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青 年 团
1927年(民国16年),在中国共产党驻马店“特支”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驻马店小组建立。团小组积极发动进步青年先后参加“确山暴动”、“刘店秋收起义”和1928年夏的“农协会大暴动”。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团组织遵照党的指示由公开转入地下活动。建国前,青年团的工作主要是领导和组织青年运动和学生运动。
1949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驻马店市委会成立。1957年,更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驻马店市委员会(简称团市委)。
团市委成立以来,除“文革”中一度受到冲击,工作瘫痪外,在正常工作中,根据团的性质和任务,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带领团员、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团的基础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技术;积极引导团员投身于祖国建设,积极配合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教育和带领全市团员青年为“四化”建设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以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等工作中做出贡献。1984年,由团市委直接领导的青少年宫建立。这是本市青少年主要活动场所之一。
第一节 组 织
1927年(民国16年),成立了以解放路贫民医院王彦生为组长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驻马店小组。先后发展育英中学高建国、陈建修、张惠生等人入团。抗日战争爆发后,团员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斗争。
1949年5月,由市委宣传部筹备建团。7月,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驻马店市工作委员会。1957年7月,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驻马店市委员会。“文革”开始后,团委工作被迫停止5年之久。1973年,恢复团镇委机构。
1951年至1953年,团市委编制5人,书记由中共市委宣传部长兼任,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少儿部、女工部。1954年至1965年,撤销女工部,增设统战部。1973年团镇委恢复,设办公室、组织部、学校部。1985年,增设青工部。
1949年5月,在机关团支部建立后,部分工厂企业、学校团支部相继建立。1953年至1956年,团组织普遍建立。1962年底,团的基层组织发展到62个,其中包括团委2个,总支4个,支部56个。1977年底,全市有团的基层组织179个。1982年,增至298个,其中团委14个,总支1个,支部283个。1985年底,全市团的基层组织发展为313个,其中工业系统团委4个,总支6个,支部35个;农业系统团委2个,总支1个,支部29个;街道团委4个,支部17个;商业系统团委4个,总支6个,支部73个;交通系统团委2个,支部13个;文教卫生系统团委9个,总支5个,支部103个,随着创先进争优秀活动的开展,有三分之一的支部跨入先进行列。全市基层团组织创办“青年之家”百余个,开展多种活动,增强对青年群众的吸收力,提高了团组织在青年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节 团 员
1949年5月,团市委在机关工作中发展了第一批团员37名。1950年发展到377名。随着街道和农村团组织的建立,1956年,全市团员增至1,310名。
1951年至1961年,团的组织以巩固提高为主,适当发展为辅,提出了正确全面贯彻“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整风、整社运动中停止发展。团员数量逐年下降。1961年,仅发展团员91名,为历年发展最低水平。1962年纠正极“左”思想的影响,当年团员增至1,545名,占青年总数的39%。至1965年6月,全市已有团员1,743人。1977年,有团员4,940人,占青年总数的19.6%。1982年,发展到5,379人。1985年底,增至6,018人,占全市青年总数的37.8%。
第三节 少先队
1950年,团市委设立少年儿童工作部,发展少先队员180名。1953年增至683名。
1963年,少先队组织发展壮大,有少先大队71个,中队97个,小队274个,队员2,413人。
1965年12月,校外少先队组织建立。农村建队3个,街道和学校建队14个,全市共有队员6,442人,辅导员109名。1966年少先队停止活动,“全童入队”计划未能实施。
1972年10月,建立“红小兵”组织,1978年又恢复少先队组织名称。1982年,全市有少先队组织22个,其中城市12个,农村11个,队员11,001人,占适龄儿童的66.3%,为1950年的61.1倍。1983年成立“驻马店市少先队工作研究小组”。
1985年5月31日至6月2日,团市委召开中国少年先锋队驻马店市首届代表大会,建立少先队工作委员会,选举产生驻马店市少先队总部,表彰13个先进集体,21个优秀中小队,34名优秀辅导员。1985年底,全市少先队员达14,744人,占适龄儿童总数的86.4%。
第四节 活 动
一、教育团员
30多年来,团市委对团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和必要的集中性教育,以培养团员的共产主义思想。
经常性的教育,主要是通过上团课、过组织生活,组织团员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团员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
集中性的教育,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1951年至1953年,在全市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活动。1957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坚定团员带头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克服了国民经济暂时困难中出现的不安心工作、学习、生产的倾向。1962年,广泛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1979年,结合驻马店实际,重点抓妤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的教育,学英雄见行动的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道德教育。1982年,对团员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三热爱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习张海迪的活动。
二、竞赛活动
为提高团组织的战斗力,团市委开展经常性的基层组织之间的竞赛活动。
1955年至1956年,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劳动竞赛。各厂矿企业青年“修旧利废”,“革新挖潜”,在不增加劳动时间和人力的情况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连年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并涌现出3个先进小组。1963年,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红旗竞赛”活动,据工交战线几家国营厂矿统计,节约原材料价值6,000元;商业战线开展“服务态度良好月”活动;文教战线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争当“优秀教师”、“三好学生”活动;农业战线围绕发展生产、巩固集体经济,开展夺取农业全面丰收的竞赛活动。
1979年,在团员青年中掀起以增产节约为内容的“四十”活动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团员、青年为国家节约资金1.63万元,出现好人好事5,500件,超额完成全年生产计划的青年职工在90%以上。同年9月,表彰先进团支部10个,新长征突击手100名,其中5个团支部、25名新长征突击手受到团地委表彰。12个先进团支部受到团省委表彰,3名新长征突击手分别受到团省委、团中央表彰。
1983年,开展“驿春青年杯”竞赛活动。工业、交通、财贸战线团员青年开展“百日夺魁”竞赛活动,为本行业、本部门争创最佳经济效益;商业战线的团员青年开展争当“最佳营业员”活动,全市评出“最佳营业员”100名。
三、整团
为提高团员素质,纯洁团的组织,提高团的战斗力,建国以来,曾进行过多次整团。
1957年至1959年整团,主要是结合整风、整社和反“右”倾运动,以纯洁团的组织、调整团的干部为主。在63个支部,1,141名团员中进行整顿。整团后期,开除团籍者2人,留团察看3人,严重警告1人,吸收新团员598人。
1961年整团,主要是结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分期分批地整顿团的各级基层组织。对团员进行形势教育、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教育,增强了团员坚定无产阶级立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定走集体化道路的信心。
1976年整团,主要是根据团“十大”精神,建立健全团的各级组织,清除极“左”路线的影响。
1984年至1985年整团,主要是根据本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对团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团干配备,工作内容,活动方式等进行整顿和改革。
四、培训干部
建国后,团组织坚持对团干的培训工作。培训的方式以经常性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交流经验、外出参观、开办学习班、培训班为主。
1957年,对基层支部书记以上的团干普遍轮训一遍。1961年10月至11月,利用星期四、五晚上对团总支、支部正、副书记和组织委员进行集中培训,计132人,占团干总数的70%。
1979年至1982年,利用多种形式培训干部1,217人。
1983年至1985年,组织200多名团干参加了市、地、省党校或团校的培训。
五、少先队活动
50年代,对少年儿童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和爱护国家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1963年,开展“向雷锋叔叔学习”的活动,以启发教育少年发扬“钉子”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文革”中,少先队工作不能正常进行。1976年后,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在各校红小兵组织中开展批判“四人帮”破坏少年儿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罪行,开展树立革命新风,为“四化”学好本领等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展“学雷锋、树新风”、“遵守则、创三好”、、“五讲四美三热爱”、“我们爱科学”、“可爱的祖国远足”、“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红领巾读报奖章”和“红领巾为“六五”作贡献”等活动。1983年,回族小学少先队员发起“向杨靖宇爷爷致敬”的活动,全市少先队员积极参加,万余少年儿童捐款2,000元,为“杨靖宇烈士纪念馆”立了杨靖宇将军雕像。是年,全市少先队踊跃参加《中国少年报》举办的“快乐的小队”竞赛,回族小学两个小队荣获全国“优秀小队”集体奖,被团省委评为1983年度“少年儿童工作先进集体”。1984年,荣获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报》、《辅导员》杂志社联合举办“快乐的中队”优秀集体纪念奖48个,团中央奖杯1个。同年8月,第四小学四中队出席全国少先队员代表大会,并荣获“优秀集体”称号。1983年至1984年,全市制作“科学小发明”2,600件,采集树种1,000多公斤,为保护大熊猫捐款367.5元。少先队员还走向社会,维持交通、护送盲人、照顾病残、慰问军烈属等。1985年,荣获“全国万名创造杯”奖19个,“最佳创造杯”奖杯1个;被团省委、省教育厅评为“最佳组织奖”,被团地委、地区教育局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第五节 团代会
驻马店市团员代表大会从1950年11月开始至1985年10月,先后共召开11届,其详情列表如下:
附:三青团驻马店分部
确山县三民主义青年团区队部驻马店分部成立于1942年春(民国31年),段孟炎任干事兼区队长。先后在育英中学、第一中心小学、代用小学建3个小队,发展三青团员30余人。1948年(民团37年),段孟炎南逃,黄荫吾接替三青团工作。是年,有团员150余人,1949年4月,市人民政府接管学校。三青团骨干接受教育后,向政府作了交待,并声明与三青团组织割断联系。该组织至此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