.1万元。1984年,地区内衣厂针织品出口居全省第三位,达39.5万件。该厂生产的晴纶弹力丝花女衫、晴纶交织细绒半高领拉链女衫、全棉毛一束花女衫出口美国、苏联、日本和英国。
三、麻纺
建国前,郊区农民用土打车打制麻绳,用纺锤纺制麻经子。1955年,由麻绳组发展起来的麻绳社,生产麻绳、麻捻等,年产值1.1万元。1958年,麻绳社转为合作工厂,生产需草绳、麻绳、加钢绳,并试产麻袋,年产值6.5万元。60年代初,该厂转产拉丝制品。1966年,驻马店建国营麻纺厂,年产麻袋1.7万条,产值5.2万元。1969年,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1977年初,有麻纺机64台,麻纺锭1,120定,年产麻袋203.4万条,产值386.4万元。1985年麻纺厂发展至4个分厂(第三分厂为独立核算集体企业)。共有职工1,379人,固定资产原值727.3万元,麻纺机72台,麻纺锭1,300锭(1984年数),年产麻袋(混合量)587.47万条,总产值1,395万元,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60万元,产品销售税金151万元。
第二节 缝 纫
一、服装
1935年(民国24年)至1945年(民国34年),市内有缝纫铺16户,从业50人。1945年(民国34年)至1948年(民国37年),增至30户,从业60人。1954年,有缝纫组1个,职工37人。1955年,组织成衣社1个,职工52人。1956年,缝纫组与成衣社合并为缝纫成衣生产合作社,职工89人,产值35万元。1958年,缝纫成衣社转为服装厂,有成衣、帽子、绣花、印字、抽纱等5个车间,年加工服装9.8万件,产值42.5万元。60年代,除服装厂生产服装外,尚有几家缝纫组和缝纫铺从事服装加工。童装厂的前身系由战斗街4名家庭妇女集资百元,自带缝纫机组织起来的绣花组,1974年开工,生产儿童服装。该厂自1977年开始生产出口服装。80年代初,服装制造业迅速发展,时新服装厂、人防服装厂、艳丽服装厂、宏大服装厂、上海服装厂等相继建立。1985年,共有9个服装生产厂。其中帽服厂、时新服装厂系第二轻工业局集体企业;童装厂、上海服装厂、化染厂系街道集体企业;宏大服装厂、探矿二队服装厂、人防服装厂系企事业附属集体企业。主要产品有缎子袄、职业服、儿童服、西服、毛呢类服装等。共有职工600人,专业设备400台,固定资产原值111.2万元,生产服装90.6万件,总产值756万元,利润总额29.8万元,产品销售税金22.1万元。探矿二队服装厂、宏大服装厂为非独立核算企业。市服装厂为河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厅服装定点生产厂,该厂生产的云绣锦袄为地区优质产品,出口香港、澳门、日本和美国。
二、鞋帽
皮鞋和布鞋为驻马店的传统产品。1935年(民国24年)至1945年(民国34年),市内有手工业制鞋铺4户,从业15人。1948年(民国37年)减至12人。1955年,由制鞋组发展为制鞋生产合作社,有职工30人。1956年,制鞋社与皮革组合并,成立皮革制鞋社,有职工65人,产值5.1万元。1958年,皮革制鞋社转为制鞋厂。1961年,帽服厂从被服厂分出生产各类帽子,兼制服装。1963年,鞋厂转为全民企业。自60年代起,鞋厂增加新产品,有布面胶鞋、塑料底布鞋、大头棉鞋、皮棉鞋等;帽服厂有小儿披风、滑雪袄等。1978年,两厂产值427.4万元,1985年,职工发展到468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80.8万元,专业设备413台,生产各类布鞋80万双,帽子69.3万顶,服装2万件,产值658万元,利润总额17.2万元,产品销售税金40.1万元。
第三节 皮 革
一、动物皮制品
1935年(民国24年)至1945年(民国34年),驻马店有皮鞭、皮绳、底革等产品。手工业个体6户,从业13人。1948年(民国37年),减至3户,从业6人。主要产品仍为农用皮件与底革。1955年,有1个皮革组,职工9人。1956年,皮革与制鞋合并,成立皮革制鞋社。60年代初,驻马店建立皮革厂,生产纹皮、底革、皮袄、车马鞍具、皮鞋、皮手套、皮腰带等。70年代初,动物皮制品缺料,皮革厂转产。70年代末,动物皮制品再度兴起。1977年至1980年,先后新建3个厂。其中新华皮件厂、皮鞋厂主要生产皮鞋、皮带、皮手套;制革厂从事动物皮加工,为动物皮制品原料生产厂。该厂为河南省皮革公司猪皮生产定点厂。1982年,投资45万元,引进西德150型剖层机1台。1985年,两厂共有职工290人,固定资产原值145.5万元,拥有皮鞋压模机9台,产皮鞋4.88万双,动物皮产量(折合牛皮)3.5万张,产值229.8万元,利润11.4万元,税金7.3万元。制革厂系全民企业;皮鞋厂系第二轻工业局所属集体企业;新华皮件厂系街道集体非独立核算企业。
二、人造革制品
1977年,市第三塑料厂开工生产人造革制品。1981年至1983年,又先后新建东风沙发座垫厂、西园沙发座垫厂、东风人造革制品厂、沙发座垫厂。主要产品为人造革学生书包、人造革面沙发、人造革面汽车座垫等。其中以第三塑料厂品种最多,有礼品包、工具包、公文包、男女手提包、滑轮包、模压旅行箱等。1985年,有5个厂生产人造革制品,其中4个厂为独立核算企业。第三塑料厂和沙发座垫厂系第二轻工业局所属集体企业,余3个厂均为街道集体企业。5个厂共有职工193人,固定资产原值16.5万元,产值101.1万元,利润4.3万元,税金5.6万元。
第四节 造 纸
1957年,新华街建福利捞纸组。1958年2月,建国营造纸厂。同年10月,福利捞纸组与造纸厂合并,有职工25人,靠手工捞纸,生产黄色包装纸。1959年,手工捞纸与自制铁木造纸机相结合,年产有光纸121.3吨,产值36.3万元,被中央命名为“全国十个小土群红旗厂”之一。60年代初,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拥有250Kg型打浆机、787型圆网造纸机、8立方米蒸煮器各1台。1965年,机制纸产量245吨,产值34.7万元。1969年至1978年,先后建国营第二造纸厂和第三造纸厂。第二造纸厂系卫生纸专业生产厂,1971年开始生产出口卫生纸,为河南省卫生纸的主要创汇企业。第三造纸厂系劳动服务公司以待业青年为骨干创办的附属集体企业,主要生产纸板和少量机制纸。70年代以后,第一造纸厂增加新产品有凸板纸、打字纸、单胶纸、双胶纸、腊梗火柴纸、卷烟过滤嘴等。1985年,3个厂共有职工712人,生产能力为3,250吨,打浆机7台,生产能力为5,095吨,造纸机7台,72立方米蒸煮器6台,固定资产原值609万元,年产机制纸5,560吨,总产值783.7万元。
第五节 印 刷
1935年(民国24年)至1945年(民国34年)驻马店有私人石印馆3家,从业10人;刷纸4家,从业10人。1948年(民国37年)石印馆和刷纸减至5家,从业16人。1951年,公私合营大华印刷厂建立,职工26人,1952年转国营。同时,有私人石印馆10余家,靠人力操作石印机,可印文件、表册。1958年,私人石印馆印刷社与大华印刷厂合并,职工80人,由石印机改为圆盘印刷机,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可印地方小报。1965年,职工发展到202人,可印书籍,黑白插图,彩色封面,年产值100。3万元。60年代后期,印刷业迅速发展。国营印刷厂开始彩色胶印。至1984年,全市共新建小型印刷厂6个。工艺印刷厂系由50年代的刻字社发展起来的,1974年正式建厂,可印学生作业本、稿纸、表册、文件、书刊、彩色塑料包装品等。地区实验小学附属印刷厂、第一造纸厂附属印刷厂、第六小学附属印刷厂、地区柴油机厂附属印刷厂、印刷厂附属印刷厂,均可印学生作业本、表册、文件,印刷厂附属印刷厂还可印学生课本。印刷纸箱厂以纸制品生产为主,同时还担负印刷业务,可印票证、装璜、广告等。1985年,印刷业共有7个厂,职工809人,总产值749.7万元。
第六节 纸制品
1969年元月,国营印刷纸箱厂(国营制盒厂前身)建立。1978年,职工由建厂初的57人增至202人,产值由19.3万元增至182.5万元、产品分两大类:箱类包括药箱、烟箱、酒箱、罐头箱、鞋帽箱等;盒类包括鞋盒、表盒、针剂盒等,同时担负印刷业务。1981年,建纸制品厂、地区制药厂附属厂、地区内衣厂附属厂3个纸制品厂。其中以集体企业纸制品厂(烟丝厂转)规模较大,有职工106人,生产纸箱、纸盒、纸管、纸袋。地区制药厂附属厂、地区内衣厂附属厂系厂办附属集体企业,职工均不到百人。地区内衣厂附属厂除生产一般纸箱、纸盒外,还生产机制纸。1985年,4厂共有职工456人,专用设备116台,固定资产原值149,2万元,生产纸制品3,694吨,总产值422,2万元。纺织、缝纫、皮革、造纸、印刷、纸制品共有14项出口产品,12项省优产品,4项地区优质产品。
附:轻纺工业主要企业简介
针织厂 位于风光路134号,占地1.7万平方米,属第一工业局管理。1955年,新华街针织组与织布组合并,成立针织生产合作社。1958年,针织社转为国营针织厂。1961年4月,针织厂恢复为集体企业,生产棉布、毛巾、头巾、围巾、袜子等,年产值32.7万元。1970年,再转全民,职工289人,开始生产秋衣、秋裤、绒衣、绒裤,年产值156.3万元。1985年,有职工347人,固定资产原值211.2万元,主要产品为棉毛类裤、衫,绒布类裤、衫,单面布类裤、衫等,年总产值292.2万元,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8.5万元,产品销售税金25.3万元。
织袜厂 位于纺织路西段,占地2.8万平方米,属第一工业局管理。1971年建厂,职工98人,生产各种尼龙袜、卡丝袜、丙尼毛巾袜等共35个品种,年产值6万元。1985年,有职工407人,固定资产原值156.3万元,总产值260万元,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17.1万元,产品销售税金23万元。
麻纺厂 位于风光路21号,占地4.97万平方米,属第一工业局管理。1966年建厂,有职工17人,以黄麻、青麻为原料,半机械化操作,年产麻袋1.7万条,产值5.2万元。1969年,实现机械化生产,年产麻袋9.4万条,产值27.3万元。该厂为河南省麻袋出口重点生产厂,1985年已发展为4个分厂。
地区内衣厂 位于乐山路55号,占地6.04万平方米,属地区第一工业局管理。1969年建厂,1970年职工586人,年产值81万元,部分产品销往国外。该厂用微机参与企业管理,1985年职工1,145人,固定资产原值496.8万元,工业总产值928.9万,亏损13万元,产品销售税金97.9万元。
地区棉纺织厂 位于纺织路中段,占地23.4万平方米,属地区第一工业局管理。1969年建厂,1971年开工生产,有职工1,070人,年产值220万元。主要产品有棉纱、棉布、帘子布等。1985年,有职工3,013人,固定资产原值1,904.2万元,纱锭2.8万支,棉布织机448台,年产棉纱5,782吨,棉布1,655万米,产值3,242万元,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170.1万元,产品销售税金271.5万元。
鞋厂 位于中华路东段,占地1.28万平方米,属第二轻工业局管理,由1954年的制鞋组发展而来,1963年转国营。主要产品为布鞋、布面胶鞋。1985年,有职工394人,固定资产原值99.2万元,年产各类鞋80万双,产值435万元,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6.2万元,产品销售税金23.9万元。
服装厂 位于解放路中段,占地0.28万平方米,属第二轻工业局管理,为集体企业。由1954年的缝纫组发展而来。主要产品为男女服装,有棉布、化纤布、丝交织绸3大类、十几个品种,云花缎子祆、白纱卡工作衣、双皱绸女衫等产品最为畅销。1985年。有职工292人,固定资产原值44.1万元,生产服装34万件,产值374,5万元,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9万元,产品销售税金9万元。
第一造纸厂 位于自桥路25号,占地8.1万平方米,属第一工业局管理。1058年建厂,手工捞纸。60年代中期,实现机械化生产,1966年生产机制纸401吨,产值77.8万元。80年代,生产有光纸、打字纸、单面胶纸、双面胺纸、腊梗火柴纸、条纹书皮纸、包装纸等。1985年,有职工383人,固定资产原值487万元,生产机制纸4,365吨,产值610.1万元,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100万元,产品销售税金78万元。
第二造纸厂 位于中华路76号,占地0.9万平方米,隶属第一工业局。1969年建厂,生产花环牌、牡丹牌卫生纸。1973年至1982年,牡丹牌卫生纸累计出口1,463吨。1984年,花环牌卫生纸参加广交会,定为10年出口产品。1985年,有职工166人,固定资产原值97万元,生产出口卫生纸528吨,产值148.6万元,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15万元,产品销售税金8.8万元。该厂系河南卫生纸主要创汇厂。
印刷厂 位于乐山路18号,占地3.23万平方米,隶属第一工业局。1951年建厂,1952年转国营,1957年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1965年,与信阳印刷厂合并,职工发展到202人。可印书籍、地方报纸、黑白插图、彩色封面、装璜等。1985年,有职工397人,固定资产原值224.7万元,产值340万元,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24.7万元,产品销售税金1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