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始末
《驻马店市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2年5月。历经学习准备、搜集资料、初稿编写、主编总纂、领导审查等几个大的阶段,于1986年10月底完成初稿,1988年底定稿,历时6年。
1985年元月前,为建立组织、宣传发动、学习准备阶段。1985年元月至1986年6月,为广征博采、搜集资料阶段。1986年7月至1986年12月,为总纂阶段。1987年至1988年6月,为修改定稿阶段。6年来,能完成五百载贯通古今的驻马店市志,全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创的“盛世修志”的客观形势,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领导的重视及全体修志人员的辛勤努力。
在编纂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建立市志编纂委员会,柳鸿鸣、黄道荣、许国彦三位市长先后任主任;焦风俊、姜天勤、孟凡林、王兴汉、刘秀成、任金山、任本明、陈凤良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负责修志的日常工作。市直各部门也建立相应机构,承担编写分志任务。
在学习准备阶段,我们曾派员去山东威海市、四川内江市及西平、遂平、正阳等县,与兄弟县市切磋交流,取长补短。我们还自编讲义,多次举办修志人员培训班。1983年春,主编赴郑州大学参加了史志专修班学习。
在搜集文字、文物和口碑资料过程中,全体编辑人员跋山涉水,深入民间,分析家谱,到处张贴、寄发征集资料通告,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和探询知情人员。除此,还远赴北京、天津、郑州、信阳、安阳、确山、新乡等地,遍访各地档案馆、文史馆、烈士纪念馆,获取各种资料1,000余万字,叩访历史知情者100多人,为市志纂写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自1985年6月开始,我们组织市直各单位、各乡、驻市单位分别编写专业志、乡志及厂志。至1986年8月,市直各单位按照市志篇目的要求,基本完成,为《市志》提供了必要的素材和资料。另一方面,主编与有关人员7次制订《市志篇目》,自1986年5月,按篇目规定的内容和体例,落实题目,责任到人,由聘请的特邀编辑分工撰写各章节,特邀编辑每完成一部分,主编立即着手于统一体例和文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核实资料、矫正语病等成书工作。1986年10月,在3千万字的基础上纂写成125万字,《驻马店市志》初稿打印成册;后又数易其稿,至1988年底,完成终审稿计80余万字。
为确保志书质量,在纂写过程中,曾分别不同情况,按专业或卷本,随时送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历史知情者审阅。1986年2月,市委、市政府召开《驻马店市志》评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0市8县修志主编、副主编和省、地领导,有关专家杨静琦、黄皓、裴仲英、邱国彬、史苏苑、蒋相炎、李彤、高统一以及驻马店市籍卢振中博士和夫人徐毅教授等70余人。会议对125万字的志稿进行详细审查,提出不少宝贵意见。我们用了一年半时间对志稿作了全面修改。1988年4月,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领导许国彦、焦风俊、孟凡林、任金山、任本明、陈凤良、周长青等专门抽出一周时间披阅全志。经反复修改,于1988年9月,再次请省、地杨静琦、蒋相炎、黄皓、单家祥、刘照直、王卫明、裴仲英、王慎旺、李国忠、赵荣霞等同志审定。12月,报省志编纂委员会鉴审。1989年4月,交河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
中共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对修志工作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在人力、资金上都给予足够的保证。市委顾问傅伯忠亲自审稿,市委书记宋怀、市长许国彦亲自作序,原市委副书记焦风俊、副市长邹希然亲自领导修志工作,他们直接审查把关,及时解决重大问题,为市志纂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市志纂修过程中,省、地专家、教授积极支持,热情指导;参与修志的全体同志,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努力工作,在此深表敬意。
在市志纂修过程中,市档案局和市直各部、办、委、局、人民团体以及两个乡等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忱。
省史志编纂委员会主任邵文杰亲自把关审稿;杨静琦同志自始至终指导市志的编纂,帮助解决业务难题;行署专员助理梁杰以及裴仲英、刘明新等领导同志对志稿进行终审;刘全德、任景礼、剧正科、韩全智、王振先、唐效周、张成岗、邱道中、陈桂枝、邱峰等同志曾先后在市志办工作。他们为市志的编写作出一定的贡献,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身逢盛世,有幸参加修志,深以为荣。然囿于水平,力不从心,疏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斧正!
主编 赵莉
一九八九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