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 后 记
1986年至1988年驻马店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1986年,香山、顺河、刘阁3个乡划归驻马店市。1988年底,全市总人口增长为23万,其中农业人口110,256人;总面积19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7万亩。是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一、工业
轻重工业结构由1978年以前的4:1调整到1988年的2.9:1。轻重工业企业273家,名优产品已发展为30种,其中有25种出口海外,骨干企业发展为8个厂家。1987年工业总产值45,043万元(含地直)。1988年市属工业总产值22,890.3万元,占年计划的104%。比1987年增长17.1%,略高于计划要求增长12.5%的速度。工业企业全都消灭了亏损。
1987年,全市共开发新产品65种(含地直)。其中市喷灌机厂生产的鸿羽牌喷灌机为河南省1987年乡镇企业唯一的国家优质产品。获得部优1种、省优10种、地优19种,其中有70%是轻纺、食品行业。全市有25家创汇企业,出口商品25种,出口总值3,737.2万元。地区内衣厂生产的针织内衣远销日本,市二纸厂生产的花环牌卫生纸远销东欧。市电焊机厂被香港指定为“香港大佛”生产定点设备。1988年,麻纺厂、织袜厂、喷灌机厂的产品被评为部优。地区棉织厂生产的雪山牌29号涤棉普梳纱、市袜厂生产的红玫瑰牌弹力尼龙双吃男袜、市塑编厂的编织袋被评为省优产品。
重工业 1986年,重工业生产值完成5,973万元,比1985年增长18.7%。1987年,完成产值11,275万元,比1986年增长29%。1988年,产值6,163.9万元,比1987年增长23.4%。在工业结构中,重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19.4%上升为25%。重工业中,农用圆盘耙、喷灌机、电焊机等工业企业发展较快。电机厂QJ3'起动器、粮油机械厂蓝云牌SQDSI型组合清理机、农机厂东方红一-400液压挖掘机、喷灌机厂2.5BPX--50型喷灌机等分别获得部、省级科研成果奖,并分别被国家命名为独家生产厂家或定点生产厂家。机械厂生产的1293k细纱机,1987年产50台,产值达303万元,实现利润22.2万元食盐加碘机生产100台。
轻工业 1986年,轻工业产值完成29,437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7%。1987年,完成产值38,831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7%。1988年,完成产值16,726.4万元,比1987年增长4.9%。轻工业中麻袋、机制纸、卫生纸、啤酒、织袜、塑料编织等发展最快,已成为驻马店市的拳头产品。1987年,轻工业企业中机制纸产量达6,700吨,产值1,018万元;出口花环牌卫生纸603吨,产值200万元,创汇55万美元。各种服装27万件,产值375万元;猪皮半硝革17万张,产值176万元。
纺织工业 1987年,发展为13个。1986年,麻袋生产量785万条。1987年1,160.7万条,产值2,653万元;塑编织袋3,450吨,产值1,264万元。1985年,塑料编织厂引进日本先进生产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
化工医药 1986年,化学工业创产值3,764万元,比1985年增长18%;1987年,创产值4,460.34万元,比1986年增长18.5%。电子仪表工业产值1986年比1985年增长7%,完成总额1,393万元;1987年,完成总额13,340万元。1986年,建材工业产值1,198万元,比1985年增长37%;1987年,总产值下降1%,产值为1,186万元。
二、农业
1987年,农村社会总产值已闯过亿元大关。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355元,实现了年增50元的目标。1988年,出现了以旱灾为主的多种灾害,农业总产值2,800万元,与1987年持平。
种植业 1986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万亩,但由于秋涝春旱的自灾害,总产量减少到23,875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46万亩,总产量减少到2,164吨。但由于狠抓了副业的生产,农业总产值仍达2,084万元,比1985年增长了3.42%。
1987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24万亩,总产猛增到43,887吨,比1986年增长83.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到4.6万亩,总产达2,882吨,比1986年增长33.18%。农业总产值2,805万元,比1986年增长34.6%。1988年,粮食产量38,170吨,比1987年减产13.3%;油料1,100吨,约比1987年减产17.6吨。
畜牧 1986年大牲畜发展为1。14万头,比1985年增长21.8%;因自然灾害影响,生猪下降到1.44万头;山、绵羊发展为1.36万只,比1985年增长60%;养兔下降到2,100只;家禽发展为19。31万只,比1985年增长33.3%,
1987年,大牲畜发展为1.17万头,比1986年增长2.63%;生猪年末存栏数下降到1.12万头;山、绵羊发展为237万只,比1986年增长74.26%;养兔4,600只,比1986年增长1.19倍;家禽发展为58.01万只,比1986年增长2倍多,产值达350万元,比1986年增长21.53%。
1988年,大牲畜存栏11,200头,比1987年增长2.7%;生猪存栏1.48万头,比1987年增长66%;山、绵羊存栏2.81万只。
1986年,四旁植树发展为60.8万株,比1985年增长1.09倍;育苗380亩,农田林网达1.5万亩,比1985年增长50%;经济林1,140亩,果品产量760吨,比1986年增长38.18%,产值达26万元,比1985年增长44.4%,但林木覆盖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987年,四旁植树93.7万株,比1986年增长54.1%;育苗达480亩,农田林网面积达5.5万亩,比1986年增长2.7倍;果品产量达770吨,比1986年略有增加,产值达28.5万元,比1986年增长9.62%。
水利 1987年,累计开挖了数百条排水沟,配套了数百座生产桥,治理了冷水河和练江河,打机井1,262眼,配套642眼,修水库3座,塘堰坝78座,机灌站13处,有效灌溉面积2.28万亩,早涝保收田1.86万亩。1986年有效灌溉面积2.39万亩。1987年达2.5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2,780亩,产量13吨,产值2万元。
农业机械 1986年,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逐步形成前所未有的优势。大中型农机发展为301台,比1985年增长12.3%;小型农机发展为2,226台,比1985年增长21.9%;总动力达45,856.1旺,比1985年增长28.5%;机耕面积达14.6万亩,比1985年增长94.7%。
1987年,由于生产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大中型农业机械略有减少,小型机械进一步增加,发展为2,360台,比1986年增长6%,总动力比1986年增长1.5%,为66,560.6千瓦。其他农机逐步配套,发展较快,机耕面积16.4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3.5%。
乡镇企业 1986年,企业厂家发展为2,758个,从业人员占农业人口的37.8%,占整个农业总产值的71%,实现产值5,800万元。1987年,调整为2,484个,职工人数发展到21,251名,占农村总劳力43%;完成总产值8,015万元,比1986年增长39.8%,占农业总产值的87%;完成利润722万元,上缴税金293万元,比1986年增长30%。1988年乡镇企业有2,251个,完成产值11,123万元,占年计划110%,比1987年增长38.8%。
三、市政建设
1986年,市政建设投资比1985年压缩3%,为394.5万元。1987年,为4,908万元。1988年,全市1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50个,总投资金额3,320万元,其中技术改造项目9个,计划投资871万元;地方和城乡、集体项目41个,计划投资1,966万元。根据国务院规定和驻马店市的情况,最近决定对其中3个项目停建,4个项目缓建,另43个项目续建,共砍下固定资产投资775万元。
1985年以来,除改造老城区外,还开拓了新市区,发展大小街道112条,全长34公里,其中有40米宽、分快慢车道、建花带和隔离桩的街道3条,总长4,500米。建筑各种桥梁29座,其中有大型南北立交桥各一座。建苗圃132亩,植树建林10,700株,市区覆盖率25%。火车站广场建起一座11.5米高的市徽一-《骏马奔腾》塑像。1988年,投资654万元,完成拓宽和大修乐山路工程,全长4.038公里;此外,还维修了沿溪路、富强路等,投资40万元;在诸市打机井3眼;新建排水主管道2,800米。
为改善群众住房条件,统建部门采取国家投资、群众集资、银行贷款、以租赁和销售形式安排群众住房的办法,开展小区住宅群建设。已建起和正建的有前王庄、西园、九中附近3个商品住宅新区,建筑面积为59,511平方米,共投资1,095万元,可安排386户。1988年,完成西园住宅小区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新开发老街住宅区10,000平方米。全市居住总面积683,986平方米,人均6.6平方米。
四、商业
1986年,商业网点达3,590个,从业人员为18,805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4,619万元,比1985年增长43%。
1987年,购销更加兴旺,国营、集体商业完成纯购进36,052万元,实现纯销售31,383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继续上升,总额为30,293万元。在社会商品零售中,农业生产资料零售和消费品零售明显上升。个体商业也有较大发展,零售额达2,600万元,较1986年增长6.1%。198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9,966万元,比1987年增长27%。
饮食服务业 1986年,饮食服务业经营网点发展为2,238个,年创营业额1,613万元。1987年,国营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更快,竞争更加激烈。国营商业纯购进36,052万元,纯销售31,383万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62.1%和36.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293万元,较1986年增长23%。
1988年,商品销售总值达35,570万元,比1987年增长20.3%,其中纯销售24,954万元,比1987年增长32.8%。
对外贸易1986年,完成贸易总额11,989万元,创汇15.48万美元。1987年完成贸易总额1,279万元。1988年,市属外贸部门完成商品出口额1,960万元,比1987年增长53.8%。
供销1987年,完成国内纯购进总额1,606万元(市直),纯销售总额2,313万元(市直)。
物资在搞好物资供应的同时,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参加河南省13地市物资协助网,参加武汉、随州、襄樊、连云港等省市联合体和湘、鄂、豫、皖、苏、浙、粤、广州、武汉7省2市汽车联销集团。1986年,投资兴建驻马店市贸易中心大楼。1987年调剂计划外钢材3,300吨,木材7,203立方米,水泥11,000吨,煤炭500吨。3年时间共完成物资销售额达4,048万元,实现利润146.8万元。供应钢材11,423吨,木材23,172立方米,水泥47,480吨。
1985年以来,工商部门先后建起8个市场,计14,021平方米。城乡贸易额13,078万元。对市场内的1,031户经营单位和摊点进行清查整顿,对那些缺斤少两者给以经济处罚,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对那些坑国害民的倒爷,进行查处,共查处1,176起,万元以上者20起。为国家、集体、个人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为企业追回贷款110万元。同时,还协助贷款742.35万元,引进技术10项;受理合同案件110起,金额达2,043.4万元,争议金额1,639.4万元,签证合同179份,金额5,662.9万元。
五、交通邮电
1986年,拥有各类机动车3,519辆,全年货运量373.8万吨,客运量482.5万人次,货物周转量12,407.8万吨公里。1986年,创产值3,132.3万元。
1987年,拥有各类机动车3,120辆,驾驶员达3,850人。货运量400.5万吨,铁路、公路分别比1986年增长5.4%和6.1%;货物周转量13,127万吨公里,铁路比1986年增长25.5%,公路增长4.7%;公路旅客周转量35,017.7万人公里,较1986年增长19%。
1988年,交通运输货运量完成347万吨,比1987年增长3.9%;货运周转量完成8,895万吨公里,比1987年增长4%;客运量完成43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完成14,781万人公里,分别比1987年增长18.6%和24.5%。
1987年邮电业务量为775万元,函件为6,142万份,长途电话为6,764万张,电报为68.9万份,市内电话为4,590户。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先后开展邮政储蓄、邮政快件、有声信函、集邮用户传真和特快长话等新业务。1988年,通信能力已达长话电路180路,电报电路134路,市话交换机3,000门。通话设备已经部分更新换代,电子电传代替机械电传,自动译码机代替人工译电,报话全部采用载报机,无线通信装备了单边带。运输邮电业总产值4,098万元,较1987年增长36.3%。
六、财政金融
财政 1986年收入2,920.5万元,支出2,853.3万元;1987年收入2,925万元,支出2,922.2万元。1988年财政收入完成3,333.3万元,剔除各种不可比因素,比1987年增长14%,其中工商税收占2,934万元,较1987年增长17%。全年财政支出3,235.9万元,比1987年增长12.4%。
税务 1986年完成2,918万元,1987年完成2,923.5万元,1988年完成2,934万元。
金融 1986年,存款余额19,236万元,贷款余额33,503万元。1987年各项存款余额28,531万元,较1983年增长48.3%;各项贷款余额45,253万元,较1986年上升14.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925万元,比1983年增长47.7%。1938年全市存款余额32,043万元,比1987年增长1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129万元,比1987年增长8.6%;各项贷款余额48,628万元,发行企业债券200万元。
保险 1985年保险费收入120.32万元,跨入全省32个超百万县行列。1988年开办9个大项险种业务,累计承保金额达6.4亿元,全年保险费收入208万元,较1987年增长6.2%。
七、文教卫
驻马店市文化场所进一步扩大和改善,文艺创作、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广播节目内容日益丰富,电视差转技术有所提高。文化市场管理得到加强。1988年全市有《驻马店报》、《驿城晚报》和《天中》、《长鸣》两报两刊。驻马店电视台正在筹建。
1985年以来,驻马店科学技术工作坚持改革,坚持面向实际,积极推行科技星火计划的实施,狠抓适用的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促进了科技工作的发展。组建科技开发中心,使科技成果商品化;引入竞争机制,使科研成果与企业挂钩,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科委承担科技项目99项,其中国家重点项目4项,省级20项,地、市级75项。已完成71项,得到科技资金132.2万元,国家、省、地科技贷款255万元。3年来,共完成鉴定各类科技项目71项,其中达到国内首创27项,其他44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芝麻深加工技术、酶发糊精生产技术、“KB5型多功能花色空气变形纱机”等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1987年由地区经委主持的软科学工业企业管理“三级技术进步竞赛”科研活动,已在全省推广应用,并已申报专利权。1988年全市有38项产品通过了省、地、市级技术鉴定,申报专利7项,69项成果被评为市级科研成果。
教育事业发展很快,1988年有各类大、中专学校8所,在校学生1,583人;普通中学17所,学生14,187(高中2,830人,初中11,357人);小学44所,学生26,530人。中小学教职工1,726人,其中本、专科学历509人,占41%;中专学历729人,占59%。1988年,考入高等学校的新生384名,市属教育系统教育总投资571万元。
1985年以来,市财政投资新建校舍面积46,330平方米,计投资214万元,建教职工宿舍楼12,000米,较好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教师住房条件。
1987年新成立了橡林乡医院,卫生部门增加到39个。1988年,全市有乡级以上医院19个,医疗点96个,城市个体开业31个,床位1,724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99名,医生1,14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12人,医师191人。
1985年以来,市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工作成绩显著。1988年,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体检率达到98.4%,对全市所有的食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及个体食品摊点进行了常年性的检查监督,有效地控制了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1985年,加入省冷链系统。1987年,开展计划免疫保偿工作。1988年,全市0-7岁的儿童有98.5%参加。各种疫(菌)苗接种率都在90%以上,四苗覆盖率达到85.57%,提前两年达到国家标准。
3年来,医院治疗新项目不断增加。“脑粉碎性骨折”、“高位食管癌颈部吻合”“截流十分流治疗门脉高压”、“股骨头移安”等治疗手术达到相当水平。年门诊量达50万人次,救治近万人。
1985年以来,共举办运动会52次,有165,200人次参加。1986年,在地区四届运动会上,获得37枚金牌、18枚银牌、7枚铜牌。
在省级比赛中,市运动员获金牌35枚、银牌24枚、铜牌20枚。有17人30次参加25项全国比赛,3人次获得第一名,3人次获得第二名,5人破全国少年田径纪录。1人2次分别参加在欧州举行的世界摔跤锦标赛和在南斯拉夫举行的世界青年摔跤锦标赛,获得第三和第七名。经体校输送省级的运动员5人次分别被国家体委批准为“国家级运动健将”,2人被国家体委批准为“国际级运动健将”。1988年向上级体育单位输送11名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