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饮食服务
第一节 饮 食
一、网点
建国前,私营饮食业有31家,从业141人。其中较大的座商有嘉宾楼、得月楼、中原饭庄和豫上酒楼,罗俊岭夫妻店、二仙居也较有名气。其余多系简陋的饭棚、饭摊和只卖大碗面条的干店等小饮食店。
建国初,市内饮食业有20余家,从业百余人。1953年在火车站附近建立第一个国营人民食堂。1955年至1956年春,私营饮食商贩走上联合经营,并为8个饮食单位,即回民合作食堂,第一合作食堂,合作饭店(含干店),第一、二饮食小组,第一、二豆腐脑合作小组和豆芽合作小组。从业354人,其中国营职工91人。网点扩展到中山街南头和新华街北头。
1958年至1961年间,建立中山街国营回族食堂和铁路东第二国营人民食堂。原回民合作食堂的职工,除老弱病残和出身复杂的人员外,全部过渡到国营合作食堂。其他合作店、组的青壮年职工多数纳入国营人民食堂。
1961年后,重建3个合作食堂和1个国营回民合作食堂,由饮食服务公司私改股专管。1967年春,在火车站广场南路增设国营小吃部1处,各合作食堂增设分支营业点5处,并在市南郊白桥建立国营白桥食堂和车马站。到1977年相继发展饮食点22个,其中国营5个,集体(合作)4个,街办、社办13个。1978年后,各行业以及农民兴办的饮食业打破饮食服务公司独揽饮食业的局面。至1985年底,二商系统的饮食业有国营食堂10个,冷饮部2个,茶社1个,集体合作食堂3个,社队和各企事业办的食堂200个,个体办小吃部、风味小吃点及酒楼遍布大街小巷,形成星罗棋布的饮食服务网。
二、生产经营
1961年后,国营企业人员减少,技术力量薄弱,国营饮食业的营业额逐年下降。营业额只有94.7万元。1965年营业额下降60.4%。1966年至1972年,年均营业额60.8万元,盈利甚微。1973年至1975年经营管理松驰,企业中出现里吃外扒、偷拿、浪费等严重问题。
1978年后,营业额逐年上升。1983年营业额200.1万元,纯利润8.6万元,为经济效益最好一年。1985年营业额158.5万元,比1972年增加87.4万元,纯利润7.4万元,比1972年增加6.3万元。
第二节 旅 社
建国前,有私营旅社19家,客栈2家,共有床位290张,从业132人。
建国初,私营旅社只有中南、世界、国风、中州、迎宾等5家,客栈3家,共有床位150张。
1956年元月,私营旅社参加公私合营,全市4家旅社共有床位166个。1958年至1960年旅馆业萧条。1961年后逐年好转。
“文革”期间,流动人员猛增,1965年至1972年,先后增设大众旅社、汽车站旅社、东风一、二旅社与交通路旅社、服务楼(后改称华蓉饭店)等6处旅社,从业70余人,床位340张。解放路浴池亦开办住宿业务。
1977年至1985年,建立东风三、四旅社,豫清池旅社和驿春旅社。国营旅社共13家,房间667个,床位1,852张,从业224人。此外,单位的招待所相继对外开放,有267个房间,1,087个床位。
第三节 浴 池
建国前,有3家浴池。
建国初,“魁升园”澡塘独家开业经营。1956年,改为公私合营“魁升园”浴池。1958年改为国营解放路浴池,随之扩建营业房12间,增加男床位50张。“文革”期间,浴池业亏损总额3万多元。
1978年后,浴池服务业及时调整内部人员,改善条件。1979年在东风路建立国营东风浴池,有盆塘及淋浴设施。1980年在乐山路建立国营豫清浴池。同时,部分单位的浴池对外开放。1985年,商业系统办的国营浴池3家,其他单位办的浴池有10家,其中对外营业的有3家。
第四节 理发照相
一、理发
建国初,驻马店有大小理发店11家,最有名气的是长寿街香港理发厅。另外还有流动理发挑子若干。
1955年底私营理发人员组织起来,成立理发服务站,属福利公司。1958年理发服务站改为国营中山街理发店和国营东风理发店。服务站人员大部分参加国营企业,从业人员由原来的86人减为63人。1961年成立3个集体所有制理发店。1975年有国营理发店4个,集体理发店3个,合作理发店3个,个体理发店11个,从业200余人。
二、照相
建国初,市内有国光、亚光、仰光、鸿海、春生等照相馆,1955年合并为“联营照相服务站”。1958年在中山街建立国营红旗照相馆。1960年在解放路分设1个门市部。1979年铁路东建立国营东风照相馆。1983年建立国营春光照相材料店,1984年建立国营华光彩色照相馆,设置室内、室外摄影场。是年8月,建立豫南彩色摄影扩印中心,附建彩色照相器材站,兼营修理照相器材业务。1985年全市共有照相馆(部)6个,从业66人。
1970年前,均为黑白照片,1971年开始为照片着色,先为水彩,后改为油彩。洗印、放大、烘干等设备,不断更新。1950年至1973年使用的照相机是德、日两国座机,1974年使用国产室内座机。1976年开展室外拍摄业务。1984年开展彩色照相业务。1985年全行业共有技师7人,技工26人,占国营照相行业总人数的一半。